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李白
關于在樓蘭的所聞所見,他在歸來后向劉徹做了詳盡的匯報,太史令司馬談在場做了記錄。這位太史令對樓蘭顯然不感興趣,因此他采用春秋筆法,在歷史實錄上為樓蘭與姑師留下了四十幾個字:“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側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國。樓蘭、姑師小國耳,當孔道。”后來,司馬談的兒子司馬遷撰寫《史記》時,已經找不到更多關于...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李白
關于在樓蘭的所聞所見,他在歸來后向劉徹做了詳盡的匯報,太史令司馬談在場做了記錄。這位太史令對樓蘭顯然不感興趣,因此他采用春秋筆法,在歷史實錄上為樓蘭與姑師留下了四十幾個字:“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側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國。樓蘭、姑師小國耳,當孔道。”后來,司馬談的兒子司馬遷撰寫《史記》時,已經找不到更多關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