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安興從睡夢中醒來,瞇著雙眼看了會上方的虛空,才撐起身體晃晃悠悠地起床了。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而后又重重地呼出,直至感覺把體內的困意排出了體外,抖擻了精神,這才利索地穿好衣服,輕聲推開房門,走了出去。
寧安興與其他師兄弟一同住的十六人大通鋪,此時天色黑沉,正屬夜半時分,其他人還在熟睡,寧安興不時還能聽到床鋪上傳來的打鼾聲與磨牙聲。
走出房門,寧安興施展了斂息術隱藏氣息,而后悄然躍上了屋頂。
分出一絲心神警惕四周后,他盤膝坐下,服下一枚黃紋丹,閉眼開始修習起培元決。
客棧里人多眼雜,寧安興也只得在眾人熟睡后,才能抽空安心修習一會兒培元決,畢竟修為才是一身實力的根本。
培元決在寧安興體內緩緩運轉,絲絲縷縷肉眼不可見的靈氣朝著寧安興的丹田匯聚,并逐漸沒入其中,流向全身經脈。
不一會兒,感受到體內法力的略微增長,寧安興暗自振奮,而后便是更加努力刻苦地修練。
……
天色破曉,朝霞已生。
客棧也漸漸變得喧囂起來。
寧安興睜開雙眼結束了修煉,看了看被露水浸濕的衣衫,他無聲地苦笑了一番,而后躍回房間去更換衣物了。
換好衣衫后不久,與寧安興同鋪的弟子便都陸陸續(xù)續(xù)地起床了。
又等了一會,直到眾弟子穿戴整齊,寧安興便跟著眾人去往大堂,食用今天的早膳。
修煉半夜的寧安興早已饑腸轆轆,剛一坐下就狼吞虎咽,大快朵頤。
用完早膳后,又休息了一會,車隊準備離開安陽城,繼續(xù)朝向州城行去。
今日帶領新弟子的是方師兄,侯志師兄神色郁郁,低頭騎馬吊在隊伍后方,看樣子其還對昨日之事耿耿于懷。
車輪緩緩在安陽城的道路上碾過,一隊身著制式衣甲,訓練有素的城衛(wèi)軍在車隊前方維持秩序。
寧安興仔細看了看,驚奇的發(fā)現這些城衛(wèi)軍的衣甲之上,都繡有青刀堂的小刀標志,這代表著這些訓練有素的城衛(wèi)軍與寧安興一樣同屬青刀堂。
這時,寧安興才真正理解了,青刀堂橫跨兩府半的含義。
不僅僅是名義上的,而是真正掌控了轄地的軍事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青刀堂就相當于一個諸侯國!
出了城,過了農田,便又是一片接一片的荒山野嶺。
車輪滾滾向前,方師兄是個悶葫蘆,除了基本的指揮外,不會開口閑聊。
受限于道路的坎坷,官道上并無其它行人,而一路上也沒有碰到其他車隊。
領隊的方師兄不開口,整個車隊都無其它雜音,眾人一邊警惕四周,一邊悶頭趕路,很是枯燥無聊。
年長的弟子還好,耐受得了寂寞,新弟子則是暗暗叫苦,喜動不喜靜的他們面對這種情況,簡直比打熬數十遍體魄還要辛苦。
或許這也是門派上層的苦心,想借此次試煉來磨一磨弟子的心性。
又過了三日。
這期間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反而發(fā)生了很多不同以往的意外。
先是一輛滿載物資的馬車莫名奇妙地徹底損壞,停下修整了小半日。
接著便是在車隊行駛至一處峽道時,前路疑似爆發(fā)山洪,峽道被土石堵塞隔絕,車馬難行。
于是車隊只得退出峽道,回程走另一條路,多繞行了半日路程。
而前日宿營時,竟有一伙七八十人的盜匪襲擊營地,欲搶劫車隊。
因為人數相差巨大的緣故,長老沒有讓新入門弟子迎敵,而是令內門師兄出戰(zhàn)。
這時寧安興才見識到了內門師兄們的戰(zhàn)力。
二十位內門師兄從人群中走出,排列出個大概陣形,便向對面集體沉默的盜匪疾沖而去。
雙方逐漸靠近,諸位師兄施展出各自早已準備好的招式,向對方砸去。雖五花八門,但卻雜而不亂,自有一股久經配合的意味。
刀勢凌厲,拳腳如風,在諸位師兄的沖鋒下,盜匪如同土雞瓦狗,被輕易擊垮,很快便傷亡半數。
不過在這時,令眾人詫異的一幕出現了。
盜匪雖被重創(chuàng),但卻依舊不退,其眼底竟浮現出一層死意,一副死戰(zhàn)到底的樣子。
而剩下的盜匪中更是藏有十余個好手,諸位師兄一時不察,竟有些狼狽起來。
最終一位黑袍長老出手,迅速擊殺七八為盜匪好手,才結束了戰(zhàn)局。
擊殺了最后一位負隅頑抗的盜匪后,諸位師兄帶著一身煞氣,陰沉著臉回到車隊。本想借盜匪立威,卻沒料到差點在新弟子面前丟臉。
寧安興等人旁觀了全局,也看到了盜匪表現出來的略顯詭異的一幕,不禁有些面面相覷起來。
普通盜匪竟敢襲擊門派車隊,這本身就是異常,眾人都不是傻子,皆暗自提高了警惕,氣氛也變得緊迫凝重起來。
黑袍長老在一連察看了十余位盜匪的尸身后,一臉心事重重,去往李元裕長老所在的馬車討論對策了。
盜匪事件過后,一時間平靜順遂起來,不過車隊眾人都有一股山雨欲來的緊迫感。
時近正午。
車隊左右兩旁山林茂密,古木參天,遮擋住了酷烈的陽光,避免了官道被暴曬。
斑駁的樹蔭下,前路竟變得有些幽森黑暗,仿佛是一頭巨獸張開了猙獰的血盆大口,等待獵物上鉤。
不知何時,四周萬籟俱寂,一點聲響也無。
這時,即便再粗心遲鈍的弟子也反應了過來,跟隨眾人抽刀左右警惕。
就在這時,李元裕越眾而出,站在車隊前首。
他雙手負在身后,一副宗師氣派,臉色淡淡道:
“既然來了,何不出來一見,巨鯨幫何時變成了那藏頭露尾,見不得人的鼠輩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