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子西瓜栽培實用技術
- 曾凡雄 黃紹先編著
- 8011字
- 2019-06-21 13:14:34
(二)播種育苗
無子西瓜種子發芽和出苗對溫度的要求比有子西瓜高,二葉期前生長緩慢,幼苗抗寒能力弱,所以目前生產上一般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集中育苗進行集約管理,能盡量滿足苗期對溫、濕度的要求,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成苗率,促進幼苗生長,還可縮短苗齡,為早熟保護地栽培提供健壯大苗。
1.苗床的設置
(1)小拱棚苗床。又稱冷床。苗床應選擇6~10年未種過西瓜、背風向陽、地勢較高、排水良好、距瓜地較近的田塊。苗床寬1.2米,長不超過20米,每畝瓜田要求準備4平方米左右的苗床地。床底要整平拍實,按弓距1米插好竹弓,棚頂高50厘米。苗床做好后,用800倍液敵百蟲或用40%辛硫磷1000倍液等藥劑噴灑苗床,殺滅地下害蟲,再鋪一層青沙或草木灰隔離土面,然后排放好營養缽,床排滿后澆水,并蓋好薄膜,以提高床溫和保持濕度,等待播種。
(2)雙棚苗床。利用竹篙做成寬3.5米、長不超過30米、高1.7米的竹架中棚,正中適當間隔用木棒支撐竹架棚的中間橫篙,增強防風能力。在中棚內整成二個冷床育苗。雙棚育苗方式對提高保溫性能,調節空氣濕度,保證播種后順利發芽出土和整個苗期的健壯生長有著明顯的效果。
(3)釀熱溫床。釀熱溫床的選址、建床與小拱棚育苗方式基本相同。床址選定后,在床底挖60厘米左右深的床池,床池挖好后,即可填充釀熱物。
釀熱物的碳、氮含量不同,可分為高釀熱物如新鮮的騾馬、雞、鵝、鴨、鵪鶉糞等及各種餅肥;低釀熱物如牛、羊、豬糞及稻、麥草、高粱秸稈等。為了使床溫合適又較持久,必須對釀熱物進行適當地選擇與搭配,使之發揮最好的發熱效果。
釀熱物選好后,在播種前7天左右,將草或秸稈切成10~15厘米長;鮮糞略晾一下,將其搗碎。將切好的草或秸稈放在水中浸泡兩分鐘,撈出后填入池中達15厘米厚時,再澆適量的人糞尿或氮肥,隨后填入12~13厘米厚的豬牛馬糞等。按上述方法再重復填充一次。填好釀熱物后,床面上覆蓋塑料薄膜。當池內溫度達到50~60℃時,再將填充物拌勻并踩實至40厘米厚,最后鋪上3厘米左右的沙土或細肥土,整平即可擺放營養缽播種育苗。
(4)電熱溫床。是在冷床床土與營養缽之間鋪設電熱加溫線,即可根據瓜苗不同生育期所需要的土溫實行人為控制,使瓜苗生長正常,達到苗齊、苗壯、苗旺的目的。
具體作法:先將床土深挖15~20厘米,長度視育苗數而定,床底部整平。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在床底部鋪一層地膜以防地下水上升,膜上鋪5厘米厚稻殼、麥糠、干草木灰作隔熱層,上面再鋪3厘米左右厚細土,踩實后布線。布線的方法如圖3所示。電熱線的功率是額定的,每平方米苗床需用多大的功率取決于當地的氣候。長江流域一般應用50~70瓦,如選用上海農業機械研究所生產的DV系列800瓦電熱線,布線間距10~13.5厘米;若用1000瓦電熱線,布線間距為14厘米。為了克服苗床四周溫度較低的弊病,邊行間距可適當縮小,中間適當放寬,但全床平均間距不變。接線時應注意:一是電熱線的功率是額定的,使用時不得剪斷或聯線;二是布線不得重疊交叉、打結,以防通電后燒線短路,發現電熱線絕緣破裂要及時用熱熔膠修補。布線結束后將二端引線歸于一側。使用電熱線根數較多時,引線首尾分別做好標記。將電熱線與引線直接埋入土中,與電源相接時在單相電路中并聯,在三相電路中用線數為三的倍數時用星型接法。電熱線限用電壓220伏,并配用控溫儀將感溫探頭插入苗床所需土壤深度,就可以自動控制床土的溫度。

