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篇 運動系統

第一章 骨與骨連結

第一節 骨與骨連結總論

【學習目的】

一、骨學總論

1.掌握骨的分類;掌握各類骨的分布及形態特點。

2.了解骨的表面形態及其命名規律。

3.掌握骨的構造。

4.了解骨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

二、骨連結總論

1.掌握骨連結的種類;了解直接連結的分類。

2.掌握間接連結的基本構造和輔助結構。

3.了解關節的運動形式,并能活體演示。

【思維導圖】

一、骨學總論思維導圖

二、骨連結總論思維導圖

【自我檢測】

一、A1/A2型題

1.哪一塊骨屬于長骨( )

A.肱骨

B.跟骨

C.胸椎

D.肋骨

E.下頜骨

2.哪塊是短骨( )

A.髕骨

B.椎骨

C.腕骨

D.指骨

E.上頜骨

3.對骨的構造描述,何者正確( )

A.成人骨髓腔內全是紅骨髓

B.骨的表面全部被骨膜覆蓋

C.骨膜內層疏松,有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

D.骨密質由互相交織的骨小梁排列而成

E.老年人骨的有機質與無機質比例為3∶7,故最為合適

4.Which description about the marrow is wrong?( )

A.the marrow is found only in the central cavities of the long bone.

B.the yellow marrow is largely fat.

C.the yellow marrow is found only in the central cavities of the long bone.

D.the red marrow is found in certain parts of all bones.

E.the red marrow manufactures most of the blood cells.

5.長骨中,哪一結構能夠使骨不斷增長( )

A.骺軟骨

B.骺線

C.骨干

D.髓腔

E.關節軟骨

6.長骨中,哪一結構能夠使骨不斷增粗( )

A.骺軟骨

B.骺線

C.骨膜

D.髓腔

E.骨質

7.長骨常常分布在( )

A.上、下肢

B.骨盆

C.胸廓

D.顱骨

E.脊柱

8.短骨常常分布在( )

A.手骨、足骨

B.臂部、腿部骨

C.軀干骨

D.顱骨

E.脊柱

9.以下哪一種連結只有間接連結無直接連結( )

A.肩關節

B.椎骨的連結

C.骨盆的連結

D.顱骨的連結

E.脛骨與腓骨的連結

10.關于關節面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只位于長骨的兩端表面

B.表面有關節軟骨覆蓋

C.關節面的表面有關節囊覆蓋

D.表面有滑膜覆蓋

E.只位于短骨的表面

11.關節囊的構成( )

A.由筋膜構成

B.由纖維層、滑膜層構成

C.由滑膜構成

D.由淺筋膜、滑膜構成

E.由皮膚、筋膜構成

12.關節囊的滑膜層( )

A.覆蓋于關節頭表面

B.覆蓋于纖維層內表面

C.覆蓋于關節窩表面

D.覆蓋于纖維層外表面

E.覆蓋于骨干表面

二、多選題

1.屬于長骨的是( )

A.肱骨

B.髕骨

C.脛骨

D.跟骨

E.指骨

2.屬于扁骨的是( )

A.頂骨

B.上頜骨

C.肋骨

D.跟骨

E.胸骨

3.骨的構造包括( )

A.骨質

B.骨髓

C.骨膜

D.關節軟骨

E.骨骺

4.骨的化學成分包括( )

A.無機質

B.骨髓

C.有機質

D.骨膜

E.骨質

5.成人的紅骨髓主要位于( )

A.扁骨的松質內

B.短骨的松質內

C.長骨的兩端松質內

D.含氣骨的空腔內

E.不規則骨的松質內

6.關于扁骨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是人體造血的唯一部位

B.對體腔內的臟器有保護作用

C.分布于有體腔之處

D.可以參與體腔的圍成

E.形狀呈板狀

7.The essential structures of synovial joints contain( )

A.articular surface

B.articular labrum

C.articular capsule

D.articular cartilage

E.articular cavity

8.骨膜的功能包括( )

A.使骨長粗

B.使骨增長

C.使骨再生修復

D.營養

E.感覺

9.以下哪一種連結為直接連結所構成( )

A.股骨與髖骨的連結

B.腰椎之間的連結

C.髖骨

D.顱骨與顱骨的連結

E.肱骨與肩胛骨的連結

10.關節的基本結構有( )

A.關節面

B.關節盤

C.關節囊

D.關節唇

E.關節腔

11.關節的輔助結構有( )

A.韌帶

B.關節囊

C.關節盤

D.滑膜襞

E.關節唇

12.關節囊的功能有( )

A.分泌

B.吸收

C.連結

D.保護

E.參與關節腔構成

三、A3/A4型題

老張,53歲,男性,摩托車維修工作。左膝關節腫痛伴發熱一周入院。查體發現:體溫38.8 ℃,脈搏97次/分,呼吸38次/分,血壓113/86 mmHg。左側膝關節局部紅腫、壓痛及活動受限;浮髕實驗(+),過屈伸實驗(+)。觸及腹股溝淋巴結,并疼痛。血常規顯示:白細胞總數升高,中性粒細胞增多。血沉增快。左膝關節穿刺取液顯示:滑液為膿性、渾濁,白細胞計數總數大于50×109/L,中性粒細胞大于80%。診斷為化膿性左膝關節炎。

1.膝關節的構成( )

A.股骨與脛骨、髕骨

B.股骨與腓骨、髕骨

C.腓骨與脛骨、髕骨

D.距骨與脛骨、髕骨

E.股骨與髖骨、髕骨

2.此患者的左膝關節腔內積液,這些液體由以下那一結構產生而來為主( )

A.關節面

B.關節盤

C.關節唇

D.韌帶

E.關節囊

3.當膝關節腔有積液時,常常在髕骨上內側、上外側、下外側、下內側4個點進行關節腔穿刺,其中髕骨下外側的這個穿刺點的層次是( )

A.皮膚→淺筋膜→深筋膜及髕外側支持帶→脂肪組織→關節囊→關節腔

B.皮膚→淺筋膜→股四頭肌外側頭→關節囊→關節腔

C.皮膚→淺筋膜→小腿前群肌外側→關節囊→關節腔

D.皮膚→淺筋膜→小腿后群肌外側→關節囊→關節腔

E.皮膚→淺筋膜→小腿外側群肌外側部→關節囊→關節腔

4.腹股溝淋巴結位于( )

A.大腿內側

B.小腿后部

C.腹股溝韌帶下方

D.腘窩

E.大腿外側

四、簡答題

1.簡述骨的構造。

2.簡述滑膜關節的基本結構。五、英漢翻譯

Bones

Bones vary not only in their primary shape but also in lesser surface details, or secondary markings which appear mainly in postnatal life.Most bones display features such as elevations and depressions, smooth areas and rough ridges.For example, bones display articular surfaces at synovial joints with their neighbours; if small, these are termed facets or foveae.Knuckle-shaped surfaces are condyles, and a trochlea is grooved like a pulley.Adapted in shape to the movement of particular joints, such surfaces are smooth, and in life are covered by articular cartilage which forms the articular surfaces of synovial joints. The texture of these osseous surfaces is partly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y lack the vascular foramina typical of most other bone surfaces.

Synovial j oints

Synovial articulations operate differently from non-synovial fibrous and cartilaginous joints.Al-though the bones involved are linked by a fibrous capsule which usually has intrinsic ligamentous thick-enings, and often by internal or external accessory ligaments, the osseous surfaces concerned are not in continuity.They are covered by articular cartilage of varying thickness and precise topology, and contact is strictly limited between these cartilaginous surfaces, which have a very low coefficient of friction.Slid-ing contact is facilitated by viscous synovial fluid(synovia), which acts like a lubricant in some respects, but is also concerned with maintenance of living cells in the articular cartilages.

【參考答案】

一、A1/A2型題

1.A 2.C 3.C 4.A 5.A 6.C 7.A 8.A 9.A 10.B 11.B 12.B

二、多選題

1.ACE 2.ACE 3.ABC 4.AC 5.ABCE 6.BCDE 7.ACE 8.ACDE 9.BCD 10.ACE

11.ACDE 12.ABCDE

三、A3/A4型題

1.A 2.E 3.A 4.C

四、簡答題

1.簡述骨的構造。

(1)骨質:分為骨密質(在骨表面,致密、耐壓性強)和骨松質(在骨內部,由骨小梁構成),但是顱蓋骨的骨密質為外板、內板,松質為板障。

(2)骨膜:可以分內、外層;覆于骨表面(除關節面外)的一層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有神經、血管穿行,還有成骨細胞、破骨細胞。具有促進骨的生長(幼年時期)、營養、再生、感覺等功能。

(3)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質間隙內,可以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黃骨髓主要由脂肪組織構成,無造血功能,但是當人體大量失血時,黃骨髓可以轉化為紅骨髓,重新具有造血功能。

(4)血管、神經和淋巴:經滋養孔出入,滋養骨的各個部分。

2.簡述滑膜關節的基本結構。

(1)關節面:參與組成關節的各相關骨的接觸面(關節頭、關節窩),表面無骨膜覆蓋,但有關節軟骨。

(2)關節囊:纖維結締組織膜構成,附著在關節面的邊緣,與關節面共同圍成關節腔,分為外層(纖維膜,致密,韌性大,主要起支持、連結作用)、內層(滑膜,薄而光滑,可以分泌、吸收滑液)。

(3)關節腔:關節囊滑膜層和關節面圍成的密閉腔隙,有滑液,呈負壓。

五、英漢翻譯

各種骨不僅在基本形態上多樣化,而且在細小結構上也存在許多不同;又或者在出生后的后天發育過程中出現的第二次標記的變化。許多骨常常顯示出各自的特性,諸如隆起的高度、下陷的程度、光滑范圍、粗糙的紋路等等。比如,多數骨都有與相鄰骨之間構成滑膜關節的關節面,如果是小的,就稱小面或凹。象指狀突起的表面稱髁突,而滑車則有象皮帶輪一樣中部稍微凹陷的溝;在形態上為了適應這種獨有的關節活動,這些表面必須是光滑的,其表面一生中都有關節軟骨覆蓋,此關節軟骨構成滑膜關節的關節面。這些軟骨面的本質上缺乏滋養孔,而滋養孔是大多數其他骨表面的典型特征。(附注:每一塊骨的表面,參與構成關節的面無滋養孔,其他面一定有一到二個滋養孔。滋養孔是血管、神經進出骨內部的通道,是血管、神經營養骨的門戶。)

