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官和蕓娘一一行禮,知客僧人等他們行完禮,便帶他們進(jìn)入后面偏殿去了,走過數(shù)間房舍,便推開一間僧房,行禮道:“師叔,兩位施主來了。”房內(nèi)“嗯”了一聲,道:“你去吧。”知客僧合什道:“是”,便對雀官二人道:“你們自己進(jìn)去吧。”便轉(zhuǎn)身而去了。
雀官和蕓娘走入房內(nèi),只見一名老僧低頭坐在桌邊,一名小沙彌垂手站在他的身旁,雀官便道:“大師有禮了!”老僧抬起頭來,道:“施主請坐。”雀官見那老和尚六七十歲年紀(jì),滿臉皺紋,抬起頭時(shí)眼中突然一亮,隨即又黯淡下去,心中莫名一凜,便拉了蕓娘在那和尚對面坐下。
老和尚便:“智永,去沏茶來。”小沙彌望了二人一眼,道:“是。”便出門泡茶去了。雀官道:“不知大師怎么稱呼。”老和尚道:“貧僧圓通,二位施主如何稱呼?”雀官道:“在下姓公孫。”又一指蕓娘道:“她姓薛。”
和尚點(diǎn)頭道:“你們既然不是一家人,卻不知是哪位的故親要做法事?”蕓娘便道:“是我想替母親做一場法事,我前幾天夢見母親,所以來求大師們行大法力。”
老和尚合掌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施主孝心可嘉,雖然我寺人人清凈修持,但我佛慈悲,定助施主完此心愿。”蕓娘喜道:“多謝大師!”便和雀官二人站起身來行禮。
此時(shí)那小沙彌正好端茶進(jìn)來,走過蕓娘身邊時(shí),身子一晃,手中的茶水濺到蕓娘身上,蕓娘伸手去拍,小沙彌慌道:“對不住了,把施主的衣裳打濕了。”
蕓娘見那小沙彌不過八九歲年紀(jì),便笑道:“不要緊,不要緊。”老和尚喝道:“你怎么如此莽撞,還不快快退下。”小沙彌低頭道:“是,是。”便退出門去了。
老和尚問了蕓娘母親的名字、生辰等事,又說起做法事的日期時(shí)辰,要準(zhǔn)備的東西,絮絮繁繁,十分詳細(xì),說了一兩個(gè)時(shí)辰,說完之后,又反復(fù)交待。
剛開始蕓娘因?yàn)槭翘孀约耗赣H做法事,還強(qiáng)自支撐,后來卻聽得有些頭昏腦脹,便道:“大師,我有點(diǎn)頭暈,出去走走,一會就回來,你們先商議好了。”便朝雀官使個(gè)眼色,走出門去了。
雀官知道她向來不愿意久坐,但此時(shí)有求于人,只好自己端坐在椅子上,耐著性子聽老和尚翻來覆去說話,又過了許久,老和尚才笑道:“說了這么久,老僧要去過堂了,施主自便,剛才我說的東西不要漏了,等施主將東西都備齊了,便來我們寺里做法事吧。”
雀官知道僧人“過堂”便是吃飯的意思,也知道他這寺里不接待外客,便站起身道:“我都記下了,這次還得煩勞諸位大師了,我們自然有香火錢奉上。”老和尚笑道:“我們又不是圖你的錢財(cái),不過是見你們一片孝心罷了。你快去吧,我們和尚過午不食,要是趕不到齋飯,老衲便得餓一天的肚子了。”
雀官忙道:“是,大師們慈悲。”出門環(huán)顧四周,卻不見蕓娘的影子,心中也有些怪她,雖然這老和尚羅索,但終究是一片好意來替她母親做法事,她出門清靜一會,便也應(yīng)該回來了,但卻直到這時(shí)還蹤跡全無,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雀官出了正殿、天王殿,山門,將寺廟找遍了,也沒有看見蕓娘,他又出了山門找了幾里,也不見蕓娘的蹤影,心里著急起來,他知道蕓娘雖然性子急躁,卻絕不會一人獨(dú)自離去,便又返回寺里,又把那些香客問了一遍,竟沒有一點(diǎn)消息,心里發(fā)慌,剛好那名知客僧走了出來,雀官連忙將他拉住,問道:“師父,你有沒有看見和我一起來的那人?”
