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有良好的學習成績

1、制訂必要的規矩,培養孩子遵守紀律的習慣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守規矩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培養孩子懂規矩守紀律,就是培養孩子如何來做人,進而如何進入社會。讓孩子守規矩必須先要懂規矩,而且規矩應該是具體的,應該在具體的日常生活中制定規矩,讓孩子在遵守規矩中學習規矩,感知規矩,最后形成知道有規矩而自覺地遵守規矩。

按時作息,是培養孩子守紀律懂紀律的第一步,讓孩子從這時就知道,人不能什么事都由著自己,社會上有無數條紀律在約束著你,要讓你按照社會的要求去做,你也必須要按照要求去做。當然,這樣說孩子并不一定能明白,你就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制定幾條紀律,然后讓孩子嚴格地遵守,同時也要經常告訴孩子這什么要制定紀律,為什么要遵守紀律,這樣就會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一個紀律的概念,孩子就不會什么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思來辦。現在有許多家長抱怨孩子不好管,不聽話,我覺得這與孩子不懂得紀律,不知道人要接受約束有關。也就是說,不給孩子一定的紀律教育,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都按自己的愿望來做。一旦讓孩子養成什么事都要按自己的意愿辦,那么將來孩子不但不守紀律,也不好教育,更不接受教育。當然,不遵守紀律的孩子就會麻煩不斷,甚至會常常惹出禍端。從小就讓孩子按時作息,就是培養孩子守紀律的開始,從小就守紀律并且養成良好的習慣,以后孩子不論做什么事就會考慮允許不允許,可以不可以,會不會違反紀律。孩子有了守紀律的觀念,許多時候就會自覺約束自己,這時的孩子不僅不會惹麻煩,還會認真完成每一項工作,包括認真聽老師講課,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我的女兒一歲時,我們就讓她按時作息。一歲多上幼兒園后,我們就給她制定了作息時間表。當然制定這樣一個時間表,一定要講究科學。我們首先查閱有關資料,搞清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睡眠幾個小時,再按我們的工作時間來分配中午睡到什么時間,晚上幾點睡覺,早上幾點起床。這個時間一經制定,我們就要堅決執行,到時間就讓她上床睡覺,如果女兒正在干一件事情提出推遲一會兒,我們就問清需要推遲多長時間,而且要她把時間大致說準確,如果時間不長,我們會答應,但時間一到,立即要她履行承諾,她當然也無話可說。要說明的是,雖然孩子各個年齡段需要睡眠的時間不同,但差距也不是很大,變化也是一個漸變,所以,在制定睡眠時間時,要相對的固定,上幼兒園時,因女兒要聽故事睡覺,我們就讓她晚九點上床,大約晚九點半睡著;起床時間則定在七點,早醒來也不能起床,習慣了她就會按時醒來,偶爾早醒來也會再睡著。中午一般是睡一個小時。上小學后,我們讓她晚九點半上床,因她就讀的學校就是我們的子弟學校,到學校幾百米遠,所以起床時間仍然不變,而中午因時間太短則不睡。升入初中時,上床睡覺時間推遲到晚十點,因為仍然在子弟學校就讀,所以起床時間只提前十分鐘,但我們父母要早起,要把女兒的早餐準備好,讓女兒起來洗漱完就吃飯,不到半個小時女兒就可以出門去上學。到了高中,女兒進入了省重點高中,而且是唯一一所向全省招生的學校,而且上的是奧數班,女兒的學習壓力陡然加大,而且到學校的路途又遠,這樣我們只好把晚上上床睡覺時間一下改為晚十一點,起床也變成了六點。這個時間已經是最苛刻的睡眠時間了,所以我們不能讓步,有時女兒說還有題沒做完,但如果超過十幾分鐘還做不完,我們就要她堅決停下來,然后立即上床睡覺。因為我們認為,充足的睡眠不僅能保證身體的健康,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保證,睡眠不足,孩子就不可能有一個清醒的頭腦。這樣按時作息,不僅能養成一個良好的守紀律的習慣,也不會有什么睡眠紊亂一類的毛病。

當然守紀律不僅僅是作息時間,之所以不厭其煩說作息時間,只是說明兩個問題:一是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定一個規矩,而且規矩一旦定下,就必須要堅決地執行,二是制定規矩時要考慮周全,要切實可行,規矩一經制定,就不要輕易改變,朝令夕改,孩子也無所適從,也不會把規矩當回事。

讓孩子守紀律還要“警鐘長鳴”,比如領孩子散步,就要告訴孩子為什么要遵守交通規則,為什么不能采折花木,為什么不能隨地吐痰,為什么不能亂扔廢棄物等等,說這些的目的,除了要孩子端正自己的行為,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道理,懂得這個世界是由無數的規則組成的,沒有規則這個世界就不能運轉,人也無法生活。比如你要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上有許多許多的人,這么多人要想都能生活下去,要想都生活得平平安安,就要制定許多規矩,比如公共的東西你就不能私自占有,自己的行為損害了別人的利益,也不能去做,如果大家都隨意采折花木,花園里的花就會被采完,如果誰都亂扔廢棄物,我們生活的環境就會很臟,就會生出很多的疾病等等。讓孩子明白了道理,孩子就會自覺地約束自己,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遇到事情,也會首先考慮能不能做,做了的后果如何。孩子養成守紀律的習慣,紀律對孩子來說,也就不是什么麻煩事,而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守紀律就不僅僅是不惹麻煩,而會變成以自己守紀律講文明而自豪,也會覺得自己高尚高大,從而形成一種高貴文明的氣質。

