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未來的“元老面”
- 崛起在錦繡紅樓
- 奮明
- 2068字
- 2018-12-11 18:13:43
馬車上,賈蕓朝詹光深深一拜,認真道:“先生大義,小子銘記在心。”
今日,詹光如此幫襯他賈蕓,賈蕓豈能不感激?
畢竟,人家高文進可是六品官員,管轄著整個大興,詹光能夠冒著得罪高文進的危險,全力助他賈蕓一臂之力,這可是不一般的人情。
詹光微微一笑,說道:“蕓哥兒不必多禮,我是非常看好你的。”說完,詹光掃了一旁的兒子詹鳴一眼,見兒子望著賈蕓露出敬佩之色,詹光臉上露出一絲無奈之色。
如果是兒子能夠吟出這驚艷的詩來,他詹光還擔心什么?
可惜啊!他詹光一輩子與進士無緣,是個老舉人。兒子與他詹光一樣,好像命中注定一般,邁不過生員最后一關。
“哎!我們父子愚笨,蕓哥兒,有朝一日,你步入朝堂,還希望你看在今日的薄面上,提攜一番犬子。”詹光微微一嘆,隨后,朝賈蕓拱手道。
一旁的詹鳴聽了,臉色騰的紅了下來,他慚愧的低下了頭。
賈蕓聽了,急忙回禮,認真道:“先生放心,有我賈蕓那一天,絕不忘了詹世兄。”
詹光見賈蕓臉面真誠,他心滿意足的微微頷首。
賈蕓能夠許下諾言,也不枉了他詹光費盡心思相助。
賈蕓心底還有一絲擔憂,他不能肯定高文進能夠服軟,故此,賈蕓隨后臉上露出一絲遲疑之色。
詹光很明白賈蕓的心思,他微微笑道:“蕓哥兒,你放心。高文進是一個聰明人,他與你有沒有什么深仇大恨,何必執意斷你前程?如果我猜的不錯的話,很快,他就會派人來找我。”
賈蕓聽了這番話,他這才漸漸平靜下來了。
“吁!吁!”驀地,馬車停下。
隨后,傳來了一道洪亮聲音。
“車夫,詹先生可否在馬車之內?”
賈蕓覺得耳熟,他掀開窗簾,發現捕頭王小六朝老郭問好。
此刻,王小六也看到了賈蕓一眾人,他急忙下了馬,來到近前朝賈蕓躬身陪笑道:“蕓少爺,小人奉縣尊之命,來請詹先生。”
王小六對賈蕓很熱情,一副老朋友的樣子。
賈蕓笑著點頭,他見王小六騎馬獨身一人過來,賈蕓便吩咐老郭送詹光去縣衙,隨后,他躬身站起來朝詹光拜別,招呼柳林下車。
賈蕓雖然也很想去縣衙,會會這個見風使舵的高文進,不過,高文進沒有提他,他也不便跟上了。
詹光見兒子仍然待在馬車上,他臉色一板,喝道:“你不下馬車回家干什么?”
詹鳴聽了,他也急忙下車去了。
其實,詹光是希望兒子詹鳴與賈蕓有時間多多親近一番,在詹光眼里看來,兒子跟賈蕓在其一起,比那些只會喝酒玩耍的狐朋狗友強一百倍。
賈蕓三人目送馬車離去,隨后,賈蕓帶著柳林,詹鳴兩人去了不遠處的一家食鋪,三人點了熱騰騰的牛肉面,一起吃了起來。
“賈蕓,那首詩你是怎么想出來的?”詹鳴終于忍不住問道。
賈蕓見詹鳴滿臉的好奇之色,他往嘴里塞了一塊牛肉,含糊道:“自然是見景生情,詩意如長江之水綿綿不斷而來。”
“真的?”詹鳴一聲驚呼,隨后,滿臉的驚羨之色。同時,他臉上還有一絲期待,或許是希望賈蕓把那綿綿不斷的詩意講出來。
“哈哈!詹世兄,剛才不過是開玩笑,詩嘛!古人已近道盡了精華,我等后人只能膜拜,學習而已。想要超出古人,恐怕比科舉還要難啊!我那一首,在心中已經醞釀了很多年之久。今日,恰好應景道出來而已。”賈蕓推心置腹說道。
詹鳴聽了,不由得連連點頭道:“對極!對極!蕓老弟,我父沒少稱贊你,以前我覺得大驚小怪似的,如今看來,你果然見識不凡。詹鳴愚笨,給你賠禮了。”說著,詹鳴朝賈蕓深深的一揖。
這一刻,詹鳴對賈蕓心服口服了,再也沒有因為賈蕓年齡小而輕視了。
“詹世兄快快請起,你這是折煞我賈蕓了。”賈蕓急忙扶起詹鳴,隨后親熱招呼道:“吃面,吃面!不然,很快涼了。”
食鋪不時傳來三人大笑聲音,很多年后,這家店老板后人打出了“元老面”,讓世人慕名前來,供不應求。
當然,這是后話。……。
賈蕓回到自家門口,夜已經很深了。
耳邊傳來隔壁柳老爹埋怨柳林的聲音,柳林一副振振有詞的話傳來,隨后,便是一陣雞飛狗跳,喧嘩不斷。
賈蕓哈哈笑著搖頭,柳老爹必然是因為柳林酒喝多了,這才發了脾氣。
柳林這個家伙現在真是叛逆的年齡,自然免不了一陣吵嘴。……。
賈蕓搖搖晃晃的上前,推開大門。
謝小豆正站在院子內側耳聆聽柳家的聲音,她看到賈蕓回來,臉上頓時露出高興之色。
“少爺回來了!少爺回來了!”謝小豆大喊,恨不得家中的人都聽到她的聲音。
她這幅樣子,好像是賈蕓離家了很久了。
“你這小丫頭亂喊什么?”賈蕓板著臉訓斥,他心中埋怨這個小丫頭只知道大喊,不知道上前扶住她自家少爺。
沒看到他少爺喝多了?走路搖搖晃晃的嗎?
真是笨丫頭啊!
賈蕓迷糊糊感嘆道。
驀地,體內一股液體涌-出,賈蕓再也控制不住,他蹲身體嘔吐出來。
“啊!少爺吐了!少爺吐了!”小丫頭終于回過神來,她邁著小步子朝賈蕓跑來。
只可惜她太小,支撐不住搖搖欲墜的賈蕓,賈蕓自覺天旋地轉,他撲通一聲躺在地上了。……。
文廟大祭過了三天,大明宮-內相戴權領到一個差事,他有些郁郁寡歡了。
原來,文廟當天,當今圣上頒旨給翰林院,讓翰林院學士們寫出一副祭拜文廟的盛景文章詩詞,以便傳遍天下,讓天下瓊林士子都知道當今圣上的恩典。
不過,三天過去了,翰林院所獻的文章,詩詞都不能讓康清帝滿意,這讓他大為惱火,訓斥了翰林院學士一眾人,最后,康清帝實在沒有辦法,命令戴權出宮去民間采風,希望能找到歌頌他的佳作,以便傳播他的仁愛圣君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