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近些年,隨著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學術研究也十分活躍。據知網統計,相關學術論文共約3萬篇。精選出其中的優秀論文并予以發布,是總結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成果,提升文化創意產業學術研究質量,引領學術風向的一項重要而又緊迫的工作。
鑒于此,2014年,國家行政學院文化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秉承“優中選優,樹立標桿”的宗旨,聯合開展了第一屆文化創意產業優秀論文評選活動。這項活動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界尚屬首次。此次論文評選活動,對人大書報資料《文化創意產業》期刊自2009年創刊至2013年5年轉載的共400多篇論文進行了梳理和評選。通過對優秀論文進行公開評獎的方式,擴大影響,樹立標桿。
之所以將人大書報資料的《文化創意產業》期刊作為優秀論文評選的基礎,有兩個原因:一是如果對公開發表的3萬篇論文全部進行篩選,操作難度太大;二是人大書報資料是業內公認最有影響力的學術論文轉載期刊,權威性強。該刊集中了2008年以來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研究的優秀論文,在此基礎上進行篩選和評獎,既能降低評選難度,又能確保選出最優秀的論文,符合本次活動“優中選優,樹立標桿”的宗旨。
為確保本次評選活動的科學性,從2014年初開始進行策劃,到同年12月21日發布評獎結果,并邀請獲獎者舉行學術研討會,歷時近一年,其間對活動方案、評選標準、評選流程、評選專家人選等,都展開了反復的討論。
為了保證論文評選工作的科學、公平、公正,主辦方主要做了以下兩方面工作:
一、制定評選標準
經過多次研究,主辦方確定了“學術創新度”“論證完備程度”“難易程度”“政策推動程度”“產業發展指導程度”五項一級指標。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沒有把“論文引用次數”作為一級指標,是因為把5年的論文放在一起進行評選,如果將論文引用次數作為評價指標,顯然對最近發表的論文不公平。主辦方還與業內專家就指標權重、評分方法、評分數據的修正及合成等進行反復溝通,最終形成了《“文化創意產業優秀論文評選”活動評價指標及實施細則》。
二、明確評選辦法和程序
1.本次評選實行初選和終選兩輪評選
初選是由資深學者和編輯在400篇論文的基礎上遴選出82篇。然后邀請8位終審專家在初選的82篇基礎上再評選出20篇,作為獲獎論文。
為讓此次評選活動能覆蓋更多的學者,主辦方規定:同一個作者可以有兩篇論文進入初選,但只限一篇論文獲獎。如同一個作者有兩篇論文進入前20名,則去掉得分較低的論文,排名在其后的論文依次遞補。
2.終審專家的產生方式
主辦方遴選終審專家的原則:一是終審專家須為業內知名專家學者;二是終審專家無論文參選。根據以上兩點要求,主辦方邀請了孫若風、齊勇鋒、張曉明、趙紅川、范周、李炎、崔成泉、郭全中8位專家作為論文終審專家,由其分別根據論文評價指標對進入終選的82篇論文進行逐項打分。
3.根據得分多少確定獲獎論文等級
每篇論文最終得分,是將專家打分結果經過匯總和科學的加權統計后形成的。按照得分多少的排序,在進入終選的82篇基礎上評選出前20篇論文作為獲獎論文,設一等獎3篇,二等獎7篇,三等獎10篇。評選標準和文章評分結果均可查閱。
主辦方還參考專家意見對每篇獲獎論文寫一段評語,表彰其價值和貢獻,以供讀者參閱。
此次論文評選得到了業界普遍關注和熱情支持。第一屆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優秀論文頒獎典禮當天,京內外近50位專家學者和媒體代表出席。人民網、中國日報、中國文化報等多家媒體對活動進行報道,引發了學界的熱議。
為了讓更多的人分享第一屆文化創意產業優秀論文,也為了總結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成果,主辦方編輯出版本書。第一屆文化創意產業優秀論文評選活動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輯王金會女士和國家行政學院李鷺博士后、楊傳張博士生等為此項活動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許多心血。在此,我們代表主辦方,向關心、支持第一屆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優秀論文評選活動的所有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