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國策故事(中華經典故事)
- 劉世潔
- 2252字
- 2019-01-03 14:18:56
張儀離間楚與齊
齊國幫助楚國進攻秦國,攻下了秦國的曲沃。秦惠王一直想要攻打齊國以報曲沃之仇,可由于齊楚兩國結成了聯盟,惠王找不到一個可以各個擊破的好辦法,感到很憂慮。于是,他召見張儀說:“寡人想要發兵攻齊,可齊楚兩國關系太密切了,楚國一定會出兵幫助齊國的,賢卿能為寡人想一個好辦法嗎?”張儀說:“請大王為我準備好車馬和錢財,讓我去游說楚王吧!”
于是,張儀南下楚國,對楚懷王說:“敝國國君秦惠王最敬重的人莫過于大王您了,我張儀作為一個臣子,最想侍奉的也是大王呀;相反,敝國所最憎惡的君主莫過于齊國,我張儀最討厭的君主也莫過于齊王。現在,齊國已經深深地得罪了秦國,所以秦國準備發兵征討齊國。可惜貴國跟齊國締(dì)結了聯盟,以致秦王頗有顧慮,怕攻打齊國時會傷了跟貴國的和氣。眼下,我們有一個想法,能讓您一舉三得,不知道您是否感興趣呢?”
楚懷王一聽,馬上說:“請先生為我道來。”
張儀說:“如果大王能夠跟齊國斷絕邦交,秦王愿意獻上方圓六百里的土地。齊國喪失了貴國的支援,必定會走向衰弱,不得不聽從大王的號令。由此看來,大王如果同意這樣做,那楚國不但在北面削弱了齊國的勢力,還在西南與秦國有了更好的關系,同時又能獲得方圓六百里的土地,這難道不是一舉三得嗎?”
楚懷王一聽,非常高興,馬上同意了張儀的建議。送走張儀后,他得意洋洋地宣布說:“寡人不費吹灰之力,從秦國那里得到了六百里肥沃的土地!”楚國的群臣聽了懷王的宣布,都趕來向他道賀。只有客卿陳軫,不但緩緩來遲,而且壓根兒不向懷王道賀。懷王感到非常詫異,問:“寡人不費一兵一馬就得到了六百里土地,贏得了外交上的一次大勝利,朝中大臣們都向寡人道賀,你為什么不道賀呢?”陳軫嘆了一口氣,回答說:“因為我認為大王不但得不到張儀許諾的六百里土地,反而會招來禍患,所以才不敢違心向大王道賀。”懷王有些生氣地說:“這是什么道理呢?”陳軫回答說:“秦王之所以重視楚國和大王您,是因為楚國有齊國這樣一個強大盟邦,秦國很難擊破。如今大王要跟齊國絕交,這樣楚國就陷入了孤立狀態,秦國怎會重視一個孤立無援的國家呢?何況秦國根本沒有把地割給大王,只是做了一個空頭許諾,簡直就是空手套白狼。要是您真的跟齊國斷交,然后再向秦國要那六百里土地,那可就是上了張儀的當了。到時候如果發現受了張儀的欺騙,大王肯定會又急又惱,甚至有可能一氣之下準備攻打秦國,討要他們所許諾的土地,那可就是腹背受敵了:西面是秦國的禍患,北面是剛絕交的齊國,如果秦、齊兩國再聯合起來的話,楚國的處境可就大大地不妙了。”
此時的楚懷王腦子里全是即將到手的六百里土地,根本就聽不進陳軫苦口婆心的勸說。他不耐煩地朝陳軫甩了甩袖子,說:“你趕緊閉嘴吧,一個字也不要多說了!這件事寡人已經辦得相當妥當了,你們就等著聽好消息吧!”說完,懷王就馬上派出使者前往齊國宣布斷絕邦交。還沒等第一個使者回來,楚王竟急著派出了第二個使者去與齊國絕交。
張儀回到秦國之后,秦王趕緊派使者前往齊國,這時恰好楚國派來絕交的使者剛剛離開,秦齊兩國的盟約很容易便暗暗締結成功了。而楚懷王這邊,等到派往齊國絕交的兩位使者都回來之后,便派一名將軍去秦國接收張儀所說的六百里土地。可張儀卻一直稱病不上朝,楚懷王說:“難道張儀以為寡人沒有誠心與齊國斷交嗎?”于是,又派了一名勇士前去齊國辱罵齊王,以表示絕交的決心。張儀證實了楚齊兩國確實已經斷交后,才出來接見楚國那位索要土地的將軍。他指著秦國的地圖說:“敝國說要贈送給貴國的土地,從這里到那里,一共是六里地。”楚國使者聽了大吃一驚,說:“懷王告訴我要接收的是六百里土地,從來沒說過是六里呀。恐怕是貴國弄錯了吧?”張儀臉色一沉,鄭重其事地說:“我們怎么會弄錯!再說了,我張儀在秦國只不過是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六百里土地就算我想送也沒這個權力呀!”
楚國將軍回去后,向楚懷王如實說明了見到張儀后的情況。果然不出陳軫所料,懷王聽后大怒,準備發兵攻打秦國。就在這時,陳軫來到楚王面前說:“現在我可以開口說話了嗎?”懷王說:“可以。”陳軫說:“事已至此,大王千萬不要意氣用事去攻打秦國。不如趁此機會與秦國修好,不但不向秦國索要那六百里土地,反而再送給他們一座城池,聯合秦國伐齊。這樣,或許可以把在秦國的損失從齊國補回來,這樣楚國就不虧了。如果現在去攻打秦國,那等于是在促成秦齊兩國聯盟呀。兩國一旦建立邦交,楚國可就慘了!”
楚懷王到這時還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他沒有聽從陳軫的忠諫,照樣下令發兵攻打秦國。果然,秦、齊兩國組成聯盟,韓國也趁勢加入,結果三國聯軍在杜陵大敗楚軍。楚懷王這時才后悔自己當初沒有聽取陳軫的忠實建議,把楚國弄到幾乎要亡國的慘境,可惜為時已晚了。
【博聞館】
楚國大詩人屈原
屈原是戰國末期楚國人,是我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愛國詩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文學創作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三閭(lǘ)大夫等主要職務,常與懷王商議國事。但是,由于性格耿直和奸人的陷害排擠,昏庸懦弱的楚懷王逐漸疏遠了屈原。屈原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mì)羅江而死,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據說,屈原投江后,當地百姓劃船撈救,后每年五月初五劃船紀念他,并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于是就演變成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湖南省汨羅市汨羅山上的屈原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