長期這樣的教育,效果當然是非常明顯。大概是女兒讀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有天我路過附中門口,看到女兒班上的幾個女生在小賣部買雪糕吃,我發現沒有我的女兒,我就問她們我的女兒哪去了。她們說在操場。我向操場望去,看到我女兒一個人坐在籃球架下。我明白她們在上體育課,于是就也買了一根雪糕讓女兒的同學帶了過去。女兒放學回來后,我問她為什么一個人坐在那里,那么熱的天,為什么不和同學一起來買雪糕。結果女兒的回答讓我也有點意外,女兒說老師不讓亂跑,老師說只能在操場自由活動,而且也不讓亂吃東西,誰亂跑就懲罰誰。我問老師哪去了,女兒說老師回辦公室了。我雖然覺得女兒遵守紀律也有點過分,甚至有點刻板,但我還是表揚了女兒,因為我知道,遵守紀律就不能投機,更不能僥幸,其他孩子離開操場去買東西吃,就是覺得老師已經不在場了,離開操場老師也不知道,或者老師也不會管。其實許多成年人犯錯誤,就是存在僥幸心理。也許有人會說,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死板,沒有出息。其實不然,守紀律和死板是兩回事,在平日的教育中,我就既教育她守紀律,也教育她要活潑,但讓她明白的是,該活潑的時候你才能活潑,該守紀律的時候你就得守紀律,這個原則必須得遵守。當然我也教育她創新,要敢于大膽提意見,要和大家交朋友等,也就是說,我是想讓她做到像毛主席說的那樣:“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另一方面,有些人認為調皮搗蛋的孩子將來有出息,我們的許多電視電影也對調皮搗蛋的學生大加贊揚,比如《小兵張嘎》一類風格的文藝作品,認為他們頭腦活點子多敢于反潮流。其實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人才,未來的社會就是一個契約社會,就是一個制度社會,也是一個法制社會,而且一切社會活動都將越來越規范,投機取巧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少,遵守規則掌握規則,就是對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必須要懂得的事情,懂得規則并按規則辦事,這樣的人,才是適應社會的人,也是具有文明素質的人,也是沒麻煩的人,也是自由的人,也會是占便宜的人。

培養孩子守紀律,也是在培養孩子做一個合格的人,也是在培養孩子尊重他人。

我的女兒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有天她打來電話,說她們的英語老師是個外籍教師,要求她們給自己的父母用英語寫一封信寄出去,信她已經寫好,明天有空就寄出去。我當時覺得信寫好就可以了,沒必要寄過來,因為有事一般打電話,寫信也是寫電子郵件,既方便又快捷,而寄信卻不方便,還得跑郵局寫信封,況且我和她母親的英語都不行,寄來也看不明白。但她卻說要寄,她說老師說了要寄,并且老師特別做了強調要寄出,不寄就欺騙了老師,不寄她心里也不安。于是便把這封信寄了回來。那天我收到這封信時,一下心里特別的高興,好像這封信有著特別的意義,拿在手里,就是覺得親切,就是覺得女兒懂事善良,也遵守紀律,也懂得尊重老師。所以,這封見證女兒守紀律的信,我至今還保留著。

可以看出,自覺地遵守紀律,就會形成習慣,如果違反紀律,不管是多么無關緊要的紀律,都會感到心里不安,都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對。有這樣的孩子,父母當然不會擔心孩子會干出什么壞事,也不會對孩子有什么不放心。這么些年來,我們就沒擔心過女兒會干壞事,不管什么事,我們對她都是絕對的信任,絲毫不擔心她會偷工減料消極怠工,在學習上如此,在生活中也如此,所以熟悉的人都會說我的女兒是最讓父母省心的女兒。

守紀律也是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人當然會得到別人的尊重。我的女兒懂事守紀律不僅我們父母喜歡,她的老師也對她很好。在上學這些年來,女兒得到了許多老師的幫助,許我的女兒喜歡讀書,從小學習都很努力,也不只學課本知識,這樣她的知識面比較廣,也就是說她學習方面的基礎很好,所以學習什么也不費勁,更不會有什么困難,因此學習什么都充滿了自信。可以這樣說,多老師都覺得我女兒聽話懂事,都愿意來幫助她。上小學中學時,我女兒獲了許多的獎,考大學時,我女兒又是被學校保送去參加北大的自主招生,大學畢業,又是被北大保舉讀研。可見,守紀律的人也不會吃虧,守紀律的人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愛護。

2、從小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讓孩子從小就成為小主人

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父母常和孩子說說家里的事,有事和孩子商量一下,甚至家里的東西放在哪里,也要告訴孩子一聲,這樣做,就是要培養孩子的主人公精神,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也是培養孩子的家庭觀念。這些意識和觀念,對孩子來說也十分重要,如果孩子沒有這些意識,就沒有家庭觀念,就沒有責任意識。沒有責任意識,孩子就會對家里的一切漠不關心,進而會對父母的事也不聞不問,進而會對親人對社會也漠不關心。對什么都漠不關心的孩子,就是沒責任心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教育起來就很麻煩,也會出現很多問題。

從小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從小培養孩子的主人公意識,是對孩子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孩子的家庭觀念和主人意識不是一時一事能夠培養起來的,而是從小就要有意識的讓其參與其中,成為一個體。比如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分清什么東西是自己的,什么東西是別人的,然后讓孩子進一步知道家里柴米油鹽的來龍去脈,知道過日子的基本東西,比如發了工資,要告訴孩子這個月發了多少錢,和孩子一起算算怎么花,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的參與意識,也讓孩子知道家里的一些基本情況。孩子再大一點,就要讓孩子直接參與家庭事務,而且一些事情要真的和孩子商量,商量的目的當然不是要孩子拿主意,而是要讓孩子感覺到他是家庭中的一員,家庭的一切都和他息息相關,有了這些觀念,慢慢孩子就會主動參與。孩子主動參與了,家里的一切家務也就自然而然地變成了他自己的事務,孩子自覺不自覺地就會成為小主人。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孩子當了家,當然就知道了柴米油鹽,孩子就會珍惜家里的一切,也會不亂花錢,也會早早長大,早早成熟,早早自己把自己當成大人,自己擔當起自己的責任,自己擔當起自己的學習任務。

