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千里鶴往北茅山
- 棲碧山
- 清泉漂零
- 3766字
- 2019-01-12 13:37:11
玄清沒有妄動,只是在城墻四角,吸靈陣法前布了一道圓光法陣,若是有人接近此陣,玄清千里之外便可查知。
出了城隍法域,玄清仍是出現在之前那處角落,廟宇內拜神祈愿的香客依舊絡繹不絕,但恐怕此時只有玄清知道,就算布施的香火再多,恐怕祈愿依舊不得應驗。
玄清出了廟門,站在一處山頂青石之上,望著千里之外的邙山方向,默默無言,心里卻是百轉千結,恨不得此刻便只身而往,但種種跡象莫不預示著,邙山鬼眾勢大,若真是他們竊得了城隍神職,恐怕整個人世間廣野地區的一舉一動都在其掌握之中。
之前鐘會辭行前,玄清給他留了一道鶴引,不管相聚千萬里,紙鶴留言,旦夕可至。
玄清取了一張紙符,以指代筆,刷刷點點,寫了兩行字,然后雙手交錯,展疊捏伸,頃刻間,一只漂亮的紙鶴,出現在手中,玄清將其放入右手掌心,口中施咒,靈力引于左手,咒語念畢,左手朝其一指,只見紙鶴了無聲息,朝前飛掠而去,其速快如閃電,眨眼間,失去了蹤跡。
再說鐘會,自那日在趙家嶺別了玄清,一路緊趕慢趕朝茅山而去,他本命鬼未成,無法使用御鬼飛遁之術,幸好臨行前玄清送了幾張神行符,貼在雙腿上,可有奔馬之速。
連續幾天趕路,鐘會已是身困體乏,此時已進入邙山地界,再不多遠便是北茅山門所在,鐘會近家更怯,怯的是私逃宗門,違律受罰,擔驚受怕的更加磨蹭,正巧,路邊有一食肆,扎了一個草棚,售賣些湯面、熟食,鐘會索性揭了腿上符紙,先吃它個湯足飯飽再說。
撩簾而入,不大的草棚里面,擺著四五張方桌,中間生著爐火,爐上湯鍋翻涌熱氣,使得草棚內溫暖似春。
棚內坐了兩桌客人,靠外一桌三人,皆是褐色棉襖,應是棚內溫高,有兩人扇敞著懷,呼啦啦的扒著碗內湯面,桌子旁放著竹筐、扁擔,應是附近村子的鄉民,趁著年前走街串巷辛苦賺錢的貨郎。
另一桌挨著中間的火爐,也是三人,一老二少,皆是身著青布棉袍,桌前都橫放著三尺長劍,吃起飯來也是斯斯文文,不急不躁,老者面前還有一壺燙在熱水中的酒壺,盅內酒水渾濁,應是店家自釀的濁酒,但其自斟自飲,神色說不出的愜意。
鐘會嗤之以鼻,這種濁酒他又不是沒有喝過,酸澀辣苦,無法下咽,這老頭還不時抿唇咂舌,裝什么高士。
鐘會搖頭暗啐一口,坐到了那老少三人近旁的桌前,自有伙計上前招呼。
“這位大叔,要點什么?”
鐘會剛坐下,就聽到旁邊伙計問話,不由得抬起頭來,驚愕的看向伙計,手指自己,疑問道:“叫我什么?大叔?”
伙計也是一愣,仔細看去,才看清面前之人雖說胡子拉碴,面色青紫,頗有風霜,但還是可以看出年歲不大,忙改口笑道:“我這眼神不濟,認錯了,認錯了,大哥,您要點什么?”
鐘會這才滿意的點點頭,道:“兩碗熱湯面,先下一碗,我吃完再上,再來一碟羊頭肉。”
“大哥,小店沒有羊肉,倒是有醬的豚肉,若是你不嫌棄,我給你切點...”
“我不嫌臟,給我切點端上來。”
“好嘞...”
