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服務均等化與資源共享(下冊)
- 萬群華 胡銀仿
- 3517字
- 2019-11-28 12:29:40
基層圖書館開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的幾點思考
(吉林省遼源市圖書館,136200)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以下簡稱“共享工程”)自2002年正式提出并組織實施至今,已歷經5年的時間。實踐證明:“共享工程”的建立和實施,對于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作為財政全額撥款公益性事業單位的公共圖書館,在開展“共享工程”活動中依然存在諸多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是辦館經費嚴重短缺;二是缺少必要的設備和交通工具;三是因條件所限,開展活動只能是應付上級任務;四是圖書館的管理者缺乏和外部的聯絡溝通,全憑自己的單打獨斗;五是圖書館工作人員沒有對“共享工程”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怎樣解決這個問題,使“共享工程”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呢?筆者認為主要應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一、盡快制訂圖書館法
圖書館法是公共圖書館生存、發展、提高、服務的基礎。圖書館法的確立,將使圖書館在今后的發展中,在體制上、經費上、行政管理上得到有效的保證,尤其是對基層圖書館而言更是如此。
當前的基層圖書館,由于沒有法規作保證,管理者整天為經費愁,為水電費愁,為購書費愁,為業務活動經費愁,為基礎建設愁,為冬季供熱費愁,有的館甚至為職工工資愁。而現實的情況是:財政除去撥付圖書館職工工資外(有的圖書館連工資也很難保證),只撥給很少的經費,至于圖書館水電費不足,購書費短缺,沒有業務經費,設施需要更新,供熱費不足,全都要靠自己想辦法。沒有經費怎么開展活動,怎么送書下鄉,又怎么開展“共享工程”服務呢?有的圖書館為了開展“共享工程”服務活動,需要到處化緣才能辦到。因此,公共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沒有得到法律的有效保證。
從圖書館的實際工作看,國家每四年都要組織一次圖書館評估活動,每一次評估都明確規定圖書館的建筑面積、購書經費、基礎設施、活動規模與活動數量等要達到什么樣的標準,而實際上這些要求對于基層圖書館來說,大都是紙上談兵,因為這些規定對于地方政府和地方財政來講,不具備法律效力,只能是一紙空文。如果我們為圖書館立了法,將使圖書館在今后的社會發展中,更加明確的立有一席之地,并隨著辦館條件逐步改善,必將使圖書館成為當地政治、經濟、科技與文化信息資源的集散地,成為“共享工程”的一個平臺,成為服務人民群眾的一個文化陣地。
二、要充分考慮到“共享工程”的共享性
“共享工程”顧名思義,共同享有的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就是由國家撥付專項資金,并由特定部門將全社會各類文化信息資源分類組合在一起,建立一個信息寬泛、資源完整的信息資源數據庫,并通過衛星和互聯網向社會開放,供人們查詢和使用。因此,也就決定了“共享工程”不是某個部門或單位的專利或獨享,而是全社會共同享有的文化精神財富,也應由全社會來共同使用。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共享工程”還處于圖書館一家單打獨斗的局面,尤其是基層圖書館更是如此,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基層圖書館都認為“共享工程”是圖書館一家的事情,與其他單位無關,把“共享工程”抱在懷里不撒手,不允許別人介入,不愿意和別人聯手“共建共享”,其實這是一種非常狹隘的觀點,從根本上忽視了“共享”的概念。“共享工程”的實施,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才能完善,單靠圖書館一家根本做不了多少事情。開展“共享工程”應考慮到點面結合,但不要忘了以點帶面,特別是對于部隊、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而言,他們不缺少資金和人員,缺少的是信息資源。如果基層圖書館在開展“共享工程”活動中,多與這些單位聯系溝通一下,由圖書館出信息資源,上述單位出人員、出資金,共同開展“共享工程”活動,那我們的“共享工程”不就是名副其實的“共享”了嗎。筆者認為,就基層圖書館而言,開展“共享工程”活動,不能只在自己的身邊轉,要想的開、看的遠、做得了,要聯系社會的各個部門、單位一道來做,要借助別人的力量和資金,把我們的“共享工程”做的更加深入和完善。
三、要加強對“共享工程”的宣傳力度