培養孩子參與家庭事務,把孩子當成小主人,久而久之,孩子不但自己的事情會自己做,而且家里的事情,也會積極參與,而且也會自覺地認為家里的事也是自己的事,自己也要為家里的事操心,如果形成習慣,家長也就不用為孩子的學習費心了。

前面說過,我們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家庭觀念,女兒會聽話時,我們就給她講解什么是家庭,什么東西是家里的,什么東西是人家的,家里的東西要怎么對待,人家的東西要怎么對待。這樣的教育,當然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留下印記。記得有一次晚上抱女兒去校醫務室打針,當時孩子大概八九個月,當時女兒只能說一個單字。打針時孩子哭了,但打完針要走時,女兒突然指著桌子說電,順著女兒手指的方向看,才發現來時拿的手電忘了拿了。類似的還有一次。那年春節我們回我父母那里過年,半夜下火車時,妻子忘了穿大衣就下了車,當時已經下車走了一段路,女兒卻突然想起她媽把大衣忘在了火車上。當時女兒只喊了一聲媽媽你的大衣,然后便反身拼命往火車上跑。當時我半天才反應過來意識到有危險:如果火車開動了怎么辦,于是我也扔下東西追了過去,但我跑到車門前時,女兒已經拿著她母親的大衣擠了下來。那一年我的女兒才八歲。這就說明在那時,什么事我的女兒都在操心,不僅操心自己的事,也操心父母的事家里的事,下車后,我們大人反而在想別的,我的女兒卻在想東西拿全了沒有,有沒有丟掉東西,正因為這樣,女兒才發現她媽沒穿大衣。

孩子懂事后,家里的事情也要有意識地聽聽孩子的意見,比如那年我們分到了房子去買沙發,到了賣家具的商城,里面各種各樣的沙發讓人一時挑花了眼,但不管看哪種沙發,我們都要問一問女兒的意見。那時我的女兒大概八九歲,一個賣沙發的見我們征求小孩子的意見,不解地問我們小孩子是什么人,她懂什么。我告訴她我們是一家三口人,女兒喜歡在沙發上玩,沙發對她很重要,她喜歡不喜歡也很重要。女兒受此鼓勵,更覺得自己理所當然地要參與,于是不但更主動地參與對沙發的評價,而且還跑來跑去,尋找喜歡的沙發。后來孩子看中了一組沙發,我們覺得也可以,于是我們便鼓勵說女兒的眼力不錯,這個沙發就很好,于是便買了下來。

相反的例子也有,有的孩子兩三歲了,仍不知道什么東西是自家的,什么東西是人家的,到了人家,仍然是隨便就拿人家的東西,隨便就要人家的東西,不管能不能要,不給就哭就鬧,這不能不說是家庭觀念教育的缺失。

把孩子培養成小主人,就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孩子有了責任感,就有了責任意識和主動精神,這樣孩子不論什么事都會自己動腦筋考慮,也會為父母著想,也會為家庭著想。現在許多家庭為孩子的學習發愁,要陪著孩子學習,陪著孩子寫作業。其實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就是父母沒把孩子當成小主人,而且把孩子當成什么事都不懂的孩子。既然父母覺得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得父母來管,都得父母來操心,孩子當然不會去想什么,久而久之,孩子不僅不會有責任感,連腦筋都會懶得動,自己的什么事,自己都不會去想,而要靠父母去督促,去管理。

不少人抱怨孩子長不大,已經二十多歲的成年人了,什么事都不管,什么事都不考慮,什么事都得父母管,都得父母來操心。其實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教育不當的責任。現在是獨生子女,父母有充足的時間來管孩子,而且管得太多,管得太細,而且有的孩子不但父母親管,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管,這么多人管著,而且都要求按大人的意愿去辦,孩子當然不愿意自己考慮,也沒法自己考慮,因為更多時候自己考慮了不管用,說了也不算,因此,就養成了孩子不僅不當家,也不聞不問家里的事情,孩子成了典型的公子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缺什么就向家里要什么,根本不考慮家里的情況,也不知道家里的情況。這樣的孩子,不僅沒有責任感,也不會知道自己將來要干什么,父母需要他干什么。

有天我在校園里散步,一個男生問一個女生干什么去,女生說去買西紅柿。男生說你不是不愛吃酸的嗎?女生說是我媽要讓我去買,還要我每天生吃兩個。上大學了,每天吃什么都要父母來安排,孩子又怎么能長大。

我記得還是我的女兒很小的時候,如果家里有東西找不著,我就問女兒知道不知道放在了哪里。如果女兒知道,她就會跑去拿出來;如果不知道,她就會和我一起找。這樣久了,她知道的就比我們多,感覺記得也比我們牢,什么東西找不到,我們會本能地問女兒,很多時候她還真的能找到。大一點后,家里有什么事或者要買什么東西,我們都要她知道或者讓她參與,這樣她就自覺地把自己當成了家里的重要成員和大人,許多時候會主動參與家里的事情,也會主動為家里出謀劃策。這個習慣我女兒至今還保留著。去年我們買了一臺液晶電視,本來我們以為女兒在北京,又要參加一個考試,再說也不是什么重要的東西,就沒打擾女兒,結果后來她母親在電話里和女兒聊天時說了電視的事,女兒就很不高興,也立即表達了自己的不滿,說她雖然不在家,但仍然是家里的人,為什么這么大的事不和她商量,如果商量,她會在網上查哪種品牌的最合適,多大尺寸的最適合。可見女兒對家里的事還是很牽掛。

