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三套攻戰計(3)
書名: 中華國學經典讀本:三十六計·孫子兵法作者名: 孫武本章字數: 5726字更新時間: 2013-09-28 10:32:33
而孔明早已在寨中設好了宴席,又在中帳設下了七重兵,刀槍劍戟,燦若霜雪,整個大寨氣氛十分莊嚴。孔明端坐于帳上,只見蠻兵紛紛攘攘地被押進帳來。他令人解去他們身上的繩索,安慰他們說:“汝等皆是好百姓,不幸被孟獲所拘,今受驚嚇。吾想汝等父母、兄弟、妻子必倚門而望,若聽知陣敗,定然割肚牽腸,眼中流血。吾今盡放汝等回去,以安各人父母、兄弟、妻子之心。”說完,賜給他們酒食米糧,放他們走了。蠻兵深感其恩,泣拜而去。孔明隨后叫武士把孟獲押來。孔明問:“吾今擒汝,汝心服否?”
“山僻路狹,竟遭汝手,如何肯服!”
“汝既不服,吾放汝去,若何?”孔明問。
孟獲說:“汝放我回去,再整軍馬,共決雌雄;若能再擒吾,吾方服也。”
孔明立即叫人去其綁繩,給他衣服穿,又賜以酒食,還給鞍馬,差人送他上路回其軍寨。孔明向眾將解釋道:“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直須降伏其心,自然平矣。”
孟獲渡過瀘水,扎下營寨,并陸續招集被蜀軍放回的蠻兵,重新建立了一支軍隊。他又派人去請被孔明捉住又放了的董荼那和阿會喃。兩人雖不愿,但出于對孟獲的懼怕,只得率兵前來。孟獲傳令道:
“吾等有此瀘水之險,將船筏盡靠在南岸一邊,皆筑土城,深溝高壘,看諸葛亮如何施計謀!”
鑒于孟獲采取堅守的策略,諸葛亮令馬岱在瀘水下游一個水流緩慢之處過河,以斷孟獲運糧之道。
馬岱奪得孟獲的運糧車百余。孟獲即派董荼那來戰馬岱。馬岱縱馬向前,大罵董荼那乃無義背恩之輩。后者深覺羞愧,無言以對,不戰而退。
孟獲大怒,令人將董荼那推出斬首。眾酋長哀告再三,董荼那最后挨了一百大棍。之后,都聚集在董荼那帳中,議論道:“殺孟獲去投孔明,以免洞中百姓遭受涂炭之苦。”董荼那正有此意。于是他手執鋼刀,率領百十來人,直奔主寨而來,此時孟獲已喝得酩酊大醉,被董荼那等人綁了個結實,然后押送過瀘水,來見孔明。孔明重重賞了他們。隨后,孔明令刀斧手把孟獲押進來。他笑吟吟地說:“汝前有言‘但再擒得,便肯降服。’今日如何?”
孟獲答道:“此非汝之能也,乃吾手下之人自相殘害,以致如此,如何肯服!……若丞相真的放吾回洞中,吾當率兵再決勝負。若丞相這番再擒我,那時傾心吐膽歸降,并不敢改移也。”孟獲自信地說。
孔明令人為他松綁,以酒食相待。然后親自送孟獲至瀘水邊,用船將其送到對岸。
孟獲回到自己寨中,第一件事就是把董荼那、阿會喃兩人騙來處分。然后他與親弟孟優商議計策。孟優聽了兄長的話,帶了百余名蠻兵,滿載金珠、寶貝、像牙、犀角等禮物,渡過瀘水,徑直奔往孔明大寨而來。
孔明得到報告,馬上叫來幾員大將,如此這般地吩咐了一番。做好一切安排后,孟優等人被召進大帳。孟優說:“家兄孟獲,感丞相活命之恩,無可奉獻,這些金珠寶貝若干,權為賞軍物資。續后另有進貢天子禮物。”孔明收完,就設宴招待孟優,隨行的一百多名面目猙獰的大力士也就席而坐。遂叫諸將勸酒,殷勤相待。孟獲此時正在銀坑洞自己的帳中盼望回音。
終于兩個前去打探消息的人回來說:一切安排妥當,單等大王今夜二更前去偷襲。孟獲聞聽大喜,即刻點起三萬蠻兵,向蜀營沖去。孟獲自己帶了心腹蠻將一百多名直奔孔明大寨。一路上毫無阻攔,甚至寨門也大開著。孟獲等人催馬沖進去,可寨中空空如也,并無一人。他又撞進孔明軍帳,只見帳中燈火通明,再一看,孟優和那些大力士個個爛醉如泥。原來他們喝的酒中已下了迷藥。
孟獲明白自己這次又中了孔明之計,結果又被蜀軍抓獲。孔明笑著說:“汝先令汝弟以禮詐降,如何瞞得過吾!今番又被我擒,汝可服否?”
