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農業產業化低成本經營的市場培育與建設

一、農業產業化低成本經營要以市場為抓手

所謂龍頭,就是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能夠起引導和支配性作用的環節。過去,我們講農業產業化經營,往往是以市場為導向,企業做龍頭。認為市場基本上是需求,而企業對需求可以把握,所以掌握有市場開拓權的企業自然而然地被看成了龍頭。但真正到實踐中操作,往往企業不是真正的龍頭了,現在國內的企業,相對于眾多小農戶而言,它的作用較為突出,擬作為龍頭,但若和產業體系中眾多的環節相比,尤其和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相比,它的作用就不明顯了。當今社會,人們日常所需大量的鮮活農產品是未經加工的,而且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變化,追求無公害、回歸自然、綠色健康,這種不要加工的趨勢還在擴大。如從美國的食品產業體系的產值構成看,農業生產占25%,加工占33%,銷售占42%,給人的印象為它是發達的,它具有多樣的銷售和流通。此外,隨著農業體系多樣性和復雜性的出現,往往一個產業體系中有許許多多的企業相聯系,而且這些企業還從事別的產業,那么誰為龍頭,就難以確定了。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場才是真正的龍頭。

1.農業產業體系取決于其所處的市場結構

推行農業產業化的實質就是在不改變農村現行土地承包關系的前提下為克服以農戶為基本單位的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打破農工商脫節、產供銷分離的格局。這說明在農業產業化建設中,生產什么產品,建多少基地,加工什么產品,采取何種形式運作,怎樣組織產供銷的關鍵是“賣”而不是“產”,一切都要面向市場,順應市場,由市場結構來決定,市場才是產業體系的決定性因素。

2.農業產業體系面臨的重大關系問題的處理也由市場決定

市場是只無形的手,誰認識和能把握市場誰就主動,誰違反市場規則誰就被動。農業產業化建設要取得高效益,加工什么,向何處銷售,必須依賴市場,不可盲目加工,不可盲目遠銷,否則,會造成產品積壓,而無法變成商品,無法取得效益;農業產業的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如果與市場脫節,就會事倍功半或徒勞無益,甚至勞民傷財;還有農業產業體系面臨的全球化與區域化,勞動密集與高科技等重大問題的具體處理,同樣要根據產業體系所處的市場情況來具體決定。

3.農業產業體系內部與外部的利益關系更由市場交接關系決定

農業產業化本身是要鼓勵、支持農產品加工和銷售等企業帶動農戶進入市場,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和其他產業體系一樣,農業產業內部體系的建立,離不開外部關系的協調,而與外部關系的協調,不是用行政手段、政策手段能解決的,這主要是內部與外部有一個利益關系問題,這種利益關系必須靠特定時期的市場交換關系來決定。

4.農業產業體系中,每個企業都有獨特作用,誰是龍頭由市場決定

在有機聯系的產業鏈條中有多個企業,包括農戶也是企業,而這眾多個企業各有各的作用,那么究竟哪個企業是龍頭呢?很難確定。譬如,在楠竹生產鏈條中,農戶是種植楠竹的企業,還有竹椅制品廠、竹墊加工廠、紙扇廠、竹箱加工廠、竹筍食品加工廠、建筑公司等,這些企業都需要大量的楠竹,那么誰是楠竹產業化的“龍頭”呢?我們很難確定,但有一條:市場的需要才是真正的龍頭。

5.眾多的企業都是以市場營銷為龍頭,產業體系中專司流通的企業更是產業鏈條的首端

企業兩頭連市場,原料連接市場,產品更要連接市場。市場的開拓要靠流通企業,可見流通企業是整個產業鏈條的“第一車間”。在農業產業體系中,市場是真正的龍頭,是寶貴的資源,而市場這個龍頭又是變幻莫測很難把握的,因而,我們研究我國農業產業化低成本經營,一定注重市場的培育,把它看成是農業產業化經營內在的、真正的龍頭。

