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李世民身世之謎:是鮮卑人還是漢人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在位期間出現了歷史上稱道的“貞觀之治”,被稱為“千古一帝”。

《唐書》中曾經記載了一個關于李世民命名的有趣故事:李淵二子即將誕生之時,李淵路遇一書生為其看相,書生驚呼:“李淵貴人也,其子也貴,有濟世安民之大任。”李淵懼,欲殺此人,書生卻不見了。歸家,二子誕,故起名“世民”,取濟世安民之意。事實上,唐太宗李世民的確勝任了“濟世安民”的重任,堪稱“一代明君賢主”。然而他的身世之謎卻永遠被湮沒在簡略的正史記載之中。有考古學家根據《步輦圖》留下來唐太宗李世民的最早畫像推測,一代英明的君主李世民,是鮮卑人(古代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后裔。這個觀點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議論:李世民是鮮卑人嗎?

關于唐太宗李世民身世的疑點有很多。李世民一家祖籍在現在的河北省趙縣,而李淵生于關隴(關中和甘肅東部一帶的地區),他自稱祖居關隴,是西涼王李皓(十六國中西涼的建立者)的后代,借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其中,在歷史上還有這一段插曲,本來西魏以前以山東地區的李姓一門為望族,這一地區有五大望族姓氏——王、盧、崔、李、鄭,其中李姓又是鮮卑族中的一大姓氏。而自西魏宇文泰以關中為根據地建國,由此就硬性規定了關隴李姓為望族。有人據此認為李氏一門是破落貴族,還有人說李氏是鮮卑族大野部的姓氏。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名字取意“濟世安民”,廟號太宗。唐太宗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

李世民雕像

唐朝時候少數民族與漢族的界線劃分并不嚴格,在唐朝之前,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現象廣泛地存在著,如在隋煬帝時,突厥人(突厥是中亞民族的主要成分之一。現在全球約有1.3億操突厥語族語言的人,他們大多自稱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后裔。這些人的分布在土耳其、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中國的新疆地區,遍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就曾經強制改穿漢裝,北魏的孝文帝還推行民族之間友好往來的政策,同一個等級的人可以被允許通婚,這就造成了有皇室是少數民族的情況,大臣中也有許多是少數民族。也就是說,李世民是鮮卑族的后裔,這也是有可能的。然而這里邊有幾個疑點:一是李淵一門在此之前到底如何,人們無法從歷史上考究得知;二是李淵自稱為西涼王李皓的后代,到底是事實如此還是自抬身價?

根據可考證的歷史資料證明,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宗李淵的母親獨孤氏,是隋文帝的一名后妃的姐妹,屬于非漢族,所以李世民和隋煬帝之間還有著姨表關系。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竇氏也是鮮卑族人。而李淵一方的血統還沒有足夠的歷史證據進行論證。歷史上有以下幾種說法:賜姓大野部、河南破落李姓、老子李耳的后代等。其中最有可能性的說法是李世民是受胡人影響比較深的漢族人。現在一般的習慣說法是唐太宗李世民是各民族的混血兒,民族大融合的產物。然而如果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卻步履維艱,主要是由于唐太宗李世民乃一代明君,可以稱為帝王的楷模,后世人們想盡可能模糊其民族的概念,因此許多學者對考證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世問題并不積極。但是考古學者對此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認為李世民為鮮卑族后裔的觀點主要有以下依據:

第一,從唐太宗的性格來判斷他的血統。李世民的性格十分兇殘而且野心勃勃,這就為李唐打下天下的戰功赫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貞觀年間,唐太宗平定了東突闕,俘虜了頡利可汗,解除了北邊的威脅;5年后,他又平定了吐谷渾(吐谷渾是鮮卑慕容一支,東晉十六國時期控制了青海、甘肅等地,與南北朝各國都有友好關系,隋朝與之聯姻,被唐朝征服,加封為青海王),俘其王慕容伏允(吐谷渾汗國統治者,他為夸呂的兒子,世伏的弟弟);貞觀十四年,有平定高昌氏,于其弟置西州,并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置安西都護府。晚年時,唐太宗戰志猶存,御駕親征了高句麗(是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7世紀在我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民族政權,與百濟、新羅合稱朝鮮三國時代)。