孟獲說:“此乃吾弟貪口腹之故,誤中汝毒,因此失了大事。吾若自來,弟以兵應之,必然成功,此乃天敗,非吾之不能也,如何肯服!”
孔明叫人給孟獲兄弟和眾蠻兵松綁,放他們回去,他們再三拜謝丞相不殺之恩,消失在夜幕之中。孟獲三次遭擒,心中憋氣。回到洞中,即差心腹之人帶金珠寶貝前往八番九三十甸等處,請蠻方部落出兵助戰,東拼西湊,招集了一支數十萬的軍隊。
孔明得知此事,笑著說:“吾正欲令蠻兵皆至,見吾之能也。”他叫人在寨中多設燈火,棄下很多糧草車輛,然后率軍悄悄離去。孟獲認為,諸葛亮棄輜重而去,必因國中有緊急之事。故虛張燈火以為疑兵,棄車杖而去也。可速追之,不可錯過。于是孟獲驅兵追趕。到了西洱河邊,只見河北岸上的蜀軍營寨旌旗招展,齊整如故。他回頭對眾將說:“此是諸葛亮懼吾追趕,故就河北岸少住,不二日必走矣。”
他下令在岸邊扎寨,又讓蠻兵去山上砍竹做筏,以備渡河。可他萬萬沒料到此時蜀軍已埋伏在他的背后。當天夜里,突然狂風大作,四周燈火如海,鼓聲如雷,埋伏的蜀兵旋風般殺到。蠻兵頓時大亂,自相踐踏。孟獲大驚,急率幾名親信倉皇而逃。他想奔回舊寨,但見趙云迎面殺來;他忙奔往河邊,往山谷中逃。可才轉過山口,只見一片叢林前,幾十人擁著一輛小車,車上端坐孔明。孟獲一見,怒火中燒,率領隨從去擒拿孔明。可他們沖了沒多遠,只聽轟隆一聲悶響,就連人帶馬掉進了陷坑。孟獲又被生擒活捉,其弟孟優及眾首領也做了蜀軍的俘虜。
孟獲被帶了上來。孔明大怒道:“爾今又被吾擒了,有何理說!”
孟獲還是不服氣:“吾今誤中詭計,死不瞑目!”
孔明喝令武士:“將孟獲推出斬之。”孟獲卻全無懼色,回頭對孔明大叫:“若敢再放吾回去,必然報四擒之恨!”
孔明大笑。孟獲又得以南歸。路遇其弟,孟優說:“我兵屢敗,蜀兵屢戰屢勝,難以抵擋。只可就山陰洞中,退避不出。蜀兵受不過暑氣,自然退走。”
于是他們前往禿龍洞。禿龍洞大王朵思乃孟優之故友。此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進洞的通道只有兩條,一條已被朵思大王的人把守住了,另一條則山高路險,黃昏時分,煙瘴大起,此處更有四眼毒泉,誰喝了此水,必死無疑。
誰知,孔明借助神明的幫助,沖破天然險阻,直接來到禿龍洞前扎下大寨。孟獲接到報告決計先大賞蠻兵,鼓其士氣。就在這時,西銀洞主楊鋒帶領三萬士兵前來見孟獲。他聲稱要助其一臂之力。孟獲甚喜,盛宴招待楊鋒及其五個兒子。席間,楊鋒的兩個兒子起身向孟氏兄弟敬酒。兩人正要接杯飲酒,只聽楊鋒大喝一聲,他的兩個兒子早將孟氏兄弟五花大綁捆了起來。楊鋒冷笑道:“吾兄弟子侄皆感諸葛丞相活命之恩,無可以報。今汝反叛,何不擒獻!”說完,押著孟獲等人,來見孔明。
孔明依舊笑容滿面,問孟獲:“汝心服否?”
孟獲把臉一扭道:“非汝之能,乃吾洞中之人,自相殘害,以致如此。要殺便殺,只是不服!”
孔明正色說道:“吾再放汝回去,重整兵馬,與吾共決勝負。如那時被擒,若再不服,當滅之。”他馬上叫人再次放了孟獲。然后重重賞賜了楊鋒等人,加封其官職,讓他們回去了。
卻說孟獲回到了銀坑洞,繼續對抗孔明。結果,孟獲老巢銀坑洞也被蜀軍攻占。次日,孔明正要分兵緝捕孟獲,忽有人來報:“蠻王孟獲之將帶來洞主,因勸孟獲歸降,獲不從,今將孟并其妻祝融夫人及宗黨數百余人皆擒來,獻與丞相。”
孔明聞聽,馬上吩咐手下兩將張嶷、馬忠須如此這般。兩將領令,帶了二隊精兵,藏于大帳兩廊。然后,孔明大聲令守門將士,將孟獲等人放進來。
帶來洞主帶著刀斧手,押著孟獲等數百人走進來,在帳前跪倒。此時只聽孔明一聲大喝:“與吾擒下!”藏于兩邊的士兵一擁而出,將蠻兵、蠻將全部綁了起來。孔明下令搜其身,結果發現他們人人都藏利刃。孔明看著孟獲,哈哈大笑:“汝原說在汝家擒住,方始心服;今日如何?”