二、農業產業化低成本建設市場培育方面的缺陷

1.市場發育不健全,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數量少、規模小

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的束縛,我國的農產品市場建設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產業化的建設,目前,農產品市場的發育不健全,具體表現為:

(1)分散性。人們習慣于“提籃小賣”式的經營,一個中心村、一個小集鎮、一個市場,星星點點,分布不集中,只有零售,沒有批發或只有少數批發。

(2)季節性。由于農村生產季節性很強,商品購銷、市場交換往往受季節影響很大,時起時伏,因而農村按季節就地建簡易市場。如夏季馬路邊上的西瓜市場、西紅柿市場,秋季的柑橘市場等,都是臨時市場,季節一到,市場搭起,季節過去,市場撤銷。

(3)綜合性。在現有的農產品市場中,往往是一個地方的所有農產品集中在一個市場里,沒有特色,缺乏專業性,人們形象地把各地的農貿市場稱為“雜貨鋪”。像山東那樣的大蒜市場、辣椒市場等專業性的批量銷售的市場極少。人們要購買一車土豆、一車辣椒往往要跑幾個市場,出現了銷售商想買一時買不到,生產商想銷一時銷不出的被動局面。

(4)局限性。由于受地域、體制、機制和思想觀念的影響,目前的農產品市場有的是自給自足的小市場,局限于滿足當地市民的生活需要,有的是一個縣一個集貿市場,一花獨放,獨家經營。有的即使是批發市場,但又局限于一個銷地的經營格局,地域封鎖的壁壘沒有拆除,跨地區、跨行業的格局沒有形成,沒有成為產銷兩地相互交易的場所。

2.市場功能不完善,帶動作用不強

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我們在完善市場功能上下了些功夫,但由于完善市場功能往往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因而市場還沒有較大限度地發揮其在產業化建設中的推動作用。一是市場特征不明顯,市場容量不適應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除少數發達地區外,多數地方的農產品市場沒有突出一個“專”字,規模大、專業性的市場較少,市場的農產品及加工品的收購,銷售無法形成批量。二是市場經營機制不靈活,難以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要求。在經營方式上,現行的方法是“你送貨,我收購,你求購,我銷售”,難以跳出“現買現賣”的圈子。在經營方式上,現行多數是“產品上市我經營,季節一過我不管”,尚未建立期貨市場、訂單農業,“市場+農戶”這一經營策略沒有較好地運用和推廣。特別是農村市場,許多農產品的流通仍然沒有超出狹小的地區市場,農產品保鮮、貯藏、加工和運輸條件差,農產品多了無法收購,少了市場緊張,沒有調節周轉能力,甲地相對過剩,乙地絕對緊缺并存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農村市場的封閉性和狹窄性表現也十分突出。

3.中介組織、流通公司發展緩慢

根據資料顯示,日本農業20世紀50年代以后發展很快,并于80年代取得了與美國相同的農業增長率,一舉跨入高效農業行列。這主要歸功于在日本普遍建立的農業產業化組織——農協。農協是農民自愿建立的以土地私有為基礎的農業互助合作組織,在農業生產和組織流通方面提供一條龍服務。日本為建立農協,頒布了《農協法》,制定了農協的《產業組合法》,使農協發展很快,現在日本90%的農戶是農協會員,組合員有897萬人,利用者有3800萬人,組合數2264家(農協),店鋪15875個,貯金67.7兆日元。這些農協既是農業產業化合作組織,也是中介組織,對農業產業化的建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色列1948年建國,建國后歷屆政府推行了一系列農業現代化的舉措,建立了精耕細作的集約化農業,成功地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如今,僅占總人口約3%的農民不僅養活了全國575萬人口,而且農產品還大量出口創匯。以色列的農業現代化成就被譽為“沙漠奇跡”,其農業現代化成功的重大措施之一是充分發揮農業合作組織在促進農業發展,推動先進技術的運用等方面有著十分有益的作用。