伙計先去告知了正在下面的廚子,然后又給鐘會上了一壺開水。
窮鄉野店,無甚茶水,只能用開水頂替。
鐘會這幾天,一路急行,雖說有神行符,快愈奔馬,但跑的越快,冬天冷冽的寒風就會越烈,風如刀割,寒如抱冰,此時身處溫暖的草棚之內,只覺得整個身體都放松下來,一口開水入肚,忍不住長吁一聲。
鐘會飲了兩杯開水的功夫,就看到旁邊桌上的兩個少年已是吃完,其中有一個白面少年朝老者問道:“師傅,咱們今天能到邙城嗎?”
那老者已是喝完了壺內濁酒,此時正慢條斯理的吃著湯面,聽到少年問話,抬頭回道:“那邙城尚還有近百里,今天怕是趕不到了。”
此刻另一黑臉少年說道:“師傅,那邙城里真不是鬧鬼嗎,弟子怕...”
不等那人說完,老者冷哼一聲,啪的把筷子拍在桌上,沉聲說道:“什么鬧鬼?老夫行走江湖快一個甲子,還沒見過鬼怪呢,那里定是有奸人作祟,況且就算有鬼,也需問過我這三尺青鋒。”
那少年唯唯諾諾,被訓得抬不起頭來,只得連連稱是。
另一白面少年斜瞄了他一眼,面上有些不屑,后又轉頭朝老者恭敬贊道:“師傅神功蓋世,名傳天下,到了邙城,什么奸人、鬼怪都得退避三舍。”
那老者受用的捋捋長須,指著他笑罵道:“你呀你,就知道拍為師馬屁,須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話雖這么說,但神色間卻頗為自得。
“邙城?”鐘會皺皺眉,暗想不知邙城發生了何事。
那邙城在廣野余脈南側,北鄰邙山,東面不遠便是北茅宗門,北茅許多世俗產業也多在邙城設店,貨殖整個北方。
那伙計正好給鐘會上菜上面,聽得旁邊三人話聲,驚奇問道:“這位老爺子是要去邙城?”
老者尚未回答,那白面少年搶先回道:“是又怎樣,你個小伙計插什么嘴...”
老者一擺手,止住少年話聲,溫和說道:“小兄弟,老夫這弟子少不更事,冒犯了,不知小兄弟有何見教?”
那伙計聽完,頗有些受寵若驚,忙躬身連道“不敢”,回道:“老爺子,如今這邙城可不是個好去處,這方圓百里到處傳那邊鬧鬼鬧的厲害,一到夜里,城里人都不敢上街,還有好多人都逃了出來投親,不敢回家。”
“哦”老者放下手中木筷,又問道:“小兄弟從何處聽說?”
“前些時候,小店有人在這議論,小的聽說的。”
“呵呵,百里之外的事,難免以訛傳訛,不足為信。”
旁邊另一桌上一人高聲說道:“老爺子還別不信,我們村就有來投親的邙城人,說邙城現在都死了大半人了,一到夜里,城里到處都是惡鬼,逮到生人就拿火烤來吃了,他也是好不容易才逃了出來。”
“啊”黑臉少年本就害怕,此刻聽完,差點翻下凳子,看著老者顫抖的叫道:“師傅,這...這...”