“此是我等自來送死,非汝之能也……汝第七次擒住,吾方心服,誓不反矣。”
孔明一笑:“巢穴已破,吾何懼哉!”今武士為他們松綁,然后把臉一沉,斥責道:“這番擒住,再若支吾,必不輕恕!”孟獲等人抱頭鼠竄而去。
此時的孟獲已成喪家之犬,可以與之聯合的朋友也只有一人,乃烏戈國國主兀突骨。此人答應孟獲,派三萬蠻兵為其復仇。這些士兵都身披藤甲。這些藤甲在油中浸上半年后,再放在太陽下曬干,曬干復浸,浸完再曬,如此總共十幾遍,然后才制成鎧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經水不濕,刀箭皆不能入。因此號為“藤甲軍”。
只說孔明第一次在桃花水邊與藤甲軍交鋒,吃了些虧。他立即喚來土人細問敵人的情況。第二天,他登上桃花渡口旁邊一座大山察看地形。在半路,他忽然發現一條山谷,形長蛇,兩面都是陡峭的山崖,沒有樹木。這一發現令孔明喜出望外。他叫來眾將,一一悄聲吩咐了一番。又令魏延率本部人馬在桃花渡口扎起一座營寨,吩咐他,若兀突骨來攻,便放棄營寨,望白旗處而走,而且要在半個月之內,按此辦法連輸五陣,放棄七座營寨。
再說孟獲一再提醒兀突骨:“諸葛亮多有巧計,只是埋伏。今后交戰,吩咐三軍:但見山谷之中,林木多處,不可輕進。”兀突骨切記在心。
這時有人來報,說蜀兵正在桃花渡口北岸立起營寨。兀突骨馬上派藤甲兵渡河來戰蜀軍。魏延按孔明指示出戰,且戰且走,已敗十五陣,放棄了七座營寨。兀突骨雖有孟獲的警告,但見蜀軍如此“不堪一擊”,便愈追膽愈大。
到了第二十六天,他又帶兵攻打魏延。魏延領兵轉過孔明發現的那條盤蛇谷,跟著前面的白旗跑沒了。兀突骨一見山上并無草木,料想此定無埋伏,于是就放心追殺。
他趕到谷中,突然迎面出現了幾十輛黑沒柜車,擋住了去路。他以為這些均是蜀軍的運糧車,他殺來,軍兵便棄了車而逃。他更是放心,率部下繼續追擊。等他快沖出山谷時,突然亂石橫木紛紛滾下,將谷口堵了個嚴嚴實實。其中夾著火藥爆炸響聲。兩邊懸崖之上,無數火把從天而降,引著了埋在地里的藥線,剎那間,整個山谷火光亂舞。藤甲遇火便著,三萬蠻兵就這樣全被燒死在谷中。
孔明此時正站在山上往下看,見此慘狀,不禁流下眼淚,嘆息道:“吾雖有功于社稷,必損壽矣!”
