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銀杏的文化
(一)古銀杏資源訪尋
自古以來,銀杏是我國園林中的重要觀賞樹種,銀杏是古老而神奇的樹種,是活化石,樹姿優美,高大挺拔,枝葉婆娑,抗逆性強,病蟲害少,壽命特長,春華秋實,奇葉異果,春夏蔥翠蔽日,秋季滿樹金黃。
千百年來,名山大川,古剎寺廟,名勝古跡,園林勝景,村莊墓地,無不有銀杏的蹤跡。我國現存的古銀杏大量是歷代僧人所植,少數是天然野生,又因為大多數銀杏生長在廟宇周圍,因此更增加其神秘色彩,樹稱之為“神樹”,果稱之為“圣果”。
人們對古銀杏的欣賞在于它長得特大、特老、特高、特美,以及關于銀杏的一些美麗而神奇的傳說。全國這樣的銀杏甚多,成為各地奇觀,比如浙江西天目山的銀杏,就是因為被稱為“當今世界上只有浙江省西部山區,還殘存少量野生狀態的銀杏,歷盡滄桑,在自然界繁衍至今”而聞名的。天目山銀杏主要分布在海拔300~1200米的山麓、山腰和山谷地帶,呈零星或小片狀分布,樹齡在300年以上。在海拔980米的老殿下方,有一株古銀杏,生長在懸崖縫隙中,樹齡約2000年,樹干周圍萌發出22株大小不一的萌生樹,最大一株已達到21米高,這就是聞名遐邇的“五代同堂”古銀杏。像這樣的多代同堂的銀杏樹,在天目山頗為多見。此處銀杏至今仍為中外學者所關注,并吸引大批游客。
湖南現有的銀杏大樹約3083株,分布于五嶺的祁陽、寧遠、雙牌、道縣、資興、東安;衡山山脈的衡山;雪峰山脈的新化、洞口、溆浦;武陵山脈的石門;幕阜山脈的臨湘等縣市。古銀杏中生長最高的是張家界市沅古坪白楊樹村張家坪的一株銀杏,高70米;生長最大的是石門縣南坪鄉一株銀杏,胸徑6米;壽命最長的是洞口縣林場的一株古銀杏,主干52米,地徑4米,枝干長出樹乳26個,大的如臂,小的如指,樹干基部長出許多萌蘗,上下相映,十分壯觀。據洞口縣縣志記載,其樹齡約3500年,相傳為商代遺物。同縣瑤族自治鄉寶瑤村,也有一株稱做“弧銀杏”的古樹,也是商朝遺物,可惜沒有更詳細的記述。
山東省魯東南的莒縣,以最古老的銀杏而聞名全國。在莒縣城西9千米處有一山,叫浮來山,山上有一座古老的寺廟,叫定林寺,定林寺有一株古銀杏,樹高26.3米,胸徑4.1米,樹冠覆蓋地面1.3畝,樹干挺拔,枝葉婆娑,樹齡約3300年,為商代遺物,相傳是東周列國時期魯國國君魯隱公與莒國國君莒子會盟處,推算會盟時間應是魯隱公八年,即公元前715年,如會盟時已有此樹,那么這株銀杏的樹齡應在3000年以上,被稱做“天下第一樹”。清朝順治年間(1654)莒守陳全國在樹下立碑,銘文曰:“大樹龍盤會魯侯,煙云如蓋籠浮丘。形分瓣瓣蓮花座,質此層層螺髻頭。史載皇王已廿代,人經仙釋幾分流。看來今古皆成幻,獨子長生伴客游。”陳莒守面對這株長壽的古樹,感慨之余,又賦詩一首:“驀看銀杏樹參天,閱盡滄桑不計年。漢柏秦槐皆后輩,根蟠古佛未生前。”清代李澄中在其《定林寺銀杏》五言詩中寫道:“嘉樹何年植,空王此舊臺,秋聲連莒子,山翠滿浮來。枝偃蛟龍蟄,風鳴雷雨開,魯公會盟處,事往有余哀。”如今古剎和古樹仍吸引游人。
安徽青陽縣九華山真水庵門前有一雄三雌古銀杏,株高均在18米左右,相傳是西周時所植,樹齡約3000年。
