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水排水工程(第三版)(新編土木工程技術叢書)
- 吳俊奇 曹秀芹 馮萃敏編著
- 1429字
- 2021-04-30 12:23:14
第二節 清水池和水塔的容積計算
清水池和水塔(或高地水池)統稱為調節構筑物。清水池一般設置在水廠內,其作用是調節一級泵站和二級泵站供水量之間的差額。水塔(或高地水池)的作用是調節二級泵站供水量和用水量之間的差額。由于水塔造價較高,調節容積有限,故用水量較均勻的大中城市往往不設水塔,而用水泵調節流量。若城市中有合適的高地,可建造高地水池來代替水塔,以降低造價。給水系統中設置調節構筑物除可調節流量外,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給水系統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清水池和水塔的調節容積之間有著密切聯系。當一級泵站和二級泵站每小時供水量相接近時,清水池容積較小,但水塔容積將會增大;而當二級泵站每小時供水量越接近于用水量時,水塔容積越小,而清水池容積增大。
清水池和水塔調節容積的計算,一般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根據24小時的供水量和用水量變化曲線求得;另一種方法是在缺乏用水量變化規律的資料時,憑經驗數據估算。
一、根據供水量和用水量變化曲線計算調節容積
根據供水量和用水量變化曲線計算調節容積時,首先應根據用水量變化曲線擬定二級泵站的供水曲線,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調節構筑物容積的計算。
清水池容積計算原理參見圖4-2。在該圖中,20:00—次日5:00,一級泵站供水量大于二級泵站供水量,多余的水量儲存在清水池中;而在5:00—20:00,一級泵站供水量小于二級泵站供水量,需取用清水池中的存水,以滿足二級泵站的供水要求。但在一天之內,取用的水量應剛好等于儲存的水量,即清水池的調節容積應等于圖4-2中A 部分面積或B部分面積,也就是等于累計取用的水量或累計儲存的水量。
水塔的調節容積應根據二級泵站供水曲線和用水量變化曲線確定。
清水池和水塔調節容積的計算參見表4-1。該表中(2)~(4)項數據分別根據用水量變化曲線、二級泵站供水曲線和一級泵站供水曲線得到。(5)項為(2)、(4)項之差;(6)項為(3)、(4)項之差;(7)項為(2)、(3)項之差。將(5)~(7)項中的累計正值或累計負值分別相加,其值即為清水池或水塔的調節容積,以最高日用水量的百分數表示。不設水塔時,清水池容積為17.78%;設水塔時,清水池容積為12.5%,水塔容積為6.55%,總調節容積為12.5%+6.55%=19.05%,略大于不設水塔時的調節容積。是否設水塔,應經過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
圖4-2 清水池調節容積計算簡圖
1—一級泵站供水曲線;2—二級泵站供水曲線
表4-1 調節容積計算

清水池中除儲存調節水量外,還應儲存消防用水和水廠內沖洗排污等生產用水,并應滿足消毒的接觸時間要求,因此,清水池的有效容積W(m3)為
式中:W1為調節容積,m3;W2為消防用水儲存容積,m3,按火災延續2h計算;W3為水廠生產用水儲存容積,m3,按最高日用水量的5%~10%計算;W4為安全儲量,m3。
水塔中一般儲存調節水量和消防水量,其有效容積W′(m3)為
式中:W1為調節容積,m3;W2為消防用水儲存容積,m3,按10分鐘室內消防用水量計算。
工業用水的清水池和水塔的有效容積,應根據調度、事故和消防等要求確定。
二、按經驗確定清水池和水塔的有效容積
當缺乏用水量變化規律的資料時,可以憑經驗數據確定清水池和水塔的有效容積。
當水廠外無調節構筑物時,清水池的有效容積可按最高日設計水量的10%~20%計算。在二級泵站采用分級供水時,水塔的有效容積可為最高日用水量的2.5%~6%。對上述數據,小城市采用高值,大城市采用低值。
此外,為保證清水池檢修或清洗時不間斷供水,清水池的個數或分格數不得少于兩個,并能單獨工作和分別泄空;如果有特殊措施能保證安全供水時,也可只設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