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笑呵,我眼前登時浮現出無數孩子的笑面,其為一種真的直擊心靈的笑。孩子們都是如此,即便同輩里再成熟,總不免把喜怒哀樂寫在臉上,而非成人于特定場合中的演笑法,面皮底下卻不知是喜或悲。
從孩提時過來,不獨課本知識積攢得多,還學會了一定鑒別他人笑偽的本領,譬如你當眾言戲一人,惹得哄堂大笑,其人或是跟著一笑,此笑定非出自真心,而是勉強為之,當然,倘撞見個爆脾氣,指不定要掐起架來了。
我頗折服于“笑”的魔力,在人的所能展現的全部表情中,唯笑最善,最可親,俗語“嗔拳不打笑面”正是此理。所以用笑來做遮掩再合適不過了,無論怎樣的感情,都可以囊括其下,可要做到合絲不漏卻要費番功夫。
首先小人面上總掛著笑,但并非帶笑的都是小人,他們混跡人中,十分不好分辨,只是“豺狼改不了本性,狐貍除不盡臊氣”,他們總輒會有露出馬腳的時候,因為小人都有所求,且沒定性,然后必偶有所為,自然不能合絲不漏。真正做到合絲不漏的興許只有偽君子罷,就中代表非岳不群莫屬,其平日謙虛爾雅,正氣凜然,半點不想他本來面目,若輩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取人性命”。還有就是曹丞相的笑了,隸屬于半漏半不漏型,你倘照子放亮些,自然不會有大礙,恐一時眼睛沒擦亮,反會丟了性命去。當然,這些還只是瞧見他人笑,自己笑則又是別一回事兒。
關要的是學會“皮笑肉不笑”的笑法,這句話應理解為“貌合神離”,即自己的內心同面皮不協調,不同步了。此笑法重在以假亂真,渾然不覺其虛偽,反要引你開心哩,祥見高俅高太尉的笑法,可謂是教科書級示范了。再者是冷笑,這種笑多半生發在自己心里,可千萬別面上表現出來,否則定會惹對方不快,且偷偷在心里冷笑一聲,然后看他出丑便了。還有就是笑里藏刀式,此法須待特定的位置才能學會,常人可以不必,能辨識出即可。總之為人處世不能笑得不好,否則要惹出些莫名是非來,也不能笑得太好,便要被視作虛偽。
唉,所以我們長大來到底該怎么個笑法?實在好不傷腦筋。我也終于能明白人們喜好玩手機的原因了,只因手機為死物,你對著他歪嘴笑、斜眼笑、湊鼻子笑都可以,它不會說你傻,亦不會驚怪你,這時你能放開自我,隔著屏幕,無論你素日扮得如何生人勿近,都會變作昔日的孩童,開懷一笑,而放下手機的一刻,又不得不重拾“笑的技能”。
與我同寢的室友很是愛笑,乃出自真心的,他們會在玩手機時哈哈大笑,我十分歆羨,卻又不能參與其中,只因我有要緊的事要做啊,不能如他們一般不問將來事,只圖眼下歡。可人之所為求的不過是無憂且無慮,些許我以后沒了此刻的機會罷,但不舍棄這些又有什么辦法得到呢?是以前作《搗練子·蜃樓》聊解心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