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中國人生活在各種“票證”的限制里。除了舉國共有的布票、糧票,每個城市還有各自的許多種“票”。我所居住的城市,買肉要憑肉票;買火柴要憑火柴票;買月餅要憑月餅票;買鍋要憑鍋票;甚至面醬、粉條、豆腐這類北方市民最普通的副食品也須憑票購買。票證使上述物質變得珍貴,況且,即便你口袋里有了屬于自己的票證,也并非就能買到你想買的東西。比如豬肉,那時每人每月憑票供應半斤。我家四口人,一個月內常...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中國人生活在各種“票證”的限制里。除了舉國共有的布票、糧票,每個城市還有各自的許多種“票”。我所居住的城市,買肉要憑肉票;買火柴要憑火柴票;買月餅要憑月餅票;買鍋要憑鍋票;甚至面醬、粉條、豆腐這類北方市民最普通的副食品也須憑票購買。票證使上述物質變得珍貴,況且,即便你口袋里有了屬于自己的票證,也并非就能買到你想買的東西。比如豬肉,那時每人每月憑票供應半斤。我家四口人,一個月內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