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溫州南翼諸公共圖書館做好畬族文獻信息服務之我見

周景義

(浙江蒼南縣圖書館,325800)

在溫州市范圍內,畬族人口在85%的鄉鎮均有分布,畬族村總人口占30%以上的有143個,主要集中分布在溫州市南翼的蒼南、泰順、文成、平陽以及瑞安等縣、市。尤其是蒼南、泰順兩縣,與閩東接壤,其中的蒼南縣畬族總人口已達3萬人,是浙江省畬族人口絕對數最多的縣。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因而,結合本地區實際,對溫州南翼五縣、市公共圖書館如何發揮自身功能優勢,為畬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搭建平臺,做好文獻信息服務,是我們要認真探討的課題。

畬族歷史悠久,她有著燦爛的文化思想及豐富而深厚的民間藝術和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這在溫州南翼縣、市中尤其突出。畬族人民正直、善良、智慧、勇敢。不僅在歷史上如此,為新中國的誕生他們也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誠如當年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主要領導人之一葉飛同志所指出的:“在最艱苦最困難的斗爭中,少數民族(指畬族)的作用是很大的。他們具有兩個特點:第一,最保守秘密;第二,最團結。不管敵人怎樣摧殘,他們都忠于黨。”同時,畬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史資料十分豐富而彌足珍貴。據調查表明,按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十大分類,溫州南翼5縣、市畬族除“曲藝”外,幾乎都有。如畬族民間文學有《高皇歌》神話傳說;民歌,含文成調、泰順調、平陽調(包括蒼南調)、瑞安調等曲調形態;民間舞蹈有“釘鞋舞”;傳統手工技藝有“圍裙帶”、“花腰帶”;傳統醫藥有“先生媽”行醫;民俗有“二月二”會親和“三月三”歌會等等。在文獻積累方面,溫州南翼五縣、市畬族民間收藏家譜,已是不變的族規傳統。建國以來,國家、省、市有關部門曾編纂出版了民間文學、故事、諺語、歌謠、音樂、舞蹈等“十大集成”之類的大量的地方文獻。

一、本地區圖書館介入畬族文化服務工作的情況

多年來,溫州南翼各公共圖書館在畬族文化方面,曾作過一些服務工作,但對照公共文化服務工作范圍和深度,尚不同程度存在著一些不足。相信在大力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大好時代背景下,這項工作將會逐步得到改善。

1.畬族文化工作的基本現狀

據了解,各館在對有關畬族的圖書資料收藏上,基本上是持靜態的工作狀態。其資料大多來源自當地政協、統戰部、民族宗教事務局、史志辦等領導機構和各有關單位團體,但獲取率尚不足,這從《溫州市地方文獻聯合目錄》(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中就可以得到印證。當然也有社會熱心人士,如原蒼南縣農業機械局局長鄭維國,他自退休之后就傾心于地方文獻工作,由他主編的蒼南縣檔案局(館)資料系列《蒼南千年紀事》、《蒼南民俗》等多部著作,多有一些篇幅涉及畬族內容;同時,像鄭先生一樣經常會到圖書館走動的,談話間也自然會觸及畬族特色文化這一話題。可喜的是,在2003-2005年間,因國家文化部辦公廳發出《關于協助編好〈中國家譜總目〉的通知》,本地區也積極開展家譜的征集和調查工作,其中所收集編目的畬族家譜占有相當一部分。在此帶動下,溫州南翼地區,尤其在蒼南、平陽兩縣,民間力量編輯族姓史料大型典籍也逐漸走上軌道,如蒼南縣的藍姓、雷姓、鐘姓等,積極參加編纂“姓氏通志”或加入了“百家姓”的編輯出版工作,從新的角度豐富了各館的畬族文獻藏書。

近年來,在畬族地區鄉鎮村的圖書館(室)及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基層分中心的建設上,各方面都曾作過努力,但與漢族地區比較卻顯得相對滯后。在開展畬族文化活動方面,有關縣、市曾有過:走近畬族民間藝術家、畬族民間故事搜集、原生態畬族民歌調查整理、定向扶持優秀畬族民歌手和為畬族貧困學生送書慰問等公益性社教活動,在較小的范圍和短暫的時間內有一些影響,但因沒有一個長效的保障機制,后勁不足,未能帶來較為理想的社會效益。

2.開展畬族文化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據調查,有關的圖書館開展畬族文化服務工作受主觀因素限制較大。第一,在思想認識上存在一些障礙。由于基層的縣級圖書館創辦或單獨建制相對較遲,起步也晚,原有的畬族文化的整體性的工作,都曾由同級的文化館承擔完成,后來各縣建制了文物(文博)館,其中對應的一部分又從中析出;近年國家逐漸重視非物質文化保護工作,在基層已成立“非遺”保護中心或專門的“非遺”保護領導小組。因而,在領導和廣大群眾的認知上,搞畬族文化是這兩個單位(機構)的職責,與圖書館沒有多大關系。于是,導致了“圖書館只是坐著等接收很少的那么幾本含有畬族內容的圖書就可以了”這樣不太正確的想法。其結果是圖書館丟失了一片本應屬于自己的事業的珍貴天地。第二,由于基層圖書館“貧窮”的緣故,這里能較好地從事區域、民族文化資料整理工作的專業人員和在這方面的較高層次的學術研究人才匱乏。因此,大家對圖書館如何為畬族文化的傳承發展當好參謀、做好服務,也就缺少清晰的工作思路了。

(2)有關的圖書館目前開展畬族文化服務工作的客觀條件薄弱。一是各館由政府預算撥款的經費如購書經費、辦公費、職工福利等數目普遍太少;二是各館在2008年底前館舍面積或是過小或是危房或為破舊以及其他原因,故很難顧及到如何開展好畬族文獻服務工作這么一個至少說在目前讓大家看起來都普遍認為是比較“偏角”的事兒。

