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根據《左傳》和《國語魯語下》的記載,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四八四),季康子想按田畝征賦,派冉有(求)來征求孔子的意見。孔子沒有作正式的答復,私下對冉有說:“君子辦事情要根據禮來衡量,施舍要盡量豐厚,賦稅要盡量微薄。如果這樣,那么按丘征稅也就夠了。如果季孫要合乎法度地辦事,那么有周公的典章在那里;如果他要隨便行事,又征求什么意見呢?”結果季氏沒有聽從。第二年魯...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注釋
1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根據《左傳》和《國語魯語下》的記載,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四八四),季康子想按田畝征賦,派冉有(求)來征求孔子的意見。孔子沒有作正式的答復,私下對冉有說:“君子辦事情要根據禮來衡量,施舍要盡量豐厚,賦稅要盡量微薄。如果這樣,那么按丘征稅也就夠了。如果季孫要合乎法度地辦事,那么有周公的典章在那里;如果他要隨便行事,又征求什么意見呢?”結果季氏沒有聽從。第二年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