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農業機械化新技術
- 夏俊芳
- 793字
- 2019-11-26 18:46:21
第二節 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投入產出率
一、土地產出率
指單位土地面積上的農作物產量或產值,計量單位有kg/hm2、t/hm2、元/hm2、元/hm2等。
二、勞動生產率
指一個農業勞動力一年生產的作物量,或負擔的作業面積,或創造的農業產值。計算單位有千克/(勞·年)、公頃/勞、元/(勞·年)等。勞動生產率的倒數,是單位面積或單位產量消耗的勞動量,以工日/公頃,工日/ kg或小時/ kg表示。
三、資源利用率
主要指水、肥料和石油等農業資源的利用情況,計量單位有kg/(mm·hm2)、kg/m3,即1mm降水每公頃生產多少kg糧食,或灌1m3水生產多少kg糧食,kg/kg即1kg化肥生產多少kg糧食等。如北方旱地降雨利用效率是6~9kg/(mm·hm2),華北灌溉的水資源利用率是12~18kg/m3。土地也是重要的農業資源,如何保護和充分利用已引起高度重視,并由土地產出率指標來表示。本指標是為評價機械化生產系統對土地以外重要資源的利用好壞而設置的。
四、投入產出率
是評價機械化農業生產系統的重要經濟指標,投入主要是指農業機械與有關設備設施的投入,產出為增產、提高產品品質或降低成本,帶來的經濟效益。通常采用投資效率、投資回收期和投入產出比幾個指標。
投資效益率τ:

式中:C——由投資而獲得的平均年凈收益,元/年;
K——投資總額,元。
投資靜態回收期T:

式中:T——投資效益率的倒數。
農業機器規定的投資期限為3~6年,如系統的投資回收期超過規定值,說明該系統經濟指標不好。
投入產出比λ:

式中:T——機器或機器系統的服務期;
ΣCi——投資的機器在服務期間創造的總收益。
上述計算中,關鍵是投資而獲得的凈收益C的計算。采用農業機械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提高勞動效益率,提高產品數量和質量;節省活勞動消耗;節省材料消耗;減少產品損失;改善勞動條件等。因而,確定農業機械投資效益時,要多方面考慮。C可用下式計算:
C=C1+C2+C3+C4
式中:C1——增收的收益;
C2——減少勞動消耗的收益;
C3——減少材料消耗的收益;
C4——其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