圖3 電熱溫床電熱線布線平面示意圖
電熱溫床耗電量較大,費用較高,為了節約能源,降低成本,最好是把電熱溫床設置在大棚或竹架中棚內,雙層拱膜覆蓋可大大提高保溫效果。有條件還可將電熱線與釀熱物并用,用釀熱物代替隔熱層,然后鋪電熱線,當溫床溫度不夠時再進行通電加溫(圖4)。

圖4
2.營養土的配制與消毒
營養土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能否培育出壯苗。因此要求營養土疏松、肥沃、無病無蟲卵和無雜草種子。為了達到上述要求,營養土一般應隔年準備,經過前一年的夏炕、冬凌和充分腐熟,每畝西瓜需要300~400千克營養土。配制營養土的主要原料有稻田土、菜園土、果園土、河泥、塘泥、湖泥、火土灰、草木灰、人糞尿、豬牛羊馬糞或雞鴨鵝糞,以及陳墻土、鋸木屑、過磷酸鈣、少量尿素、硫酸鉀等化肥。禁止使用5~6年內曾種過瓜類作物的田園土,以防土壤中的枯萎病菌傳染。
根據各地的經驗,下面提供300千克營養土的6種配方,以供配制時,按當地實際肥源情況進行選配參考。
(1)用170千克火土灰(荒草地或田梗、土路邊,用鐵鍬連薄土帶草一起鏟起,曬干后堆集燒成),加25千克豬牛馬糞,95千克稻田土,10千克鮮人糞尿,混合拌勻堆漚,薄膜密閉80天左右。
(2)用火土灰180千克,加稻田土或園土(均要干土)100千克,0.2千克尿素,0.8千克復合肥,豬糞19千克,混合拌勻堆漚,薄膜密閉80天左右。
(3)稻田或旱地干表層土260千克,加入雞鴨糞11千克,人糞尿18千克,過磷酸鈣1千克,草木灰10千克,拌勻堆漚,薄膜密閉80天左右。
(4)稻田或干園土240千克,加草木灰或火土灰30千克,人糞尿13千克,豬牛糞16千克,過磷酸鈣1千克,混合拌勻堆漚,薄膜密閉80天左右。
(5)未種過瓜類的園土120千克,腐熟堆廄肥180千克,加0.5%的復合肥和0.5%的過磷酸鈣,充分混合拌勻后過篩,消毒后用塑料薄膜,密封7天左右即可現用。
(6)未種過瓜類的菜園土120千克,塘泥(耙碎)60千克,腐熟堆廄肥90千克,礱糠灰30千克,加2%~3%的過磷酸鈣,充分混合拌勻后過篩,消毒后用塑料薄膜密封7天左右即可現用。
營養土的消毒是防治病蟲害的重要環節。用200~300毫升福爾馬林(40%甲醛)加水25~30千克,可供1000千克營養土消毒,也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和40%樂果乳劑1000倍液的混合液消毒。其方法是在準備制缽的前一個星期,將過篩后的營養土按每層4~6厘米厚度,用噴霧器或灑水壺分層噴灑,同時要注意根據營養土的干濕度來確定噴水量,切不可過干或過濕(濕度標準見營養缽的制作),藥劑噴完后用舊塑料膜覆蓋密閉5~7天,可消滅猝倒病病菌等,并殺死地下害蟲卵塊。
3.營養缽的制作
制作的方法很多,全國各地普遍采用的是營養缽育苗。無論制作何種形式的營養缽,做缽之前都應檢查配制好的營養土濕度,其方法是用手捏成團,落地即散,這樣的濕度,既利于苗期的根系發育,移栽時也不會散。下面介紹三種制作方式:
(1)紙筒有底營養缽。用舊報紙裁成長30~35厘米、寬16~18厘米大小(每張報紙可剪6~9張)的紙條,然后用高15厘米、直徑8厘米的模具(木、竹、器皿均可),在高度10厘米處畫一圓圈,在模具外面稍松地卷成圈,用漿糊糊成紙筒,頂部折疊成為缽底,然后抽出模具(圖5)。將營養土裝入紙缽中,錯開整齊地排放在苗床中待播。

