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護士分層培訓:專科護士分層培訓叢書
- 況麗 冉小燕 劉緒堃主編
- 2398字
- 2019-06-21 13:26:44
第二章 神經外科相關檢查
一、腦電圖檢查
1.目的
(1)癲癇:腦電圖對癲癇診斷價值最大,可以幫助確定診斷和分型,判斷預后和分析療效。
(2)腦外傷:普通檢查難以確定的輕微損傷腦電圖可能發現異常。
(3)對診斷腦腫瘤或損傷有一定幫助。
(4)判斷腦部是否有器質性病變,特別對判斷是精神病還是腦炎等其他疾病造成的精神癥狀很有價值,還能區別癔病,詐病或者是真正有腦部疾病。
(5)用于生物反饋治療。
2.注意事項
①精神放松;②全身肌肉放松;③按醫生要求,睜眼、閉目或過度呼吸;④頭發洗凈,不搽油;⑤飽餐,以防低血糖影響結果;⑥檢查前3天停用各種藥物。
二、誘發電位檢查
1.目的
給予神經系統某一部位適宜刺激,在神經系統相應部位記錄電位變化。
2.注意事項
(1)應在飯后檢查,以免因血糖過低影響結果。
(2)應于檢查前1天洗頭,以免頭皮等污垢影響檢查結果。
(3)檢查前24h停服抗癲癇藥、安眠止痛等藥物。
(4)兒童或精神異常者合作困難時,應酌情給予鎮靜劑,5歲以下小兒檢查腦電圖應剃光頭。
(5)危重患者或不合作者,需有醫護人員及家屬陪同檢查。
(6)應避免精神緊張。
三、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TCD)
1.目的
是用頻譜多普勒對顱底動脈血流動力學進行評價的一種無創性檢查方法。
2.適應證
①腦動脈狹窄和閉塞;②頸內動脈狹窄和閉塞;③腦血管痙攣;④腦血管畸形;⑤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⑥腦死亡。
3.注意事項
①保持頭部清潔;②不能使用化妝品;③檢查前30min內不能劇烈運動。
四、腦血流圖檢查
1.目的
凡影響血管功能的疾病均可進行血流圖檢查。主要用于血管神經性頭痛、腦動脈硬化、高血壓病、頸椎病、偏頭痛、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眩暈的鑒別診斷、血管擴張與痙攣的鑒別診斷、藥物療效觀察、病情預后判斷等。
2.注意事項
(1)檢查前1~2天,停服擴腦血管藥,以增加檢查的靈敏性。
(2)注射顯像劑前30~60min,遵醫囑口服過氯酸鉀,以封閉脈絡叢及甲狀腺,減少干擾。
(3)注射前后5~10min,患者盡量休息,減少聲光刺激。
(4)檢查過程中頭部不能移動,以保證圖像的真實性。
五、肌電圖(EMG)
1.目的
應用電子學儀器記錄肌肉靜止和收縮時的電活動以診斷肌肉疾病的電生理學方法。
2.適應證
(1)肌源性疾病:廢用性肌萎縮、重癥肌無力、先天性肌強直和強直性肌營養不良等。
(2)神經源性疾病:運動元疾病、周圍神經源病等。
3.禁忌證
(1)安裝心臟起搏器、金屬性心導管者。
(2)開放性骨折或創傷傷口未愈合者,有外固定支架者。
(3)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等有明顯出血傾向者。
(4)意識不清,無法合作者。
4.注意事項
(1)檢查前一天洗澡、洗發(勿擦發膠、頭油)。
(2)穿寬松內衣褲,不戴首飾。
(3)空腹時不宜進行肌電圖檢查。
(4)停服新斯的明18h。
(5)檢查時關閉手機。
六、腰穿
1.目的
是神經科臨床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對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重要價值;但如適應證掌握不當,輕者可加重原有病情,重者甚至危及患者安全。
2.適應證
(1)中樞神經系統炎癥性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包括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霉菌性腦膜炎、乙型腦炎等。
(2)腦血管意外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包括腦出血、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等。
(3)腫瘤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用于診斷腦膜白血病,并通過腰椎穿刺鞘內注射化療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4)測定顱內壓力和了解蛛網膜下腔是否阻塞等。
(5)椎管內給藥。
3.注意事項
(1)凡疑有顱內壓升高者必須先做眼底檢查,如有明顯視乳頭水腫或有腦疝先兆者,禁忌穿刺。
(2)凡患者處于休克、衰竭或瀕危狀態以及局部皮膚有炎癥、顱后窩有占位性病變者均禁忌穿刺。
(3)穿刺時患者如出現呼吸、脈搏、面色異常等癥狀時,應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應處理。
(4)鞘內給藥時,應先放出等量腦脊液,然后再等量轉換性注入藥液。
七、腦血管造影
1.目的
是一種介入檢測方法,將顯影劑注入血管里,利用X光穿不透顯影劑的特性,通過顯影劑在X光下的所顯示影像來診斷血管病變的。血管造影在頭頸部及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心臟大血管疾病及腫瘤和外周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2.注意事項
(1)對碘過敏,有嚴重出血傾向,嚴重心、腎、肝功能不全者慎做腦血管造影術。
(2)造影前應禁食,禁水,避免術中惡心嘔吐。
(3)造影時保持安靜,不要隨意轉動頭部。
(4)造影結束后需平臥,并保持穿刺下肢制動不少于8h。
(5)多喝水以利造影劑排出,24h內盡量不吃高蛋白食物。
八、CT檢查
1.目的
用X線束對人體層面進行掃描,取得信息,經計算機處理而獲得重建圖像,提高病變的檢出率和診斷的準確率。
2.適應證
①神經系統病變;②心血管系統;③胸部病變;④腹部器官;⑤盆腔臟器病變;⑥骨與關節;⑦肝臟。
3.禁忌證
①碘造影劑過敏;②嚴重肝、腎功能損害;③重癥甲狀腺疾患(甲亢)。
九、MRI檢查
1.目的
直接作出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和各種斜面的體層圖像,檢測腦內血腫、腦外血腫、腦腫瘤、顱內動脈瘤、動靜脈血管畸形、腦缺血、椎管內腫瘤、脊髓空洞癥和脊髓積水等顱腦常見疾病,同時亦診斷腰椎椎間盤后突、原發性肝癌等疾病。
2.注意事項
(1)本檢查具有強磁場,裝有心臟起搏器,心臟動脈支架,術后金屬夾,及各種輸液泵(胰島素泵),體內植入金屬假體的患者,嚴禁此項檢查。
(2)進入檢查間的患者及家屬,都必須去除假牙,發卡,耳環,項鏈等飾品及手機,手表,鑰匙,各類磁卡(銀行卡),金屬扣皮帶。
(3)檢查腹部,盆腔,頸椎,胸椎及腰椎的患者,需要去除帶有金屬扣或金屬拉鏈的內衣物。
(4)腹部(MRCP),盆腔檢查的患者,請予檢查前4h禁食。泌尿系檢查前需要空腹,憋尿。
(5)嬰幼兒檢查必須在睡眠狀態下進行,請臨床醫生或陪同家屬提前做好相應準備,必要時給予催眠及鎮靜藥物。
(6)危重患者需要檢查,必須由臨床醫生陪同進入檢查室,并且提前準備搶救設備,藥物等。
(7)需要增強檢查的患者,需提前向檢查醫生說明既往有無藥物過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