再說孟獲正坐在他的寨子中等候消息。忽然來了幾個蠻兵,說兀突骨大王已快要取勝,請他前去接應,孟獲一聽,興奮地跳上馬就走。可到了谷前,他發現兀突骨和他的軍隊已全軍覆沒,無一生還。孟獲大叫不好,轉身要逃。這時,那些大半由蜀兵化裝的蠻兵一起動手,將其親信隨從全部抓住。孟獲單槍匹馬,跑了沒多遠,就被馬岱生擒活捉。他和眾親信又一次成了孔明網中之魚。
“七擒七縱,自古未曾有也。吾雖化外之人,頗知禮儀,直如此無羞乎?”他率人來見孔明。
孔明宣布讓孟獲永任洞主,蜀軍所奪之地全部退還。南方族深感孔明恩德,為他立了生祠,四時享祭。從此蜀南太平無事。孔明就這樣,巧用欲擒故縱計,收服了蠻人的心。
諸葛亮七擒孟獲,就是軍事史上一個“欲擒故縱”的絕妙戰例。
公元225年(蜀后主建興3年),蠻王孟獲起兵十萬反蜀,建寧郡太守雍闿牁牂郡太守朱褒,越巂郡太守高定相繼投降,聲勢甚大。蜀丞相諸葛亮奉旨起兵五十萬南征。在智破三郡叛軍之后,大軍繼續向瀘水(川滇邊境)挺進。適逢馬謖奉后主之命前來勞軍。諸葛亮久聞馬謖才智超群,便虛心問計。馬謖曰:“愚有片言,望承相察之。南蠻恃其地遠山險,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叛。丞相大軍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師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蠻兵若知內虛,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必戰為上,兵戰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諸葛亮很贊同馬謖的見地,更堅定了心服蠻王的決心。第一次兩軍對陣,孟獲戰敗,為蜀將魏延活捉。諸葛亮問他是否心服?孟獲說:山僻路狹,誤遭汝手,如何肯服?你放我回去,整軍再戰,若再被擒,我便肯服。諸葛亮當即下令放了他,并給他衣服、鞍馬、酒食,派人送他上路。第二次諸葛亮派馬岱夜渡瀘水,斷了蠻軍糧道,孟獲被部將董荼那、阿會喃等縛送蜀營。諸葛亮對孟獲說:你前次說,若再被擒,便肯降服。今日如何?孟獲說:這次是我手下人自相殘殺,以至如此,如何肯服?諸葛亮又將他放了,并領他參觀蜀軍營寨;親自送至瀘水邊,派船送回。孟獲第二次被放回本寨后,首先將部將董荼那、阿會喃殺了,然后與其弟孟優商議以假降方式夜襲蜀營,諸葛亮將計就計,第三次將孟獲活捉。但孟獲仍然不服,他說:這是因為我弟貪杯,誤吃了你們的毒酒,并非我沒有能耐,如何肯服?如果你放我兄弟回去,我們收拾兵馬和你大戰一場,若再被擒,方肯死心塌地歸降。諸葛亮第三次又將他放了。孟獲忿忿回歸本洞,派人帶上金銀珠寶往八番九十三甸各部落借得精健蠻兵數十萬,一路殺氣騰騰,來戰蜀軍。諸葛亮避其鋒芒,領軍退至西洱河北岸扎營,然后派精兵暗渡至西洱河南岸,抄了蠻軍后路,第四次將孟獲活捉。諸葛亮怒斥孟獲:這次又被我擒了,還有何話可說?孟獲說:我誤中詭計,死不瞑目。諸葛亮聲言要斬,孟獲全無懼色,要求再戰,諸葛亮只得第四次又將他放了。孟獲回去后,又聚集數千蠻兵躲入了禿龍洞,與該洞洞主朵思憑借險山惡水,據守不出。孔明走訪當地老人,尋得解毒甘泉和可辟瘴氣的薤葉蕓香,避過毒泉惡瘴,引軍由險徑直取禿龍洞,第五次擒得孟獲。但孟獲仍不服,并說:我祖居銀坑山,有三江之險,重關之固,你若能到那里擒我,我便子子孫孫,傾心服事。諸葛亮只得第五次又將他和孟優、朵思等人放了。孟獲連夜奔回銀坑山老巢,又請來八納洞洞主木鹿三萬驅獸兵助戰。諸葛亮破了孟獲之妻祝融夫子的飛刀,布假獸戰勝木鹿的獸兵,識破孟獲妻弟帶來洞主假縛孟獲夫妻獻降詭計,第六次生擒孟獲。但孟獲說,這次是我等自來送死,不是你們的本領,如第七次被擒,則傾心歸服,誓不再反。孟獲回洞后,采納妻弟帶來洞主的建議,從烏戈國請來三萬刀箭不入、渡水不沉的藤甲兵,屯于桃花渡口。諸葛亮設疑兵,一步一步地將藤甲兵誘入預伏干柴、火藥、地雷的盤蛇谷,堵住前后谷口,縱烈火將烏戈國的三萬藤甲兵燒了,第七次生擒孟獲。諸葛亮令人設酒食招待孟獲夫婦及其宗室,叫孟獲回去再招人馬來決戰。這一次,孟獲卻不走了。并說:“七擒七縱,自古未有。我等雖然是化外之人,也懂得禮義,難道就如此沒有羞恥么?于是領各洞蠻民誠心歸順。諸葛亮命孟獲繼續為蠻王,所奪之地,盡皆退還,蜀軍班師,孟獲親自送諸葛亮渡過瀘水。后來孟獲仕蜀,官至御史中丞。終蜀之世,蠻方一直太平無事。諸葛亮七擒七縱,“縱”的是孟獲其人,而最終“擒”得的是蠻王及蠻方百姓的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從此蜀國有了一個鞏固的南方,諸葛亮可全心致力于伐魏了。
用計錦囊
欲擒故縱中的“擒”和“縱”,是一對矛盾,軍事上,“擒”,是目的,“縱”,是方法。古人有“窮寇莫追”的說法,實際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樣去追。把敵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撲。不如暫時放松一步,使敵人喪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機而動,殲滅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