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子兵法
- 孫武
- 1057字
- 2019-01-10 17:56:43
前言
孫武,春秋末期齊國人,出生于齊國世族田氏。孫武在年輕時對古代軍事典籍——《軍政》進行過研讀,對黃帝、子牙、管仲的用兵策略有很深的了解。因為戰爭頻頻發生,孫武從自己的家鄉離開后選擇南下,伍子胥也因為避難來到了吳國,二人相遇后成了好朋友。
后來,孫武隱居在姑蘇城郊種田,編寫了《孫子兵法》這本兵書。該書自從問世以來,對中國古代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被人們尊為世界第一兵書、兵學圣典,是兵學經典之首。
歷朝歷代兵學家、軍事家無一例外地從中汲取了極大的養料,用以對戰爭實踐與發展軍事理論進行指導。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首個對《孫子兵法》作了一個比較系統的注解,這為后人對《孫子兵法》的研究與運用,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其實,《孫子兵法》不但是中國的智謀寶庫,而且在西方世界上也享有盛名。在8世紀時,《孫子兵法》傳入了日本;在18世紀,《孫子兵法》傳入了歐洲。現在已經被翻譯成了29種文字,在全球各地廣為流傳。英國非常有名的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曾經對人說,自己的軍事著作中所講述的觀點,實際上可以在2500年前的《孫子兵法》中找到。他也真的對孫武及其著作有著相當大的興趣,所以,他不但為《孫子兵法》英譯本作了序,而且還引用了大段孫武的格言,放在了自己的得意著作——《戰略論》的前面。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都接到上級命令,每個人身上都帶著一本《孫子兵法》,以便在戰場上可以隨時閱讀。據說拿破侖兵敗滑鐵盧而被囚禁的時候,讀了這本《孫子兵法》后,無限感慨道:“如果我早得到這本書,何至于如此啊!”
《孫子兵法》歷代都有著錄。1972年4月山東省臨沂縣銀雀山漢墓出土的竹書《孫子兵法》為迄今最早的傳世本,比較可惜的是,它僅僅是殘簡,不能夠窺其全貌。現存重要的版本為南宋寧宗時所刻《十一家注孫子》,宋刻與宋抄《武經七書》本,其中,宋本《十一家注孫子》經過清代孫星衍校定考辨之后,成了近世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最敷實用的讀本。
本版《孫子兵法》是參考了大量權威資料、文獻等,通過精心地挑選與編輯而成的,包括十三篇內容,分別為: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與用間篇。為了便于廣大讀者朋友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每篇都分成五個小版塊,分別為:“原文”“注釋”“譯文”“評析”與“兵家智慧故事”,語言簡潔,內容豐富,淺顯易懂。
不過,由于時間比較倉促,再加上編者水平有限,本書在內容安排與語言表述方面可能會有不足的地方,敬請廣大的讀者、學者等能積極地提供寶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