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為試驗研究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巖體力學和相關的工程技術問題,1958年10月6日國家在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正式成立由主持單位和協作單位組成的“三峽巖基專題研究組”,下設有灌漿專題試驗研究小組。為解決三峽工程主體建筑物基礎巖體微細裂隙水泥灌漿處理難題,以陳旭榮教授為首的科研團隊提出了研發細水泥漿材灌漿新技術的課題,先后開展干法制備和濕法制備兩條技術路線的研究。在“七五”攻關中,長江科學院在濕磨細水泥灌漿新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和應用成果。特別是以長江科學院巖基研究所為主的濕磨細水泥灌漿技術研究,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程。圍繞三峽工程水工裂隙巖體防滲與加固問題,系統研究了濕磨細水泥漿材的制備、材料性能、顆粒細度檢測與灌漿工藝等關鍵技術,涉及巖石力學、機械設計及制造、無機材料、光電儀器及軟件開發和水利水電施工等多個學科,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綜合性研究成果。先后研制定型GSM立式水泥濕磨機,GSW臥式水泥濕磨機,NSKC系列光透沉降粒度儀等高科技產品。在集成以上研究成果基礎上,形成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濕磨細水泥灌漿技術。

為展現三峽工程的部分科研成就,本書是以筆者所在單位和筆者從事三峽等大型水工建筑物基礎處理研究和應用的工作為基礎,整理總結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而編寫的,力求從濕磨細水泥灌漿的基本理論、灌漿對象特性、灌漿材料的制備及質量控制技術、漿材性能研究、灌漿工藝研發、現場灌漿試驗、工程應用和施工技術標準等多個方面,系統的闡述濕磨細水泥灌漿技術。希望能為讀者提供一定的實際幫助和指導。

本書共8章,其中第1章為濕磨細水泥灌漿理論概述,由尹作仿、陳旭榮教授編寫完成;第2章濕磨細水泥灌漿材料的制備、第3章濕磨細水泥漿材中顆粒細度的檢測、第4章濕磨細水泥灌漿材料的性能研究和第8章濕磨細水泥灌漿技術規范等內容,由陳昊編寫完成;第5章三峽工程濕磨細水泥灌漿試驗研究,由董建軍教授、陳昊編寫完成;第6章濕磨細水泥化學復合灌漿試驗研究與應用和第7章濕磨細水泥灌漿技術的工程應用,由魏濤教授、陳昊編寫完成。全書以集體討論與分工合作方式編著,陳昊統稿。

本書在編著中引用了長江科學院巖基研究所和材料研究所多年以來在灌漿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部分研究成果系首次公開披露,部分工程應用資料源于長江水利委員會設計、地質單位、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基礎分局、葛洲壩集團和小灣水電站等單位的信息和有關文獻,本書的出版得到了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水利重點推廣項目“濕磨細水泥漿材制備和灌漿新技術”(TG1009)的支持。

本書的編寫得到了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陳珙新教授、中國水利水電基礎局(天津)張良秀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指導。此外,長江科學院韓曉玉高級工程師、長江水利委員會工程建設監理中心陳義斌教授和南京工業大學簡淼夫教授等同志,對本書的完成都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意見與資料,特此一并向上述單位和人員致謝。

特別要說明的是,本書編寫的主要目的是總結長江科學院30多年來依托三峽工程研發的濕磨細水泥灌漿技術所涉及的一系列成果,力求展現研究成果的歷史性和完整性。借此書出版的機會,謹向為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巖土工程基礎加固處理學科發展作出貢獻及給予支持的各級領導、同事和學術同行表示衷心的感謝!

鑒于筆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當之處,祈盼讀者不吝指正。

編著者

2013年7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泽县| 上蔡县| 府谷县| 砚山县| 黑龙江省| 北安市| 开平市| 台山市| 合作市| 林甸县| 华容县| 涞源县| 南皮县| 城固县| 固原市| 扎囊县| 略阳县| 兰考县| 葫芦岛市| 苍梧县| 大竹县| 巨野县| 吉木乃县| 岳池县| 固镇县| 唐山市| 周口市| 昭觉县| 惠安县| 长宁县| 房产| 江西省| 彰化市| 大兴区| 海阳市| 长沙市| 图们市| 武城县| 西畴县| 宜阳县| 淮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