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轉金字塔
- (英)喬納森·威爾遜 迪生
- 2469字
- 2019-01-10 18:42:16
巴斯克人到訪
蘇聯(lián)很晚才興起足球熱潮,也許因為這個原因,他們沒有被“正當”打法這一有歷史淵源的理念束縛到,很快走向激進的一面。早在19世紀60年代,英國水手便開始在敖德薩的碼頭上踢足球,令雜志《獵手》的記者用明顯既困惑又抵觸的筆調,呈現(xiàn)出了這項運動的混亂和身體對抗:“踢球的是一幫雙腿粗壯、肌肉結實的人——瘦弱的人只能當這種亂戰(zhàn)的看客。”
直到19世紀90年代,這里的足球才比較正規(guī)地組織了起來。跟好多地方一樣,英國人在俄羅斯扮演了關鍵角色,起初是在圣彼得堡活動,然后將足球傳播到莫斯科。莫羅佐夫工廠的總經理查諾克在莫斯科組建了一個俱樂部,即日后的莫斯科迪納摩,其初衷是想讓工人在周末時別只顧著喝伏特加,還可以干點別的。對蘇聯(lián)的各種傳言最盛行的時候,傳說由內務部控制、遍布全國的迪納摩俱樂部,選擇穿藍白色球衣是為了代表了水和空氣這兩種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可真相不過是查諾克出生在布萊克本附近,所以他選定的隊服顏色和自己支持的布萊克本隊一樣。
俄國境內更往西的地方,足球風格自然受中歐的影響更大。1894年,尚在奧匈帝國版圖內的現(xiàn)烏克蘭城市利沃夫舉行了第一場足球比賽——索科爾體育俱樂部在展示各種運動項目時踢了一場簡短的表演賽。全國范圍內的聯(lián)賽成立于1936年,此時英國人早就走了(外國人的統(tǒng)治地位在1908年就宣告終結,當時一支名為Sport的俄羅斯球隊在圣彼得堡當?shù)氐谋愔袏Z冠),但早年的235陣型仍保留著,而且是常規(guī)打法。1925年的越位規(guī)則修改似乎沒有對蘇聯(lián)足球的戰(zhàn)術產生影響,當時他們孤立于國際足聯(lián),能遇到的外國對手大多是業(yè)余球隊,所以幾乎沒機會暴露出自己有多落后。
一切都在1937年變了。也許新生的國家級聯(lián)賽總會起作用,促使人們更加精細地分析比賽,但觸動蘇聯(lián)足球發(fā)展扳機的是一支巴斯克球隊,他們正在全球巡游,其使命是在西班牙內戰(zhàn)期間宣揚巴斯克的民族事業(yè),蘇聯(lián)是他們的第一站。因為非常難得,跟外國球隊的比賽在蘇聯(lián)一直很受追捧,此外,前一年上映的電影《門將》讓大眾的熱情更高了。謝米昂·季莫申科執(zhí)導的這部音樂喜劇大受歡迎,主角是一個出自工人階級的少年,由非常受女性觀眾喜愛的大眾偶像普魯日尼科扮演,一個西瓜從馬車上掉下時被他一下子接住,于是被當?shù)厍蜿犗嘀校尤肫渲幸黄鸶皝碓煸L的對手較量。劇情不出所料,甚至有些荒唐:一連串精彩撲救后,主人公在最后關頭跑過整個球場,打入制勝一球。影片中的一首歌曲極為有名,明顯是在向國人強行灌輸政治說教:“嘿,門將,時刻準備戰(zhàn)斗吧/你就是站在門前的哨兵/想象一下/你的身后就是國境線。”