唐太宗君臣群雕

李世民浮雕

唐太宗非常擅長騎射,一生過著不倦的戎馬生涯。這些都可以作為質疑他的血統問題的證據。在他的一生中,最大的政治風波莫過于使他得以登上王位的“玄武門之變”。當時,被封為秦王的李世民軍功甚多,其功勞已經超過了太子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李建成和李元吉早就心懷嫉妒,于是他們結成同伙,定下了一個大陰謀,決定在昆明湖畔殺死李世民。事實上,李世民對此也早就有所覺察,他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于是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的黎明,李世民在長安宮的北門玄武門布下了伏兵,射死了兄弟李建成、李元吉。3天后,唐高祖李淵便冊立秦王李世民為太子。又過了兩個月,李世民逼使李淵退居太上皇,自己在頌德殿即帝位。這一段歷史為我們揭示出了一個性格兇殘、充滿野心的唐太宗李世民,與“貞觀之治”中的李世民簡直是判若兩人。然而有學者將“玄武門之變”作為唐太宗李世民是胡人的依據持不同的態度。他們認為,自古宮廷皇室的權利之爭都是很殘酷的,這和他的血統沒有什么必然的聯系。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也是由于形勢所迫,身不由己。并且從對后世的影響來看,李世民取代其兄當上了皇帝,對唐朝的繁榮和后世中國的繁榮都是有積極的推動意義的。李世民是在李家三兄弟中最具實力的一位,他審時度勢,發動了“玄武門之變”,這恰好反映了他是一個真實的政治家。也有的學者從歷史學的角度分析了這個問題孔子寫《春秋》時,皇室內部爭權奪勢的事件就屢有發生,兩漢、魏晉南北朝的殺父弒兄的事件都有記載,因此這還不能作為佐證李世民是胡人的證據存在。

第二,李世民的唐昭陵獨特的墓葬顯示了突闕的習俗。史書中對昭陵的記載如下,昭陵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墳墓,有內外兩城。外城遺址已經難以考證,門內當年建有獻殿,存放李世民生前用的器物。北門稱為玄武門,又稱司馬門。原有14個“蕃酉”的石雕像現在已經不知到了何處,那么,這座石雕像到底有些什么來歷?現在已經是無人知曉的事情。但是馳名中外的“昭陵六駿”浮雕還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石刻藝術陳列室里。

“昭陵六駿”的確是李世民留下的有一個疑點:在中國的所有帝陵中,為什么只有李世民的昭陵里有戰馬石刻呢?唐太宗獨特的墓葬形式是否真的顯示了突闕的習俗?根據《突闕問題研究論文集》上面記載,馬是突闕人離不開的伴侶,突闕人平時過著游牧的生活,戰時馳騁在沙場上。在突闕的葬俗中,有一種奇特的祭祀悼念馬功勞的習俗,一般有三種儀式。主人死后,隨從會騎著馬繞著死者的墓地轉圈,然后把馬殺掉或者活埋到墳墓里。無論是突闕貴族,還是一般的牧民,死后都要與馬共葬,只是數量的多少不同。然而李世民的墳墓昭陵至今還沒有被打開,據稱也沒有被盜過,所以里面的陪葬物品到底是些什么現在只是猜測,或許若干年以后,我們可以從昭陵里睡著的李世民那里得到最真實的答案。

昭陵六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宁市| 灵山县| 宜章县| 永定县| 浏阳市| 竹溪县| 永兴县| 龙陵县| 定结县| 黄大仙区| 深泽县| 文化| 涡阳县| 华蓥市| 互助| 区。| 凌源市| 什邡市| 远安县| 宝鸡市| 田东县| 政和县| 乌鲁木齐县| 丹凤县| 原阳县| 本溪| 蓝山县| 高雄市| 海城市| 华安县| 西乌| 扬州市| 梅州市| 沙湾县| 河北省| 梁山县| 环江| 东港市| 夏邑县| 大姚县| 镇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