有主人意識,就會有很強的家庭觀念,也會很關心父母家人。我的女兒離家到北京上學已經五年多了,但我和她母親的生日她每年都記著,每到過生日那天就會早早地發來短信,然后叮囑吃什么怎么過。妻子的幾個侄兒侄女也在蘭州,我女兒甚至會給她表哥表姐發短信,要他們到我們家來給我們過生日。有次我的生日我都忘了,那天我講完課往回走,突然手機響了,是女兒發來的祝賀短信,回到家,妻子已經做好了飯菜。妻子告訴我,說她剛上班就接到女兒的電話,要她早點回家準備給我過生日。其實我女兒關心的事情還很多,比如三八節,她會打電話讓她的表姐買花來送給她的母親,就連二月二,女兒也會發短信提醒我要不要理發剃龍頭。今年我的生日,女兒就在網上訂了蛋糕,上午我還沒上班,蘭州的糕點店就打來了電話,先是祝賀生日,然后說女兒在北京給我訂了蛋糕,問什么時候把蛋糕送來。今年端午節,女兒又在網上給我們訂了粽子。對這一切,別人都很羨慕我,其實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這都是從小教育孩子的結果,正確的教育,會培養出讓你自豪一輩子的孩子。

孩子有家庭觀念和責任感,學習自然也不用家長發愁,這個問題將在后面講到。

3、懂得艱苦奮斗的孩子,是有志氣有出息的孩子

都說男孩子要窮養,女孩子要富養,大概是說窮養的男孩子知道奮斗,富養的女孩高貴大氣,眼光也高。男孩子窮養我贊成,女孩富養我認為不一定可取,如果把女孩富養成嬌小姐,如果沒什么本事卻自以為高貴,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反倒害了女兒。我倒相信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這里說的窮,不是說明明有錢卻讓孩子裝窮吃苦,而是即使有錢,也不讓孩子奢侈浪費,更不能讓孩子以為有錢便膽壯氣粗為所欲為。相反,不論你多有錢,錢來的多么容易,也要告訴孩子一切都來之不易,要珍惜一粒米一件衣,甚至要常常憶苦思甜,讓孩子從小就懂得眼前的一切都是心血汗水換來的,都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不努力,就什么也沒有,奢侈浪費,就會喪志敗家。

記得我小的時候讀過一篇課文《千人糕》,是我大哥他們的課本,大意是說吃年糕時父親告訴全家,年糕不容易,要經過農民工人等許多個人,許多道工序,然后才能成為年糕。到我們上學時,這樣的文章就沒有了,當然,我們那時也不需要這樣的文章,因為現實生活就已經很糟糕了,整天都餓著肚子,當然知道衣食的艱難。但現在的情況卻大不一樣,生活條件好了,衣食無憂,而且許多人家已經達到了孩子要什么都能夠滿足的地步,而且孩子之間也互相攀比,你家的孩子有什么,我家的也要有,你家的孩子吃什么,我家的也要吃什么。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艱苦奮斗的教育,就顯得尤為可貴。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如果孩子以為什么東西都可以伸手就能得到,那么就會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大少爺大小姐,他們不但不會艱苦奮斗,讓他們完成一般分內的工作,恐怕也很難做好,讓他們自己養活自己,恐怕也不容易。

我女兒小的時候,我們的經濟情況有點不好,雖然也是雙職工,也和全國的工薪階層一樣每月幾十塊的工資,但那時有一段時間我們的情況有點特殊。那時我們學校從黃羊鎮遷回了省城,因蓋的家屬房少,大家又都要到新校工作,于是學校便讓兩家合住一套房子,也差不多是兩家人合在一起。和我合住的是我們的處長一家,而且是合住在兩室一廚一小衛的小套房里,總面積也就是五十幾個平米。(寫到這里,有人可能不相信,認為處長怎么會和你一個無職無權的年輕人合住,但我要說的是這是千真萬確的,那時的領導還講究和群眾同甘苦共患難,不像現在等級森嚴。)那時我們處長的丈夫也是高級知識分子,他們的生活要比我們富裕一些。因兩家要在一個小伙房里做飯,處長家的飯總是比我們的好一些,這樣,處長總是讓我的女兒吃他們的飯,這讓我們的心里總過意不去,也很不是滋味。更巧的是我們處長恰巧有個孫女,比我的女兒大幾個月。處長的孫女雖然不在我們學校住,但常常來玩,兩個孩子在一起一對比,我們的孩子無論是穿衣吃飯還是各個方面,都要比人家寒酸得多。這讓我們父母心里總覺得是個問題,我們考慮的是,女兒總吃人家贈予的飯,會不會讓女兒覺得我們家不如人家的家,我們父母不如人家的父母,她自己也不如人家的孫女,從而讓女兒產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女兒的心理健康。這樣妻子便多次和我商量,要不要也提高一下我們的伙食標準,要不要也提高一下女兒的生活標準。那時我們雖然不富裕,但壓縮一下其它方面的開支,讓女兒的生活和人家孫女的差距縮小一點,我們還是能辦得到的。但我考慮再三,還是覺得窮就窮一點,因為你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比所有的人都富,永遠和富人比,只能讓你心理更加自卑,更加沒有自信,而且打腫臉充胖子,總有充不下去的時候。出于這樣的考慮,我覺得關鍵是我們怎么教育引導孩子,如果引導教育不正確,就會像《包氏父子》中的那個小包,盲目攀比,盲目充富,最后是害人害己。這樣我便對妻子說,既然我們原來就決定對孩子進行艱苦奮斗的教育,那么我們現在更需要進行這樣的教育,而且越是這樣,我們越要對孩子嚴格要求,越要讓孩子懂得生活的艱辛。于是吃飯時,我們不再同意讓孩子吃人家的飯,而且也向處長講清了道理。因為孩子畢竟才一歲多點,有時也想和人家的孫女一起吃,這時我們就給女兒講清道理,講清人家的生活和我們的生活。講清這些,我們也要告訴女兒,爸媽正在努力,以后我們的生活也會像人家的一樣,而且會比人家的更好。這樣女兒也就不再不高興了。但兩個孩子經常在一起,讓我的孩子經常覺得不如人家的也不好,這樣我們只好教育孩子不能和人家比吃穿。我對女兒說:“吃穿我們比不過人家,但我的寶貝女兒聽的故事比她多,會背的兒歌也比她多,說話口齒也比她清楚,還會唱好多首歌曲,如果繼續努力,你知道的東西更比她多。”我這樣說,當然是讓女兒開心,也讓女兒不要自卑,也讓女兒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讓女兒明白人各有所長。事實也證明我的教育是正確有效的,我的女兒不僅沒有產生自卑心理,相反,她的內心卻充滿了高傲和奮斗的激情。那天處長和孫女在我們的屋里看電視閑聊,孫女大概是說她們來時坐的是臥鋪車廂,臥鋪是三個高低床,她怎么順著梯子從下面爬到上面。女兒雖然坐過火車,但那時一方面是經濟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臥鋪太少,一列火車只有兩三節臥鋪,一般人根本買不到臥鋪,所以我的女兒從沒見過臥鋪,因此聽得聚精會神。孫女說完,我的妻子順口夸贊說講得真好,誰知我的女兒卻一下扭過頭并且昂得很高,說:“我在看電視,我才沒聽她說什么,我也不坐火車亂玩,我要在家里看書學習。”女兒的話當時把大家都逗笑了。這雖然是女兒隨便的幾句話,但可以看出我的女兒那時的心態,也可以判斷出我的女兒并沒有崇拜富裕的心理,更沒有低人一等的自卑,而是充滿了不屈的斗志。