知客僧愕然道:“你們不是去了圓通師叔的僧房么?”雀官急道:“他頭暈先出來了,等我從圓通大師的房里出來,他卻不見了。”知客僧道:“也許他自己先回去了吧。”
雀官搖頭道:“不會,他絕不會先走。你快帶我到各處僧房去找一找。”知客僧道:“你的伙伴走丟了,你捉住我干什么?”雀官心里焦急,道:“你快帶我去找找,也許他在寺內(nèi)不辯方向,迷路了。”
知客道:“他這么大年紀(jì)了,何況我們寺里只有這么大的地方,又不是崇山峻林,怎么會迷路?”雀官道:“不管怎樣,師父只管帶我去,讓我仔細(xì)找一找。”知客僧皺眉道:“現(xiàn)在寺內(nèi)正在用午飯,哪能順便打擾?”
雀官見他推三阻四,便將他手腕一捏,那和尚便痛得叫出聲來,雀官道:“得罪了,師父請前面帶路。”知客僧無法,只好帶了雀官朝內(nèi)殿走去,走到飯?zhí)瞄T口,便喊起來:“救命,救命。”
那些正在用午飯的僧人們聽到救命之聲,都走了出來,問道:“智信,你怎么喊起救命來了?”智信一眼見到里面走出的中年僧人,忙喊道:“方丈救我。”
那人五十多歲年紀(jì),身形清瘦,一雙眼睛卻炯炯有神,他皺眉道:“這是怎么了?”雀官將智信的手腕放開,行禮道:“方丈恕罪,因?yàn)槲业耐椴灰娏耍晕乙切艓煾笌业絻?nèi)院來找,并無惡意。”又對智信施禮道:“智信師父,得罪了。”
智信揉著手腕,鼻子里哼了一聲。方丈問道:“你的同伴是什么時(shí)候不見的?什么歲數(shù)?什么打扮。”雀官道:“我那同伴十六七歲,做讀書人打扮,我和他在圓通大師的房內(nèi)商議做法事的事,因?yàn)樗^暈,出來走動走動,等我出來,他便不見了。”
方丈道:“也許他在這附近游玩也說不定。”雀官搖頭道:“我已經(jīng)把寺里寺外找了幾遍,并沒有看見。”方丈便回頭問圓通老和尚和眾僧道:“你們一寺僧眾,可有人見到這位施主的同伴?”
那些僧人都搖頭道:“沒有看見。”方丈便對雀官道:“你那同伴又不是孩童,想必自己已經(jīng)回去了,施主回去找找吧。”雀官道:“我那同伴絕對不會獨(dú)自離去,我有個(gè)不情之請,還請方丈將寺內(nèi)禪房都打開,我逐一尋找,也許我的同伴無意中走了進(jìn)去。”
方丈皺眉道:“且不說你那伙伴不可能到禪房中去,只說我寺內(nèi)幾十間僧房,又怎能讓你一一去找?”旁邊眾僧便都鼓躁起來,道:“你的同伴不見了,你自己去找就好了,為什么要看我們的禪房?你當(dāng)我們普照寺是拐賣人口的不成?”
雀官也心知蕓娘九成九不會在僧房,但人既然是在寺里丟的,那便連一寸土地也不能放過,便施禮道:“還請方丈許可。”方丈道:“施主太無禮了,恕難從命。”雀官臉色一沉,道:“方丈要是不肯,我便真的只有無禮了。”
一眾僧人都喝罵起來,只有那方丈想了一想,合什道:“阿彌陀佛,施主既然執(zhí)意要看,便去看吧,我們佛門中人,有什么是不能讓人看的?倒顯得我們著相了。”
雀官忙施禮道:“方丈慈悲。”方丈便命了一名僧人,領(lǐng)著雀官一間間禪房查看,那些僧人雖然惱怒,便方丈有命,也無可奈何。雀官找了半天,蕓娘仍是蹤影全無,他眉頭深鎖,忽然看見小沙彌智永蹦蹦跳跳而來,想起當(dāng)時(shí)在圓通房里時(shí)他曾在場,后面也出去了,便問道:“小師父,你可曾見到我的同伴么?”
小沙彌道:“便是和你一起來的那個(gè)人嗎?”雀官道:“正是。”小沙彌便把手朝山門外一指,道:“我從圓通師伯房里出來,在外面玩耍時(shí),見到他出山門下山去了。”雀官忙道:“你看清楚了嗎?”那小和尚道:“我瞧得清楚,他是下山去了。”
雀官心頭一定,忙道:“多謝小師父了。”又對那領(lǐng)他尋找的僧人道:“有勞師父了,請?zhí)嫖蚁蚍秸芍虑浮!北憧觳匠较伦呷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