綜觀發達地區農業的發展,其成功的經驗之一是農業中介組織、流通公司發展迅猛,功能完善,帶動作用強。而我國,雖然近些年來一些地方積累了這方面的經驗,但從整體上講,服務產業化建設的融資市場、資本市場、土地市場、勞動力市場、農產品的流通公司等中介組織發展不快,運作不規范,作用不大,從一定程度上講,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4.新的消費市場開發啟動力度不夠

隨著農業產業化進程的推進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費市場將出現:

(1)人們的商品性消費支出將越來越大,自給性消費比重越來越小。

(2)農戶的農業生產資料和工業用消費品增長速度將會超過生活資料和家庭用消費品的增長速度。

(3)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和未用化學飼料喂養的肉食動物(所謂的土雞土鴨等)需求量增大。

(4)許多季節性的農產品將會做到全年消費,農產品加工成的保健品、美容品進入百姓家,新型生產資料將進入先富起來的農民家庭,消費將出現多層次、多檔次的趨勢。

(5)款式新穎、質量上乘、包裝豪華的農業加工品的需求量上升。

(6)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將更加多樣化、多變化、個性化和科學化。新的消費觀念、消費格局已經形成,但我國新的消費市場開發落后,比如新型農業機械在許多地方缺乏市場,再比如城鄉居民對超市的副食信任度較高,我國農村極少開辟超市。我們應該順應時代潮流,在新農村建設中進一步加快農村新的消費品市場的開發速度。

三、農業產業化低成本建設市場的培育與建設

市場上連生產者,下連消費者,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因此,精心培育和建設好市場,通過發展形成完善發達的市場體系來優化資源配置,是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產出效益的一條重要途徑。建好市場就是要把握好以下三個重要環節:

1.統籌規劃,合理開發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市場開發也是如此,必須分析形勢,預測未來,合理布局,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分步開發。

(1)重視開發專業市場。農業產業化要求規模經營,有規模就必須有市場。隨著農業產業化的日益推進,農村的專業化生產程度日益提高,涌現出了一大批種養和加工的專業縣、專業鎮、專業村,基本形成一鄉一業,數村一品的生產格局。要鞏固這一成果,必須發揮“市場帶動”的作用,按照大規模大市場、批量生產、批量經營和哪里有專業產品,哪里就有專業市場的要求,在專業生產區域的中心村或集鎮,建設專業批發市場。專業市場的開發要立足于“快”,立足于“大”,立足于“便”,立足于“量”,立足于“專”,立足于“特”。就是要求市場有較大輻射范圍,較大儲存和銷售量,方便生產者,方便經銷商,在一定區域內具有品位高、功能全、專業化和特色性。在專業市場的布局上,要防止重復建設、互相攀比,讓專業市場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2)積極開發集貿市場。農產品集貿市場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一直是農村商品流通的重要場所,是產供銷的中間環節,是農產品流通的載體,是密切城鄉關系的紐帶,是增強城鎮活力、促進經濟發展的窗口。近幾年來,集市貿易雖然在我國有較快發展,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鎮,一方面,農產品生產量大,一時難以銷出;另一方面,城鎮居民想購買理想的農產品一時一地又難以買到。同時,一遇節假日,集貿市場客商擁擠,人們害怕進入。據調查,一般的情況下,一個縣城只有一個規模較大的集貿市場,居民購物難度很大。居民吃活魚難、鮮菜難的問題已經凸現,這說明加快集貿市場的建設已迫在眉睫。因此,大中城市要在新開發的居民區建設新的集貿市場,小城鎮要根據需要,合理開發集貿市場,方便居民生活,促進農產品流通。

(3)逐步開發外埠市場。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銷售是不受地域限制的,我國加入WTO,農產品及其加工品更要融入國外大市場中去參與競爭。在國內往往出現這一反常現象:某一產品在生產地過剩,而在非生產地難求。這就要求我們的農產品專業生產地不僅要開發當地市場,還要瞄準外地,開發外埠市場,讓產品遠銷,以求更大效益。同時,還可帶回外地的特種產品,實現優勢互補,搞活流通。入世后,外國大量的農產品將涌入國內,對國內市場有很大沖擊,我們要在調整農產品結構的同時,逐步在國外開發市場,增設窗口,將我國的一些特色產品漂洋過海,遠銷國外,使“土貨”變“洋貨”,創匯農業得到更大、更快發展。

