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水排水工程(第三版)(新編土木工程技術叢書)
- 吳俊奇 曹秀芹 馮萃敏編著
- 1538字
- 2021-04-30 12:23:12
第三節 輸水管(渠)和配水管網定線
管網定線是指在地形平面圖上確定管線的走向和位置。管網定線受城鎮(或工業企業)的平面布置,供水區的地形,河流、山谷、鐵路等障礙物的位置,大用水戶的分布情況,以及其他水源及水池、水塔等調節構筑物的位置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應綜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進行管網定線。
一、輸水管(渠)定線
輸水管(渠)包括從水源到水廠的原水輸水管(渠)和從水廠到配水管網的清水輸水管。輸水管中途一般不配水。根據地形和地質條件,原水輸送可以采用重力輸水管(渠),也可以采用壓力輸水管;當長距離輸水時,由于地形情況復雜,有可能采用重力輸水管(渠)與壓力輸水管相結合的輸水方式。清水輸送一般采用壓力輸水管,以免在輸送過程中水質受到污染。輸水管(渠)定線遵循的主要原則如下:
(1)管線必須與城市規劃相結合,盡量沿現有道路或規劃道路敷設,以便于施工和管道維修。
(2)管線盡量簡短,以減小工程量,減少工程投資。
圖2-2 輸水管(渠)上設連通管和閥門
(3)管線應少占良田,少毀植被,保護環境,并應盡量減少建筑物的拆遷量。
(4)管線應盡量避免穿越鐵路、河流、沼澤、滑坡、洪水淹沒地區、腐蝕性土壤地區等;若無法避免時,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證管道能夠安全輸水。
(5)輸水管(渠)不宜少于兩條。當輸水量小、輸水管(渠)長或多水源供水時,可以采用一條輸水管(渠),同時在用水區附近設調節水池。此外,還可在雙線輸水管(渠)間設置連通管,并裝設閥門(見圖2-2),以避免輸水管(渠)局部損壞時,輸水量減小得過多。一般地,當輸水管(渠)某段發生故障時,城鎮輸水管(渠)仍應可以提供70%以上的設計流量。連通管的間距如表2-1所示。
(6)輸水管(渠)應設置坡度,最小坡度應大于1∶5D(D為管徑,mm)。當管線坡度小于1‰時,應每隔1km左右,在管線高處裝設排氣閥,在低處裝設泄水閥,以使輸水通暢并方便檢修。
表2-1 連通管間距 單位:km

(7)管線埋置深度(簡稱為埋深)應考慮地面荷載情況和當地冰凍線,防止管道被壓壞或凍壞。
(8)應保證在各種設計工況下,輸水管道系統不出現負壓。
輸水管(渠)定線時,有時上述原則難以兼顧,此時應進行技術經濟比較,以確定最佳的輸水管定線方案。
二、配水管網定線
配水管網包括干管、連接管、分配管和接戶管,如圖2-3所示。
圖2-3 配水管網的組成
1—水廠;2—水塔;3—干管;4—連接管;5—分配管
(一)干管
干管是敷設在各供水區的主要管線,其任務是向各分配管供水。干管定線應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干管的平面布置和豎向標高,應符合城鎮或工業企業的管道綜合設計要求。干管應沿規劃道路敷設,盡量避免在重要的交通干道和高級路面下敷設。
(2)干管應向水塔、水池和大用水戶的方向延伸。在供水區內,沿水流方向,以最短的距離敷設一條或數條并行的干管,并應從用水量大的街區通過。干管間的距離視供水區的大小和供水情況而定,一般為500~800m。并行的干管數越少,投資越節省,但供水的安全性越差。
(3)干管的布置要考慮城鎮將來的發展,可分期建設,留有充分發展的余地。
(二)連接管
將干管與干管連接起來的管段稱為連接管。設置連接管,可使管網形成環狀管網。連接管的作用是在干管局部損壞時,關閉部分管段,通過連接管重新分配流量,以縮小斷水區域,保證安全供水。連接管的間距一般為800~1000m。
(三)分配管
分配管是把干管輸送來的水分送到接戶管和消火栓上的管道。分配管敷設在供水區域內的每一條街道下。分配管的直徑往往由消防流量決定,最小的為100mm,大城市的為150~200mm,室外消火栓的間距不應超過120m。
(四)接戶管
接戶管是將分配管輸送來的水引入用戶的管道。一般的建筑物采用一條接戶管;重要建筑物可采用兩條接戶管,并應從不同的方向接入建筑物,以提高供水的安全性。接戶管的直徑應經計算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