滑膜關節

滑膜關節的運動有別于無滑膜的纖維連結、軟骨連結。盡管骨與骨之間借纖維囊連結(纖維囊的某些部位常常增厚成為固有韌帶),也常常借助外部的,或內部的附屬韌帶連結;但是與骨的表面沒有連續性。滑膜關節的關節面被不同厚度和不同耦合程度的關節軟骨覆蓋,這些軟骨面之間的相接觸被嚴密限制;而且這些關節面之間的摩擦系數很低。滑液有利于關節面之間的滑動接觸,這種滑液在某些方面就像潤滑劑;此外也與關節軟骨的活細胞的營養有關。

第二節 軀干骨及其連結

【學習目的】

一、軀干骨

(一)軀干骨

掌握軀干骨的組成。

(二)椎骨

1.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態。

2.了解第1、2、7頸椎名稱及第7頸椎棘突的特點和意義。熟悉頸椎、胸椎及腰椎之間最典型的差異。

3.掌握岬、骶正中嵴、骶管裂孔、骶角結構。

4.尾骨

(三)胸骨

掌握胸骨的形態分部、主要結構(頸靜脈切跡、胸骨角、劍突結構)。

(四)肋

了解肋的形態結構,肋與肋的排列關系。熟悉肋溝的位置、走行。掌握肋弓的構成。

(五)活體捫及軀干骨的骨性標志

頸靜脈切跡、胸骨角、劍突;肋弓、第11和12肋、肋間隙;C7棘突及胸、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骶角。

二、軀干骨的連結

(一)脊柱

1.掌握脊柱的構成。

2.掌握椎間盤的構成、作用,了解椎間盤脫出癥的解剖學基礎。

3.了解前縱韌帶、后縱韌帶、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的位置和作用。

4.熟悉脊柱側面觀的4個生理彎曲。

(二)胸廓

1.掌握胸廓的形態、構成。了解其作用、內容物。

2.熟悉肋頭關節和肋橫突關節的構成。

(三)活體演示

脊柱、胸廓的運動,并且能準確運用各種運動的術語。

【思維導圖】

【自我檢測】

一、A1/A2型題

1.The bones of trunk include( )

A.skull, vertebrae, costal bones, sternum.

B.skull, vertebrae, pelvis.

C.vertebrae, sternum, hip bone.

D.vertebrae, sternum, costal bone.

E.vertebrae, skull, hip bone.

2.位于椎弓中部后方,向后方突出的結構是( )

A.棘突

B.橫突

C.椎體

D.椎孔

E.椎間孔

3.參與圍成椎間孔的結構是( )

A.上位椎骨的下切跡,下位椎骨的上切跡

B.上位椎骨的下肋凹,下位椎骨的上肋凹

C.上位椎骨的下關節突,下位椎骨的上關節突

D.上位椎弓的下緣,下位椎弓的上緣

E.上位椎骨的棘突,下位椎骨的棘突

4.參與圍成椎孔的結構是( )

A.椎弓與椎弓

B.椎體與椎體

C.椎體與椎弓

D.橫突與棘突

E.棘突與棘突

5.椎間孔有以下何結構出入( )

A.脊神經、血管

B.腦神經、血管

C.腦神經、脊神經

D.內臟神經、血管

E.內臟神經、腦神經

6.椎孔疊加形成以下何結構( )

A.椎間孔

B.椎管

C.顱腔

D.閉孔

E.椎間隙

7.椎孔疊加形成椎管,其內有以下何結構( )

A.脊神經

B.脊髓

C.腦

D.內臟神經

E.腦神經

8.肋凹位于( )

A.頸椎

B.骶椎

C.胸椎

D.尾椎

E.腰椎

9.以下哪一結構,具有計數肋骨的作用( )

A.頸靜脈切跡

B.鎖切跡

C.肋切跡

D.肩胛骨外側角

E.胸骨角

10.肋溝位于( )

A.肋體內面近上緣處

B.肋骨上緣

C.肋體內面近下緣處

D.肋骨下緣

E.肋頸處

11.構成肋是( )

A.橫突、肋骨

B.肋軟骨、肋頭

C.肋頭、肋骨

D.肋體、肋骨

E.肋骨、肋軟骨

12.對椎間盤的描述,何者錯誤( )

A.連結相鄰兩個椎體之間

B.由兩部分組成,中央部為髓核C.各部厚薄均相同

D.具有彈性墊樣緩沖作用

E.周圍部為纖維環,由多層纖維軟骨以同心圓排列而成

13.椎間盤髓核易向何方脫出( )

A.前方

B.前外方

C.左側

D.右側

E.后外側

14.對前縱韌帶的敘述,何者正確( )

A.連結在相鄰椎體之間

B.連結在椎弓板之間

C.防止脊柱過度向前屈

D.位于椎管前壁

E.防止脊柱過伸

15.椎間盤髓核向后外側脫出時,可能導致何結構狹窄( )

A.椎孔

B.椎管

C.椎間孔

D.枕骨大孔

E.骶管

16.連結在相鄰椎弓板之間的韌帶是( )

A.棘上韌帶

B.棘間韌帶

C.項韌帶

D.前縱韌帶

E.黃韌帶

17.椎弓位于( )

A.椎體后方

B.椎骨前方

C.椎體前方

D.棘突后方

E.橫突前方

18.能串連形成管道,并且容納脊髓的結構是( )

A.椎間孔

B.椎孔

C.橫突孔

D.肋間隙

E.滋養孔

19.12對肋中,不與胸骨直接相連,但以肋軟骨形式形成肋弓的是( )

A.第1~4肋

B.第4~6肋

C.第5~9肋

D.第8~10肋

E.第9~12肋

二、多選題

1.關于軀干骨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包括椎骨、肋和胸骨

B.幼兒時期軀干骨共51塊

C.沒有1塊屬于長骨

D.椎骨參與脊柱的構成

E.所有椎骨、肋和胸骨參與胸廓的構成

2.胸椎的主要特征有( )

A.椎體粗壯,斷面呈腎形

B.有橫突肋凹

C.棘突向后下方傾斜,呈疊瓦狀重疊

D.椎體的兩側有肋凹

E.關節突接近水平位

3.頸椎的主要特征有( )

A.椎體小,呈橢圓形

B.有橫突孔

C.棘突短,末端分叉

D.上關節突接近水平位

E.下關節突呈矢狀位

4.腰椎的主要特征有( )

A.椎體粗壯,斷面呈腎形

B.椎體側面后部,有上、下肋凹

C.棘突寬短,水平伸向后方

D.橫突上有孔

E.上、下關節突呈矢狀位

5.骶骨的主要特征有( )

A.呈三角形底朝上,尖朝下

B.前面凹而光滑,后面凸而粗糙

C.前、后面都有4對孔

D.兩側有耳狀面與髖骨耳狀面構成關節

E.骶管下端敞開形成骶管裂孔

6.椎骨之間的連結,有哪幾條韌帶( )

A.前縱韌帶

B.棘上韌帶

C.后縱韌帶

D.骶結節韌帶

E.黃韌帶

7.以下哪一結構,具有計數肋骨的作用( )

A.頸靜脈切跡

B.肩胛上角

C.肩胛下角

D.肩胛骨外側角

E.胸骨角

8.以下哪些結構參與椎管的后壁、外側壁的構成( )

A.椎弓板

B.椎弓根

C.黃韌帶

D.棘突

E.橫突

9.以下哪些結構參與椎管的前壁的構成( )

A.前縱韌帶

B.后縱韌帶

C.椎間盤

D.椎弓板

E.椎體后面

三、A3/A4型題

患者男性,49歲,教師。因搬運重物時突然感覺腰部劇烈疼痛,活動受限而急診入院。患者自訴近幾年來曾多次發生腰部僵直性疼痛,彎腰或舉重物后加重。此次疼痛異常劇烈,當時感覺脊柱下部出現彈響,而后疼痛向右側大腿和小腿后側放射;右側小腿外側部和小趾麻木。臨床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

1.椎間盤位于( )

A.相鄰椎體之間

B.相鄰椎弓之間

C.相鄰椎弓板之間

D.相鄰棘突之間

E.相鄰橫突之間

2.椎間盤向后突出受何韌帶限制( )

A.前縱韌帶

B.后縱韌帶

C.棘上韌帶

D.棘間韌帶

E.黃韌帶

3.椎間盤最易突出的方向是( )

A.前方

B.后方

C.兩側

D.上下

E.后外側

四、簡答題

1.簡述椎骨的一般形態結構及其各部椎骨的形態特點。

2.軀干骨的骨性標志有哪些?活體上如何觸捫這些骨性標志?

3.椎間盤的形態結構與損傷后可能產生的臨床癥狀如何?

五、護理案例討論

某男,34歲,從事“電商”工作的5年,由于長期低頭看書和網絡維護等工作,近一年頸、肩部酸脹、肌肉僵硬,頭部活動受限。最近“光棍節”連續加班了四天出單、結算,出現頸肩痛、頭暈頭痛,視力下降,眼脹痛,怕光,左上肢麻木感。頸椎病X片顯示頸椎正常生理曲度明顯消失,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但是未見頸椎骨質增生。診斷為頸椎病。

問題:

1.頸椎病有幾種?該病案可能是哪一種?

2.為什么長時間低頭看書或工作,不良姿勢(如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高枕,坐位睡覺)等等可以導致頸椎病的發病?

