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大夢覺醒見幽冥
- 棲碧山
- 清泉漂零
- 2150字
- 2018-10-31 11:38:01
玄清從崖頂跳下,卻嚇了那五人一跳,急忙忙跑到崖邊向下觀望。只見玄清道士大袖翩翩,飄飄然憑風而立,腳下生煙,似有祥云舒卷,落到那十幾丈遠的鷹嘴巨石上,卻沒惹起半分塵埃。“真神仙啊。”五人看的目瞪口呆,雖說今天遇到了如此禍事,卻沒來由的感到心安。
玄清落到那鷹嘴巨石上,舉目四顧,見這巨石有十來步大小,上面長著幾株雜草,石青范黑,被山風日夜磨礪,粗看時,竟如鑒如鏡。從巨石往下張望,崖高百丈,煙霧繚繞,人立其上,猶如身臨仙境,羽化成仙。
玄清在巨石上仔細查看,卻也沒發現有何異常,只是有幾處崖石縫隙,有被采挖的痕跡,縫隙內還留有藥根,正是天靈草的根須。玄清略感失望,正想離開,轉身時,無意中卻看到鷹嘴巨石的嘴尖處有一抹嫣紅閃過。
“嗯…”玄清忙至近前查看,就見鷹嘴嘴尖的下部有兩株巴掌大的植物,其莖色黑,有輪葉八片為紫,頂上長有花苞,花苞嫣紅,仿佛燃火。“這是彼岸花?”玄清不太確定,因為他也未見過實物,只在《云笈七箋》中見過此物的描述。
彼岸花又名還魂草或者曼珠沙華,傳說中,此花生長在幽冥黃泉,忘川河畔,接引亡魂歸入輪回,也有道家典籍記載,此花可讓亡魂忘卻前世,歸于虛無,傳說中的孟婆湯便是以此花熬制。玄清看著這兩株彼岸花,有些異樣,傳說歸傳說,但作為道教方士,卻知傳說之事,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彼岸花生在忘川河畔,吸收眾亡靈怨念成長,大片大片的彼岸花開時,色紅似火,像要蕩滌世間。
“此處怎么會長有彼岸花?難道…”玄清想到可能,站起身來,以指做筆,步罡踏斗,于虛空中作畫,就見空中有青氣流轉,一張符篆成形,玄清口誦天尊,往前一指,喝道“疾”,就見那符篆青光大亮,然后猛然炸開,消散于虛空之中。如果此時有其他修行中人在旁看到,定會驚訝,以指做筆,虛空作符,至少也要神與意合,締結金丹的大能方能做到。
玄清站在那一動不動,閉眼仔細感應,過了半晌,才睜開眼睛吐了口氣,望著鷹嘴崖下,暗自沉吟“崖底果然有道幽冥裂縫,合窳來此倒能說的通了。”
合窳獸能篡改人之記憶,如果常伴彼岸花,便可使其天賦強化,修為漸深。“不過,天生萬物,有陰有陽,能否醫治幾位居士的失憶,還要落在這還魂草上。”
玄清并未采摘鷹嘴崖上這兩株彼岸花,這兩株還未成熟,花苞未放,卻是無法入藥。
燕六五人趴在崖頂往下張望,十幾丈的高度,五人也看不甚清楚,但能見到有神光浮現,心中愈發安定,心想:“道長如此厲害,定能保住我們,殺死兇獸,救回三叔兩人。”玄清施法,五人不敢打擾,此時見道長好似收了神通,這才大喊道:“道長,下面怎么樣?”
玄清并未作答,而是向崖壁走去,竟一步步登上了那光滑如鏡的崖壁,如履平地一般慢慢上到了崖頂。五人看的目瞪口呆,再次面對玄清時,竟手足無措,不知如何再與他說話。
玄清看到五人的神情,自然明白是何緣故,人在面對未知時,大都會存敬畏之心,于是笑了笑,道:“幾位居士,不必拘束,貧道在這鷹嘴石上發現了些線索,現在要下到崖底察看,幾位居士還是先結伴回家,此間之事,貧道自會盡力。”
“這…”燕六有些遲疑。
“燕居士,貧道下到崖底,還不知幾時返回,諸位均有血親在家,還是早些回去,免得家人擔心。”
燕六想到自家老娘,覺得玄清說的大有道理,遲疑一下便點頭答應,又對另外四人說道:“那大家就先回村,在這咱們也幫不上什么忙,還有三叔和秀才現在還不知生死,回去以后就說兩人有事去了鎮上,免得三嬸和秀才家里擔心。”四人都點點頭,均無異議。
“那三叔兩人就拜托道長了。”燕六學著玄清之前的樣子,彎腰作揖。“還有聽老人說這鷹嘴崖底通到地府,有許多鬼怪,我們也從沒下去過,道長還要小心。”另外四人也有學有樣,紛紛鞠躬。
玄清忙扶起幾人,說道:“我輩修道,貴生濟世,諸位放心。”說著又看向二瘸子四人,道:“四位居士也不必擔心,貧道回來時,當能救治四位的失魂癥。”四人聽后大喜,又忙鞠躬作揖。
玄清目送五人結伴下山,這才轉過身來,看向崖底,低聲念道:“大夢覺醒,焉知似假非真,來此世間二十載,今日便探探這方世界的幽冥地府。”說完,縱身往崖下躍去。
玄清本不是次方世界之人,幼時雙親皆喪,被爺爺接到了嶗山上清宮,爺爺是上清宮的駐觀道士,從小以《道藏》教玄清識字,等到玄清十二歲時,爺爺仙逝,玄清便拜了上清宮青木宮主為師,正式駐觀修行。玄清喜好道家典籍,成年后尋了經閣的差事,經常在經閣半月不出,研讀道藏,但等玄清真正悟通尊道貴德、天人合一、貴生濟世,想要入世修行時,已是年華老去,物是人非。
玄清入世,感嘆良多,因為其一生研讀道經,不詒世事,還猶如赤子,常被人或坑或騙。匆匆三載,便在上清宮羽化,逝時還感嘆世間渾濁,自己不能如前輩天師一般蕩滌人間。玄清仙逝,卻一道真靈不昧,竟穿梭世界,附身在了一個剛剛夭折的棄嬰身上。
也是玄清與道有緣,被一老道士收養,老道是一游方道士,游歷人間,醫治鄉民。玄清這才發現,自己竟到了一方陌生世界,這世界如古代中國,更驚喜的是,玄清感到了這方世界的濃厚靈氣,“貧道依道修行,必能如張、葛天師一般羽化為仙。”
玄清隨老道士游歷人間十數載,彌補了前世的入世遺憾,修為日進。老道仙去后,玄清孑然一身,憑心隨性,竟不知覺間凝結金丹,方知大道通玄,眼前豁然開朗。
游歷這十數載,玄清也見過其他修行之人,或僧或儒或修真或煉魔,但自始至終覺得道家才是無上大道,直至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