現(xiàn)實中的這群訪客擁有六名參加過1934年世界杯的西班牙國腳,可不是蘇聯(lián)宣傳部門需要的小菜一碟。他們采用WM陣型,首戰(zhàn)5-1痛扁莫斯科火車頭,隨后2-1打敗莫斯科迪納摩,到列寧格勒跟當?shù)氐穆?lián)隊2-2打平后,他們回到莫斯科,7-4大勝迪納摩中央委員會挑選出的聯(lián)隊,在俄羅斯的最后一場是對陣當年的衛(wèi)冕冠軍莫斯科斯巴達。絕對不能再這么難堪了,斯巴達教練組的組長尼古拉·斯塔羅斯京從其他俱樂部征召了多位球員,其中包括基輔迪納摩的前鋒謝洛夫斯基和什琴霍特斯基,他們曾經在1935年隨基輔聯(lián)隊出訪巴黎,在一場非常難得的跟職業(yè)球隊的較量中發(fā)揮神勇,6-1大勝當?shù)氐膴W林匹克紅星隊。斯塔羅斯京決定采用跟對手一樣的陣型,將中前衛(wèi)撤回來變成第三個后衛(wèi),以限制對方中鋒蘭加拉的發(fā)揮。他在《頂級足球入門》一書里記錄了當時的情景:這個做法遠遠談不上受歡迎,最響亮的反對聲出自親弟弟,也就是踢中前衛(wèi)的安德列·斯塔羅斯京,安德列問他:“你想讓我在全蘇聯(lián)人民面前出名嗎?我連呼吸的空間都沒有了!誰去幫忙進攻?這套戰(zhàn)術我們踢了好多年了,可你要毀了它……”
其實這不是莫斯科斯巴達第一次嘗試三后衛(wèi)。幾年前到挪威巡回比賽時,傷病迫使他們微調了慣用的235陣型。斯塔羅斯京的另一個弟弟亞歷山大說:“斯巴達當時用了一種防守版的WM,用一個前衛(wèi)來強化原有的雙后衛(wèi)防線,必要時兩個內鋒撤回去。”新體系的前景打動了大家,于是在備戰(zhàn)1936年春季聯(lián)賽時,他們一度延續(xù)了三后衛(wèi)。斯塔羅斯京回憶道:“想法很大膽,可在國內沒流行起來,友誼賽2-5輸給莫斯科迪納摩后就被棄用。現(xiàn)在將第二次嘗試,又是一場友誼賽,但這回是跟外國球隊較量,比賽極有分量,風險好大。”
分量不光是來自體育本身。蘇聯(lián)當局非常嚴肅地對待這場友誼賽,國家體委主席察爾申科,共青團的頭頭科薩雷夫,還有來自各部門的黨的領導干部,干脆住到了莫斯科斯巴達在塔拉索夫卡的訓練基地。“斯巴達是最后的希望,”斯塔羅斯京在自傳《足球歲月》里回憶道,“都亂套了!人們寄信、發(fā)電報、打電話,給我們出謀劃策、送上祝福。我被各級領導召見,他們說,全國人民都在等我們獲勝。”
賽前的兆頭不怎么好,莫斯科斯巴達碰上堵車,為此還推遲了開球時間。上半場他們兩度領先,可惜都被扳平。希洛夫斯基在第57分鐘罰進有爭議的點球后,他們終于放開了手腳,斯捷潘諾夫完成帽子戲法,最終6-2大勝。斯塔羅斯京后來堅持認為,弟弟安德列在陌生位置上的表現(xiàn)很“精彩”,但報紙和隊中門將阿基莫夫可不這么看,指出蘭加拉的頭球完全壓制住了安德列,而且斬獲一球。
事后表明,這場失利只是巴斯克聯(lián)隊的一次失常。隨后他們打敗基輔迪納摩、第比利斯迪納摩和一支格魯吉亞代表隊,氣得《真理報》發(fā)了一篇怒不可遏的評論,標題要求“蘇聯(lián)球員應當戰(zhàn)無不勝”,文中所陳述的事實大家都很清楚:“巴斯克隊在蘇聯(lián)的表現(xiàn)說明,我們最好的隊伍也離高水準差得很遠……在我們國家,青年得到了黨和政府的照料、關心和愛護,其他國家的年輕人都沒有這樣的待遇,可我們的足球水平還這么低,這更讓人受不了。”
除了這些上綱上線,《真理報》也講出了道理:“很明顯,足球水平的提高直接取決于跟正經對手的較量。跟巴斯克聯(lián)隊踢的這幾場比賽,我們的球員就獲益匪淺(比如長傳、邊路進攻和頭球)。”
四天后,巴斯克聯(lián)隊更是進一步證明了《真理報》的觀點,以一場對明斯克代表隊的6-1大勝為蘇聯(lián)之行劃上句號。蘇聯(lián)足球沒有忘記他們給自己帶來的經驗和教訓,盡管提倡參與國際賽事的呼聲過了一陣子才受到了關注,但他們認識到了,WM陣型能提供許多有趣的戰(zhàn)術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