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家庭
家庭用英語來表示為“family”拆開以后為“father”(父親)and(和)mother(母親)“ily”——Iloveyou(我愛你們)。
——題記
一個被視為支柱的父親,一個溫柔和藹的母親,還有一個活潑可愛的我,構成了我的家——一個和諧、文明、溫暖的家。
父親與母親所受的教育不太高,他們都不太懂文明的內涵,但在我眼里,他們的行動就是對文明的最好詮釋。
父親的文明
有一次,我們小區樓道的那盞聲控燈不知什么時候壞了。每天從樓道里經過的人十分多,來來往往的人,要么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摸索著上下,要么用朦朦朧朧的手機燈照亮前方的路,卻沒有一個人愿意花一元錢去樓下買一個新的燈泡安上,直到我父親出差回來。
父親回來后發現樓道里的燈不亮了,我是用微弱的手機燈來開門,他把旅行包往屋里一放,就匆匆忙忙地下樓買了一盞新燈回來,然后借著我的手機燈微弱的光芒,熟練地把燈泡安好,完事后手輕輕一拍,樓道頓時亮了。這光晃了我好一會兒,我才睜開眼睛。這時父親早已進屋拿了掃帚出來,掃起了樓道。路過的人總是先驚喜地看看亮著的燈泡,再不好意思地從正忙碌的父親身邊繞開。不一會兒樓道掃好了,父親的額頭已布滿汗水,混著灰塵,黑一塊灰一塊的,似乎很狼狽,我卻分明看見上面印著“文明”這兩個閃亮的大字。
母親的文明
至于我的母親,是一個典型的普通家庭婦女。她每天都很忙碌,洗碗、洗衣、打掃衛生等等。除了做家務以外,就是和鄰居們叨叨著。
有一天,我突然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母親在和別人說話的時候,總是仔細聆聽其他人的講話,等別人把話說完后,自己才開始發言,每次說話都盡可能的不使用粗魯的話。剛開始我以為是母親膽小,一直到了我長大上學后,才開始明白,其實那就是文明——語言的文明,尊重他人的文明。
我的文明
父親與母親并沒有接受過什么高等教育,但他們的行為卻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在學校時,老師也經常教育我們:不說臟話是文明,不打人罵人是文明,尊重他人是文明,愛護公物是文明……
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生,“文明”這個詞早已在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中根深蒂固,所以我們能做到尊敬老人、朋友、家人,不說臟話,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
一個文明的家庭,就是文明的傳播源,要用文明帶動文明,人人和睦友善,就是我們幸福生活的基礎。
評價 什么是文明?文中的“我”的家人的表現就是最好的回答。俗話說:“身教重于言教。”父親與母親雖沒有受過高等的教育,卻用他們的行動教會了“我”理解文明的真正內涵。小作者用兩件看似普通的“小”事,展現了父母親的文明舉止,以及對“我”的良好影響,告訴我們文明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結尾語言樸實卻富含深意,引人深思。
(指導老師:康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