“鎮定一點,功夫白學了嗎?”老者陰沉著臉,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然后轉頭,正色道:“幾位說的,老夫卻是不信,若真是死了半城百姓,朝廷早就發大軍前往了,怕是多有夸大其詞,只是山賊作亂罷了。”
鐘會一邊扒著湯面,一邊豎耳傾聽,倒是有些認同老者所言,邙城出事恐怕是真,不管是山賊作亂還是鬼怪橫行,應該還未成大禍,有北茅宗門在側,也應能控制住局勢。
另一桌客人見老者不信自己,也不爭辯,叫過小伙計來,轉身與同坐的鄉鄰和伙計聊開,口沫亂噴,眉飛色舞,興奮倒比恐懼大的多。
白臉少年低聲朝老者說道:“師傅,雖然這些泥腿子胡編亂造,不足為信,但邙城咱們還得小心啊。”
“為師知道,不過你們師伯在邙城遇害,為師卻不得不去,再說身為武林正派,豈能見危踟行。”
鐘會聽完老者的話,認同的暗暗點頭,這老頭雖有些愛裝,但秉性倒是正直。
過了一會,店內的人,陸陸續續走了,那三個貨郎雖然有些意猶未盡,但畢竟眼前還要忙碌生計,只能告辭離開,分道而去。
那一老二少師徒三人,也要趁著天明趕緊趕路,以免露宿荒野。
鐘會就著醬豚肉,扒了兩碗湯面,喝了一碗面湯,打著飽嗝,也結錢離開,上了大道,見左右無人,貼上神行符,大步而去。
心里本還有些踟躕害怕,但在店里聽了邙城出事,卻顧不得那些,只想快點回到茅山,與家人相聚。
快近黃昏時,鐘會終于到了茅山腳下,北茅山所在以前叫做龜山,傳說是遠古之時,有一神龜成仙,肉身化成,因此山靠近邙山,因而常有惡鬼盤踞。
茅山分裂,支脈北渡,清空了此處的惡鬼怨魂,占據了龜山,并改名叫北茅山,以示與南方茅山不再同屬。
此山高有五百來丈,從外看去,常年伴有陰云,不見天日,附近之人不敢接近,說此山怪異,到了山腳就會遇到鬼打墻,渾渾噩噩的原地轉圈,直到疲累倒地方止,但那也只是北茅弟子布下的迷陣。
鐘會輕車熟路的轉出迷陣,一條山路映入眼簾,山路崎嶇,蜿蜒曲折,但鐘會卻是如風一般,急掠而上。
還未至山腰,就聽到有人高喝:“此乃茅山山門所在,來人止步。”
話音剛落,前面出現四個茅山弟子,統一的黑色袍服,身背短劍。
鐘會止住步子,抬頭叫道:“連我也不認識,快點讓開,我有事要見老祖。”
“呵呵,我以為何人,原來是十六叔...”其中一人笑著回道,雖口中叫叔,但語氣毫無半分尊敬。
這些守山弟子皆為外門,有從小收養的孤兒,也有鐘姓小宗的子孫,這些人進得茅山都需改姓為鐘,但要比同期的正門弟子矮上一輩。
鐘會與這些人大多同歲,但平日里好賭成性,不喜修煉,二十多歲竟連本命鬼都未成行,這些外門弟子大都現實,雖不敢與鐘會動粗,但平日里言語擠兌,故意刁難也是常有。
這四名外門弟子今日輪值守此處山門,見一人飛速接近,本以為是哪位門中長老,但示警法陣卻是響起,四人這才一道出來阻攔,沒想到是那廢物鐘會。
“小爺我今日沒空搭理你們,趕緊讓開。”
四人有心刁難,但又不敢阻攔,只能慢悠悠的讓開山路,鐘會“哼”了一聲,又往上而去,就聽到身后有人叫道:“十六叔回山可要小心了,聽說長老們要把你扔到萬鬼洞思過,到時可別嚇得哭。”
鐘會忍不住打了個寒顫,聽得身后四人嘲笑聲,也顧不得理論,只想先見到母親,請她向父親求情。
一路上又遇到兩處守山弟子,用了大半個時辰,方才登山山頂。
山頂上豎有牌坊,形似鬼門,上書“北茅”二字,穿過牌坊,眼前豁然開朗,陰云密布的天空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湛藍晴天,長松擁翠,側柏相陪,處處花香鳥語,溫熱如春,飛瀑淺溪,魚蝦戲游,奇石林立,好一派仙家福地。
山頂上人多了起來,見鐘會匆匆忙忙,不由驚奇議論。
行不多時,一大片依山勢而建的殿宇屋舍出現,殿堂雖不宏大,但甚為精致,區別與北方的大巧若拙,鐘會繞過正殿,往殿后院舍而去,其家就在那邊。
鐘會回山,早有人報知了北茅高層,負責執法的長老、執事,都侯在大殿,但左右等了半天,卻不見人來。
鐘會一路奔行,到了家門外,院門虛掩,可以看到院里的瓜藤花架。
鐘會整理了一下衣袍,剛要推門,就看到院門被拉開,一個高大身影邁出,鐘會嚇的退了兩步,驚叫一聲:“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