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勞動價值論與要素分配論的關系辨析

一、勞動價值論與要素分配論的基本內容

(一)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內容

勞動價值論屬于經濟學中的商品經濟理論范圍,它起源于英國的亞當·斯密,經英國的大衛·李嘉圖及威廉·湯普遜的發展,終于德國的馬克思。亞當·斯密之前的學者威廉·配第、約翰·洛克以及法國重農主義學者都提出過類似論點,建立初步的輪廓,但他們始終沒有深入構建整個勞動價值理論,只滯留于肯定勞動有所貢獻的層面。后來資產階級古典學派的代表亞當·斯密特別是大衛·李嘉圖通過對勞動形成價值的理論和價值量的分析取得了很大成績,還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中的資本家、雇傭工人、土地所有者這一階級結構,并闡述了三者之間的階級矛盾。由于他們是把資本主義這一制度和階級結構看作是當時最能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制度,所以他們在這方面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的內部結構。但是,隨著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斗爭日益尖銳,他們的學生則越來越丟棄他們老師的科學性,把為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剝削關系作辯護當成自己的唯一任務了。政治經濟學日益走向庸俗化,否定勞動是價值的唯一來源理論是其主要內容之一。馬克思繼承了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理論的科學成分,用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從根本上論證了它的歷史性質,并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科學地創立了剩余價值理論以及后來的利潤、平均利潤理論,并認為資本主義的企業追求的是剩余價值這種剩余勞動,而不是追求的使用價值,所以企業是階級斗爭的產物,指出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和這種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發展的阻礙作用。

(二)要素分配論的基本內容

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認為“工資、利潤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換價值的三個根本源泉。”故資本主義社會三大基本階級——工人階級、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按其在社會生產中投入的勞動、資本和土地,分別分配其工資、利潤和地租。法國早期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家薩伊把亞當·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論庸俗化,提出“三位一體”公式,新稱“薩伊定律”,即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土地和資本這三個生產要素共同創造的,因此,作為三大生產要素的所有者就應當共同分享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價值。西方經濟學發展到當代,并未在收入分配理論方面發生質的變化,只不過由“三要素”發展為“四要素”說或者“多要素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州市| 南陵县| 和硕县| 城市| 商洛市| 纳雍县| 常熟市| 浙江省| 安远县| 通海县| 新闻| 大兴区| 永泰县| 灵宝市| 云浮市| 忻城县| 万盛区| 兰州市| 建阳市| 松滋市| 崇义县| 镇巴县| 夏津县| 孙吴县| 宽甸| 巴楚县| 沁阳市| 偏关县| 井研县| 太保市| 东兴市| 峨边| 栖霞市| 阿尔山市| 余江县| 温宿县| 桐城市| 武胜县| 曲阳县| 新巴尔虎右旗| 昌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