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文化理論發展研
- 郭春陽 張治國 郭耿陽
- 4420字
- 2019-01-03 12:14:02
第三節 體育文化的發展與人類的演進歷程
一、從體育的演進歷程看體育文化因素的凝聚
(一)人類發展的邏輯為體育創造了充分條件
文化的產生,實質上就是人類的產生。文化產生就意味著人的結構因素的齊全和完備,標志著人的完全形成。有文化學者認為,文化起源與人類起源基本上是一回事。可以看出人類的起源與文化的起源被認為具有幾乎一致性。
還有人認為:自從人類通過創造性的活動改變自然界開始,便創造了文化——人類自身,文化進化與人類進化是并行的,與人類社會和精神的進化是同一的過程。
由于體育文化以人為核心,將起點、實現方式和具體目標都指向人自身,因此它與人具有天然的聯系。揭示體育文化起源的線索首先可以而且應該從人的起源中去找。人類在自己的物質實踐和精神實踐中,在自身繁衍與人類文化的傳承、演化中,逐步孕育了體育文化的因子。
體育文化從徒手表現技藝到使用各種體育器械甚至動物和機械來展現體育能力,對于人類本身及其文化的發展具有無與倫比的意義。人類歷史上不同時代出現的體育文化形式,都是在這樣的演進過程中以提升人的駕馭外在工具的能力為目標的。體育文化在這里其實具有了人類綜合能力提高的象征,它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強大需求下獲得了發展和進步的動力與源泉。
老虎、獅子和獵豹捕獲食物時所表現出來的技能相當嫻熟和富有技巧,但這種技能仍屬于動物的本能,屬于具象思維支配下的現時動作,不管它有多么的復雜和高明,一旦脫離了捕獵時的現實場景,這種動作和生存技能就不會再現。動物的本能不能脫離現實場景去構建運動模式和運動理論,形成一般認同的動作表現形式。而人的運動已經超越了本能,建立了豐富的運動模式和運動理論,可以脫離現實場景進行傳承和教育活動。這就是雖然人在速度、力量、耐力等絕對水平上不如很多動物,但人類卻能夠成為最具有運動能力的世間主宰的內在邏輯。
一位通曉多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著名人類學家雅可布·布洛諾夫斯基通過細致而詳盡的分析得出結論:“在人類上升的過程中,最強大的動力是人從施展自己的技能中獲得的無窮樂趣。”這對于體育文化來說是何等巨大的發展動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當代競技體育的發展逐漸呈現出一種“反文明”進化規律,即越早步入文明時代的國家和地區接受的文化改造越多,其競技能力越低,而越晚接受文明洗禮的國家競技能力越高。黑人本來是人類起源的遠祖,但沒有成為最終創造人類文明的主人,因此黑人的原始本能得以保留和繼承,而亞洲創造了世界上最早最完備的文明,但在最基礎的競技能力上卻大多落后于黑人。也許這就是人類文明進化與體育演進關系的一個變奏曲,它提醒我們注意兩者之間的復雜關系。
綜合人類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從人科生物進化為原始體育文化起源奠定生物學前提到原始人群和血緣家族的集體傳習活動為原始體育文化起源奠定了社會學前提;從天然工具的使用到人工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創造了原始體育文化起源的物質前提到原始崇拜的發生與巫術祭祀的出現胎孕了原始體育文化起源的精神前提。體育文化與人類進化息息相關。
在下列的邏輯序列里,我們可以看到體育文化發展的歷史足跡。
1.在人類不斷進化的思維觀念上,是在歷史上的體育活動中,人類近乎自然意識到自覺意識的進化促生了體育文化。
2.在體育形態的物質基礎的逐步豐富方面,是部分工具從其多功能的形式,向體育方式的單一器械功能轉化及專門體育設施的出現。
3.在體育的活動內容和形式上,是由初期的形式單一的活動內容,向后來成熟的具有多種形式和豐富內容的體育文化體系的方向發展。
4.在體育形態的完善程度上,是由初期的與其他文化形態的混合發展,向后來日漸具有獨立性因素的文化類型演進。
(二)人類社會的演進對體育提出了必然要求
在自然經濟時代,人群內部人與人之間及人群與外部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相對穩定,生產能力的增強使人類生活的質量和數量都有了改進,閑暇時間也隨之增多,技術的進步和國家的產生造成了專門從事藝術和軍事的職業人士。相對自立的家庭、家族、村落、莊園等也造成了自然經濟社會中人們在空間結構上的封閉性和時間結構上的簡單重復性,由此形成了傳統體育生活方式中體育活動的地域性和民俗性,體育組織結構和運行中的宗法性、血緣性以及對軍事和宗教等的依附性。工業社會驟然加快了社會生活變革的進程,完全改變了體育生活的面貌。大范圍的頻繁交往,高度普遍化和個性化、文化教育高度發達和普及的社會生活。
近代科學的進步使得人的身體、人的生活、人的運動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為體育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國家生活的主體由少數貴族轉變為大多數民眾,使得現代體育的生存和發展擁有了更加完備的基礎。體育不僅僅限于貴族圈子和民俗的一部分,而是逐步走向世界。
近代文藝復興運動中的人文主義者提出一個口號:向生命索取它所能提供的一切東西。這是現代體育文化發展的思想基礎。直到今天,人文主義的大旗在體育界還一直為許多有識之士所高揚。
今天,體育文化的原始性已經消失,現代性日漸豐滿;原始的平等性雖然已經不再有它的一席之地,但新式的民主和平等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原始的經驗性和模糊性雖然還有遺存,但科學和理性的光芒已經照臨這片體育文化的大地;原始社會體育文化的漸進性雖然時有所現,但曲折中的前進正在成為體育文化向前發展的邏輯理念。
