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體育健身理論與鍛煉方法指南
- 李小蘭 曹慶雷
- 1219字
- 2019-01-10 17:55:12
第四章 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構建
第一節 全民健身服務運行體系構成目標
一、構建的目標
根據《體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確定的戰略目標和總體部署,結合城市發展、城市建設、全民健身計劃實施情況及體育公共事業發展的現實,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斗,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環境,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質。逐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要創建一個科學、文明、健康的體育生活環境,做到設施基本齊全、指導基本到位、信息基本暢通,切實保障居民平等享有參加健身活動的權利,滿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體育需求。
二、構建的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構建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必須能夠明確地反映居民體育需求與各指標的支配關系。指標體系的設置應有一定的科學性,應是實現體育需求的可行性路徑。指標體系的設置要簡單、合理,要切實符合政治、經濟、文化等的發展現實,能夠有效地應用到全民健身服務實踐中,充分體現出科學性構建原則。
(二)導向性原則
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構建要與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全民健身工程、“雪炭工程”、群眾體育健身工程等政策法規相協調、相統一,具有鮮明的導向作用,能充分反映全民健身服務發展的目標和內涵。
(三)區域性原則
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是一個區域性概念,應從區域范圍的角度入手,采用宏觀指標即全民健身服務的規劃體系、融資體系、供給體系、評估體系、監督體系等進行整體構建,但在實踐過程中,更要充分結合具體現實加以靈活運用,不遺余力地發展全民健身服務。
(四)特色性原則
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構建是一個特定地區體育事業的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構建工作應體現對地方文化傳統和生活習慣的尊重,應體現對體育民俗和體育文化的保護,要盡可能地按照當地的地理環境和居民長期以來形成的健身活動喜好去供給體育產品和體育勞務。
(五)均等性原則
均等化是當前政府和社會各項公共服務事業發展的目標。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是人人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務,享受公共服務的機會是平等的。全民健身服務主要靠政府體育財政投入所形成的公共體育資源供給。在舉國辦體育的體制下(嚴格地說是舉辦競技體育),體育領域的財政支出不僅存在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的嚴重失衡,而且不同社會群體在公共體育資源享有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這里強調的均等性原則并不是指所有居民都要享有完全一致的全民健身服務,而是在承認政治、經濟、文化差異的前提下,保障居民都享有基礎性的全民健身服務即“底線全民健身服務”,保障居民對全民健身服務都有同等的滿意程度。
(六)效率性原則
效率是指有用功率對驅動功率的比值,最有效地使用社會資源以滿足人類的愿望和需要。公共部門的效率包括生產效率和配置效率,生產效率是生產或者供給服務的平均成本,配置效率是組織所供給的產品或服務能否滿足需求者的不同偏好。因此,在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實踐中應重視全民健身服務投入、產出及配置的問題,遵循效率規律。讓更多的企業、社會組織及個人參與到全民健身服務活動中來,縮短體育公共產品供給的路徑,使農村居民享受到更多、更好的體育產品和體育勞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