重慶南川市大河村有一雄性銀杏,株高26米,胸徑3米,相傳為東周遺物,樹齡約2500年。
河南鹿邑縣老莊鄉孫營村有一株聞名中州的古銀杏,據記載此樹植于西漢成帝時期,距今約2200年,樹高35.7米,胸圍6.15米,枝葉繁茂,樹冠覆蓋地面1.1畝,根群裸露,盤根錯節,最長達100米,樹勢老壯。
四川大雪山山脈的貢嘎山半山腰海拔3000米處,有一株古銀杏,樹高30多米,胸徑3.82米,樹齡約2000年,樹干上寄生數十種植物,有低等植物,也有高等植物,被稱為“蜀山之王”。
陜西省固城縣老莊鎮,有一株2000余年古銀杏,相傳是戰國時代著名醫學家扁鵲手植。
湖南桑植縣馬王村羅山庵遺址有一株銀杏,株高30米,胸徑3.2米,相傳為西漢時期所植,樹齡約2000年。
河北遵化縣禪林寺有一漢朝古銀杏,樹干已腐朽空心,樹心又長出一株銀杏,新老合一,頗為奇特。有關這株銀杏的來歷,該寺碑文中記述說:“先有禪林后有邊,銀杏還在禪林前。”碑文中所說的“邊”是指長城,據此推算,長城應是戰國到秦代所建,距今約2000年。那么,這株銀杏樹齡是2000多年了。清代進士史樸有詩云:“五峰高峙瑞云深,秦寺云昌歷宋金。代出名僧存梵塔,名殊常寺號禪林,巖稱虎嘯馴何跡,石出雞鳴叩有音。古柏高枝銀杏實,幾千年物到而今。”
陜西白河縣坪巖村有一漢朝銀杏,株高46.7米,胸徑2米,樹齡2000多年,是一株葉籽銀杏,65%葉子能結籽,樹冠覆蓋地面1.5畝,主干萌發小樹20株。
浙江奉化雪竇寺有一株古銀杏,株高29.5米,胸徑1.6米,相傳是漢朝遺物,樹齡約2000年。
貴州福泉縣李家灣村,有一雄性銀杏,高40米,胸徑4.7米,樹冠覆蓋地面1.28畝,據考證此古樹樹齡不少于山東定林寺的商代銀杏。
陜西周至縣樓觀臺有一株古銀杏,樹齡約2000年,為西漢遺物。
該縣樓觀臺另一處宗圣宮遺址有一古銀杏,相傳是春秋時代道教始祖老子李聃系牛處,距今已2500年。
四川瀘定縣冷磧鎮一株銀杏,樹高30米,胸徑3.95米,相傳是三國時期蜀漢承相諸葛亮南征時所植,距今1770年以上。
四川都江堰青城山天師洞前一株雄性銀杏,相傳為東漢道教天師張道陵所植,樹高50余米,胸徑2.24米,距今約1800年。灌縣縣志有一首記述天師洞古銀杏的詩:“天師洞前有銀杏,羅列青城百八景。玲瓏高出白云溪,蒼翠橫鋪孤鶴頂。我來樹下久盤桓,四面陰濃夏亦寒。石謁仙蹤今已渺,班荊聊當古人看。故國從來艷喬木,況甘隱淪絕塵俗。狀如虬怒遠飛揚,勢如蠖屈時起伏,姿如鳳舞千云霄,氣如蟠龍棲巖谷,盤根錯節幾經秋,欲考年輪空躑躅。黃帝問時已萌芽,明皇西幸滿著花。”對此樹樹齡的描述盡管過于夸張,足以說明年代的久遠。
都江堰青城山天師洞前的古銀杏聞名遐邇,原灌縣縣志還登載一首膾炙人口的《銀杏歌》,為游人所誦揚,作者老鶴,歌云:“天師洞前多老林,中有銀杏氣簫森,大逾千圍高百尺,孤根下蟠九淵深。拔地參天形古性,神物不知始何時,道士但出已千年,蒼蒼獨余古時黛。奇直似六朝松,枝頭常有白云封,凡鳥惡禽不敢巢,夜深往往鳴天風。獨恨遊人少題泳,肉眼不識孤高性,李子一歌差足傅,墨痕淋漓輝石徑。從未寄物翻逃名,獨立空山神不驚,無用之用用始大,庸林亦任俗人評。年年洞口飽霜雪,生有奇骨那能折,地老天荒不改柯,鬼神呵護皆臆說。世人但知泰岱松,此物靈異將毋同,歌罷繞樹三太息,婆娑老樹無人識。”