當然艱苦奮斗不是只靠嘴說就能起作用的,而是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就要起表率作用,要讓孩子從小就能跟著父母學到艱苦奮斗,從小就能跟著父母學到正確的生活觀,財富觀,讓孩子不把注意力集中在追求奢侈的生活,追求時髦的衣著,追求生活的享受上,而是讓孩子懂得知識和本領才是最可貴的,從而將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轉移到對知識和本領的追求上。

我和妻子都不是享受生活型的人,我的妻子從來就不描眉涂口紅,如果沒有特殊的活動,從來都是那種素面朝天,每天洗過臉后,只抹點普通的潤面油。至于穿著,也從不追求時髦華貴,更不花大量時間去刻意打扮,只穿中庸大眾的那類。至于我,整天忙得缺少時間,除了看書寫作,再沒有什么愛好,不抽煙也不主動喝酒,衣食也很隨便,有茶就喝茶,沒茶就喝開水。因此,我的女兒在生活享受方面也沒有什么追求,也不追求華麗的衣服,也不追求吃什么好東西,兜里有了錢,首先想到的是買書。長期如此,我的女兒就養成了節儉的習慣,身上常有錢,但從不亂花錢。記得還是女兒四五歲的時候,我們給她買了一雙紅皮鞋,但那時的商場還是國營的,服務員的售貨態度很差,買回的兩只鞋竟然一只比另一只大一個號碼,去退換人家又不給換,只好將就著讓女兒穿。穿一陣后女兒說小的那只有點頂腳,我們看后決定扔掉,但女兒卻不同意,說鞋還很新,價錢又那么貴,再穿一陣再說。這樣我們只好同意。還有一次女兒她們全班外出旅游,因為要在外面住一夜,走時我們給女兒帶了幾百塊錢,但回來后,除了住宿女兒只花掉了八塊多。我們問為什么,女兒說也沒什么買的,飯店的飯很貴又不好,還不如在外面吃點小吃。09年我在英國的外甥女打電話來要我們去英國玩玩,說英鎊貶值了,去玩也花不了多少錢。這年剛好女兒大學即將畢業而且已經保研,我們決定讓女兒去看看長點見識。女兒同意后,便以探親的名義自己跑著辦護照辦簽證。這一切辦好后,買飛機票卻讓女兒費了不少周折,因為那時已經暑假,飛國外的飛機也很少打折,為了節省開支,女兒查到經香港轉飛倫敦的飛機比較便宜,便決定買轉飛的。當時我們不同意,原因是此行只她一個人,而且是第一次出國,而且轉飛時間長,飛機多一次起落就多一分危險,于是我們勸她還是買直飛倫敦的,也多不了多少錢,這點錢我們也能負擔得起,但女兒還是買了轉飛香港的。

要說明的是,讓孩子艱苦奮斗,并不是要讓孩子過艱苦的生活,而是通過艱苦奮斗,培養孩子一種精神,告訴孩子一種價值取向,讓孩子知道應該追求什么,一旦讓孩子確立了追求的目標,就要鼓勵孩子堅持下去,時間久了,就會形成愛好,形成一種自覺的行為習慣。相反,如果從小讓孩子鋪張浪費,把孩子當少爺公主來培養,就會讓孩子養成追求奢侈生活的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孩子的愛好和追求就會發生改變,把追求時髦的衣著打扮和奢侈浪費的生活當成人生的目標,這個目標一旦確立,孩子就會自私自利甚至唯利是圖,這樣的孩子,當然是家長不希望看到的。對這一點,古人就有很深刻的理解,說富不過三代,意思就是說富家子弟多教育不當,把孩子嬌生慣養,讓孩子過奢侈嬌貴的生活,到了第三代,就會變成紈绔子弟,就會把家產揮霍一空,所以古人也有不以錢財害子孫的訓示。

