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曝光:Linux企業運維實戰
- 吳光科
- 560字
- 2019-10-16 10:22:01
7.2 硬盤block及inode詳解
通常而言,操作系統對于文件數據的存放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文件內容;二是權限及文件屬性。操作系統文件存放是基于文件系統,文件系統會將文件的實際內容存儲到block中,而將權限與屬性等信息存放至inode中。
在硬盤分區中,還有一個超級區塊(superblock),superblock會記錄整個文件系統的整體信息,包括inode、block的總量、使用大小、剩余大小等信息。每個inode與block都有編號對應,方便Linux系統快速定位查找文件。詳細說明如下:
□superblock:記錄文件系統的整體信息,包括inode與block的總量、使用大小、剩余大小以及文件系統的格式與相關信息等。
□inode:記錄文件的屬性、權限,同時會記錄該文件的數據所在的block編號。
□block:存儲文件的內容,如果文件超過默認block大小,會自動占用多個block。
每個inode與block都有編號,而每個文件都會占用一個inode,inode內則有文件數據放置的block號碼。如果能夠找到文件的inode,就可以找到該文件所放置數據的block號碼,從而讀取該文件內容。
操作系統進行格式化分區時,操作系統自動將硬盤分成兩個區域。一個是數據block區,用于存放文件數據;另一個是inode table區,用于存放inode包含的元信息。
每個inode節點的大小,可以在格式化時指定,默認為128B或256B,/boot分區inode默認為128B,其他分區默認為256B,查看Linux系統inode的方法如下:

格式化磁盤時,可以指定默認inode和block的大小,-b指定默認block值,-I指定默認inode值,如圖7-2所示,命令如下:

圖7-2 格式化硬盤指定inode和block

推薦閱讀
- Linux運維實戰:CentOS7.6操作系統從入門到精通
- 每天5分鐘玩轉Kubernetes
- 構建高可用Linux服務器(第4版)
- Kali Linux滲透測試全流程詳解
- WindowsServer2012Hyper-V虛擬化部署與管理指南
- Windows Server 2012 Hyper-V Cookbook
- Alfresco 4 Enterprise Content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 Java EE 8 Design Patterns and Best Practices
- Windows 7案例教程
- Windows 7實戰從入門到精通(超值版)
- UI設計手繪表現從入門到精通
- Linux應用大全 基礎與管理
- bash shell腳本編程經典實例(第2版)
- Linux系統管理初學者指南:基于CentOS 7.6
- 樹莓派+傳感器:創建智能交互項目的實用方法、工具及最佳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