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青城山詩五首》中寫道:“青城好,銀杏二千年久已參天。歸眾望,不辭落子助人餐,功德絕塵寰。”
河南濟源縣王屋山紫薇宮有一漢朝銀杏,相傳樹齡約1800年,樹高45米,胸徑2.9米。
江蘇宜興市周鐵鎮一株銀杏,相傳為三國時期吳國孫權之母所植,樹齡約1700年以上,樹高30米,樹干5人合抱,約8.5米,樹枝長滿“樹奶”,最長的達0.33米。
至于晉朝遺留下來的古銀杏,為數漸多,如江西廬山廬林大橋西邊有個景點叫“三寶樹”,有古樹3株,其中2株是柳杉,另1株是銀杏,銀杏樹高28米,胸徑1.8米。相傳是晉朝寺僧曇詵和尚在黃龍寺前手植,樹下邊還有石碑刻著“晉曇詵手植”五字,推算此樹樹齡應有1600年,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到此一游,在游記中寫了:“溪上樹大圍,非檜非杉,枝頭著果累累”;湖南桑植縣谷家坪的晉代古銀杏和武周縣文廟內一株銀杏,相傳是西晉陶淵明被貶為武岡縣令時所植。
山東泰安安林寺有一古銀杏,樹高28米,胸徑2.15米,相傳為南北朝遺物,樹齡約1500年。該省青島嶗山上清宮也有樹齡1500年的古銀杏,樹高17米,胸徑2.1米。
廣東南雄油山梓杉坳有一雌性古銀杏,相傳也是晉代遺物,枝葉茂盛,年年結果累累。
江西德安縣林泉鄉和么西鄉各有一株古銀杏,樹齡都在1500~1700年之間。
南北朝至隋朝200年間,戰亂頻繁,銀杏發展備受影響,有的銀杏毀于戰火。所以這個時期遺留下來的古銀杏明顯減少,現在已知的有江西南昌灣里太平鎮一株銀杏,相傳是南朝梁大通二年所植,距今約1470年,如今樹高28米。江蘇邳州市塂上鄉官竹寺遺址、四戶鎮白馬寺遺址各有古銀杏一株,相傳是北朝北魏正光年間所植,距今約1460年。浙江長興縣下箬寺有一株古銀杏,相傳是南朝陳武帝手植,距今1440年。
甘肅康縣粟家壩有一雌性銀杏,樹高25米,胸徑2.6米,枝葉繁茂,相傳樹齡約1600年。該縣大堡鎮水洞寺也有巨大古銀杏,樹高60米,胸徑2.9米,古樹參天,枝葉茂盛,堪稱古銀杏樹高之最。
唐朝以后,大江南北、大河上下,銀杏已廣為種植,全國各地這個時期留下的古銀杏不勝枚舉。如浙江淳安縣靈巖庵和花果庵遺址各有一株古銀杏,相傳為隋末農民起義首領汪華的第八子越國公汪俊于唐高宗永徽二年所植,距今1348年。江西永修縣云居山真如寺有一銀杏樹,相傳是唐朝寺僧道膺禪師手植,距今1300年。湖北安陸市白兆山祖師頂和隨州市洪山寺各有一株唐代銀杏,樹齡都在1300年左右。北京昌平區居庸關有一株古銀杏,人稱“關溝大神木”,相傳為唐代所植,株高25米,胸徑2.5米。
北京西山潭柘寺院內,有兩棵千年雄性古銀杏樹,其中一株樹高40米,另一株樹高30米,相傳為遼代所植。清乾隆皇帝到潭柘寺拜佛,聽寺僧說,每逢歷朝皇帝駕幸潭柘寺,這株銀杏樹便會長出側枝來。乾隆龍顏大悅,便封該樹為“帝王樹”,另一株古銀杏為“配王樹”,即帝王樹的配偶。殊不知兩株古銀杏都是雄性樹,實在是亂點鴛鴦譜。清代詩人也為之作詩云:“翠蓋摩天回,盤根拔地雄。皮心千年雪,葉留萬古風。”西山大覺寺也有一株遼代銀杏,人稱“銀杏王”,清乾隆皇帝曾為之題詩,詩曰:“古柯不計數人圍,葉茂枝孫綠蔭肥,世外滄桑閱如幻,開山大定記依稀。”