對這個問題我還想多說幾句,因為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一般的父母也很難讓孩子吃一點苦,甚至有不少的家長即使家庭情況不好,自己節衣縮食,也要讓孩子奢侈豪華,更不讓孩子受一點點委屈吃一點點苦。比如我們有個親戚,兩口子都在效益很差的國有企業工作,兩人的工資也只能維持一般的基本生活,但有了孩子后,卻也要給孩子吃很貴的進口奶粉,晚上孩子睡覺,也不用尿布而要用尿不濕。我覺得這樣不妥,這樣做明顯得已經超過了自己的經濟能力,也會把孩子養成公子少爺,但親戚卻不以為然,說:“我就生這么一個孩子,我就是不讓他吃一點苦,我就要讓他從小就知道他不比別人差,他的父母也不比別人無能,別人家的孩子有的,我也要有,要不然孩子長大了就會自卑,就會抬不起頭來。”這樣我只好告訴她我的女兒小的時候的一些情況。在我女兒小的時候,有位好心的同事把她女兒穿過的一包衣服給我,說她的女兒長大了穿不成了,要我的女兒穿。當時我們的生活在學校也算中等,我也給災區的孩子捐獻衣服,而且捐獻的衣服并不比那包衣服差,但我當時一是考慮同事的面子,如果不穿,同事會感到難堪,二是那些衣服確實可穿,有些樣式還很不錯,于是就讓女兒穿了,而且女兒明確知道這是誰的衣服。但在穿這些衣服前,我告訴她這是一份愛心,是阿姨看著你可愛,就送你衣服穿,如果你不是可愛,她才不會送你衣服穿。這樣女兒反而很高興,見了那位阿姨的女兒也一口一個姐姐更加親熱。所以我要說,孩子并不會因為生活比別人差就感到自卑,而是看父母怎么引導,怎么教育。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窮則思變,如果教育得當,生活艱苦反而是一種動力。有次不知我們說到了什么,我的女兒對我說:“爹媽你們不用愁,一切有我呢,到時你們看著,我一定要讓你們過上幸福的生活。”她有這樣的豪氣和決心,當然也會付出努力。

4、教孩子學習的方法很重要,要讓孩子懂得會則不難

學習,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內容,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但人們發現,有的孩子喜歡學習,有的孩子卻不喜歡學習。為什么,具體的原因可能有許多,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得當的教育方法是讓孩子覺得學習不難,學習中有快樂,學習本身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學習獲得成功,本身就是巨大的快樂,而且還要讓孩子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就,有成就感。而不得當的方法,卻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種痛苦,而且越學越覺得困難,越學越覺得沒有樂趣,越學越覺得沒有信心,越學越感到煩惱枯燥。

還是用具體的例子來說。

我的女兒進入幼兒園的第一個六一兒童節,她們要演一個小鴨子的節目,這天女兒回來后很悲傷,說老師說她的動作做得不好。我和她母親急忙讓她做一下我們看,于是女兒便學小鴨子走路。我們看到女兒下蹲和兩腿外擺沒問題,雙手側伸像小鴨的兩只翅膀也沒問題,問題是向前邁步時,女兒不是搖晃著小步挪動,而是像平日走路那樣向前,沒有鴨子搖搖晃晃走路的感覺。問題找出來了,她的媽媽就給她示范,但教了幾遍女兒就是掌握不了,而且越做不好越焦急,她媽媽也越沒耐心,這樣女兒一下急得哭了。我覺得這不行,得想個辦法來教,因為動作并不難,女兒不僅一定能學會,而且還必須要學好,因為這是女兒第一次學習跳舞,如果第一次讓她感覺到難,感覺到跳得不好,從此就會失去自信,對跳舞也會沒有興趣,因此不但必須得教成功,而且還要讓女兒感覺到不難。我仔細想,她母親雖然告訴女兒不能像平時走路那樣向前跨大步,要側步搖晃著向前,而且做了示范,但對不到兩歲的女兒來說,還是有點抽象,還是讓她不好理解。這樣我便決定更具體一點。于是我把每一步要邁出的位置,都用粉筆在地上劃成圓圈,然后讓女兒每一步都踏在我畫的圓圈上,結果女兒按著圓圈邁碎步,動作就又像又好,女兒也一下破涕為笑了。我第二天去接女兒,女兒看見我就高興地跑過來,然后一下撲進我的懷里,說老師夸她了,夸她做得最好,還讓她排在最前面。而且回到家,還不停地在地上學小鴨走路。

這件事告訴我們,不要以成年人的心理來教育孩子,因為成年人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就不簡單了。教過幼兒的人都知道,教孩子寫2這個數字時,你告訴孩子2像小鴨彎彎脖,并且手把手地教,可孩子就是寫不好,不是寫得躺倒,就是寫得反轉,要反復練習幾天才能基本寫正確。為什么?因為此時這個數字在孩子的眼里還是倒像,反復摸索才能正過來。這就告訴我們,孩子和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一開始教孩子時,特別要注意方法方式,千萬不能急躁,不能以大人的心理來理解孩子,更不能動不動就罵孩子笨,也不能讓孩子學不會就半途而廢,如果半途而廢,以后孩子遇到困難就不學,或者學個半明不白就了事,養成這樣的習慣就很麻煩。正確的方法是不但要讓孩子學會,還要讓孩子學好,而且還要讓孩子感覺到輕松,至少要讓孩子知道只要用心學,一切都是可以學會的。只有讓孩子明白這一點,孩子在以后的學習中才能不畏懼困難,才能堅信自己能夠學會。試想,如果我的女兒第一次跳舞就學不會,就受到打擊,她就會從此失去信心,甚至害怕跳舞。我女兒從幼兒園到中學,舞一直跳得很好,倒不是她喜歡跳舞,而是每次演出排練,她很快就能學會,這是因為她一是有能學會的信心,二是懂得仔細觀察老師的動作要點,并且會分解開來看,比如先看腳怎么動,再看腿怎么動,再看腰怎么動,再看手怎么動,再看頭怎么動。每一個點都看清楚了,一系列分解動作看明白了,做準確了,整體才能做好。正因為我的女兒懂得這些,看得認真,做得也認真,動作也就好看標準,這當然都是用心學仔細觀察的結果。我女兒從幼兒園到中學,每逢演節目,她都是臺柱子。大概是上初中時,女兒的班里轉來了一位女生,女生從小學習舞蹈,而且有一定的基本功,因為有名氣,那年文藝排練時,老師就讓這位女生領舞,但經過一段時間排練,老師發現我的女兒跳得更好,最后還是換成了我的女兒領舞。女兒的這個能力,我總覺得和我當初教育她跳小鴨子舞有關。

