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緒論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但經濟增長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資源環境代價,水污染、空氣污染、酸雨等問題日趨嚴重,有機污染物、重金屬、輻射、電子垃圾等,新的環境問題也在不斷增多。鑒于此,黨的第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方針,“兩型社會”戰略的實施將會推動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真正走上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首先,加快建設兩型社會是由我國基本國情決定的。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仍然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一方面,資源稟賦與人口不斷增長之間的矛盾將長期存在;另一方面,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發展的階段,資源消耗總量大,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資源環境約束日益突出;同時,農業生產方式仍較落后。這決定了我國必須加快建設兩型社會。

其次,加快建設兩型社會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包括人與人、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只有加快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動員全社會的力量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突出環境問題,有效化解各類環境矛盾和糾紛,才能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再次,加快建設兩型社會是實現全面小康的基本保證。加快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使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兩型社會,既是當前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保障。

最后,加快建設兩型社會是加快建設生態文明的客觀要求。生態文明是對傳統工業文明進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類文明形態和文明發展觀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進步。當前,氣候變化仍然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全球性問題,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增加。加快建設兩型社會,建立健全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以最少的能源資源消耗、最小的環境代價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加快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選擇。

但兩型社會的建設不僅僅是工業和城市的“兩型化”,還包括農業的“兩型化”。農業“兩型化”,尤其是現代都市農業的“兩型化”,將對改造提升傳統農業起到引領和導向作用,有力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的進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南省| 嘉禾县| 利津县| 东宁县| 万宁市| 江陵县| 临潭县| 潞城市| 敦化市| 图们市| 金华市| 衡水市| 保山市| 南雄市| 南溪县| 黑山县| 日喀则市| 莱芜市| 根河市| 喀什市| 武汉市| 左贡县| 新余市| 大方县| 襄汾县| 临邑县| 那坡县| 林甸县| 龙山县| 南通市| 清水河县| 杭州市| 高青县| 铜山县| 神池县| 平塘县| 河西区| 桃江县| 阜城县| 东阳市| 巩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