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岳家拳代表人物
一、傳武穆遺風,承武術精神——記岳家拳一代宗師張業金
岳家拳,源于少林,成于岳飛;岳家拳,國之武魂,源遠流長。
肩負使命 學習岳家拳
張業金,1950年10月出生于武術世家,3歲隨岳家拳第二十五代傳人張為松學習岳家拳。因深知肩負重任,勤奮好學。12歲時,一天隨父親張為松到5公里外的舅父家做客,好武的他,跟在父親的后面,一直不停地用掃堂腿掃到舅父家,一雙新鞋,鞋底洞穿。母親說他是武癡。18個寒來暑往,夏練三伏,冬練四九。18個春夏秋冬,堅持不懈,不論是英勇彪悍,一擊必殺的岳家拳,還是馳騁疆場讓敵曾經聞風喪膽的岳家槍,樣樣精通,終有所成。20歲那年因武功出眾,被縣體委聘為武術教練。1年之后帶隊參加全市武術比賽,獲全市團體總分第一名。張業金的名字在全市嶄露頭角。
出版專著 挖掘岳家拳
1976年,張業金大學畢業后,分配到武穴市體育局當武術教練。他利用業余時間,歷時兩年,走遍400多個自然村,走訪了276名60歲以上的老拳師,學習交流,虛心請教,贏得了武術界的尊重和支持,豐富了岳家拳理論和實踐,使岳家拳得到了升華。他先后在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了《岳家拳技擊術》、《岳家神功及點穴絕技》、《岳家六合拳技擊術》等專著。《臺灣國術月刊》4年連續進行轉載,2003年在國家體育總局拍攝5集《岳家拳系列教學光碟》,為岳家拳的進一步挖掘整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被湖北省體育局授予武術挖掘整理先進工作者。
創辦武校 傳授岳家拳
為了更好地使更多的人學習岳家拳,為了更方便向更多的人傳授岳家拳。2000年他和兒子張奇鋼同時辭去公務員職務,創辦了岳飛武校。同年10月,他代表岳飛武校參加全國首屆武術之鄉比賽,岳家拳、岳家槍各獲得金獎,學生共奪8塊金牌。10年間,他的學校為社會培養了5000多名畢業生,188名學生進入警官學院學習,200多人為國戍邊,為已失傳了100多年的岳飛后裔培養了58名教練,應邀為香港警察署的100多名子弟教授岳家拳術。對江西、浙江等13個省市岳家拳分會會長進行培訓,并計劃從2011年至2013年為全國其他20多個省市培訓岳家拳分會會長。
國際交流 宣傳岳家拳
2003年4月,張業金應邀率團參加香港首屆國際武術賽。他親自披掛上陣,一舉奪得槍術金牌和拳術銀牌。隨后,張業金應香港警察武術會邀請率團訪港,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功夫閣、香港警察總會、王華湘中學表演,萬人觀看,盛況空前,佳評如潮。香港10多家報紙頭版頭條爭先發布此消息,在港一時家喻戶曉,人人爭學岳家拳。通過教香港警察學習岳家拳,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香港警察政治思想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香港時任長官董建華,授予組織者金牌勛章。香港警察武術會為支持岳飛武校的發展,捐資25萬元人民幣,張業金將捐款贈給貧困的岳飛后裔村,援建了全市第一所岳飛希望小學。2005年至2011年,臺灣、馬來西亞、韓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武術團體紛紛來武穴尋宗問祖,交流學習岳家拳。
申報非遺 保護岳家拳
岳家拳的全稱是“精忠岳家拳”。它是國家級非遺項目26個武術類中唯一明確練拳目的,并將之上升到愛國主義高度的拳種。《武穆遺書》中明確要求:凡學習岳家拳者,“武必安邦,文能治國”,學習岳家拳第一課就是學習岳母刺字——精忠報國。可惜這每時每刻都在激勵人們精忠報國的拳術,在800多年的發展風雨路程上,因其“精忠報國”的主旨,屢遭元、清兩代官方剿殺,幾乎絕跡。岳家拳屢遭磨難,風雨飄搖傳承了26代,幾乎瀕臨失傳。更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傳統古老的岳家拳的傳承很難改變繼承者的經濟條件,致使中青年缺少學習和繼承的熱情,如果不能得到國家的保護,岳家拳再次面臨著失傳的危險。