有些事情看起來很難,但你告訴孩子,別人能學會,你肯定也能學會,這樣孩子就會有信心。

那年給女兒買了旱冰鞋,一開始我要扶她滑,她不讓我扶,我說學會這個很難,要比轉呼拉圈難。沒想到我的女兒卻說:“一開始難,慢慢學會就不難了”。這句話讓我高興了好幾天,我覺得女兒能懂得這個道理很不簡單,她懂得了這個道理,以后的教育就好辦得多,而且這個道理也包含了一股鉆研精神,也包含了一股不畏困難的精神,有了這個精神,學習的問題就解決了大半。

這里有一個問題要值得注意,那就是要盡力保證孩子每次學習都能成功,如果不成功的次數多了,孩子就會失去信心,如果成功讓孩子感到太艱難了,也會挫傷孩子頑強堅持的勇氣,因此,不是什么事都要讓孩子堅持學,也不是什么事都能學會,這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身體條件來定,不適當的訓練只能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擊,也使孩子的身體受到傷害。可現實中往往會有父母急于求成,甚至是拔苗助長,比如孩子漢語都不怎么會說就又教英語,而現在的不少幼兒園就開設英語,而且以此來招徠學生。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拔苗助長,違反教育規律,其結果只能讓孩子產生畏懼情緒,產生厭學心理。孩子一旦產生畏難情緒和厭學心理,反而會給以后的教育帶來麻煩。這時如果父母強迫孩子去學,孩子當然只能去應付,但孩子沒有主動性,就會馬馬虎虎,或者是覺得學個差不多能交差就行了。如果一旦養成應付和交差的習慣,以后學習也不會認真,覺得學個差不多能應付父母就行了,更不會追求學懂學透學好。因此我要說,學習技能,是建立在科學和合理的基礎上的,特別是幼兒,教孩子學習,必須要在自愿和快樂的基礎上,如果孩子覺得不快樂不愿意學,就不要強迫孩子去學,強迫的結果只能是更大的厭學。但如果孩子不喜歡學,父母是可以引導孩子的,引導的辦法,就是想辦法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體會到堅持鉆研的樂趣,更要讓孩子體會到取得成功的歡喜。

我的女兒從上幼兒園開始,我就告訴她,不論學什么,如果要學,就要學會學懂學好。學不會不行,學會了不懂也不行,學懂了學不好,也不算完成任務。一開始就用這個標準來要求孩子,孩子就知道怎么去學。但這有個前提,一是不能讓孩子學習他力所不能及的,二是不能給孩子太多的學習壓力,孩子學習任務太重,學習的量太大,孩子當然就沒辦法學好,為了完成任務,孩子也只能偷工減料應付,這樣雖然學得很多,什么都學了,但什么都一般,甚至什么也沒真正學會。

我的女兒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但她的學習卻是一直輕松。對這一點,我的女兒現在回想起來都高興得笑,當然也感到慶幸,然后開玩笑說我們沒折磨她,然后總要感嘆現在的孩子苦,現在的孩子可憐。然后我們總要談論一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我倆總覺得許多情況是父母教育不當造成的,許多情況是苦了孩子,累了父母,又沒有效果。孩子苦學沒有效果,父母又更加苦惱,又更加逼迫孩子,形成惡性循環,結果是父母和孩子都苦,反而沒學到東西。

教孩子學習的方法很多,形象和樂趣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方法,而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又是教孩子學習的主要目的,同時還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的內容和數量,繁重的學習,對孩子是一種傷害,效果也會更差。孩子都是自己的好,有些父母往往會高估自己的孩子,認為自己的孩子特別的聰明,因此給孩子施加一些超出孩子接受能力的學習任務,這樣做,往往是事與愿違,結果也是害處大于益處。

我最近又到中學和幾位老師談了談,我們共同的感覺是,真正學習好的學生,一般都感到學習很輕松,而且有不少還有點業余愛好,而且絕大多數學習好的學生,都是自己愛學,家長都很少管或者不管孩子的學習,這還真有點無心插柳柳成蔭。其實,“不管”才是真正的管,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才是好的教育方法。這一點我在下面的章節還要講。

5、教育孩子不說謊,但不要求孩子完美無缺

說謊是一個壞毛病,但說謊又是孩子常犯的錯誤,如果不加以糾正和引導,孩子會以說謊為快樂,進而形成說謊的壞習氣,結果是騙了別人,也騙了自己,也誤導了自己,最終成為不受人歡迎的人。

孩子說謊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逃避處罰,比如做了壞事或者有了過失,為了逃避父母的責罵和處罰,便想以說謊的方式掩蓋過錯。另一種情況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或者把愿望當成現實,用說謊的形式來夸飾自己,以求得一種滿足和快樂。發現孩子說謊,就要搞清原因。明白孩子為什么說謊,才能對癥下藥,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才能讓孩子以后不再說謊。