3.您怎么解釋上述癥狀或體征產生的原因?

4.如何自我預防此病的發生?

5.您將提出哪些護理方案?

【參考答案】

一、A1/A2型題

1.D 2.A 3.A 4.C 5.A 6.B 7.B 8.C 9.E 10.C 11.E 12.C 13.E 14.E 15.C

16.E 17.A 18.B 19.D

二、多選題

1.ABCD 2.BCD 3.ABCD 4.ACE 5.ABCDE 6.ABCE 7.BCE 8.ABC 9.BCE

三、A3/A4型題

1.A 2.B 3.E

四、簡答題

1.簡述椎骨的一般形態結構及其各部椎骨的形態特點。

(1)椎骨的一般結構:

1)椎體:位于椎骨的前部,呈立方狀。

2)椎弓:位于椎骨的后部。由椎弓根(椎上、下切跡)、椎弓板、7突起(橫突1對,棘突1個,上關節突1對,下關節突1對)構成。

(2)各部椎骨的特點:

1)頸椎:7個,椎體較小、橢圓形,椎孔較大、三角形,橫突上有橫突孔,棘突第2~6個短而分叉,第7個最長,在體表可以觸及;關節突關節面呈水平位。

2)胸椎:12個,椎體較大、心形;有椎體后外側有上、下肋凹;椎孔較圓;有橫突肋凹;棘突長,向后下方傾斜,呈覆瓦狀;關節突關節面呈冠狀位。

3)腰椎:5個,椎體粗壯(大)、腎形;椎孔呈三角形;橫突有乳突;棘突寬短、水平后伸;關節突關節面矢狀位。

4)骶骨:由5塊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前面光滑而凹,后面粗糙面凸;前后各有4對孔;后面正中有骶正中嵴;兩側有耳狀面。

5)尾骨:由3~4個尾椎融合而成。

2.軀干骨的骨性標志:第7頸椎棘突、頸靜脈切跡、胸骨角、劍突、骶角、腰椎棘突、肋弓。其他骨性標志:12對肋,其他胸、腰椎的棘突、骶正中棘。

在課堂上,注意觀察老師的觸捫手法示范。

3.椎間盤的形態結構如何?損傷后可能產生的臨床癥狀如何?

自己查找資料,然后推導可能產生的情況。整理好思路,同學間相互交流。

要求:思路清晰、嚴謹,表達流暢。

五、護理案例討論

1.輸入“頸椎病”→點擊“百科”→瀏覽網頁下方的各個具體網址中的摘要→選擇并且點擊自己所需要的(例如http://baike.so.com/doc/5330524.html)。

2.輸入“頸椎病”→點擊“圖片”→瀏覽網頁下方的各個具體網址中的摘要→選擇并且點擊自己所需要的(例如http://image.so.com/i?ie=utf-8&q=頸椎病&src=tab_se)。

3.輸入“頸椎病”→點擊“視頻”→瀏覽網頁下方的各個具體網址中的摘要→選擇并且點擊自己所需要的。

第三節 上肢骨及其連結

【學習目的】

一、上肢骨

1.掌握上肢骨的組成。

2.掌握鎖骨、肩胛骨、肱骨、橈骨、尺骨的位置及骨性標志。了解手骨的組成。

3.活體捫及骨性標志:鎖骨;肩峰、肩胛岡、喙突、肩胛骨下角;肱骨大結節、肱骨內上髁、肱骨外上髁;鷹嘴、尺骨莖突;橈骨莖突;豌豆骨。

二、上肢骨的連結

1.了解胸鎖關節的位置、構成、結構特點和運動形式。

2.掌握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的位置、構成,了解結構特點和運動。

3.活體演示上肢各關節的運動,并且能準確運用各種運動的術語。

【思維導圖】

【自我檢測】

一、A1/A2型題

1.肩胛骨向后突出的骨性標志是( )

A.肩胛岡

B.喙突

C.下角

D.肩胛骨內側緣

E.肩胛骨外側緣

2.肩胛岡向外上突出的骨性標志是( )

A.肩胛岡

B.喙突

C.關節盂

D.肩峰

E.肩胛骨外側緣

3.橈骨上端有何結構( )

A.橈骨頭

B.冠突

C.尺骨粗隆

D.橈切跡

E.尺切跡

4.橈骨下端有何結構( )

A.橈骨粗隆

B.環狀關節面

C.橈骨頸

D.橈切跡

E.尺切跡

5.以下那一結構不屬于肱骨( )

A.尺神經溝

B.內上髁

C.三角肌粗隆

D.橈神經溝

E.滑車切跡

6.尺骨上端有何結構( )

A.橈骨莖突

B.冠突

C.橈骨粗隆

D.環狀關節面

E.尺切跡

7.尺骨下端有何結構( )

A.橈骨莖突

B.尺骨莖突

C.骨間緣

D.橈切跡

E.尺切跡

8.肱骨上端有何結構( )

A.肱骨莖突

B.肱骨內上髁

C.三角肌粗隆

D.橈神經溝

E.肱骨頭

9.肱骨體部有何結構( )

A.肱骨大結節

B.肱骨內上髁

C.三角肌粗隆

D.結節間溝

E.尺神經溝

10.肱骨下端有何結構( )

A.肱骨莖突

B.肱骨內上髁

C.三角肌粗隆

D.結節間溝

E.肱骨頭

11.肩胛骨下角平對第幾肋( )

A.第6肋

B.第7肋

C.第8肋

D.第9肋

E.第10肋

12.對關節盂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位于內側角上

B.呈梨形淺窩

C.上方有盂上結節

D.下方有盂下結節

E.其邊緣有盂唇附著

13.對尺骨上端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尺骨上端前面呈半圓形深凹稱滑車切跡,與肱骨滑車構成肱尺關節

B.尺骨上端的滑車切跡后上方的突起稱鷹嘴

C.尺骨上端的滑車切跡下方向前的突起稱喙突

D.冠突的外側的光滑淺凹稱尺切跡

E.鷹嘴為上肢的骨性標志之一,患者長期臥床時(尤其是仰臥),此處易形成壓瘡

14.手骨中,掌骨有( )

A.5根

B.4根

C.6根

D.3根

E.7根

15.手骨中,指骨共有( )

A.5根

B.7根

C.9根

D.11根

E.14根

16.手骨中,腕骨共有( )

A.5塊

B.6塊

C.7塊

D.8塊

E.9塊

17.橈神經溝位于( )

A.肱骨中段后外側

B.橈骨中段后外側

C.橈骨上段后外側

D.肱骨上段后外側

E.肱骨下段后外側

18.尺神經溝位于( )

A.肱骨內上髁后方

B.尺骨中段后方

C.尺骨上段后方

D.肱骨內上髁前方

E.肱骨外上髁后方

19.肩關節囊最薄弱位于何處( )

A.前上方

B.前下方

C.后下方

D.后方

E.后上方

20.對肩關節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關節盂較大

B.關節頭小

C.無關節唇

D.只能作屈、伸和收、展運動

E.肱二頭肌長頭腱穿過囊內

21.對肘關節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只有肱骨和橈骨構成

B.關節囊前、后壁薄而松弛

C.囊內有關節唇

D.可作屈、伸,收、展,環轉運動

E.關節伸直時,肱骨內、外上髁及鷹嘴三點連成等腰三角形

22.描述腕關節時,下列何者正確( )

A.由尺、橈骨下端關節面構成關節窩

B.由所有近側列腕骨構成關節頭

C.關節前、后、兩側無韌帶加強

D.只能作屈、伸運動

E.屬橢圓關節

23.上肢關節中,可以完成三軸運動的關節有( )

A.肩關節

B.肱橈關節

C.肱尺關節

D.橈尺近側關節

E.橈尺遠側關節

24.參與肱橈關節的關節面結構是( )

A.肱骨頭、橈骨環狀關節面

B.肱骨小頭、橈骨頭凹

C.肱骨小頭、橈骨環狀關節面

D.肱骨滑車、橈骨頭凹

E.肱骨滑車、橈骨環狀關節面

25.參與肱尺關節的關節面結構是( )

A.肱骨頭、尺切跡

B.肱骨小頭、尺骨滑車切跡

C.肱骨小頭、橈切跡

D.肱骨滑車、尺骨滑車切跡

E.肱骨頭、尺骨滑車切跡

26.參與橈尺近側關節的關節面結構是( )

A.肱骨頭、尺切跡

B.尺切跡、橈骨環狀關節面

C.肱骨小頭、橈切跡

D.橈切跡、橈骨環狀關節面

E.尺骨滑車切跡、橈骨環狀關節面

二、多選題

1.肱骨的表面骨性結構有( )

A.解剖頸

B.大結節

C.外科頸

D.鷹嘴

E.尺神經溝

2.位于尺骨的結構有( )

A.滑車切跡

B.冠突

C.鷹嘴

D.尺骨頭

E.橈切跡

3.橈骨上端有何結構( )

A.橈骨莖突

B.環狀關節面

C.橈骨頸

D.橈切跡

E.尺切跡

4.肱骨上端有何結構( )

A.肱骨滑車

B.橈神經溝

C.小結節

D.外科頸

E.解剖頸

5.肱骨下端前面有何結構( )

A.鷹嘴窩

B.鷹嘴

C.冠突窩

D.冠突

E.橈窩

6.肱骨體部的結構有( )

A.橈神經溝

B.尺神經溝

C.結節間溝

D.三角肌粗隆

E.解剖頸

7.肩胛骨外側角有( )

A.盂上結節

B.喙突

C.盂下結節

D.關節盂

E.肩胛下窩

8.對肩胛骨上角的描述,正確的是( )

A.上緣與脊柱緣會合而成

B.參與聽診三角的邊界

C.為前鋸肌的附著點

D.肩胛線經過此結構

E.前方平對第2肋

9.肩胛骨下角的臨床應用是( )

