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召公諫厲王止謗

厲王虐[1],國人謗王[2]。召公告曰[3]:“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4],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5]。防民之口[6],甚于防川。川壅而潰[7],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典[8],史獻書,師箴[9],瞍賦[10],矇誦[11],百工諫[12],庶人傳語[13],近臣盡規(guī)[14],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15],而后王斟酌焉[16],是以事行而不悖[17]。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18],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19]?”

王弗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20]

〔注釋〕

[1]厲王:周厲王。

[2]謗:公開指責。

[3]召(shào)公:周王的卿士,召穆公。

[4]弭(mǐ):停止。

[5]鄣:同“障”,阻擋,遮蔽。

[6]防:堵塞。

[7]壅(yōng):堵塞。

[8]瞽(gǔ):無目曰瞽,即盲人,為樂師。

[9]箴(zhēn):勸告,勸誡。

[10]瞍(sǒu):有目無珠的盲人,亦為樂師。賦:朗讀詩歌。

[11]矇(méng):有眼珠但是看不見的盲人,亦為樂師。誦:朗讀諫語。

[12]百工:各種技術人員。諫:通過談論自己的技術特長進行勸諫。

[13]傳語:傳播意見。

[14]盡規(guī):盡其規(guī)諫。

[15]耆艾(qí ài):老年人;師長。修:儆誡。

[16]斟酌:考慮去取。

[17]悖(bèi):違背,逆亂。

[18]原:高平曰原。隰(xí):下濕曰隰。衍:低下平坦。沃:肥美之地。

[19]與:語助詞,無意義。

[20]彘(zhì):地名,今山西霍州市。

〔譯文〕

周厲王殘暴,國都中的人公開指責厲王。召穆公對厲王說:“人民不能忍受你的虐政了。”周厲王十分憤怒,找來一位衛(wèi)國的巫師,讓他去監(jiān)視那些指責自己的人,并把這些情況匯報給自己,然后就把那些人殺掉。國都中的人再沒有敢說話的了,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神交流。

周厲王很高興,告訴召穆公說:“我能制止指責了,竟然都不敢說話了。”召穆公說:“這種做法是阻擋指責。堵住人民的嘴,比用堤壩圍堵河流的禍患還要嚴重。河流堵塞而沖破堤防,一定會傷害大量的生命,人民也是這樣的。因此治理河流的人疏通水道讓水暢行,治理人民的人開放言路讓他們說話。所以天子治理政事,讓從公卿到士各階層的人都獻上詩篇,讓樂官獻上樂典,讓史官獻上史書,讓樂師勸誡,讓沒有眼珠的盲樂師朗誦詩歌,讓有眼珠但是看不見的盲樂師誦讀諫語,讓各種技術人員勸諫,讓一般的民眾傳播意見,讓侍從之臣各盡其規(guī)諫,讓親戚們補過察政,讓樂官史官施行教誨,讓老師長輩給以儆誡,然后天子考慮權(quán)衡,因此事情行使起來沒有悖逆。人民有嘴,就好像大地之有山川一樣,錢財用品都是從山川中產(chǎn)出的;人民有嘴,就好像大地有高原、洼地、平原、沃土一樣,衣服食物都是從中而生。嘴里所說的話,好壞從中展現(xiàn)。施行好的,防備壞的,這樣才是增加財富器用、衣服食物的辦法。人民心中所想的,就從嘴里說出來,應該遵循他們的話去做,怎么能堵塞呢?如果堵人民的嘴,又能堵多長時間呢?”

周厲王不聽召穆公的意見,因此國都中沒有人敢說話了。三年之后,周厲王被流放到了彘地。

〔解讀〕

周厲王統(tǒng)治時期,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統(tǒng)治危機日益嚴重。《左傳》對周厲王的評價是“王心戾虐,萬民弗忍”。召公作為一個眼光敏銳的政治家,察覺到了百姓之于國家的基礎性地位,提出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這一著名觀點。

本文中,作者以厲王、民眾、召公之間或明或暗的人物關系為基礎,用詳略得當?shù)臄⑹龊凸适录舨茫尸F(xiàn)了一次精彩的勸諫過程。文章僅僅用了三百余字,制造了三層精彩的“波瀾”,它們像電影場景一樣畫面感十足,每一幀的停留時間和描述都恰到好處。

厲王和百姓的矛盾由于語言的傳神變得生動可感,第一層“波瀾”就產(chǎn)生在此二者之間。“厲王虐,國人謗王”,寥寥七言劃分了兩個陣營。繼而召公一句“民不堪命”促使“厲王怒”,“怒”則謗者被殺,這里省去了召公的千言萬語,只此一句就足以折射厲王之“厲”,也為下文召公的重頭戲奠定基礎。“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這幾個字道盡了百姓戰(zhàn)戰(zhàn)兢兢,畏畏縮縮,低頭相覷而不敢言,眼光相交而速速躲閃的畫面,真是一字勝千言!

第二層“波瀾”是在厲王和召公之間。厲王“喜”,所以向召公炫耀“政績”,不想?yún)s引來了一通邏輯嚴謹?shù)膭窀妗U俟膭裰G堪稱經(jīng)典,他用“防川”比喻“防民之口”,用“川壅而潰”比喻當時的社會實景,暗示若再不開放言論自由,國家就會被百姓這股洪流席卷。繼而,他描繪出了一幅各階層積極建言獻策的祥和景象,想以此作為“防洪”措施。最后,召公又用了另一個比喻來說明百姓就是國家的根基,正如“山川”和“原隰衍沃”是財用衣食的來源一樣,百姓若能“宣之于口”,王若能改過自新,則國家的未來就會一片光明。這番勸諫有理有據(jù),言辭懇切,態(tài)度真誠,用心良苦,但最終卻以“王弗聽”收場。召公的主張雖意在維護周王朝利益,但卻閃耀著民主的光芒,他的思想得到后世賢明帝王的肯定和采納,直到現(xiàn)在仍不過時。

第三層“波瀾”,依舊是厲王和百姓。“流王于彘”,有了上面的鋪墊,似乎這一結(jié)果也是意料之中的,因此作者只用了淡淡的四個字,隱含了對厲王極度的輕蔑,而留給后人的思考又是何等深刻!

本文采取的是諫因、諫言、諫果的三段式。首尾敘事,中間記言,事略言詳,記言為主,體現(xiàn)了《國語》的一般特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越西县| 中宁县| 加查县| 义乌市| 绥芬河市| 安义县| 宣恩县| 灌阳县| 南宫市| 文安县| 南投市| 华亭县| 潮安县| 东兰县| 治县。| 高唐县| 舞阳县| 阿勒泰市| 崇仁县| 同德县| 芜湖县| 安宁市| 蕲春县| 蓬安县| 绥棱县| 巩留县| 高邮市| 广丰县| 金坛市| 丰城市| 浦东新区| 措勤县| 肇州县| 华坪县| 峨山| 太仆寺旗| 高陵县| 子洲县| 永丰县| 漳平市| 杭锦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