“老三,拿著!一會兒進城的時候得讓門丁看看。沒有過所,那些巡城兵可不讓進這晉陽城!嘿,霍老將軍治軍果然嚴厲,都是好兵啊……”
張遼來到張道身邊,遞給他一張半尺見方的絹紙,這就是過所了。看著很是肅整的巡城兵士,張遼由衷感嘆了一句。
“戍邊的軍伍,可不是兒戲!隨時都要上馬對戰(zhàn)的……”
張道收回心思,看著眼前的兵士。雖然只是巡城兵,但是肅然之氣也是撲面而來。低頭再看手中的過所,心中卻有一絲憂慮。剛才張道在晉陽城門前感慨那一會兒,可不是因為什么憂思之情大發(fā)才駐足不前臨門慨嘆的,而是在等程宗如給十幾人分發(fā)過所。既然是程宗如負責這次的幽州之行,那么就連張道張遼兩人的過所,包括兩人護衛(wèi)的,都在洛水岸邊匯合之時,被張道全部交由程宗如保存。
過所,轉移所在,識以為信,至關津邊鎮(zhèn)示之也!漢武之時,為了防止匈奴奸細滲入邊關要地,甚至滲透進入中原腹地,有人提出了這個解決的辦法和對策,自那時就出現(xiàn)了這種過所。行人離開家鄉(xiāng)郡縣之前,由郡治或縣級官吏簽發(fā)過所。過所之上寫著出行之人的姓名,籍貫,欲往何處,此行所為何事等一系列信息。出行之人自己攜帶,到重要的關津,或是如同晉陽銀川一般的邊關重地,出示給巡城兵士,既是行人的身份證明,又是行人的過關憑證。
張道第一次聽說過所之時,卻生怕是前世明朝時那種路引一般,限制人們的出行,限制人們的身份,限制人們的一切……明朝的那一套僵化的戶籍制度,可是遺禍不淺。不過,遍翻漢律,張道沒有發(fā)現(xiàn)有關使用過所的條文,這才放些心來。看來此事的過所,只僅僅是防止異族奸細滲透的物件。
正當張道一行人拿著過所,準備進城的時候,卻被不遠處的一聲大喝,吸引過了目光,隨即也停下了腳步。
“光天化日之下,爾等怎敢罔顧王法,調戲良家婦人……”
轉過頭去,張道覺得這個情況太狗血了!只在后世那弱智的狗血至極的電視劇里邊才會有的橋段,居然就活生生出現(xiàn)在了眼前……
唉,藝術雖高于生活,但說到底,還是源于生活的!張道心中不無感慨……
那是怎樣一種場景啊!有一個惡少,從觀感上看來,的確就是一名惡少。穿著華麗,但是神情輕佻!上好的絲帛衣料,通體無瑕的玉佩懸掛在腰間,手中的竹扇自認瀟灑地輕揮著。往上看那一張臉,不說他小眼大鼻子,只是他那一臉外溢的經(jīng)典絕對不會認錯的的猥瑣神情,就將他那一身衣著給糟蹋了。仿佛天下從來就無難事,即便有難事也難不倒他父親大人的那種神情,被那名二十多歲的年輕貴人演繹得淋漓盡致!
惡少身旁一般會出現(xiàn)幫兇,幫兇之中有奉承他的另外的惡少,也會少不了惡奴惡仆……既然已經(jīng)狗血得這么經(jīng)典,那么這些人自然就會有。惡少身旁有一名明顯有些地位的年輕人,這就是另一個惡少。其他四五個扮演惡奴角色的大漢,卻已經(jīng)入戲了。他們幾人圍住了一名妙齡女子,美貌得很,另外,被圍住的還有一名還算鎮(zhèn)定的背負書笈的年輕書生。就是這名書生,吼出的那經(jīng)典的一喝!
紈绔惡少在奉承之人的慫恿之下,在惡奴的幫助之下,調戲妙齡女子!正義書生熱血爆棚,挺身而出,準備英雄救美!幾經(jīng)曲折磨難,正義終將戰(zhàn)勝邪惡,惡少帶著惡奴灰溜溜的溜走了?妙齡女子,感動異常,呃,準備以身相許?正義書生幾經(jīng)推脫,最后終成眷屬?
張道看著那名惡少笑瞇瞇的眼神,知道事情恐怕不能按照狗血劇的情節(jié)發(fā)展下去了!當然,他原本也不會因為一句邪不壓正,就真的天真到以為天底下沒有不平之事。正義終將戰(zhàn)勝邪惡,這句話其中的終將二字,就足以令人尋味一番了!
“……自然都是日本戰(zhàn)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此后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
張道看著周圍進出晉陽城的民眾們,三三兩兩在圍觀著,沒來由的就想起來,前世一位大文豪的那一段精彩的話來。時日已久,本來記不太清。但是,上一世對那位文豪娓娓道來中的犀利,實在是相當喜歡以至于崇拜敬服,所以隱約還能記得幾句。當然,張道并非是想以此來諷刺此時民眾的麻木。不自量力強出頭,固然很是剛直,很是令人敬佩。可是為了自己肩頭上的責任,避免一些不關己的麻煩甚至是禍事,也遠不能稱之為麻木,別人也不能稱之為麻木。
張道只是在想,這些民眾們,如果全部都能挺身而出,去阻止這位紈绔惡少的不良行徑,或許就真的能主持了正義,壓倒了邪惡,解救出了那名少女。
但是,那畢竟是如果!
通常,人們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他們是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不過,當看到大多數(shù)的人選擇了錯的之后,并且在錯誤的道路上愈行愈遠的時候,他們就會不自覺的什么也不做,甚至加入錯誤的行列。因為,后來者會認為,自己即使去做那些對的事情,也并不能改變大多數(shù)人所犯的錯誤,還有可能招來麻煩。
因為不能改變結果,所以就什么都不去做,這就是許許多多人的選擇。
今日之事,圍觀的民眾之中,都看出來是惡少為惡,民女遭禍。惡少錯了,他們的圍觀而不施以援手也錯了。他們會為此感到羞愧,或多或少!可是,一想到,如果他們站出來反對那名惡少,指出他的惡處的時候,不僅會引火燒身,而且到最后也不能改變那名女子的結果。所以,他們選擇了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