A.可以以此作一垂直線,即肩胛線

B.參與腰上三角的邊界

C.參與聽診三角的邊界

D.前方平對第2肋或第2肋間隙,故此可以作為計數肋骨的標志

E.前方平對第7肋或第7肋間隙,故此可以作為計數肋骨的標志

10.肩關節可以做( )

A.屈、伸運動

B.收、展運動

C.旋前、旋后運動

D.環轉運動

E.多軸運動

11.對肩關節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關節頭大,關節盂小

B.有盂唇,加大了關節窩

C.有關節盤,分隔了關節腔

D.關節囊薄而松馳

E.肱二頭肌短頭肌腱穿過囊,進入關節腔內

12.肘關節的韌帶有( )

A.橈側副韌帶

B.尺側副韌帶

C.橈骨環狀韌帶

D.盂肱韌帶

E.喙肩韌帶

13.可以做收、展運動的關節是( )

A.肩關節

B.肘關節

C.胸鎖關節

D.腕關節

E.指間關節

三、A3/A4型題

患者,男,40歲。約四個多月前某關節受外傷發生脫位,增強磁共振影像學顯示:該關節對位較好,關節間隙未見明顯狹窄,上盂唇信號增高,關節囊內少量積液,周圍肌肉組織未見異常。影像學診斷:關節上盂唇撕裂,關節囊內少量積液。

1.盂唇存在于( )

A.肩關節

B.肘關節

C.踝關節

D.膝關節

E.腕關節

2.下列哪個關節也有關節唇( )

A.肘關節

B.髖關節

C.踝關節

D.膝關節

E.腕關節

3.關節唇的附著部位是( )

A.關節囊的內面

B.關節窩的周緣

C.關節頭的周緣

D.關節囊的外面

E.關節窩的中心

4.關節唇的功能是( )

A.加深關節窩、加大關節面

B.增加關節頭面積

C.將關節腔分為兩部分

D.減少外力對關節的沖擊和震蕩

E.保護關節囊周圍和內部的韌帶

四、簡答題

1.簡述肩胛骨的形態結構。

2.上肢有哪些骨性標志?如何在自己身上觸捫這些骨性標志?您能確定對這些骨性標志定位正確嗎?注意老師的活體示范以及手法。

3.簡述肩關節(盂肱關節)的構成、結構特點、運動形式。

五、護理案例討論

8歲男孩,在追逐嬉鬧時突然被絆倒,手掌撐地,而后出現右肘部劇烈疼痛、腫脹入院就診。查體發現右肘稍上部腫脹,肘關節活動受限,肘部骨性三角關系存在(即肘后三角正常)。肘處于半屈位,肘窩飽滿。且可在肘窩觸到肱骨斷端的近側端。右手呈猿手狀,不能抓握,體溫明顯低于左手,于腕橫紋處橈骨與橈側腕屈肌之間不能觸及橈動脈搏動。X線正位片、側位片顯示肱骨髁上骨折的近側端向前,遠側端向后錯位。

1.您的診斷是什么?有哪些依據?上述臨床表現是如何產生的?

2.骨科疾病的治療過程常常要求制動(某些部位被要求限制,不能活動),而且制動的時間較長,您能預計患兒可能出現哪些心理需求?如何滿足?

六、英漢翻譯

The bones of the upper limb are the clavicle, scapula, humerus, radius and ulna(connected for a large portion of their length by an interosseous membrane)and the bones of the hand, i.e.the carpals, metacarpals and phalanges.

The shoulder girdle is extremely mobile because reciprocal movements at the sternoclavicular and glenohumeral joints enable 180°abduction of the upper limb.Movement occurs in all three planes at the glenohumeral j oint.

The elbow joint is a hinge joint.It incorporates the superior(proximal)radio-ulnar joint within its capsule.The proximal and distal radio-ulnar joints(permit pronation and supination of the forearm - a unique feature of the primate upper limb.

The range of movement at the condyloid wrist joint, between the distal ends of the radius and ulna and the proximal carpal bones, is supplemented by gliding movements between the carpal bones.The saddle-shaped first metacarpal joint, between the trapezium and the base of the first metacarpal, is u-nique to the primate forelimb and permits opposition of the thumb.The hand is clenched by flexion at the 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s, supplemented by gliding movements of the fourth and fifth carpometa-carpal joints.In grasping, the thumb is of equal value to the remaining four digits:loss of the thumb is almost as disabling as loss of all of the other digits.

【參考答案】

一、A1/A2型題

1.A 2.D 3.A 4.E 5.E 6.B 7.B 8.E 9.C 10.B 11.B 12.A 13.D 14.A 15.E

16.D 17.A 18.A 19.B 20.E 21.B 22.E 23.A 24.B 25.D 26.D

二、多選題

1.ABCE 2.ABCDE 3.BC 4.DCE 5.CE 6.AD 7.ACD 8.AE 9.ACE 10.ABCDE

11.ABDE 12.ABC 13.AD

三、A3/A4型題

1.A 2.B 3.B 4.A

四、簡答題

1.簡述肩胛骨的形態結構。

(1)兩面:腹側面(肋面)、背側面(肩胛岡、肩峰)。

(2)三緣:內側緣(脊柱緣)、外側緣(腋緣)、上緣(外側端有:喙突)。

(3)三角:上角(平對第2肋)、下角(平對第7肋)、外側角(關節盂、盂上結節、盂下結節)。

(4)三窩:肩胛下窩(位于腹側面);岡上窩、岡下窩(位于背側面):以肩胛岡為界分隔而成,肩胛岡向外上延伸突出部為肩峰。

2.上肢骨的骨性標志。

鎖骨;肩峰、肩胛岡、喙突、肩胛骨下角;肱骨大結節、肱骨內上髁、肱骨外上髁;鷹嘴、尺骨莖突;橈骨頭、橈骨莖突;豌豆骨。

3.簡述肩關節(盂肱關節)的構成、結構特點、運動形式。

(1)由肱骨頭、關節盂構成。

(2)結構特點是:

1)關節面:頭大,關節盂小而淺,只容納肱骨頭的1/4~1/3。

2)關節囊薄而松弛,周圍有韌帶和肌腱加強,但關節囊下壁無韌帶和肌腱加強,是關節囊的薄弱處。

3)關節唇,即關節盂唇,附著在關節盂的周圍,可加深關節窩,增加關節窩面積。

4)囊內無韌帶,但關節囊內有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穿行;囊外韌帶少、弱小,只有喙肱韌帶、喙肩韌帶;無關節盤。

5)可以作三軸運動,即屈、伸、收、展,旋內、旋外,環轉等運動。

五、護理案例討論

1.診斷:肱骨髁上骨折。

依據:右肘稍上部腫脹,肘關節活動受限。腫脹原因是骨折處周圍組織受損腫脹,血管破裂致使內出血淤積于骨折處。受限原因是因疼痛而保護性制動。

肘處于半屈位,肘窩飽滿。原因是骨折端錯位后,近端重疊與髁部前方并且進入肘窩。

右手呈猿手狀,不能抓握。原因是正中神經受壓甚至被骨折端切割傷,致使前臂肌群和大魚際肌群功能喪失。

體溫明顯低于左手,于腕橫紋處橈骨與橈側腕屈肌之間不能觸及橈動脈搏動。原因是肱動脈在骨折處受壓,甚至被切割傷,致使遠端供血障礙。

X線正位片、側位片顯示肱骨髁上骨折的近側端向前,遠側端向后錯位。原因與跌倒時姿勢及用力有關。

請瀏覽以下網址內容:http://baike.so.com/doc/5357934.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6ea8e3ce050876323112121a.html

http://baike.so.com/doc/5206933.html

2.(1)心理護理:注意力轉移法,英雄偶像鼓勵法。

(2)術前、術后并發癥的評估與預設。

(3)對患處的觀察與記錄:骨折復位后應密切觀察腫脹疼痛以及末梢循環情況,如果發現遠端血運障礙,肘部腫脹明顯時,及時報告和督促主管醫師采取措施解決問題。

(4)在基礎護理中,還有哪些護理工作需要納入到此病案嗎?

六、英漢翻譯

上肢骨有鎖骨、肩胛骨、肱骨、橈骨、尺骨(兩骨總長點的大部分都借前臂骨間膜連結在一起)、手骨,例如腕骨、掌骨、指骨。

因為在胸鎖關節和盂肱關節處相互運動,導致肩帶骨(亦稱上肢帶骨)極其靈活,使得上肢能夠進行180°外展。盂肱關節可以作三個平面的運動(即三軸運動)。

肘關節為屈戌關節。在關節腔內組成橈尺近側關節。橈尺近、遠側關節允許前臂做旋前、旋后的動作——這是自由上肢的最大特點。

在呈髁狀的腕關節處,該關節在橈、尺骨遠側端與腕骨近側列之間,而且此關節的活動范圍是通過腕骨之間滑動來增加的。馬鞍形的第一掌骨連結(即第一腕掌關節)是由有大多角骨與第一掌骨底構成,是前肢最特殊的一個關節,它允許拇指做對掌運動。當掌指關節屈曲時,手可以握緊;還可以借助第4、5腕掌關節的滑動加強。在抓握方面,拇指的作用與其余四指相等:失去拇指導致的傷殘程度幾乎與失去另外的四指一樣。

第四節 下肢骨及其連結

【學習目的】

一、下肢骨

1.掌握下肢骨的組成。

2.掌握髖骨、股骨、髕骨、脛骨、腓骨的位置及骨性標志。了解足骨的組成。

3.活體捫及骨性標志:髂嵴、髂前上棘、髂結節、髂后上棘、恥骨結節、恥骨嵴、坐骨結節、股骨大轉子、股骨內上髁、股骨外上髁;髕骨;脛骨粗隆、脛骨前緣、脛骨內面、內踝;外踝、腓骨頭;跟骨結節。

