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大九湖:湖北省湖泊志系列叢書作者名: 湖北省湖泊志纂委員會本章字數(shù): 557字更新時間: 2019-01-10 18:43:53
(二)地質(zhì)地貌
大九湖整體處于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的東部邊緣,由大巴山東延余脈組成高山盆地,地質(zhì)變遷中積水成湖。盆地底部海拔170~1800米,周圍環(huán)繞著2200~2400米的陡峭群山,最高海拔為2796.8米,是深藏于神農(nóng)架逶迤群山中罕見的亞高山濕地。
大九湖盆地是由第四紀冰川侵蝕、流水侵蝕和巖溶溶蝕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冰期,以冰川侵蝕作用為主,冰川把大量的冰磧物帶到盆地中央低洼處;在間冰期,則以流水侵蝕和巖溶溶蝕作用為主。冰川和流水作用的結(jié)果是趨于把地表夷平,把高處的物質(zhì)帶到低處,是一種均衡作用。巖溶作用則是一種差異侵蝕作用,高處由于匯水少溶蝕得就少,盆地低洼處匯水豐富,因而溶蝕作用就特別活躍。盆地內(nèi)部的碳酸鹽物質(zhì)被溶蝕后,源源不斷地被通過地下巖溶暗河系統(tǒng)輸出盆地流域之外,盆地中央才愈來愈低,久而久之形成大九湖。
大九湖地區(qū)保存有較完好的更新世(距今260萬—1萬年前)冰川地貌和冰漬物,主要的冰川地貌有冰斗、冰窖、角峰、刃脊、槽谷、基巖鼓丘等。冰斗和冰窖散見于大九湖盆地周圍的山坡上,通常是高懸于槽谷之上的馬蹄形洼地,三面環(huán)以陡峭巖壁,一面留有開口。角峰和刃脊多分布于大九湖地區(qū)冰斗和冰蝕洼地的上部,有9座冰蝕角峰保存完好,都是不用方向開口的冰斗、冰川侵蝕后的殘留部分,山坡陡峻,峰頂直插云天。大九湖的知名一景“猴王問天”便是一座典型的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