圖5 有底線袋營養缽制作示意圖
1.模具 2.報紙 3.卷筒 4.封底 5.裝土
(2)有底塑料營養缽。市場上有各種規格的塑料缽賣,無子西瓜育苗以直徑8~10厘米的為好(圖6),播種前2~3天裝土擺放入苗床內待播。

圖6 有底塑料營養缽育苗
1.有底營養缽 2.裝上營養土 3.瓜苗生長情況
(3)無底塑料營養缽。買回直徑8厘米左右的塑料薄膜管后,剪成1.2米左右,一頭用塑料繩系緊,然后將營養土裝入薄膜管內,要求裝滿裝緊,再用刀切成10~12厘米高的營養缽(圖7)排列苗床內待播。

圖7 塑料薄膜無底營養缽制作示意圖
1.塑料薄膜筒內裝滿營養土后再切成小段 2.裝滿土的營養缽 3.生長的瓜苗
上述三種營養缽中以無底塑料營養缽為最理想,價格便宜,制作省工,育苗過程中具有保溫保濕的效果,移栽時根系在薄膜筒內而不會受到損傷,同時水分蒸發損失也較少,定植后基本上沒有“還苗”階段。有底塑料營養缽雖然能連續多次使用,而且最省工,但一次性投資較大,而且難保潮,澆水次數增多。紙缽雖然省錢,但制作麻煩,澆水過多時容易爛。
4.破殼催芽
(1)種子處理。
1)選種:根據品種的性狀,按種子的形狀、色澤、大小及飽滿程度進行選種,剔除破碎畸形以及形狀、色澤等較差的雜種和劣種。
2)曬種:在浸種催芽的前幾天,選晴天將種子曬1~2天,有利于提高種子的發芽勢,但不要將種子放在金屬瓷器皿或水泥地坪上曬,以免溫度過高灼傷種子,相反還降低了種子的發芽率。
3)消毒與浸種:為了防止種子帶菌,必須進行消毒。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溫湯浸種,即用55℃的恒溫水浸種15分鐘,可殺死種子表面病菌,然后讓水溫自然下降,浸泡4~6小時,55℃恒溫水浸種時一定要不斷攪拌;另一種是藥劑消毒加浸種。用401抗菌劑500倍液浸種30分鐘或福爾馬林(40%甲醛溶液)100倍液浸種,然后將種子用清水洗凈,再用55℃的溫水浸種,水溫自然下降再浸泡4~6小時。
(2)嗑種。嗑種前要把浸泡種子用清水搓洗干凈,用干毛巾或棉布搓干種子表面水分。若種皮上粘液較重,可用草木灰、鋸末或是細沙混合搓揉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擦干種皮上的水分后再嗑種。嗑種的方法是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橫捏種子,露出臍部,用牙齒咬住緩緩用力,只要聽到呈輕微咔嚓一聲嗑開種子臍部長度的1/ 3就行了,切不可用力過猛,損傷種胚而影響發芽。也可以用鉗子將種臍部夾開(圖8),不可用力過大,也不能將種殼破開過多,以免催芽過程中種皮開裂脫落。催芽前的種子破殼措施是無子西瓜栽培的獨特技術之一。通過破殼措施,可使無子西瓜由20%~30%的發芽率提高到80%左右。