二、下肢骨連結

1.骨盆:了解骶結節韌帶、骶棘韌帶、恥骨聯合的位置。掌握骨盆的構成,大、小骨盆分界線。了解男、女性骨盆性別差異;了解小骨盆的徑線。

2.掌握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的位置、構成,了解結構特點和運動。

3.活體演示下肢各個關節的運動,并且能準確運用各種運動的術語。

三、擴展學習

產科骨盆下口的測量方法及測量儀器。

【思維導圖】

【自我檢測】

一、A1/A2型題

1.參與圍成閉孔的骨或骨結構,正確的是( )

A.髂骨、恥骨

B.坐骨體、坐骨支和髂骨體

C.髂骨、坐骨

D.恥骨、坐骨

E.坐骨、恥骨和髂骨

2.位于髖骨上,在活體不能觸到的骨性結構是( )

A.髂前上棘

B.髂嵴

C.恥骨結節

D.坐骨結節

E.耳狀面

3.對髂嵴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髂嵴的后端是髂前上棘

B.俯視髂嵴時,呈S形

C.距髂前上棘5~7cm處髂嵴外側唇向外突起稱髂結節

D.髂嵴的前、后部較薄,中部較厚

E.臨床上常在髂嵴的較厚處進行骨髓穿刺

4.不屬于髖骨的結構是( )

A.髂嵴

B.髖臼切跡

C.閉孔溝

D.恥骨梳

E.骶角

5.位于脛骨上,在活體不能觸摸到的骨性結構是( )

A.脛骨粗隆

B.內踝

C.腓切跡

D.內側髁

E.外側髁

6.不屬于脛骨的骨性結構是( )

A.脛骨粗隆

B.內踝

C.外踝

D.內側髁

E.外側髁

7.不屬于脛骨上端的骨性結構是( )

A.脛骨粗隆

B.內踝

C.髁間隆起

D.內側髁

E.外側髁

8.股骨上端的骨性結構是( )

A.股骨頭

B.粗線

C.臀肌粗隆

D.內側髁

E.外側髁

9.弓狀線位于( )

A.坐骨體內面

B.恥骨內面

C.髂骨體內面

D.髂翼外面

E.髂嵴內側唇

10.描述髂恥隆起,正確的是( )

A.恥骨梳與恥骨結節會合處

B.弓狀線與恥骨梳會合處

C.弓狀線與恥骨結節會合處

D.弓狀線與恥骨嵴會合處

E.弓狀線與骶岬會合處

11.對跗骨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前列由內向外排列是: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外側楔骨、骰骨

B.中列是:足舟骨

C.后列是:距骨、跟骨

D.距骨位于跟骨的上方

E.足舟骨位于跟骨的前下方

12.脛骨粗隆位于( )

A.上端前面

B.上端后面

C.體部前面

D.體部后面

E.下端內側面

13.腓骨上、下端的差異( )

A.上端稍粗大,俯視近圓形;下端稍小而扁

B.上、下端一樣大小

C.上端稍小而扁;下端粗大,俯視近圓形

D.上端內側面后部有一小而淺的小凹,稱外踝窩

E.下端內側面前部有一小而淺的小凹,稱外踝窩

14.不參與構成骨盆界線的是( )

A.骶岬

B.弓狀線

C.恥骨梳

D.恥骨弓

E.恥骨結節

15.膝關節的關節囊松弛處是( )

A.前部、后部

B.左側部、右側部

C.內、外側部

D.前部、外側部

E.后部、外側部

16.不參與構成骨盆下口的是( )

A.恥骨弓

B.骶結節韌帶

C.坐骨結節

D.恥骨聯合下緣

E.坐骨大切跡

17.踝關節的組成,正確的是( )

A.脛骨、腓骨的下端與跟骨

B.脛骨、腓骨的下端與距骨

C.脛骨的下端與距骨

D.腓骨的下端與跟骨

E.脛骨的下端與跟骨

18.下肢關節中,有關節唇的關節是( )

A.恥骨聯合

B.踝關節

C.髖關節

D.膝關節

E.骶髂關節

19.下肢關節中,有關節盤的關節是( )

A.恥骨聯合

B.踝關節

C.髖關節

D.膝關節

E.骶髂關節

20.Which joint has the ligament inside articular capsule of synovial joint( )

A.shoulder joint

B.elbow j oint

C.hip j oint

D.knee j oint

E.temporomandibular joint

二、多選題

1.對髖臼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由髂骨、坐骨、恥骨的體部組成

B.窩內不完全是關節面

C.容納股骨頭絕大部分

D.髖關節窩即髖臼窩

E.股骨頭韌帶一端附于髖臼橫韌帶上

2.下列何結構位于腓骨( )

A.外踝

B.腓切跡

C.外踝窩

D.外側髁

E.內側髁

3.Which are united to form the hip bone( )

A.ilium

B.ischium

C.pubis

D.femur

E.tibia

4.下列髖骨的骨性結構中,在體表能觸摸到的結構有( )

A.髂前上棘

B.髂嵴

C.恥骨結節

D.坐骨結節

E.耳狀面

5.股骨下端的骨性結構是( )

A.大轉子

B.轉子間線

C.髁間窩

D.內上髁

E.外上髁

6.描述恥骨梳,正確的是( )

A.位于髂恥隆起與恥骨結節之間的骨嵴

B.位于恥骨體和恥骨上支的上緣,呈銳利骨嵴

C.位于坐骨上面,呈銳利骨嵴

D.參與骨盆界線的構成

E.參與小骨盆上口的構成

7.Who is not attached to the composition of pelvis( )

A.hip bone

B.lumbar vertebrae

C.coccyx

D.femur

E.sacrum

8.有囊內韌帶的關節是( )

A.肩關節

B.肘關節

C.髖關節

D.膝關節

E.下頜關節

9.有關節盤的關節是( )

A.肘關節

B.胸鎖關節

C.髖關節

D.膝關節

E.下頜關節

10.有關節唇的關節是( )

A.肩關節

B.腕關節

C.髖關節

D.踝關節

E.下頜關節

11.踝關節的運動有( )

A.背屈、跖伸

B.收、展

C.內翻、外翻

D.環轉

E.旋內、旋外

12.There is articular disc of synovial joint( )

A.shoulder joint

B.elbow j oint

C.knee j oint

D.temporomandibular joint

E.sternoclavicular joint

13.上、下肢關節中,可以完成三軸運動的關節有( )

A.肩關節

B.肘關節

C.膝關節

D.髖關節

E.橈尺遠側關節

三、A3/A4型題

患者,女,60歲。自述上周五到國外旅游,下山過程中扭傷了右腳腳踝。自己貼膏藥按摩后仍然疼痛,故前來就診。檢查:右腳外踝輕度腫脹,壓痛,活動度可。診斷為:右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扭挫傷。

1.踝關節由下列哪些結構組成( )

A.脛、腓骨下端和足舟骨

B.脛、腓骨下端和跟骨

C.脛、腓骨下端和距骨

D.內、外踝和距骨

E內、外踝和足舟骨

2.走下坡路時,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易損傷,是因為( )

A.下坡時,距骨滑車的后部較小在關節窩內,導致關節不穩固

B.下坡時,距骨滑車的前部較大在關節窩內,導致關節不穩固

C.外側副韌帶厚而堅韌

D.內側副韌帶較薄弱

E.外踝比內踝大

3.踝關節外側副韌帶(即踝關節的外側韌帶)由何者組成( )

A.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腓后韌帶

B.距舟前韌帶、跟腓韌帶、距舟后韌帶

C.距楔前韌帶、跟脛韌帶、距楔后韌帶

D.距舟前韌帶、跟脛韌帶、距舟后韌帶

E.距腓前韌帶、跟脛韌帶、距腓后韌帶

患者,男性,35歲,汽車司機。患者在駕車行駛中突然與對面來車相撞,當即感覺右髖部疼痛難忍,活動受限。檢查見:右下肢縮短,右髖部腫脹,有觸痛,髖關節處于屈曲、內旋畸形;在臀部可捫到內上移的股骨頭,大轉子上移;X線片顯示為髖關節脫位合并髖臼后緣骨折。

4.髖關節脫位最常見的是( )

A.前脫位

B.后脫位

C.中央型脫位

D.上脫位

E.下脫位

5.髖關節脫位可以撕裂關節囊內的什么韌帶( )

A.髂股韌帶

B.坐股韌帶

C.恥股韌帶

D.股骨頭韌帶

E.輪匝帶

6.X線片顯示為髖關節脫位合并后緣骨折,說明附著髖臼周緣后部的軟骨性結構也受到了損傷,此結構是( )

A.盂唇

B.髖臼橫韌帶

C.髂股韌帶

D.髖臼唇

E.輪匝帶

世界110米跨欄名將,“飛人”劉翔,因右足跟腱斷裂而揮淚痛別倫敦奧運會。(查:“肌學”中小腿后群肌肉的“小腿三頭肌”, “脊神經”中的“坐骨神經”)

7.跟腱的下端附著于哪一塊骨( )

A.跟骨結節

B.距骨

C.足舟骨

D.楔骨

E.脛骨

8.此肌由淺、深兩層肌構成,淺層的肌肉附著于哪一塊骨( )

A.脛骨、腓骨

B.脛骨

C.腓骨

D.股骨內、外側髁后上部

E.髕骨

9.此肌由淺、深兩層肌構成,深層的肌肉附著于哪一塊骨( )

A.脛骨、腓骨

B.脛骨

C.腓骨

D.股骨內側髁后上部

E.股骨外側髁后上部

10.此肌由淺、深兩層肌構成,可活動的關節是( )

A.伸膝關節、跖屈踝關節

B.屈膝關節、背伸踝關節

C.只屈踝關節

D.屈膝關節、跖屈踝關節

E.只屈膝關節

11.此肌由淺、深兩層肌構成,由哪一條神經支配( )

A.脛神經

B.腓深神經

C.腓淺神經

D.坐骨神經

E.股神經

12.此肌由淺、深兩層肌構成,由哪一條動脈供給血液( )

A.脛前動脈

B.腘動脈、脛后動脈

C.腓淺動脈

D.腓深動脈

E.股動脈

四、簡答題

1.髖骨的表面結構有哪些?(注意對結構的歸納整理、排版)

2.下肢各有哪些骨性標志?

