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小兒骨科護士工作手冊
- 李天紅等
- 660字
- 2019-11-28 12:37:05
第五節 尿潴留
一、概述
尿潴留是指膀胱脹滿而不能自動排出的狀態。其表現為:下腹部有脹滿感,伴焦慮不安、出汗;癱瘓病人下腹部飽滿,膀胱的容積可以增至3000~4000ml,高達臍部水平,使腹部呈膨隆狀。相關因素有:脊柱骨折、骨盆骨折、硬脊膜外腔麻醉等動力性梗阻導致的排尿反射功能障礙;尿道損傷等致機械性梗阻;不習慣臥床排尿,焦慮、緊張等心理因素。
二、護理措施
(1)對心理因素導致的尿潴留患兒給予暗示,以放松肌肉,并創造排尿環境,消除顧慮。
(2)對行麻醉術后,或不習慣臥床排尿等功能性尿潴留患兒,采用開塞露10~20ml肛門塞入法可助排尿。其機制是肛門括約肌和膀胱括約肌有內在的協同作用。
(3)按摩:具體方法是:操作者手置于病人下腹部膀胱膨隆處,向左右輕輕按摩10~20次,促進腹肌松弛。然后一手掌自膀胱底部向下推移按壓,另一手以全掌壓關元、中極兩穴位,以促排尿。注意用力要均勻,由輕而重,逐漸加大壓力,切忌用力過猛而損傷膀胱。當持續1~3分鐘后,尿液即可排出,但仍不能松手,直至尿液排空。若患兒膀胱高度膨脹,病情嚴重時,首次排尿不得超過1000ml,以免由于腹壓突然降低引起虛脫,或因膀胱內壓力突然降低而引起膀胱黏膜急劇充血導致血尿。
(4)針刺中極、三陽交等穴,以促排尿。
(5)上述措施無效或尿潴留系梗阻引起,則選用導尿術,必要時留置導尿管。對于留置導尿管的病人使用氣囊導尿管,插管見尿后,再插入3~4 cm,必須確認尿管之氣囊進入膀胱后才能注入生理鹽水10~30ml以固定;在拔管前應先抽出生理鹽水,而后拔管,以免損傷尿道。留置尿管期間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制度。
(李天紅 高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