“共享工程”開展至今5年來,為社會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信息服務,也使許多人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中受益于“共享工程”。但是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社會上知道“共享工程”的人非常有限,許多人根本就沒有聽說過“共享工程”。因此,“共享工程”要實現全社會的共享,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要抓好對“共享工程”的宣傳報道,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和使用“共享工程”。
基層圖書館作為“共享工程”的一線陣地,肩負著直接和讀者打交道,直接面對讀者宣傳“共享工程”的任務,宣傳“共享工程”也就成為基層圖書館的一項重要工作。每一個基層圖書館都應該把宣傳“共享工程”當成一件大事來抓,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和各種活動來宣傳“共享工程”。不僅要讓上級領導部門了解“共享工程”,還要讓更多的人民群眾了解“共享工程”。要通過我們的工作,讓“共享工程”走進軍營,走進社區,走進機關團體,走進企事業單位,走進學校,走進農村,要通過我們所開展的宣傳和活動,讓他們選擇“共享工程”,使用“共享工程”,并通過“共享工程”使廣大讀者成為現代文化與科技信息的受益者。
四、開展“共享工程”要做實事,不要搞表面文章
“共享工程”是國家花費了巨資建立起來的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它是采取現代信息技術,對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和整合,通過網絡最大限度地為社會公眾服務,把文化信息資源傳送到城鄉基層和廣大人民群眾身邊。2006年以來,國家和省為了加強“共享工程”工作,增加了相應的投入,相繼給基層圖書館配備了必要的衛星接收設備,對專門人員進行了培訓,其目的就是要把“共享工程”工作引向深入,讓“共享工程”切實發揮作用,為社會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
開展“共享工程”切記不能搞花架子,不能做表面文章,要做實事,要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項工作,不論是搞宣傳還是送信息下鄉,或者是進社區都要動真格的,各項活動還要持之以恒。筆者在調查中曾聽到過這樣的議論:基層圖書館沒有錢,開展“共享工程”就是要把上級部門應付好,放幾場錄像,送幾張光盤,照幾張照片,寫幾個情況匯報就行,上級部門的領導又不能真的往下跑,其實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開展“共享工程”工作決不能以應付差事為目的,我們可能做不了大事,但可以從小事抓起,抓則實,實則見效。我們可以先從宣傳工作抓起,擴大“共享工程”的社會知名度,把“共享工程”列為專項工作,專人負責,專人管理,專人深入各部門,單位,開展宣傳和活動。只有真抓實干,人民群眾才能認可你的工作,才能對“共享工程”感興趣,你的工作才有實績。
五、“共享工程”既要共享,也要共建
開展“共享工程”工作,單靠圖書館一家去努力,很難見到成效。如何讓“共享工程”在本地區處處開花,是基層圖書館應當思考的問題。如果我們把“共享工程”引入本地區的各個部門、單位,與他們共建,聯辦,并對他們的兼職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由他們自己出資購買本部門、本單位所需要的設備、光盤、數據庫等,并進行自我管理。這樣一來,我們的“共享工程”活動范圍和所涉及的區域就會更加寬泛,享受“共享工程”的人群也就會不斷擴大,也就會切實達到“共享”的愿望,而且還解決了基層圖書館經費和人員不足的問題。從目前的情況看,有許多部門、單位缺少這樣的信息數據,但又不知道去那里查找,如果我們主動上門去,為他們開展咨詢和服務,一定會大受歡迎,共享促進共建,共建完成共享,實為雙贏。
六、切實加強對基層“共享工程”工作的檢查指導
筆者認為,上級圖書館加強對基層圖書館所開展的“共享工程”工作的檢查指導,也是促進基層圖書館提高“共享工程”工作的必要環節,但是上級館在檢查中不能偏聽偏信,執一面之詞,還應深入實際走一走,看一看,要像評估一樣,制定出一系列的指標計劃(這些指標計劃應以少投入為主),看基層圖書館在“共享工程”工作中有沒有新創意,新突破,有沒有實際效果,同時根據基層圖書館的實際情況對他們的工作給予指導,使其“共享工程”工作能開展的更好。
綜上所述,作為每一個基層圖書館或圖書館人來說,在開展“共享工程”活動中,要深刻地認識到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建設“共享工程”的意義和目的,我們沒有理由浪費這些寶貴的信息資源,只有努力的工作,把“共享工程”開展好,讓人民群眾充分的享受到這些信息資源,這是圖書館人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柯平,閆慧.網絡閱讀文化的基本理論研究[J].圖書館與研究,2007(5)
[2]湖北省文化廳、財政廳聯合下發的鄂文化文[2008]48號文件:“關于進一步推進全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的實施辦法”的通知
[3]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試點工作驗收標準,www.ndcnc.gov.cn,2008-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