圖8 無子西瓜種子鉗破殼
(3)催芽。在催芽過程中,必須保證種子所需要的溫度、濕度和氧氣。催芽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紹幾種適合當前生產形式的方法。
1)體溫催芽法:這是一種最可靠易行、最適合農戶推廣的方法。具體作法是將嗑好的種子均勻地撒在濕棉布上(棉布浸濕后要適當擰干)包好,外面再包一層塑料薄膜或塑料薄膜袋,系在貼身腰上或裝進貼身的衣袋里,每隔8~10小時打開薄膜或塑料袋換氣,睡覺也不取出來。用體溫催芽,一般24~30小時即可出芽,要將發芽的種子撿出來,以胚根(芽)伸長0.5厘米播種最合適。正在發芽和未發芽的種子繼續進行,直到催完為止。
2)恒溫箱催芽:較大面積種植無子西瓜種子多,需用恒溫箱催芽,種子可用濕棉布或濕毛巾包好,每層種子厚度不超過2.5~3厘米,置入催芽盤中,還可以先在催芽盤墊3厘米厚的細河沙,把種子均勻地撒在河沙上,上面再鋪蓋一層濕棉布(或紗布),棉布上蓋一層塑料薄膜保濕,然后置入恒溫箱中催芽。將溫度控制在32~35℃, 24~30小時即可出芽,分次挑揀發芽的種子播種,其余繼續催芽。
3)電熱毯催芽:電熱毯催芽適合無子西瓜種子量較大情況下采用,催芽效果既好又安全。其方法是將電熱毯折成2層,中間放上棉被,將嗑好的種子用濕棉布包好,上下再多包2層濕布,然后用塑料薄膜包好,放入棉被中催芽,同時應在棉被中放1支溫度計,將電熱毯內的溫度恒定在33~35℃。如果催芽種子較多,注意不要將塑料薄膜包得過嚴,以防空氣不夠造成爛種,同時要防止種子堆放厚度過大,以種子厚度不超過2.5~3厘米為好。
4)熱水瓶催芽:在熱水瓶中盛半瓶35℃的溫水,然后將浸泡嗑好的種子吊在熱水瓶內,但不能接觸水面,再用瓶塞壓住線頭。為了保持瓶內溫度,要用棉被包住熱水瓶,16個小時后,調換35℃溫水繼續催芽。出芽后的分期播種方法同上二種(圖9)。

圖9 熱水瓶保溫催芽
5)簡易發芽箱催芽:種子數量多可用木板自制1個簡易發芽溫箱,箱子大小根據種子的多少而決定。種子少可在箱內用隔板分為2層,種子多則可用隔板分為3層,木箱四周的縫隙要用廢紙糊2層,并用麻袋包裹以利保溫。底層用電燈泡大小來調節溫度,燈泡的上層用塑料盤或瓷盤盛少量水以增加箱內濕度,上面1~2層即可擺放催芽的種子,箱內還應裝支溫度計,以隨時把溫度控制在33~35℃(圖10)。