2.創新機制,聚力開發

市場的開發需要一定數量的土地和資金,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按照“誰投資、誰開發、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建立和健全多方面的激勵機制,聚集全社會的力量。

(1)國家集體帶頭引導建設。為帶動市場建設,對重要的農產品市場,國家和集體應拿出一定的引導資金,帶頭建設起點高、功能全、輻射廣、帶動能力大的市場。

(2)引進外資借力建設。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和地域優勢,制定優惠政策,引進外地資金建設市場,外地投資者主要是依托本地農產品和企業、農產品經紀人、房地產商建設市場。

(3)股份合作參與建設。農產品地域主要銷地可以土地、資金等多方面的要素入股,共同興建市場(包括外埠市場)。

(4)吸引企業投資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是加工企業的第一車間,企業對農產品的依賴程度高。要利用這一優勢,鼓勵企業在生產基地附近投資興建市場。

(5)鼓勵運銷開發大戶建設。運銷大戶一般與農民親近,有時苦于市場缺乏,經銷出現障礙。對此,農產品生產地要引導農產品運輸戶投資合作興建服務生產的市場。

3.完善功能,深度開發

我國的買方市場已經形成,深度開發市場,關鍵是要完善市場結構,優化市場功能,強化市場的調節作用。我們知道,農戶生產決策主要依據農產品價格,而一個健全的價格體系,既包括短期價格,也包括長期價格,長期價格可以更好地穩定農戶的生產預期。但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農產品價格體系缺乏一種長期價格。農戶所參與的絕大多數農產品交易活動都是即期交易,他們對未來的生產決策也是建立在即期價格之上的。市場價格直接影響到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因此,建立市場的長期價格體系,是發揮市場調節功能的有效措施。

(1)強化市場的帶動作用。“專業化市場+農產”是市場帶動生產的最佳形式。這種形式是農戶與專業化市場之間的一種隱性合約。農戶“承諾”按專業市場的需求組織生產,市場“承諾”提供農產品的低成本銷售途徑。這類合約也因為專業化市場的長期存在而具有了長期性。實踐證明,利用這種形式對農業產業化的低成本建設會起到巨大的帶動作用。

(2)強化市場的信息作用。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時代,農民最關注的是農產品的價格,而價格在市場中出現,市場就是價格的“顯示器”。通常價格高的商品是緊俏的商品,至少是短期內可以大量生產的商品。因而,我們要更好地使市場價格信號有效地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

(3)強化市場的降低成本作用。隨著農業市場化進程的加快,農戶在市場交易中所遇到的高昂交易費用問題日漸顯露。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所出現的農業總產出現徘徊不前和農產品賣難的現象,就是這種高昂代價的最顯著表征。有人認為,農戶在市場化進程中遭受的交易費用分為兩種,一種是農戶與居于壟斷地位的國企之間談判遭受的損失;另一種是小農戶面對大市場由于風險所造成的損失。造成交易費用高的原因,前者是市場交易主體不對稱所致,后者是由于農戶的信息不充分和市場地位低下。解決這一問題,就是讓市場能有一個長期價格(如政府規定保護價、期貨市場、訂單農業等)來幫助農戶形成未來的生產決策,使之由價格風險所致的交易費用大為減少和降低。此外,還要更好地利用市場抑制“壟斷”和“反傾銷”的作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山县| 资中县| 阳江市| 富阳市| 贵定县| 沿河| 论坛| 新河县| 兴城市| 太谷县| 奈曼旗| 乌兰浩特市| 潜山县| 青河县| 大新县| 秀山| 黑河市| 江安县| 屏东市| 中阳县| 新安县| 肇东市| 桦南县| 临安市| 井冈山市| 商河县| 黑河市| 榆林市| 扶风县| 精河县| 天全县| 华阴市| 都江堰市| 永和县| 尼木县| 吉安市| 黔西县| 都昌县| 昆明市| 涞源县| 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