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權一本通:股權分配+激勵+融資+轉讓實操
- 全聯軍
- 2353字
- 2019-09-09 16:36:21
第五節 如何設計內外部合伙人制度
合伙人之間如果存在嚴重矛盾和裂痕,長期處于對立、博弈狀態,將會動搖合伙公司的根基,致使合伙人之間缺乏起碼的信任,股東之間無法形成有效的統一決議,會影響公司正常決策和日常運營,使公司業務陷于停滯狀態,最終損害的還是股東的根本利益。
針對這些問題,有必要從合伙人制度層面,做好約束和防范機制,最大程度上規避股東之間的糾紛和矛盾,促使企業良性發展。
一、完善公司章程
公司章程是公司股東的共同意思表示,詮釋了公司組織和活動的基本準則,稱得上是公司的憲章。如果公司章程能夠預先對公司日常經營中的常見問題做出準確預測,并給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及相關規定,就能夠對股東矛盾起到很大的制約作用,將之消除在萌芽狀態。
制定公司章程要注意以下兩個要點。
第一,公司章程要盡量吸收股東協議的內容,保留股東協議。要在股東協議和公司章程里面都明確規定兩者出現不一致(公司章程和股東協議都是可以修改的,因此可能出現更多的不一致)時的處理方式。
第二,初次制定的公司章程,對于股東協議中關于股東權益及公司治理的內容(關于公司設立和籌備的內容除外)要全部吸收,并明確約定章程中的某些條款的修改必須經全體股東一致同意。
二、避免股東濫用知情權
知情權是股東實現財產權益的一個重要表現。但是,股東(尤其是小股東)濫用知情權,就會給公司的商業秘密帶來威脅,同時會導致股東之間出現矛盾和分歧。現實中,小股東濫用知情權而使整個公司不得安寧的情況遍地都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34條規定:股東有權查閱、復制公司章程、股東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股東可以要求查閱公司會計賬簿。因此,股東行使知情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查賬。
不可否認,即使是小股東也擁有正常的知情權和查賬權,我們要避免的是惡意(包括主觀上的惡意和客觀上的惡意)的知情權行使,這就需要在公司制度設計中進行事先約定,比如在股東協議或公司章程中明確規定股東查賬的適用情況(不可隨意查賬)以及保密條款。
三、“志不同道不合”不合伙
合伙創業首先合的是人,股東都是一個個具體的人,都具有各自的主觀能動性,合伙人首先要做到志同道合,互相信任,否則,將會給日后合作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
其一,要避免股東素質的參差不齊,如果股東之間存在經營理念、商業嘗試、合伙意識、價值判斷、投資理念上的重大差異,那么將很難在公司事宜中達成共識,這是導致股東矛盾的嚴重隱患。
其二,異性之間慎重合伙。異性之間合伙,也容易出現問題,要慎重而為。我有一個朋友,找了一個女性朋友合伙創業,這名女合伙人有些姿色,兩人經常一同出差,一同加班,他們同時都是有家庭的人,時間久了,各種緋聞也就傳出來了,后來導致兩個合伙人的家庭矛盾不斷,后院不穩。兩年后,他們再也經不起這種懷疑和折騰,生意以失敗告終。
四、合伙人決策問題
不少人存在這樣一個誤區:在公司里面誰持有的股份最多,誰就有絕對的決策權。
其實,公司決策權和股份比例是兩個獨立的概念。在一般情況下,要按照股份比例來決定公司決策層面人員的職位和數量,但有例外情況,例如,通過公司章程或協商一致來決定決策權在何方、非絕對控股中相對股權比例大的一方的相對決策權等,例外情形比較多。
另外,全員持股不等于全員決策。比如,華為實行的是全員持股制,但在企業決策上實施的則是“輪值CEO制”,華為三位高管郭平、胡厚昆和徐直軍輪流擔任首席執行長一職,每六個月輪換一次。另外,13位董事擁有平等投票權,而華為董事長任正非則有權否決董事會的決定權。
五、設定股權調整機制
股權調整有兩個方向。
第一,初始合伙人的股權調整。
不得不承認,無論創業前期對于股權分配的設計多么精心,它仍然無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因此,應根據具體情況不斷做出調整,要讓貢獻大、干得多的合伙人,享有更多的股權。
俞敏洪的演講中有這樣一段話:“在現實中,新東方在上市之前沒有增發股份,因為我預留的10%正好在上市之前用完,上市以后就開放了公開的期權發放機制,也不需要我再去重新內部增發股份。所以,如果大家在一起合伙的話,一定要有一個機制,大家先分好股份,緊接著設置一個對干得最多的人增發的機制。”
有幾個大學同學合伙創業,我就幫他們設計了一套增發機制。他們到今天也沒有打過架,因為每到年底的時候,就會根據干活的多少來進行增發。比如,其中有一個人剛開始占了40%左右的股份,現在已經稀釋到了20%,因為他占了40%股份,除了投錢什么都沒干。但是另外的人在做,那每年就要增發,增發到最后,原來一個占到百分之十幾的人,現在已經被增發到了百分之三十幾,因為整個公司作為CEO是他一直在干的。實際要有這樣一套機制,既可以合伙不散,也可以讓內部干活的人慢慢在公司的權利不斷增加,這樣就有一個比較穩定的機制。
另外,許多創業公司會遇到這種情況:股權初始分配之后,發現某個或某些合伙人拿到的股權與其貢獻不匹配,這時就很難處理。因為,公司將股權一次性發給合伙人,兩合伙人的貢獻卻是分期到位的,這樣就很容易造成股權配備與貢獻不匹配,卻又難以收回。為了應對這類風險,可以考慮做好以下設計。
(1)合伙人之間要經過一個磨合期,要先戀愛,再結婚,經過觀察期后,才談股權分配。
(2)在創業初期,要珍惜股權,不要一次分完,預留較大期權池,給后期股權調整預留空間。
(3)設計股權分期兌現與回購機制,即根據合伙人的表現和貢獻,分期分階段兌現其股權,不能達到預期表現的,則不予兌現或打折兌現。
第二,預留股權池。
創業是一場接力賽,需要分階段有計劃地持續招募人才,包括合伙人。股權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
因此,創業團隊最初分配股權時,應該有意識地預留一部分股權放入股權池,為持續招募人才開放通道。
這樣才能不斷為公司吸引“源頭活水”,注入新鮮血液,避免將公司合伙人做成一個封閉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