3.簡述膝關節的構成、結構特點、運動形式。

五、綜合分析題

1.試比較肩關節和髖關節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從椎骨的連結、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的韌帶名稱中,您推出這些韌帶的命名方法有幾種?(對其他解剖學結構名稱的命名方法呢?您推出了哪一招?)

六、護理案例討論

樂極生悲

某女,21歲,穿“恨天高”鞋,與同學郊游,到目的地后,玩得太“嗨”了,正在高興得不能自已,突然踩在石子上,右腳瞬間一股劇痛傳來,冷汗直冒,右腳幾乎不敢活動,右腳扭傷了。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去醫院就診。檢查發現:踝關節畸形不明顯,踝外側壓痛,腫脹,走路跛行,可見皮下淤血,外踝前下方壓痛明顯,但是未觸及明顯凹陷。內翻及外翻試驗:使足內翻時,疼痛加劇,且活動度增大(與健側對比);外翻時,疼痛不明顯,活動度無改變。前抽屜試驗:活動范圍無明顯改變(與健側對比)。(附注:前抽屜試驗:一手握住踝關節上端向后推,同時另一手握住足跟向前拉,檢查是否活動范圍變大)。其他部位和關節未見損傷。X線檢查右踝關節內翻位攝片時,脛距關節面的傾斜度5°~10°(屬于正常范圍內),傷側關節間隙無明顯增寬。診斷為右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

1.步行、下坡等等狀態下,為什么踝關節易損傷?

2.在臨床許多徒手檢查(即望、觸、叩、聽診)常常需要與健側對比,為什么?

3.您應提供哪些護理服務?

七、英漢翻譯

The bones of the lower limb are:the three fused components of the pelvic girdle; the femur and its associated patella(thigh); the tibia and fibula(leg); the tarsus, metatarsus and phalanges(foot).The innominate bone(especially the ilium and ischium)and the femur, tibia and bones of the hindfoot are strong and their external(cortical)and internal(trabecular)structure are adapted for weightbearing.

The pelvic girdle connects the lower limb to the axial skeleton via the sacroiliac joint, an originally synovial joint in which mobility has been sacrificed for stability and strength for effective weight trans-mission from the trunk to the lower limb.The anterior joint of the pelvic girdle is the pubic symphysis,a secondary cartilaginous joint that may move slightly during hip and sacroiliac movement and during childbirth.

The hip joint, a synovial bal-l and-socket joint, exhibits a very effective compromise between mobility and stability, allowing movement in all three orthogonal planes.The more distal joints have gained mob-ility at the expense of stability.

The knee j oint anatomically includes the patellofemoral j oint, a synovial j oint allowing the patella to move over the distal femur.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knee joint is a bicompartmental synovial joint be-tween femur and tibia allowing flexion, extension and some medial and lateral rotation of the leg.It is not a true hinge joint as its axes of flexion and extension are variable and there is coupled rotation.

The tibia and fibula articulate with each other at the superior and inferior tibiofibular joints.The su-perior joint, a plane synovial joint, allows slight gliding movement only.The inferior joint, a fibrous joint, lies just above the ankle and allows significant rotation of the fibula linked to ankle motion.

The ankle(talocrural)joint is formed by the inferior tibia and fibula'gripping'the talus.It allows dorsiflexion and plantarflexion.

There are multiple joints in the foot:these can be simplified by considering the hindfoot, midfoot and forefoot.These joints allow the complex movements of which the foot is capable, making the foot well adapted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standing and for shock absorption and propulsion in gait.

【參考答案】

一、A1/A2型題

1.D 2.E 3.A 4.E 5.C 6.C 7.B 8.A 9.C 10.B

11.E 12.A 13.A 14.D 15.A 16.E 17.B 18.C 19.D 20.D

二、多選題

1.ABE 2.AC 3.ABC 4.ABCD 5.CDE 6.ABDE 7.BD

8.CD 9.BDE 10.AC 11.ACD 12.CDE 13.AD

三、A3/A4型題

1.C 2.A 3.A 4.B 5.D 6.D 7.A 8.D 9.A10.D 11.A 12.B

四、簡答題

1.髖骨的表面結構有哪些?(注意對結構的歸納整理、排版)

(1)髂骨上的結構:分為髂骨翼、髂骨體2部分。

髂骨翼:髂嵴、髂嵴內側唇、髂嵴外側唇、髂前上棘、髂前下棘、髂后上棘、髂后下棘、髂粗隆、耳狀面、髂結節、髂窩、坐骨大切跡。

髂骨體部:弓狀線,且參與髖臼窩、髂恥隆起構成。

(2)坐骨上的結構:分為坐骨體部、坐骨支2部分。

坐骨體部:坐骨大切跡、坐骨棘、坐骨小切跡、坐骨結節。

坐骨支。

(3)恥骨上的結構:分為恥骨體部、上支、下支3部分。

恥骨體部:參與髖臼窩、髂恥隆起構成。

恥骨上支:恥骨梳、恥骨嵴、恥骨結節、恥骨聯合面。

恥骨下支:恥骨聯合面、恥骨弓、恥骨角。

(4)恥骨與坐骨圍成的結構:閉孔、閉孔溝。

(5)三塊骨匯合處的結構:髖臼、月狀面、髖臼窩、髖臼切跡。

2.下肢各有哪些骨性標志?

(1)主要的骨性標志:髂嵴、髂結節、髂前上棘、髂后上棘、恥骨結節、恥骨嵴、坐骨結節、大轉子;髕骨;脛骨粗隆、內踝;腓骨頭、外踝;跟骨結節。

(2)其他骨性標志:股骨內、外側髁,股骨內、外上髁,脛骨內、外側髁,脛骨內側面、前緣等等。

3.簡述膝關節的構成、結構特點、運動形式。

(1)構成: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髕骨構成。

(2)結構特點是:

1)關節面:股骨內、外側髁構成U形的關節頭,脛骨內、外側髁構成較平坦的關節窩,有髕骨參與。

2)關節囊:薄而松弛,其前壁不完整,為股四頭肌腱和髕韌帶,滑膜形成髕上囊、髕下深囊、翼狀襞。

3)韌帶:前、后交叉韌帶,髕韌帶、髕內側支持帶、外側支持帶、脛側副韌帶、腓側副韌帶、腘斜韌帶。

4)關節盤:內、外側半月板。

(3)運動形式:可以作屈、伸運動,半屈膝時可作旋內和旋外運動。

五、綜合分析

1.試比較肩關節和髖關節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①根據起止點命名:盂肱韌帶、喙肩韌帶、坐股韌帶、髂股韌帶、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腓后韌帶等。

②根據韌帶所在的部位命名:尺側副韌帶、橈側副韌帶、脛側副韌帶、腓側副韌帶、髕內側支持帶、髕外側支持帶。

③根據韌帶的形狀命名:腘斜韌帶、輪匝帶、橈骨環狀韌帶。

④根據韌帶的走行方向命名:前交叉韌帶、后交叉韌帶。

⑤根據韌帶的功能命名:髕內側支持帶、髕外側支持帶。

以上幾種韌帶命名方法中,有時使用單一命名方法,如喙肩韌帶、坐股韌帶、跟腓韌帶(起止點命名法)。有時則幾種混合應用,如距腓后韌帶(起止、位置2方法),髕內側支持帶(位置、功能2方法),腘斜韌帶(位置、形狀2方法)。思考:其他結構(比如骨結構、肌肉、血管)的名稱命名用了什么方法呢?

六、護理案例討論

1.原因:踝關節的關節頭呈前寬后窄的滑車狀,當踝關節背屈時,處緊張而且穩定狀態;當踝關節跖屈時,處松弛而且不穩定狀態。

2.人體的許多部位、結構是對稱的,例如,肢體的長短、關節活動范圍、軀干外觀的對稱等等。將患側與患者自身的健側進行對比,得到的依據才準確、可靠。而不同的人之間差異太大,因此不同的人之間對比是不準確、不可靠的。

3.(1)緊急處理:外傷初期可行局部冷敷。

(2)踝關節內翻位膠布、夾板、石膏等等方法固定后,注意觀察記錄患側足趾血供情況和被石膏覆蓋的感覺。

(3)踝關節易損傷的因素交流,生活常識交流等等。

七、英漢翻譯

下肢骨包括由3塊下肢帶骨融合而成的髖骨(在骨盆帶),股骨、髕骨(在大腿),脛骨、腓骨(在小腿),跗骨、跖骨、趾骨(在足部)。胯骨(尤指髂骨、坐骨)、股骨、脛骨、足后部的骨都很強健;它們的外部為(骨密質的)皮層,內部為(骨松質的)骨小梁結構,這種結構更適于承重。

下肢帶骨借骶髂關節把下肢與中軸骨連結在一起,骶髂關節在起初是一個滑膜關節,但是為了求得其穩定性和強度,為了有效地將重量從軀干傳向下肢,從而舍棄了其活動性。下肢帶骨前部的連結是恥骨聯合——一個次要的軟骨連結,在臀部、骶髂關節活動時,在分娩時,此連結都可以輕度活動。

髖關節為球窩關節,在穩定性與靈活性之間,采取了折中主義;并且允許該關節在3個相互垂直的平面運動。更多的遠端關節得到了靈活性卻失去了穩定性。

膝關節包括了髕股關節在內的一個關節,是一個允許髕骨在股骨遠端移動的滑膜關節。膝關節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由股骨內、外側髁與脛骨內、外側之間的滑膜關節構成,此關節可以使小腿屈伸和輕微的旋內、旋外。它并非是一個真正的屈戌關節,因為它的屈伸運動軸是可變的,并且存在著共軛旋轉(即旋內、旋外)。