圖10 簡易催芽箱
此外,還可以根據當地習慣和實際情況進行催芽,無論采取哪種熱源加熱,都必須用溫度計先進行測定,只有溫度穩定在33~35℃時才能進行催芽。在催芽的過程中要經常觀察溫度的變化情況,不宜過高或過低,并保持一定的濕度和透氣性,特別種子多時,每間隔8~10小時要取出換氣1次,否則影響發芽率或根本不發芽。
5.播種蓋床
(1)適宜播種期。各地氣候差異較大,可根據定植于大田的時間往前推算播種期。長江中下游地區春季露地栽培一般在3月25日至4月5日播種育苗。
(2)播種方法。播種前一天將營養缽澆透水,播種當天用700倍敵克松或600倍托布津對缽面進行1次消毒。每缽播一粒發芽種子,注意將發芽種子的胚根向下,平放輕貼在播種孔邊,再用細肥土覆蓋。覆蓋的土不要超過一平指(1厘米)厚,要深淺一致,覆土后切忌澆水,以防止表土板結,影響出苗。
(3)雙膜覆蓋。播種完畢,用100厘米寬的地膜覆蓋床面,增強床內的保溫、保濕能力,加速種子發芽出土。然后插好小拱棚竹弓,覆蓋好小棚薄膜。覆蓋小棚膜時應將薄膜拉直拉緊,四周用土壓緊踩實,防止大風時薄膜抖動或漏風,降低保溫效果。
(4)播授粉品種。種植無子西瓜,一般應按9∶1或10∶1的比例配置二倍體西瓜植株作為授粉品種,因此播1千克無子西瓜種子,同時要播100克左右有子瓜種子。有子西瓜種子也可比無子瓜晚播3~5天。為了方便采收時辨認,有子瓜應選擇皮色與無子瓜皮色不同的品種。
6.苗床管理
無子西瓜苗期生長勢弱是其特性之一,苗床管理主要是根據其特性做好二保、二控和二防。即出苗前保溫保濕促出苗,但要防止高溫燒壞種子;出苗后控制溫度和濕度,以減少猝倒病的發生和高腳苗的出現,但要防止溫度過低使植株受凍。
(1)溫度控制。要掌握前期高溫催出苗,中期降溫控旺長,后期增溫促壯苗的原則。
1)出苗前的管理:播種至出苗需要白天保持30~35℃,夜間不低于18℃的溫度,如果晴天中午太陽大、床內溫度超過35℃以上時,要及時揭開苗床兩頭薄膜通風降溫,防止高溫燒壞種子。溫度越高,出苗越快,若保持30℃左右,2~3天便可齊苗;如果溫度較低,則需要5~7天。時間拖得越長,種子內營養物質消耗大,出苗率越低,即使出苗,也易形成弱苗。因此,在出苗前必須將苗床薄膜覆蓋嚴實,夜間要蓋上草包等保溫物,保溫物要勤揭勤蓋,不得影響白天光照的增溫效果。
2)出苗后的管理:當瓜苗出土70%左右時,要揭除苗床內平鋪的地膜。幼苗出齊后要適當降溫,白天保持20~25℃,夜間不低于15℃,防止形成高腳苗。特別是夜溫,一旦過高更易促成高腳苗。
幼苗的真葉展開后,為了促進其生長,應適當提高溫度,白天25~30℃,夜間18~20℃為宜。這段幼苗生長期較長,約20天左右,溫度變幅較大,管理工作要細致。調節床溫的方法是揭膜通風。通風口應開在背風面,并要經常變換通風口,使幼苗長勢大小一致。通風的原則是當外界氣溫達到25℃、床內溫度達到32℃時通風,通風口應隨溫度的增高和苗齡增大而增大,通風時間由短到長。特別注意在高溫時不要突然大通風,以防“閃”苗。如出現“閃”苗幼苗萎蔫時,應及時噴水,蓋上薄膜,使其恢復。一般,通風時間應在上午9時以后開始,下午4時以前閉棚,讓棚內保持一定的溫度,供夜間慢慢散發。
3)煉苗:瓜苗現第2片真葉時,如果夜間氣溫比較穩定,又是無風天氣,可以晝夜通風,晴天氣溫達到20℃以上時,可以揭膜煉苗,定植前7天如夜溫穩定在10℃左右,夜間也不需要蓋棚,讓瓜苗逐步適應外界氣溫。煉苗期間特別注意防雨,以免雨水淋壞營養缽造成移栽困難。
(2)濕度控制。若播種前澆足了底水,一般出苗前后,苗床不會缺水。出苗后對水分應嚴格掌握,總的原則是“寧干勿濕”,以保墑為主。當然,隨著幼苗逐漸長大,外界氣溫升高,通風口增大,通風時間延長,苗床土壤也會出現干旱的現象,影響瓜苗的正常生長。一般床土現白時應進行澆水,用灑水壺灑水要淋勻,但應注意澆水必須在晴天的上午10時左右進行,此時氣溫適合,對幼苗影響小。同時,上午澆水,表土水分蒸發較多,避免夜間蓋棚濕度過大,誘發猝倒病。若能在澆水后用細肥土或細沙土撒一薄層,有利保墑和防止表土的板結。也可結合灑水,可在水中混合0.2%的磷酸二氫鉀作葉面追肥,促進幼苗生長,增強抗病能力。
(3)爭取光照。由于苗床內溫度較高,光照不足時,幼苗光合作用降低而呼吸作用增強,消耗大量的同化物質,造成入不敷出。而且光照不足使床內濕度增大,陽光紫外線進入少,引起瓜苗徒長,生長盈嫩易感病。因此,要用新薄膜育苗,使用舊薄膜要在覆蓋苗床前洗干凈。在育苗通風揭蓋過程中,要盡量保持薄膜的清潔,減少泥土的沾染,以增加透光率。晴天,在瓜苗生長溫度許可的范圍內,早揭膜,晚蓋膜,延長光照時間,使幼苗多見光,以利生長,增強抗病、耐寒能力。
(4)摘帽除草。無子西瓜種子出土時,由于種胚不充實,頂破能力弱,易帶種殼出土,如果不及時脫除種殼,輕則限制子葉伸展,影響光合作用的進行,形成高腳苗,重則可造成芽苗死亡。對這類帶殼出土苗應每天早晨趁種皮潮軟時進行人工摘帽(見圖11)。摘帽時一手扶住瓜苗的根莖部,另一只手輕輕地將種殼去掉,不要扭斷或捏傷根莖。如果種殼較干燥,摘帽困難,可先噴水,使種殼潮潤后再進行摘帽。這也是無子西瓜生產中的一項特殊技術。要在揭床見光時隨手拔除床內雜草。

