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叢書:嚴復群學及軍事政治思想研究
- 王憲明
- 4字
- 2019-10-16 10:43:58
軍事思想
嚴復的“海軍強國”夢及其當代意義
一、從海軍總長劉冠雄自請降職而以嚴復自代說起
1913年11月13日,海軍總長兼南洋巡閱使劉冠雄乘該部次長湯薌銘調任他職之際,經征得國務總理熊希齡、陸軍總長段祺瑞同意,向大總統袁世凱呈遞了一份特殊的報告。報告中劉冠雄舉薦自己的老師嚴復為主持中國海軍建設最合適的人選。“竊以海軍正在萌芽,凡百建設,非有博通中西之學識,規畫猝難完備。我國固有通材之彥,而求其海軍專門,兼為政治專家者,惟嚴復為最。查嚴復……周歷各國,一切法典科學,獨造其徹,回華后歷充總教習、校長,富有著述,沾溉后進,名聲赫然。人第知其文學淵博,無書不窺,而不知其富于政治思想,洞悉全球之趨勢,而應付靡窮也。大總統負全國完全負責。我國有此完全人才,正可備旁求之選。現嚴復精神尚健,不于此時使盡出生平所學,以表見于世,人才可惜,負此明時。……伏乞我大總統鑒核,俯如所請,咨交參眾兩院同意,海軍幸甚,民國幸甚”。
劉冠雄的這份請嚴復出任海軍總長而自己降任次長的報告雖未得批準,但是,當時海軍界要人對嚴復的景仰和期待于此可見一斑。
嚴復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與中國近代海軍的建立和發展聯系在一起,但學術界對此所進行的系統研究卻并不多見。此種情形,嚴復同時代人已經有所覺察。陳寶琛撰《清故資政大夫海軍協都統嚴君墓志銘》中就說過:嚴復“于學無所不窺,舉中外治術學理,靡不究極原委,抉其失得,證明而會通之。六十年來治西學者,無其比也”,而其本業“戰術、炮臺、建筑諸學,則反為文學掩矣”
。因此,嚴復在其“本業”即海軍方面的建樹,還是一個有待我們進一步發掘研究的學術領域。有鑒于此,本文擬對嚴復在近代海軍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的思想與實踐作一初步梳理,以期為進一步的研究準備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