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土木工程材料試驗教程(全國應用型高等院校土建類“十二五”規劃教材)作者名: 楊崇豪 王志博 張正亞 李慧 吳鳳珍本章字數: 1432字更新時間: 2019-10-24 18:07:03
3.3 建筑鋼材的冷加工性能和熱處理性能
3.3.1 鋼材的冷加工性能
在常溫下對鋼材進行冷拉、冷拔或冷軋,使其產生塑性變形,從而提高屈服點,但鋼材的塑性、韌性及彈性模量降低,這個過程稱為冷加工強化處理。產生冷加工強化的原因是鋼材在塑性變形中晶格的缺陷增多,而缺陷的晶格嚴重畸變,對晶格進一步滑移將起到阻礙作用,所以鋼材的屈服點可以得到提高。鋼材冷加工最常用的方法是冷拉和冷拔。
1.冷拉
冷拉是將熱軋鋼筋用冷拉設備施加強力進行張拉,使鋼筋按要求進行伸長。經過冷拉后的鋼筋,屈服點可提高17%~27%,長度增加可節約鋼材10%~20%,鋼材的極限抗拉強度基本不變,而塑性和韌性有所下降。由于塑性變形中產生的內應力短時間難以消除,所以彈性模量有所降低。
2.冷拔
冷拔是將光面圓鋼筋通過硬質合金拔絲模孔強力進行拉拔,并且通過多次強力拉拔制成直徑為3~5mm的鋼絲。鋼筋在冷拔的過程中,不僅受拉伸作用,而且還受到擠壓作用,因而冷拔的作用比冷拉作用更加強烈。經過一次或多次冷拔的鋼筋,表面光潔度很高,屈服強度提高40%~60%,但其塑性大大降低,具有硬質鋼材的性質。
3.3.2 鋼筋冷拉時效
經過冷拉后的鋼筋,在常溫下存放15~20d,或者加熱到100~200℃并保持20min~2h的試件,這個過程稱為時效處理,前者為自然時效,后者為人工時效。經冷拉以后再經時效處理的鋼筋,其屈服點進一步提高,抗拉強度有所增長,塑性和韌性進一步下移。由于時效過程中內應力的削減,故彈性模量可基本恢復到冷拉前的數值。經冷拉時效后鋼筋的應力應變變化關系如圖3.4所示。

圖3.4 鋼筋冷拉時效后應力-應變變化關系
在圖3.4中,OBCD為未經冷拉和時效鋼材試件的受拉應力-應變曲線。將試件拉至超過屈服點的任意一點K,然后卸去全部荷載,在卸除荷載的過程中,由于試件已產生塑性變形,故曲線沿KO′下降,恢復部分彈性變形,保留的塑性變形為OO′。如立即重新收拉,鋼筋的應力與應變沿OK發展,屈服點提高到K′點,以后的應力-應變與原來的曲線KCD相似。這表明,鋼筋經冷拉后,屈服點將提高,如在K點卸除荷載后,不立即拉伸,將試件進行自然時效或人工時效,然后再拉伸,則其屈服點升高至K1點,抗拉強度升高至C1點,曲線將沿K1C1D1發展,鋼材的屈服點和抗拉伸強度都有顯著提高,但塑性和韌性則相應降低。
產生冷加工強化的原因在于,當受力達到塑性變形階段后,晶粒便沿著結合力最差的晶界產生較大滑移,滑移面上晶粒破碎,晶界面增加;同時晶格產生扭曲,晶格缺陷增多,缺陷處的晶格嚴重畸變而阻礙晶格的進一步滑移,故鋼材屈服點提高,塑性和韌性降低。
時效強化的原因在于,溶于鐵素體(α Fe)中的碳、氮、氧原子,有向晶格缺陷處移動、富集,甚至呈碳化物或氧化物洗出的傾向。當鋼材在冷加工產生塑性變形以后,或在使用中受到反復振動以后,這些原子的移動、集中(富集)加快,使缺陷處的晶格畸變加劇,受力時晶粒間的滑移阻力進一步增大,因而強度增大。
冷拉的控制方法有單控(只控制冷拉率)和雙控(同時控制冷拉應力和冷拉率)兩種。一般冷拉率大,強度增長也大。若冷拉率過大,使其韌性降低過多會呈脆性斷裂。冷拉及冷拔還兼有調直和除銹作用。
時效處理措施應選擇適當。在通常情況下,Ⅰ級鋼筋采取自然時效處理,效果較好。對Ⅱ、Ⅲ、Ⅳ級鋼筋常用人工時效處理,自然時效的效果不大。
冷拉和時效處理后的鋼筋,在冷拉的同時還被調直和除銹,從而簡化了施工工序。但對于受動荷載或經常處于低溫(負溫)條件下工作的鋼結構,如橋梁、吊車梁、鋼軌等結構用鋼,應避免過大的脆性,防止出現突然斷裂,應采用時效敏感性小的鋼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