2008年春節的第二天,張業金剛剛得到申報全國第二批非遺的消息后親自上陣,馬上組織人員成立挖掘整理組、影視攝制組、資料整理組三個專班,自籌資金10萬元,撰寫材料級級報批。經過一年的努力,終于成功地將岳家拳申報非遺成功。使這個過去全國鮮為人知的小拳種一下進入了全國人民的視野,引起了全國人的高度重視,習者紛紛踏至而來。張業金的名字再次載入史冊。為表彰張業金為傳承和發展岳家拳所做的貢獻,2012年張業金被湖北省文化廳評為非遺傳承傳承人先進工作者。
拍攝電影 弘揚岳家拳
張業金先后將岳家拳搬上了湖北省“首屆李時珍國際藥交節”、河南省“紀念岳飛誕辰900周年國際招商會”、“黃岡市第三屆運動會”等開幕式的舞臺。湖北、湖南省電視臺均進行了現場直播。精彩的表演,穿越時空,激勵著人們的愛國主義熱誠。人民日報、中國體育報、中央電視臺、臺灣國術雜志等媒體先后報道了張業金弘揚傳統文化,獻身中華武術的事跡。2011年9月,廣西永樂影視傳媒公司負責人,青年毛澤東扮演者、全國著名電影導演梁潤生專程來到武穴,拜訪張業金先生,并與武穴市政府簽訂了拍攝協議,投資1.2億元的電影《岳家拳》即將搬上銀幕。岳家拳一代宗師張業金的傳奇人生也將翻開新的一頁。
摘自《人民日報》、《中國體育報》
二、我的伯父從醫之路——岳家武醫傳人張業銀
我的伯父叫張業銀,是岳家拳第二十五代傳人張為松之二子。我的伯父從小就喜歡學練岳家拳,但他對岳家武醫更是天生興趣。小時候我師祖爺朱付業——岳家拳第二十四代傳人,在江西省九江市人民醫院任骨傷科主任醫生,因師祖爺醫術高超,全國各地來求醫的人絡繹不絕。骨傷科的病到了師祖爺手里,他幾乎都能治好。一些骨傷科方面的疑難雜癥治好后,患者送的錢特別多。師祖爺的錢多了,于是他每個星期天就叫徒弟用籮筐挑著大捆大捆的錢站在九江老鐵橋旁,分發給窮人用,那時候,我家也很困難,基本也無錢用,看到師祖爺這樣有錢,我的伯父心中十分羨慕。到了大一點,每當看到祖父給患者治好了病,而患者臨走時千恩萬謝的情景,我的伯父就感到祖父很偉大。從那時起,我的伯父就默默下定決心,長大一定要做一個像師祖爺一樣有錢的人,像祖父一樣受人感謝的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的伯父張業銀中學畢業后,就開始追隨我的祖父行醫。一天,一個患者的下顎在啟動柴油機時,不幸被摔落的搖把擊傷,口水直流,無法說話,無法進食,疼痛難忍。因傷后在武漢四處就醫,一直未治好,人餓得瘦得皮包骨。轉到我家時,因無法走路而被人抬進我家門的。我祖父看到他這樣痛苦,立即對他進行手術復位。有些事情往往是這樣,難者不會,會者不難。我祖父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內就將他下顎復位好了,不到五分鐘就能進食、說話,人們稱他為神醫。
祖父去世后,我的伯父接過了祖父的醫箱,繼承祖父的醫德、醫技、醫風,發展祖父的醫術,從事救死扶傷一職。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實踐,他的醫術有了很大的長進。就目前而言,凡腰椎病、頸椎病、人身新傷或老傷只要經我伯父的治療,一般能做到立竿見影,三五次后保能手到病除(但也不包治百病)。凡初來的患者,經過我伯父簡單的察看后,就能明確地告訴他:這病他幾次、多長時間能治好,并承諾,如果治不好不要錢,治好了患者可獎勵一點錢。
人怕出名,技怕高。最近幾年來,有人來我伯父家要求拜師學藝的踏破門檻,他的原則是不帶徒弟。如果來者一定要學,他收的學費很高,一年三萬元。但他學費雖高,他能承諾,徒弟學成之后回去能獨立工作,并要求技藝要超過師傅本人。
這就是我的伯父——岳家武醫傳人張業銀。
摘自《武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