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中小學校園集體舞教學指導用書
- 周翔
- 722字
- 2019-11-28 12:26:36
第一章 校園集體舞的概念與教學方法
第一節 校園集體舞的概念
集體舞通常指在都市廣場、校園、廠區等場地,由人民大眾集體表演的舞蹈。其動作簡單、形式自由、群眾娛樂性強、常有樂器伴奏,是一種比較容易開展的“大家跳”舞蹈形式。根據其出現的場所,集體舞也被稱為“廣場舞”、“校園集體舞”等。
校園集體舞是學生自娛自樂的群體性舞蹈,是面向四面八方圍觀欣賞的學生和老師而表演的集體舞。除具備集體舞的特點外,還具備以下幾方面特性。
一、教育性
校園集體舞是學校的教育活動之一,是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的載體,教育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體現真善美是其藝術的特質,集體舞是依據不同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特點編創的,特別考慮到了各階段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該階段對學生實際教育的要求。
二、藝術性
校園集體舞的舞蹈動作簡單、流暢、律動感強,音樂優美、動聽、節奏感強,通過學習與實踐,學生既能提高協調性、節奏感、韻律感和表現力,又能提高認識美、鑒賞美、表現美直至創造美的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
三、健身性
校園集體舞以美學、生理學、教育學等基礎理論為指導,在結構和動作設計方面,充分考慮到學生參與活動時運動負荷的適宜性和身體部位鍛煉的全面性,使學生通過有氧鍛煉能夠得到較全面的活動,增強體質,獲得健身的實效。
四、科學性
校園集體舞符合學生學習和掌握舞蹈動作的規律,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運動負荷強度適中,屬于有氧運動范圍,符合人體運動負荷曲線。
五、創新性
校園集體舞的動作設計以全身運動為基礎,融入了民族、現代和外國等優秀舞蹈的豐富動作元素,形成了校園集體舞的獨特運動形式,體現了時代特點,提高了學生練習的興趣。它還注重娛樂性,設計了個人動作、雙人和團體配合動作,既能提升學生練習時的興趣,又可以培養學生團體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