脛骨與腓骨之間互相連結,形成上、下脛腓關節。上脛腓關節為平面關節,只能做輕度的滑動。下脛腓關節為纖維性連結,位于踝關節上;當踝關節活動時,允許腓骨有效地旋轉。

踝關節,又稱距小腿關節,由脛骨、腓骨下端,以及它們緊緊扣住的距骨共同構成。可做背曲、跖屈運動。

足部的多種連結:足后部的連結、足中部的連結、足前部的連結,這些連結可能隨人類的進化而被簡化了。這些連結使足具有了做復雜運動的可能,也使得足更適于為站立、減輕震蕩方面提供一個平臺,并且為步行提供推力。

第五節 顱骨及其連結

【學習目的】

一、顱骨

(一)腦顱和面顱

熟悉腦顱和面顱的分界線及組成。

(二)下頜骨

掌握頦隆凸、下頜頭、下頜孔、頦孔、下頜角、下頜骨下緣。

(三)顱的整體觀

應該掌握的具體結構如下:

1.顱頂面觀:冠狀縫、矢狀縫、人字縫。

2.顱后面觀:枕外隆凸。

3.顱底內面觀:

(1)顱前窩:篩板、篩孔。

(2)顱中窩:垂體窩、視神經管、眶上裂、圓孔、卵圓孔、棘孔。

(3)顱后窩:枕骨大孔、舌下神經管口、枕內隆凸、橫竇溝、乙狀竇溝、頸靜脈孔、內耳門。

4.顱底外面觀:關節結節、下頜窩、腭大孔。

5.顱前面觀:眶上切跡、眶上孔。

6.顱側面觀:翼點、外耳門、乳突、下頜頭、下頜角、顴弓。

(四)骨性鼻腔

1.鼻腔外側壁:了解構成;熟悉上、中、下鼻甲的形態、位置,鼻道的形態、位置。

2.鼻旁竇:熟悉4對鼻旁竇的位置、開口。

(五)囟門、前囟

掌握囟門的構成、位置,前囟的位置、形態、閉合時間。

(六)活體捫及體表標志

眶上緣、眶下緣、枕外隆凸、乳突、顴弓、頦隆凸、下頜頭、下頜角、下頜骨下緣。

二、顱骨的連結

1.顱縫:了解冠狀縫、矢狀縫、人字縫。

2.掌握顳下頜關節的位置、構成;熟悉顳下頜關節運動形式。

3.活體演示下頜關節的運動,并且能準確運用各種運動形式的術語。

【思維導圖】

【自我檢測】

一、A1/A2型題

1.哪塊不是面顱骨( )

A.枕骨

B.淚骨

C.顴骨

D.上頜骨

E.下頜骨

2.顱后窩有( )

A.內耳門

B.棘孔

C.圓孔

D.篩孔

E.眶上裂

3.位于顱前窩的結構是( )

A.蝶骨大翼

B.顳骨巖部

C.額骨鱗部

D.篩孔

E.視神經管

4.顱前窩的構成不包括以下哪些結構( )

A.蝶骨小翼

B.顳骨巖部

C.額骨眶部

D.雞冠

E.篩板

5.關于顳下頜關節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下頜頭與下頜窩構成

B.下頜關節易向后脫位

C.有關節盤,將關節腔分成上、下兩部

D.關節囊前部較厚

E.關節脫位時,下頜頭滑至關節結節后方

6.枕髁與下列何骨構成關節( )

A.枕骨

B.顳骨

C.環椎

D.樞椎

E.蝶骨

7.面顱骨中,有鼻旁竇的面顱骨是( )

A.蝶骨

B.上頜骨

C.額骨

D.顴骨

E.篩骨

8.腦顱骨中,有鼻旁竇的腦顱骨是( )

A.蝶骨

B.枕骨

C.顳骨

D.頂骨

E.上頜骨

9.顳骨內部許多腔隙,位于乳突內部的腔隙是( )

A.中耳的鼓室

B.乳突竇、乳突小房

C.內耳迷路

D.內耳道、內耳門

E.咽鼓管骨部

10.顳骨內部許多腔隙,位于鼓部的腔隙是( )

A.外耳道、中耳的鼓室

B.乳突竇、乳突小房

C.內耳迷路

D.內耳道、內耳門

E.咽鼓管骨部

11.顳骨內部許多腔隙,位于巖部的腔隙是( )

A.外耳道

B.乳突竇、乳突小房

C.內耳迷路

D.內耳道、內耳迷路、咽鼓管骨部、頸動脈管

E.中耳的鼓室

12.顳骨內部許多腔隙位,這些腔隙的交通路徑正常的是( )

A.乳突小房?乳突竇?鼓室?咽鼓管骨部?咽鼓管咽口?鼻腔

B.內耳門?內耳道?內耳迷路?鼓室?咽鼓管骨部?咽鼓管咽口?鼻腔

C.內耳門?內耳道?內耳迷路?鼓室?頸動脈管

D.乳突小房?乳突竇?鼓室?外耳道?外耳門

E.內耳門?內耳道?內耳迷路?鼓室?外耳道?外耳門

13.骨腭(即硬腭)由什么結構構成( )

A.額骨的額鱗、上頜骨牙槽突

B.上頜骨腭突、腭骨水平板

C.額骨額鱗、上頜骨腭突

D.腭骨垂直板、上頜骨腭突

E.篩骨垂直板、上頜骨腭突

14.硬腭在距離骨腭(即硬腭)的后緣5cm處,有一孔稱為( )

A.腭大孔

B.頸動脈管

C.切牙管

D.翼腭管

E.篩孔

15.上頜竇裂開口于骨性鼻腔的何處( )

A.鼻腔頂部

B.鼻中隔

C.上鼻道

D.下鼻道

E.中鼻道

16.篩骨可以形成哪些鼻甲( )

A.上、中、下鼻甲

B.中、下鼻甲

C.上、中鼻甲

D.上、下鼻甲

E.下鼻甲

17.篩骨中的小腔隙稱篩骨迷路,它們開口部位在( )

A.上、中、下鼻道

B.中、下鼻道

C.上、中鼻道

D.上、下鼻道

E.下鼻道

二、多選題

1.顱中窩有( )

A.圓孔

B.棘孔

C.篩孔

D.眶上裂

E.眶下裂

2.顱后窩有( )

A.卵圓孔

B.舌下神經管內口

C.內耳門

D.頸靜脈孔

E.破裂孔

3.Which joint has one or tow articular discs in the following joints( )

A.shoulder joint

B.hip j oint

C.knee j oint

D.temporomandibular joint

E.sternocostal joint

4.頭部側面可以觸及的骨性標示有( )

A.顴弓

B.下頜頭

C.下頜角

D.乳突

E.眉弓

5.與中鼻道相通的結構有( )

A.部分篩竇

B.額竇

C.蝶竇

D.鼻淚管

E.上頜竇

6.顳下頜關節的關節窩有以下哪些結構構成( )

A.下頜頭

B.冠突

C.關節結節

D.下頜窩

E.下頜切跡

7.顱骨中,有鼻旁竇的骨是( )

A.蝶骨

B.上頜骨

C.額骨

D.篩骨

E.下頜骨

8.顱骨中,成對腦顱骨是( )

A.蝶骨

B.頂骨

C.額骨

D.篩骨

E.顳骨

9.顱骨中,成對面顱骨是( )

A.顴骨

B.鼻骨

C.舌骨

D.犁骨

E.下頜骨

10.顱骨中,不成對面顱骨是( )

A.上頜骨

B.淚骨

C.舌骨

D.犁骨

E.下頜骨

11.顱骨中,不成對腦顱骨是( )

A.蝶骨

B.枕骨

C.額骨

D.篩骨

E.顳骨

12.參與鼻中隔構成的結構有( )

A.篩骨垂直板

B.篩骨水平板

C.犁骨

D.篩骨眶板

E.鼻中隔軟骨

三、A3/A4型題

(1~3題共用題干)

囟門是反映寶寶頭部發育和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窗口,媽媽要細心觀察,及早發現有無異常現象。囟門異常主要有以下幾種:①囟門隆起(顱內感染疾患等引起的顱內壓增高); ②囟門凹陷(急性脫水、使用大劑量脫水劑、營養不良等引起的顱內壓降低); ③囟門早閉(腦發育不良); ④囟門遲閉(佝僂病、呆小病等等); ⑤囟門過大(腦積水、先天性佝僂病等等); ⑥囟門過小(頭小畸形等)。

1.前囟(額囟)位于( )

A.翼點

B.矢狀縫與冠狀縫交匯處

C.矢狀縫與人字縫交匯處

D.矢狀縫與顳鱗縫交匯處

E.冠狀縫與顳鱗縫交匯處

2.前囟正常的閉合時間是( )

A.出生前

B.出生后6個月

C.出生后1~2歲

D.出生后2~3歲

E.以上均不對

3.后囟(枕囟)位于( )

A.翼點

B.矢狀縫與冠狀縫交匯處

C.矢狀縫與人字縫交匯處

D.矢狀縫與顳鱗縫交匯處

E.冠狀縫與顳鱗縫交匯處

(4~6題共用一個題干)

男性,23歲,騎車行進途中被汽車撞倒,右顳部著地半小時,到急診科就診。患者摔倒后有約5分鐘的昏迷,清醒后,自覺頭痛,惡心。頭顱平片提示:右額顳部線形骨折,遂將患者留院觀察。在隨后2小時中,患者頭疼逐漸加重,伴嘔吐,煩躁不安,進而出現意識障礙。左側瞳孔3 mm,對光反射存在,右側瞳孔4 mm,對光反應遲鈍。左鼻唇溝淺,左側Babinski's Sign陽性。診斷為右側顳部硬膜外血腫,小腦幕切跡疝。

4.顳部有一骨性的薄弱區,即為翼點,易于骨折。翼點位于( )

A.額骨、頂骨、顳骨和蝶骨交匯處

B.額骨、頂骨、顳骨和篩骨交匯處

C.額骨、頂骨、顳骨和枕骨交匯處

D.額骨、頂骨、顳骨和顴骨交匯處

E.頂骨、顳骨、蝶骨和枕骨交匯處

5.翼點的內側面有( )

A.頸動脈溝經過

B.腦膜中動脈溝經過

C.上矢狀竇溝經過

D.橫竇溝經過

E.乙狀竇溝經過

6.翼點處骨折,易損傷其深面的腦膜中動脈,此動脈穿過顱底的哪個結構( )

A.圓孔

B.眶上裂

C.卵圓孔

D.破裂孔

E.棘孔

四、簡答題

1.簡述翼腭窩的構成和交通。

2.鼻腔外側壁是如何構成?有哪些結構?鼻腔分別與哪些顱骨的骨性腔隙交通?

