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小兒骨科護士工作手冊
- 李天紅等
- 1212字
- 2019-11-28 12:37:02
第三節 常用標本采集要求
1.血標本的采集流程
(1)在床位圖上選擇床號——選擇標題欄的醫囑處理——選擇執行醫囑——選擇未執行——選擇臨檢單——根據醫囑上的項目準備試管——掃條碼——再次核對——選擇打印——打印標本標簽粘貼于對應的試管上——打印化驗單——核對試管條碼和化驗單。
(2)核對試管和打印單的患兒的床號、姓名、項目——與家長核對床號、姓名,告知家長采血項目及采血量——取合適的體位——正確采集血標本——檢查血標本質量——再次核對患兒的床號、姓名、試管、打印單。
(3)請救助中心送標本。
2.血標本采集的注意事項
(1)采血前后要認真核對患兒床號、姓名、采血項目等,確保無誤。
(2)采血前向家長做好解釋,取得家長配合,固定好小孩再操作,以防操作失敗。
(3)采血時間不宜過長,盡量在1分鐘內完成,以免患兒長時間哭吵和采集的血標本凝固。
(4)當采血過程中出現異常情況處理:① 嘔吐:立即停止操作,頭偏向一側,防止誤吸。② 激烈哭吵,口周面色有發紺:立即停止操作,給予患兒1~2 L/min氧氣吸入,改善缺氧癥狀。③ 穿刺處出現血腫時,立即停止操作,按壓穿刺處10分鐘,并觀察局部出血情況。
(5)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污染。用0.5%活力碘以穿刺點為圓心消毒皮膚,直徑約5 cm,待干。
(6)采集血液后避免震蕩,以防紅細胞破裂而造成溶血,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7)多種血標本采集順序:血培養→凝血常規→血常規→血沉→血電解質→其他檢驗項目。
(8)系止血帶的時間不超過1分鐘,以免破壞血液中的紅細胞,引起標本溶血。禁止在輸液的同側肢體采血,更不可以利用原有的輸液針頭采血。
(9)采血后應盡快送檢,防止血標本分解及自身變化。
(10)采血結束后用棉簽按壓穿刺部位,并抬高肢體,保持5分鐘。懷疑有出血傾向者,如過敏性紫癜、血友病等,需延長壓迫時間直到無滲血,并上報醫生處理。
(11)當采血量不夠或穿刺失敗時,先安撫患兒并向患兒家長做好解釋工作,讓患兒充分休息再采血。標本量太少時,禁止在試管內添加再次采集的血標本或其他液體。
3.各項目的采血量及送檢要求

4.大、小便標本采集注意事項
采集大、小便的流程與上述流程有區別的是:
(1)將留大、小便的容器交給患兒家長后,要告知家長標本收集處。
(2)根據容器上的標識“糞便容器”“小便采樣器”來留取標本,勿將標本留反。
(3)交代患兒家長留取翌日晨第一次尿液,約15 ml,留取尿標本時不可將糞便混于尿液中,年齡較大的女性患兒月經期不宜留取尿標本。
(4)將留好的尿標本放在標本存放處,盡量在30分鐘內送檢。
(5)留取大便標本的需要量:糞常規,取3~5g。
(6)糞便標本采集后1小時內送檢。
(7)患兒腹瀉時的水樣便應盛于容器中送檢,不可留取紙尿褲內的糞便。
(8)采集中段尿的注意事項:采集中段尿的前晚及早晨,需用1∶50的日舒安泡洗會陰部。用無菌尿杯接取清晨第一次尿,且應去掉尿的前段與末段。無菌尿杯應待接尿前再開啟,避免污染尿杯影響檢驗結果。
(黃玲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