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演化與人類未來
- 殷鴻福 周修高
- 1089字
- 2019-06-24 12:24:27
四、海豆芽與石燕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群群小燕子在天空中飛來飛去,也經常可以在菜場里買到鮮嫩的黃豆芽、綠豆芽。因此,大家都知道小燕子和豆芽是什么樣子的。那么,你是否知道,在古代的海洋里,曾經生活著許多像燕子和豆芽那樣的腕足動物,它們就是本節要給大家介紹的石燕和海豆芽。
腕足動物是海生,底棲,具真體腔,體外披著背、腹兩瓣、大小不等但兩側對稱的硬殼的無脊椎動物。動物軟體的最外部是緊貼在硬殼內面的兩片外套膜。由外套膜圍成的外套腔被橫隔膜分成前后兩部分,后部為內臟腔,軟體大部集中于其內,前部為腕腔,其內兩個纖毛腕。口位于兩個纖毛腕著生點之間的橫隔膜上。有腕骨支持的纖毛腕是攝食器官,通過腕和外套膜邊緣纖毛的定向擺動引起的水流,既可把食物帶入口中,又可將代謝的廢物排出體外。在殼體的后部伸出一個可以伸縮的肉質莖,借以把殼體固著在海底硬物上或插入泥沙底質內。腕足動物出現于寒武紀早期,在奧陶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的海洋中非常繁盛,留下豐富的化石,自二疊紀末期急劇衰退以來,一直處于不景氣狀態,在現今的海洋中仍生存著約70屬260余種。在我國沿海生存的有海豆芽和小穿孔貝(圖1-9)。

圖1-9 小穿孔貝與海豆芽
1、2、3.小穿孔貝生活狀態(1、2)及縱剖面(3);4.海豆芽生活狀態
石燕是腕足動物中的一個類群,背、腹兩瓣殼是鈣質的。由于它的一對纖毛腕有呈螺旋狀向左、右兩側延伸的腕骨支持,因此外殼的相應部分也向左右兩側延伸,形如展翅的小燕子,這種海洋動物也因此而得名。在石燕殼的外表面有許多隆起的殼褶,使之更加美觀(圖1-10)。在由早志留世至早侏羅世的海洋里,石燕類是海洋動物群的重要成員,也是這一時期形成的海相地層中的重要化石,很受各國古生物學家重視。此外,石燕還是一味中藥呢!如果你想認識它的話,可以到中藥鋪里去買幾個。

圖1-10 泥盆紀的刺罟石燕
1.腹殼內螺旋狀腕骨示意圖;2.殼體背視
海豆芽是腕足動物中的另一個類群,它的兩瓣殼雙凸、直長,呈舌狀,故名舌形貝,舌形貝的殼是磷酸鈣質的。自兩瓣殼后方伸出的肉莖可以伸縮,用以將動物體錨定在洞穴的底部(圖1-9、圖1-11)。洞穴是由兩瓣殼的相對轉動和縱向滑動,在海濱淺水的軟質沉積物內挖掘而成。生活時將殼的前緣露出沉積物表面,借腕上的纖毛擺動濾食微生物。受驚擾時,肉莖收縮將殼體拉入洞穴內。它們生活時的形態類似于由土中萌出的豆芽,故又得名海豆芽。海豆芽的化石始見于早寒武世巖層中,奧陶紀時繁盛。在現代海洋淺水的泥沙質海底仍有較多海豆芽生存,與其祖先相比,仍然相似,因此海豆芽被古生物學家稱作“活化石”。

圖1-11 海豆芽
1.保存在3億年前巖石中的海豆芽化石;2.現生海豆芽的外部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