從民間游戲和競技的整理與改造階段到業余和職業體育俱樂部的產生;從國家單項體育協會和國家聯合會的出現到國際單項體育組織與國際綜合性體育組織的建立,現代體育伴隨著現代社會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里程。在這個過程中,工業革命為體育傳播提供了強大的能量,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推動了體育傳播的廣泛和深入,政治和經濟需要成為現代體育傳播的推動器,日新月異的傳播媒介的發展加速了體育傳播的速度。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人類科技和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機器人的出現和生物工程人的孕育正在改變體育文化的面貌,電子游戲和電子競技的興起賦予人類體育文化新的挑戰,以精細的運動感覺甚至手腦協調能力為基本要求的體育項目正在成為新寵,以生物工程鍛造參加體育競技的特殊人也不再在觀念上和現實中遙不可及。
在文化學研究有關超人類主義和后人類主義的主題討論中,機器人健將和生物工程運動員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體育文化就是這樣經由社會的推動進入了現代文明的行列中,并且成為一支獨具魅力的文化生力軍。
二、從體育的邏輯演變著體育文化特質的整合
(一)人類認識和把握體育的方式的演進
在當今人類的社會文化寶庫中,科學、哲學、藝術以其獨特的地位和價值逐步成為人們知識結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不少學者甚至把它們提升到人類把握世界的方式層面上。體育文化作為人類健全文化的典型代表,同樣不能沒有這些文化成果的熏染與把握方式的鍛造。
近代以來,體育在自然科學的層面上被表述為大肌肉的運動,從人體生理學到運動生理學,從生物力學到運動生物力學,人類對體育的認識一直停留在“科學”的層面上,生物學、物理學等西方現代自然科學是其基礎。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體育逐漸吸取了教育學、哲學、社會學、人類學、美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成果,其社會科學的某些性質被人們所認識,人類教育手段和社會現象成為對體育的表述。不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體育的教育性和社會性才逐漸擺脫肌體運動的原始體育認識的束縛。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體育的文化特性開始在社會文化的實踐和理論背景下得到認識,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把體育表述為社會文化活動,體育的人文意蘊初見端倪。最近10多年來,體育與藝術的交融互滲為人類從更高的“藝術”層面思考體育的特質提供了條件,使體育的人文形象逐漸豐滿。
體育的人文內涵和文化特性并不是我們強加給它的,它其實無論在形而上與形而下的層面上都標示了自身與人類精神實質的契合,人們可以在各種不同的層次上對其進行哲學思考。許多風馬牛不相及的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在精神本質上,即最一般的哲學抽象上是一致的,甚至是同一的。精神實質上的暗合,是因為社會和自然各結構元素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在其發展過程中是有機的整體之部分,也就是說,這種一致性或同一性集中表現在某種特定過程的集合體中;另外,這種一致性或同一性的認識基礎是比較的結果和價值的認同。比較作為價值的體現,它是最普遍的社會人的行為——心理基礎。體育,正是在比較與過程這種最一般的意義上體現出其哲學本質和文化內涵。這種比較與過程,是以競爭為外在形式的,而競爭是以人的受規則限制的活動為其本質的,人的本質力量競爭中的再現是主體人的體育意識。如果我們僅僅將眼光停留在體育運動的表面,我們就無法從精神實質的視角來窺測它的文化含義,自然更無法在實際工作中樹立體育的人文觀念。
通過對人類體育認識史和人類體育文化的發展邏輯的簡單回顧,不難看出,體育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不斷獲得來自其他人類文化成果的撫育與熏陶。對于體育的技術和生物運動特色、教育和社會特性的認識已經基本完成,當前,體育正處于文化向藝術過渡的階段。也就是說,體育的生物物理觀、教育社會觀正在向文化藝術觀過渡(當然是一種揚棄)。這是體育本身合規律性發展和人類體育認識合目的性發展的結果。
(二)人類組織和管理體育的方法的發展
在這樣一個關鍵的高度知識化的轉型期,迫切需要從事體育工作的人們增加人文知識儲備、改善知識體系結構、更新思維方式、轉變體育觀念。無論是體育院校師生和體育部門工作人員,還是體育新聞工作者和一般的體育愛好者,都需要在社會文化轉型的關鍵時刻接受對體育的人文鍛造,否則,便會喪失對轉型時期體育特質的把握機會。這不應該是簡單地引入體育人文知識,增加體育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含量,更重要的是培養人們以文化觀體育的思想意識和習慣,進而轉變思維、把握操作體育的視角。
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把整個體育科學體系劃分為體育人文社會學、人體運動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四大學科門類,與傳統的體育科學劃分類別相比,體育社會人文學科的地位尤其引人注目,它顯示了學科管理者對體育認識發展現狀和階段的準確把握,對于我們轉變體育觀念和調整體育人才培養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當前在世界范圍內,具有獨立的政府體育行政管理部門的國家和地區有大約70個,主要由民間社團管理體育的國家和地區約40個,而政府和社團共同管理體育的國家和地區也超過40個。這種對于體育的組織和管理模式的形成即是各國和地區對于體育認識差異導致的,也是不同歷史背景和時代環境中體育制度適應性改造的結果。
在這樣的背景下,體育應該做出毫不猶豫的人文選擇,以一縷清新的人文之風撫慰人們在傳統的體育認識領域里已顯疲憊的心靈。因為,無論從體育自身發展的邏輯和人類認識體育的邏輯出發,我們都沒有理由僅僅把體育看作一種生物活動、物理運動、教育行為、社會活動。因為體育已經實實在在地進入了人類文化活動和文化審視視野中。不同國家和地區體育的組織和管理活動只要把握這個關鍵的觀念轉型,才能在自身的制度模式中理性地把握體育事業的基本規律和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