3.顱底內面的結構有哪些?

五、護理案例討論

患者,女性,75歲,因“行動遲緩,四肢乏力1年余,復發加重1月余”入院。入院時護理評估:Braden壓瘡危險因素評分14分,骶尾部有4cm×6cm一度壓瘡,左側髖關節和骶尾部分別有9cm×6cm和3cm×5cm色素沉著。為防止骶尾部一度壓瘡進一步發展,預防其他受壓色素沉著部位出現壓瘡,入院期間予以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加強營養,翻身q2 h(每兩個小時翻身)等處理。

1.根據人體骨結構的特點,在平臥(即仰臥)、側臥、俯臥和坐位時哪些部位容易受到壓迫?

2.針對患者皮膚情況可采取哪些措施以防止骶尾部壓瘡進一步發展,以及如何預防其他容易受壓迫部位出現壓瘡?

3.患者因“行動遲緩,四肢乏力”引起運動功能障礙,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又出現壓瘡,引起疼痛,設身處地想一下患者會有哪些心理感受?應如何對患者做好心理護理?

六、英漢翻譯

Skull

The skull is the bony skeleton of the head and is the most complex osseous structure in the body.It is protective, shielding the brain, the organs of special sense and the cranial parts of the respiratory and digestive systems, and also provides attachments for many of the muscles of the head and neck, thus allo-wing for movement.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is movement of the lower jaw(mandible)which occurs at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The marrow within the skull bones is a site of haemopoiesis, at least in the young skull.

The skull is composed of 28 separate bones, of which most are paired, but some in the median plane are single.Many of the bones are flat bones, consisting of two thin plates of compact bone enclosing a narrow layer of cancellous bone containing bone marrow.In terms of shape, however, the bones are far from flat and can show pronounced curvatures.The term diplo?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cancellous bone within the flat bones of the skull.The inner table is thinner and more brittle; the outer table is generally very resilient.Many bones are so thin that the tables are fused, for example the vomer and pterygoid plates.The skull bones vary in thickness in different regions, but tend to be thinner where they are cov-ered by muscles, for example in the temporal and posterior cranial fossae.The skull is thicker in some races, but no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is and cranial capacity which, on average is 1400ml.In all races, the bone is thinner in women and children when compared with adult males.

Many important nerves and vessels pass in and out of the skull via openings termed foramina.The skull is a prime site for fractures resulting from trauma, and these structures can be damaged as a result of head inj ury.Detailed clinical examination should reveal signs and symptoms that, together with radio-logical examination, should provid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extent and seriousness of a traumatic inci-dent.In addition to main foramina, irregular emissary foramina allow veins situated externally on the face and scalp to communicate with those lying intra cranially:spread of infection along these routes can have serious clinical consequences.

【參考答案】

一、A1/A2型題

1.A 2.A 3.D 4.B 5.C 6.C 7.B 8.A 9.B

10.A 11.D 12.A 13.B 14.A 15.E 16.C 17.C

二、多選題

1.ABD 2.BCD 3.CD 4.ABCD 5.ABE 6.CD

7.ABCD 8.BE 9.AB 10.CDE 11.ABCD 12.ACE

三、A3/A4型題

1.B 2.C 3.C 4.A 5.B 6.E

四、簡答題

1.簡述翼腭窩的構成和交通。

(1)翼腭窩的構成:上頜骨體部后壁、蝶骨翼突、腭骨。

(2)翼腭窩的交通:向外借翼上頜裂,與顳下窩相通;向內借蝶腭孔,與鼻腔相通;向前借眶下裂,與眶相通;向后借圓孔與顱中窩相通,借翼管與顱底外面相通;向下借翼腭管(腭大管)、腭大孔,與口腔相通。

2.鼻腔外側壁是如何構成?有哪些結構?鼻腔分別與哪些顱骨的骨性腔隙交通?

(1)鼻腔外側壁構成:鼻骨、淚骨、篩骨體部(即上鼻甲、中鼻甲)、上頜骨體部內側壁、蝶骨翼突內側板、腭骨垂直板、下鼻甲。

(2)鼻腔外側壁結構: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上鼻道、中鼻道、下鼻道,蝶篩隱窩。

(3)鼻腔交通:在鼻腔頂部,向上借篩孔與顱前窩相通;向后在蝶篩隱窩處與蝶竇相通。

在上鼻道,與篩竇小房后部分相通。

在中鼻道,向外借上頜竇裂與上頜竇相通;向上與額竇相通;與篩竇小房前、中兩部分相通。

在下鼻道,借鼻淚管向上與眶相通。

向前借鼻前孔與外界相通;向后借鼻后孔與顱底相通。

3.顱底內面的結構有哪些?

(1)顱前窩主要結構:篩孔。其他有額骨眶板、雞冠、篩板。

(2)顱中窩主要結構:垂體窩、視神經管、眶上裂、圓孔、卵圓孔、棘孔、破裂孔、頸動脈管內口、三叉神經壓跡。其他結構有蝶鞍、前床突、鞍結節、鞍背、頸動脈溝、硬腦膜中動脈溝、鼓室蓋、蝶巖裂。

(3)顱后窩主要結構:內耳門、枕內隆凸、橫竇溝、乙狀竇溝、頸靜脈孔、枕骨大孔、舌下神經管。其他結構有斜坡、巖枕裂、枕內嵴。

五、護理案例討論

1.平臥(即仰臥):枕外隆凸、肩胛岡、髂后上棘、骶正中嵴、跟結節。

側臥:肱骨大結節、髂嵴、股骨大轉子、腓骨頭、外踝。

俯臥:胸骨、肋弓、髂前上棘、恥骨結節、恥骨聯合、髕骨、足趾。

坐位:坐骨結節、尾骨。

2.在骨突部位的周圍增加柔軟的襯墊物,避免這些部位直接受壓。縮短翻身間隔,使受壓部位及時獲得供血。

3.①操作技能培養:去醫院觀察不同分期的壓瘡外觀性狀,壓瘡所在的部位與骨突的對應性;給患者翻身的方法,壓瘡的清理、敷藥、保護等等護理操作。②語言技能培養:去醫院與患者或家屬實地交流,明確患者的實際心理感受和需求。③法律法規、醫院規則:初步了解醫療行業的法律法規;去醫院實地考察醫院的護理實施流程與規則,避免違規操作,避免語言不當引起誤解等等。④學會變通:書上提供的護理方案常常不能滿足具體工作的需求,因此請同學們在教材的指導下,大膽而合理地提出變通的方案。最后這一點,在實際工作中尤為重要。

參考網址:

http://wenku.baidu.com/view/92cfa11bc5da50e2524d7f9a.html

http://www.med66.com/html/2008/7/re767711494137800220254.html

六、英漢翻譯

顱骨

顱骨是頭部的骨骼,也是人體最復雜的骨結構。它保護著腦、各種感覺器官,以及呼吸、消化系統中位于頭部的器官;也為頭頸部的肌肉提供了許多附著部位,因此顱骨具備了運動能力。其中特別重要的是下頜運動,即顳下頜關節的運動。顱蓋骨內的骨髓在幼年時期是造血部位。

顱骨由28塊骨組成,其中有許多成對的,而另一些位于正中面的顱骨則是單塊的。許多顱骨是扁骨,它由兩層薄薄的骨密質夾著一層薄薄的容納骨髓的骨松質構成。然而,根據這些顱骨的形態,并非平面形的,而是明顯彎曲的。“板障”這一詞,習慣用于描述顱骨中的扁骨內的骨松質。內板薄而易碎,外板則有很好的彈性。許多顱骨太薄以致它們之間相互融合,例如,犁骨與翼突內側板。顱蓋骨的不同部位,厚度不同。被肌肉覆蓋部位較薄,例如顳窩、顱后窩。在某些種族,顱骨較厚,但是這與顱腔的容積無關;該顱腔的容積平均約1400ml。在所有種族中,與成人男性相比,女性和小孩的顱骨都較薄。

許多重要的神經血管穿過顱骨,即通過那些被稱為小孔的開口。顱骨是因為外傷造成骨折的最常見部位,此處的結構可能因頭部受傷而被損壞。詳細的臨床檢查可以揭示相應的癥狀和體征,結合X線檢查,可以提供與該外傷事件的嚴重程度相關的信息。除了這些主要的小孔之外,還有一些不規則的裂隙可以通過靜脈(即“導靜脈”),這些靜脈把面部、頭皮的靜脈與顱內的靜脈連通,因此一些頭面部的感染性疾病可以通過這一途徑向顱內蔓延,引起嚴重的臨床惡果。

(周思 洪芳芳 趙克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讷河市| 德昌县| 和静县| 比如县| 南京市| 大悟县| 阳山县| 宜春市| 全州县| 福安市| 大关县| 永年县| 鹿泉市| 丰原市| 道真| 轮台县| 黔西| 临澧县| 金乡县| 惠州市| 梁平县| 繁昌县| 扶余县| 常州市| 安义县| 金沙县| 陵川县| 读书| 恭城| 沂水县| 穆棱市| 加查县| 盘锦市| 名山县| 盖州市| 兰考县| 体育| 濮阳市| 南雄市| 会理县|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