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縣考的雜碎

關于縣考已經寫了兩節,要說的話都已說過了,但是有些零碎的事情,至今還是記得,似乎也值得順便記了下來。第一是“下考場”的情形。我們住在府城里的人,比起鄉下或是外縣的住民來,實在要方便的很多。他們前來應試,須得坐船進城,在船里過些日子,或者是到試院左近人家暫時租住,我們卻只是走了去便成了。從我們所住的東昌坊口向西北走去,大約有十里以上的路,就是“大街”,也就是試院所在的地方。東昌坊口是個十字路,向北拐彎一直走過長慶寺和馬梧橋,到大坊口再往西走,經過開元寺,到清道橋再北折,這就是“大街”,直到小江橋為止。不過往“新試前”(這即是試院的名稱)去,不必走得那么遠,過了水澄橋往西,不久就到了,或者在大街入口的清風里口就轉了灣,走那倉橋直街,過了倉橋,在路北的就是。民國以前在科舉既廢之后,試院就改作了紹興府中學堂,到了民國改稱浙江第五中學校,我在那里教過英文有四五年,這條路幾乎每天要走,也走熟了。大街上轂擊肩摩,擁擠得不大好行走,所以那條后街倒還清爽的,不過是在那考試時候卻也無所謂,因為那時是在后半夜,行人本來是稀少的了。這條路平常走起來,共總要花一個鐘頭的樣子,但是夜間卻可以減少三分之一的時間吧。只須步行這三刻鐘的時候,就可以省去寄寓的麻煩,那豈不是很便宜的事情嗎?

縣考大抵在陰歷十一月初,府試則在十二月中旬,正是大寒的時節,考試的前一天在半夜里起床,洗臉吃過什么油炒飯之后,便準備出發了。將考籃托付給同去的工人,自己只提著一盞考燈,是四方的玻璃燈,中間點著一枝洋蠟燭,周身是一副“考相公”裝束,棉袍棉馬褂棉鞋,頭上披著“風兜”,是一種呢制的風帽,普通多用紅色呢,下連肩背,前面包住兩頰下巴,仿佛古人畫踏雪尋梅的高士所戴的那樣。沿路闃寂無人,只有塔子橋馬梧橋等地方,設有冬防民團,才有幾個人半醒半睡的坐著,在一個銅鼓的旁邊。走近新試前的時候,人就多起來了,反正都是與考試有關的。不是院試,考場的關防是照例不嚴密的,所以人們都可以進去,找適宜的位置坐定,叫人代去點名接了卷子回來,一面安排考具。這是甬道兩旁的東西兩個大的廠子,里邊又用短墻隔開,每一區域可以容得兩三排長板桌,每排可坐一二十個人吧,這在院試時節才有坐號,現是不妨亂坐的。不久便封門了,是時天色也已是魚肚白,快要天亮了,題目也就發下,這是寫了貼了一塊板上,由人伕擎著走的。題目有了便要開始作文,于是場中一時便靜了下來,但聞咿唔之聲隨之而起,不過這與前回的很有不同,以前的喧囂是熱鬧,現在則有點凄涼之感罷了。

九十點鐘光景,聽見外邊有人傳呼道:“蓋戳!”此蓋是一種監察制度,凡考生作文到一個段落,便須經“學老師”在卷子上文句完處,蓋上一個戳記,這在縣府考時是由考生自由去蓋,所以往往延長至中午,若在院試時乃由學老師親自光臨,挨名蓋去,有的只做得“破題”,也就蓋上了,雖然一般的情形是要蓋在“起講”的末尾,這才算是合格的。蓋戳以后,便任你自由安排,將兩篇四書文,一首五言六韻詩做好謄正,就算完事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县| 嘉定区| 开封县| 兴安县| 突泉县| 平南县| 河曲县| 商水县| 探索| 章丘市| 余干县| 临洮县| 凤冈县| 昆山市| 上林县| 岳普湖县| 郸城县| 铜梁县| 台北市| 长兴县| 尚志市| 西乡县| 河西区| 梅州市| 连云港市| 巴马| 佛冈县| 象山县| 昆明市| 新蔡县| 六安市| 六盘水市| 洮南市| 龙陵县| 东至县| 高雄县| 龙海市| 南投县| 通城县| 禄劝| 海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