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彩妝傳奇作者名: (英)麗莎·埃爾德里奇本章字數: 1040字更新時間: 2020-09-03 18:40:55
序 化妝文化史

化妝是人類的本性,就像我們需要食物和睡眠一樣。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U. 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如今把化妝品定義為一切“通過涂抹、傾倒、噴灑、噴霧、植入或其他方法應用到人體上,以達到清潔、美化、修飾或改變外觀目的”的產品。根據該定義,人類自冰河時期起就開始使用顏料和油脂來改變皮膚的外觀了,這是化妝藝術的開端,激發了人類的奇思妙想。不過,促使我們化妝的動力是什么呢?
人類學家認為,人類最早在面部和身體上化妝可能是為了避免受到某些物質的侵害、進行偽裝或是宗教儀式所需。南非山洞出土的文物中發現了大量紅赭石(因為含有赤鐵礦而呈現微紅色的一種顏料),年代預計可追溯到 10 萬至 12.5 萬年以前。由于出土文物的山洞中沒有發現壁畫和裝飾性工藝品,考古學家認為這些赭石是用于身體和面部的化妝品——英國雷丁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教授史蒂文·米森(Steven Mithen)稱之為“史前化妝品”。除了化妝,顏料也被用來凸顯對部落的忠誠和恐嚇敵人(古代不列顛人在奔赴戰場之前會用菘藍植物葉子制成的染料把臉涂成藍色,可以充分說明這一點)。
攝影:Irving Penn;版權所有:Condé Nast,Vogue,1994 年 11 月
優秀的畫家只需要三種顏色:
黑、白和紅。
——提香(Tiziano)

現代化妝品的發展要歸功于古代的顏料和色素。
隨著時間的推移,裝飾性的面部彩妝逐漸與美容、社會地位和保持青春容顏聯系在一起,而從 18 世紀開始,化妝與時尚的關系日益緊密。
不論化妝的動力是什么,古代的化妝品色彩鮮艷奪目——色素、顏料、粉末、膏體,種類繁多,不一而足。不比其他方面,單是這色彩中煥發的生氣,就絲毫不輸現代的化妝盤。化妝品可不是你隨意逛逛,一時興起就能買的,其成分的復雜,制作過程的嚴謹,是如今的我們難以想象的,除了紅、綠、黑、黃、藍、白這幾種從古代就開始使用的基本顏料外,人類開始開發并使用化妝品的時間不過幾百年。大自然為古代人的化妝包提供了所需的一切原料:白堊、氧化錳、碳、天青石、銅礦石、紅赭石和黃赭石,幾乎裝點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從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土著居民和部落,到兩河流域和埃及的古老文明。不難看出,化妝的需求就像需要食物和睡眠一樣,是人類的本性。在這本書里,我將揭開早期化妝品的面紗,由此探索現代化妝品的起源,展現古代顏料和色素對現代化妝品的諸多貢獻。
化妝品的歷史繁復龐雜,跨越千年,我們對很多部分只能加以推測和臆想。幸運的是,考古發現和藝術及文學作品中的記錄讓我們能夠逐漸了解化妝的歷史:那時化妝品的顏色和流行的色號,化妝品的制作方法,以及最關鍵的問題——社會如何看待和評價化妝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