陜西長安縣百塔寺有一唐朝銀杏,相傳唐初名將尉遲敬德途經此寺,進寺進香,將馬拴在樹下,現拴馬的鐵環依稀可見,后人有詩云:“白果樹高大,十里可望榮;佳樹唐時種,千歲有遐令;朝來綠葉翠,晚照蟬更鳴;冠蔭遮蔽日,枝起一林風。”相傳這樹樹齡已有1500年。
江西南昌市灣里區太平鄉有一古銀杏株高28米,胸徑3.62米,樹冠投影315平方米,樹齡約1400年。該省永修縣真如寺也有一古銀杏,樹高20米,胸徑2米,樹齡約1400年。
安徽蒙城移村鄉有一雌性銀杏,樹高21米,樹冠投影700平方米,樹齡約1400年。該省黃山市徽州區唐模村也有一雌性銀杏,株高22米,胸徑2.5米,樹冠投影1.5畝,相傳樹齡1370年。該省壽縣城關博物館東西兩側各有一株雄性銀杏,西側的銀杏樹高22米,胸徑1.6米,東側的銀杏樹高16米,胸徑1.5米,相傳樹齡都在1300年。
河南光山縣凈居寺有一雌性銀杏,株高24米,胸徑2.13米,樹齡約1300年,相傳是唐朝僧人道岸所植。
陜西長安縣觀音堂村小學院內有一銀杏樹,樹高29米,胸徑2.28米,基部萌生4株萌蘗,據《長安縣志》載,此樹為唐朝建觀音堂時所植。
浙江杭州西湖五云山頂有一古銀杏高21米,樹齡1300年,相傳為唐武則天時代遺物。
廣西恭城縣新寨村,有一古銀杏,樹高30米,胸徑3.2米,相傳為唐順宗時期所植,樹齡約1200年。
貴州盤縣黃家營有一雄性銀杏樹高40米,胸徑4米,相傳為唐末遺物,樹齡約1200年。
湖北宣恩有一株古銀杏,人稱“九子抱母”,母株樹干已腐朽,周圍萌發九株萌蘗。樹齡1250年,相傳是唐朝開元期間所植。
至于500~1000年的古銀杏樹,各地銀杏產區不在少數,不再贅述。
國外的古銀杏主要集中在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在日本除了銀杏行道樹以外,大多種植于寺廟和神社,相傳日本高僧弘法、行基、親鸞、日蓮和他們的弟子到各地傳經說法時所植,日本人把銀杏當作神圣之物,因而平民百姓的庭院很少有銀杏。日本千年以上的銀杏樹據說有160株以上,被指定為紀念物的古銀杏樹只有26株。岐阜縣高山總和町的國分寺、東京都文京區光元寺、新瀉縣、前田觀音等地方的銀杏,傳說是奈良時代高僧行基所植,距今1250年。青森縣上北郡百石村、巖手縣和賀郡東和町、德島縣阿波郡大俁村的銀杏,據說是真言宗的開山始祖弘法大師親手種植的。岡山縣伯郡大日寺的銀杏則是平安半期的高僧惠心僧所植。宮城縣仙臺市原町有一株古銀杏已有1200年的樹齡,這株銀杏據說是為紀念日本圣天皇的乳母光明皇后的伯母紅白尼而植于她的墓上的。千葉縣市川市葛飾八幡宮也有一株樹齡1200年的古銀杏,稱之為“神木千本銀杏”。山口縣山口市龍藏寺的古銀杏高50米,胸徑6米,是日本最高最大的銀杏樹,樹齡約1000年。
韓國江源道永母山古廟有一古銀杏,樹齡約1000年,株高60米。朝鮮首都平壤市全市遍植銀杏,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