圖11 人工摘帽
(5)病害防治。苗床內病害防治是苗床管理的重要環節,具體作法見“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部分。
7.大田直播
直播的西瓜根系發達,入土較深,生長快,生長勢強,抗旱力強。雖然有出苗不夠整齊、出苗前后管理困難、用種量大、生育期推遲等弱點,但如果在直播的基礎上,結合地膜覆蓋加小拱棚覆蓋措施,這些缺點均可以克服,不但出苗容易,成本也低,而且縮短生育期。
(1)適時播種。大田直播種子采用地膜加小拱棚栽培方式,打破了傳統上依賴自然溫度發芽出苗的習慣。據河南孟津縣科委觀察,適時播種的溫度指標以氣溫穩定通過14℃為最適播期;氣溫穩定通過10℃時播種,出苗率無顯著影響,但出苗期明顯推遲;氣溫穩定通過6℃時播種則出苗率極為顯著地下降,出苗期極顯著地推遲(表6)。因此認為無子西瓜的大田直播播期以氣溫穩定通過8℃為始期,穩定通過14℃為最適播期。若地膜覆蓋再加蓋小拱棚,氣溫穩定通過6℃時也可以進行直播。長江中下游地區在4月10日左右即可播種。
表6 直播無子西瓜調查表

(2)搶墑整地。春季氣候極不穩定,因此要提前整地作畦鋪地膜,使瓜畦內墑情充足,地溫提高,這樣對無子西瓜的發芽較為有利,而且播種時間的選擇較主動,但播種時增加了揭膜的麻煩。
(3)大芽直播。大芽直播可以加快直播西瓜的出苗,減少養分消耗和病蟲為害,使出苗率顯著提高。
從表7中可以看出用芽長1.0~1.5厘米的大芽播種,平均出苗率達到96%以上,超過1.5厘米以上的大芽,雖然出苗率也高,但在整個直播的過程中易折斷芽尖或損傷根毛,影響出苗后的長勢,小芽直播則出苗率較低,1.0~1.5厘米的大芽直播為最合適。
表7 芽長與無子西瓜直播出苗的關系

(4)播種與覆土厚度。按每畝的種植密度來確定株行距,開穴點播時,最好每穴播放2個大芽,以免另備育苗床補苗,即使有少量缺苗可在瓜畦內調劑。播放芽種方式同營養缽點播,但直播穴要大于營養缽播種孔。為了保證大芽的順利出苗,要求用細肥土覆蓋直播穴,芽上的覆蓋肥土厚度以1.0~1.5厘米出苗率為最高,幼苗帶殼率最少(見表8),每播完一畦后隨即覆蓋地膜,以免表土水分蒸發過多而影響出苗。
表8 覆土厚度與無子西瓜種子直播出苗的關系

(5)及時破膜出苗。一般播種后4天便開始出苗,7天內苗基本出齊。這段時間內,每天上午8時要逐畦檢查出苗情況,發現幼苗出土時應立即在出苗處將地膜剪開一個“十”字小孔,露出幼苗,然后用細土將破口處封嚴實,防止中午高溫時地膜內熱氣從破口處灼傷幼苗。
(6)小拱棚覆蓋。根據瓜畦覆蓋地膜的寬度來決定選擇小拱棚覆蓋的寬度(覆蓋及管理技術見“雙覆蓋早熟栽培技術”)。直播覆蓋小棚有兩種形式:一是直播后隨即覆蓋小棚,防止直播出苗時的低溫寒潮,延長出苗時間和出土后幼苗受凍;二是出苗后再進行小棚覆蓋,這種形式雖然出苗期保溫性能不如雙膜覆蓋,但卻能提高破膜出苗的工效和延長蓋棚膜的壽命(特別是用地膜或微膜作蓋棚膜)。如果僅只采用地膜覆蓋直播瓜畦,出苗期間遇上寒潮,可以采取延緩破膜出苗的方法,讓幼苗出土后暫時生長地膜內,寒潮結束后再破膜出苗,一般對幼苗無明顯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