二、為繼承發展畬族優秀文化做好特色服務

鑒于本地區目前在開展畬族文化服務工作的現狀,筆者建議,有關的公共圖書館要爭取當地政府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抓住契機,為繼承發展本地區畬族優秀文化做好特色服務。

1.爭取領導支持,增加經費投入

當前,各地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黨中央、國務院已多次專題研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浙江省委提出建設文化大省、溫州市委提出建設文化大市的宏偉目標。在溫州南翼,已有瑞安市投入建成公共文化中心(含:新圖書館、博物館、影城等一批文化設施),蒼南縣投入建設新圖書館等等。特別是在浙江省新農村文化建設“十項工程”優惠政策的扶持下,本地區相關硬件建設與全省其他地方一樣,發展趨勢較好。故此,有關縣、市圖書館應主動爭取上級領導對公共圖書館開展畬族文化服務工作的大力支持,并在拓展服務陣地、配置專業復合型人才、增加專項經費上給予支持并落實到位。

2.征集文獻,擴大交流

溫州南翼縣、市,人文薈萃,近年來“生成”于機關、單位或散落在社會、民間的畬族地方文獻資料,其門類較多,總數不少。隨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全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研究畬族歷史的人士也開始增多。當前政府牽頭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少不了畬族文化“精華”;教育部門在進行新教育實驗中,其鄉土教材、校本教材與高校及高、初、中,小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應把畬族文化當作特色選題;還有民族地區或有關的山海地區,在策劃區域宣傳時也會將畬族文化再作挖掘。此外,在諸多的群眾性活動中,畬族文化也時常會在文藝舞臺、熒屏等廣闊的空間頻頻展現。因此,我們要見縫插針,積極主動深入到各個層面,廣泛征集畬族地方文獻的“點點滴滴”,積少成多,努力豐富館藏。同時,我們應加強宣傳,如在2008年圖書館工作服務宣傳周,各地共同圍繞全國知識工程領導小組確定的“保護文化遺產,弘揚民族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這對廣大民眾是很好的鼓動,對圖書館員也是一個很好的自我教育。我們應把住溫州南翼縣、市與閩東地區接壤、靠近這一歷史、人文特點的脈絡,走出浙江南大門取經,在圖書館如何做好畬族文化服務工作上,與閩東地區各圖書館進行廣泛交流和深入探討。筆者認為,在畬族文獻征集上應區別于其他地方文獻資料,如果有條件,各縣、市要提倡交叉、重復征集并互通有無。

3.突出特色,建館中“館”

我們要在做好對大眾的面上圖書館服務工作的同時,抓住地域文化特色,結合公共圖書館自身的館舍、畬族文化特色文獻資源及專業人才的實際,在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籌備創建“畬族文化特色圖書館”(即“館中館”)。盡量爭取縣(市)“四套班子”及其宣傳、統戰與財政、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民族、教育、科技、體育、旅游、人口計生等各有關部門與畬族鄉、鎮、村及知名企業和社會開明人士的支持、認同,出政策的、出錢財的、貢獻寶貴資料的,給予輿論支持的……自上至下,方方面面地形成合力,為開辦該“特色館”提供多方面強有力的保障。而圖書館則應作好策劃方案,尤要注重該“特色館”的立體化的科學構架,并考慮它的可持續發展。

在畬族文化繼承發展的服務工作上,應運用多種手段,創新服務載體,對為一般查閱與選題研讀等不同需求的讀者群體,都要盡可能提供所需的圖書、報刊、網絡信息資源等相關服務。圖書館除收藏畬族文獻信息外,可兼顧其他相關的資源,做到突出特色,多元溶合,努力豐富文化內涵;也可嘗試“特色館會員”與“普通閱讀”制度相結合的管理辦法,以科學規劃,合理“開發”。

適當單獨開展讀者活動,如條件許可,對畬族民間文化藝術本體等設立重點研究課題,以使該“特色館”的服務工作,既有橫向面上的拓寬,同時也注重縱向、深入的探究。

除以上之外,我們應在畬族地區農村圖書館流動網點的布局、送書下鄉、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級中心的業務指導工作過程中,多聯系、多輔導,多作調查研究,多配置好的資源,以更及時實現黨和政府有關畬族地區新農村公共文化事業建設的優惠政策。

當前,各級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正在抓緊啟動公共圖書館一體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構建“總分館”,實現“通借通還”,拓寬“資源共享”,開展延伸服務、深化服務,這些舉措充分體現了21世紀公共圖書館的博大的人文關懷和精神文化情結。在此,筆者認為溫州南翼縣、市公共圖書館完全可以而且應該加強畬族文獻信息服務,為做好“和諧社會”這一“天下文章”而盡自己的義務。

參考文獻

[1]雷必貴.蒼南畬族的源流與分布[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

[2]鄭維國.鄭維國往事回眸[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3

[3]鄭立于.平陽縣志[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

[4]葉玲文.畬鄉風云錄[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

[5]陳鈞賢,溫州畬族文化遺產保護調研報告[R],溫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民族宗教事務局,2007.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会市| 筠连县| 汽车| 潜江市| 潜江市| 荔浦县| 三明市| 永定县| 湘潭市| 进贤县| 镶黄旗| 恭城| 海林市| 南宁市| 扶沟县| 庐江县| 太谷县| 保山市| 仁寿县| 湘潭市| 澎湖县| 德格县| 嵊泗县| 潍坊市| 曲沃县| 两当县| 青海省| 寻乌县| 富川| 绍兴市| 三台县| 耿马| 德州市| 洛扎县| 故城县| 博兴县| 谢通门县| 资中县| 金乡县| 西充县| 定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