為逃避處罰而說謊,這是孩子很正常也很本能的一種情況,出現這種情況,其實責任完全在于父母。如果孩子有了錯誤有了過失,做父母的不是責罵處罰,而是問清原因,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談心,然后幫助孩子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了,孩子也不害怕了,以后遇到同類的事情,孩子自然不會說謊,而且不但不會說謊,如果有了錯誤和過失,還會首先想到父母,想到把事情的真相告訴父母,讓父母幫助解決,而不是首先想到用說謊來掩飾。

因為我很喜歡我的女兒,也從來沒打過她或者硬要讓她去做她不愿意做的事情,所以在女兒的眼里,我不僅是她最親的人,也是她最可信賴的朋友,所以她在我面前沒必要撒謊,而且我也從小就教育她要誠實,有什么都要和父母說,父母肯定會想辦法幫助解決。當然我的女兒從小就守紀律,我也特別的信賴她。在我的記憶里,我的女兒從來就沒給我惹過什么麻煩,更想不起女兒撒過什么謊,在這方面我沒有太多的教育經驗,但這些年我的不少熟人請教我怎么教育孩子,其中就有孩子撒謊不聽話的問題。有位同事告訴我,她的兒子有次考試后涂改了試卷上的成績,把63分涂改成了83分,當時她一眼就看出有涂改的痕跡,然后她細看每一道題,發現老師打了錯號的地方孩子也自己劃上了分數,而且最后加起來的總分和涂改后的總分對不上號。同事氣憤地說她的孩子簡直笨到家了,涂改成績都漏洞百出,哄家長都不知道怎么哄,這么笨的兒子她都不知道該怎么教育。因當時辦公室還有人,我們都笑了,我就用玩笑的方式告訴她,這都是你教育出的成果,大躍進時為什么浮夸,那就是人為地定下了高指標,完不成就要挨批斗,所以大家就撒謊虛報,鬧出畝產萬斤的笑話,你如果給孩子定下一百分的指標,他肯定會想辦法給你完成一百零一分。果然,同事說是孩子的爸給定下了死任務,期末數學必須要考八十分以上,超出有獎,不夠重罰。于是我耐心和她分析了這樣做的壞處,因為你定這樣的目標時就沒有事實的依據,只是自己的一廂情愿,而且目標定下后,也不采取措施來幫助孩子落實完成,而是好像定了任務加了壓力孩子就會自動完成,這樣的結果不但會導致孩子撒謊,還會讓孩子想辦法來應對家長,養成好像學習是給家長學習,是為了完成家長的任務。如果養成學習是為了應對家長的習慣,那就有點像維持會長應付鬼子,你有千條計劃,他有萬個應對主意,讓你家長防不勝防。正確的辦法不是不負責地制定一個分數了事,而且最好不要制定這個分數,而是踏踏實實幫助孩子分析查找,找出成績上不去的原因,如果是學習方法不對,那就要教會孩子怎么學習;如果是孩子不愿意學,就要想辦法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能夠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如果孩子認真學習了,方法也沒有問題,那也就不強求孩子一定要有一個好的成績,因為現在競爭激烈,大家都在努力學習,考試又不可能讓每個孩子都考很高的成績,老師出題考慮難易程度時,就考慮到讓中等學生考多少分才合適。因此,只要孩子盡力了,也就可以了,逼迫孩子,家長痛苦,孩子更痛苦,逼急了,就會逼出謊言,也會逼出更大的問題,比如怕去學校而逃學,比如干脆逃離家庭離家出走等等。

聽了我的話,同事若有所思,但還是信心不足,說她的孩子本質就調皮搗蛋,不像我的女兒那么聽話。然后又說她的孩子不僅改成績,還到游戲店去打游戲,他們發現后再不讓去,孩子便撒謊,或者撒謊說去上晚自習,或者撒謊說去找同學學習,反正她發現只要是找借口出門,肯定是往游戲店跑,每次都能在游戲機前找到兒子。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麻煩,現在取而代之的又是網絡,而且很多孩子有了網癮,不讓去網吧就在自己家里上網聊天種菜。其實不管游戲機也好網癮也好,都是一個把興趣投放到什么上的問題,孩子把興趣投入到網絡上,當然就會癡迷網絡,解決的辦法當然是轉移孩子的興趣,想辦法把孩子的興趣吸引到學習或者別的事情上來,因為不可能有一種玩耍是孩子天生就離不開的,游戲或網絡也不是孩子生理的需要,孩子之所以往游戲店跑,其實就是孩子此時的心理特別空虛,也特別無奈:學習成績不好,去學校老師批評,作業也不會做,也完不成,同學也笑話他;回到家父母又逼迫,甚至是打罵。去學校日子不好過,回到家日子更難過,橫豎沒有辦法,只好在街上游蕩,游蕩的最好去處當然是游戲廳,那里再沒什么煩惱,也沒什么任務,更沒什么逼迫。那里有的,全是自由和快樂。由此可見,再沒有什么讓孩子感到比玩游戲更輕松更自在更快樂,所以才到那樣的場所去發泄。有網絡成癮調查資料表明,成癮的孩子,絕大多數是感到學習壓力很大,只有逃避到網絡里,才能暫時地解脫,才能借助打游戲釋放積壓在心頭的苦悶和不滿。找到了病因,我們就好對癥下藥,轉移孩子的興趣也就不會困難,比如孩子如果愛動,就陪孩子玩玩滑板騎騎自行車,有空時帶孩子到野外去游玩一下,在家時也不要只知讓孩子做作業,也可陪孩子玩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游戲,比如陪孩子玩玩撲克或者跳棋什么的,也可以陪孩子讀讀書看看電視。當孩子的興趣分散而不再只盯在游戲上時,我們就可以陪孩子學習,慢慢把孩子的興趣引導到學習上來。但這有一個前提,必須讓孩子感到學習的快樂,感到解決一個難題的成就,如果學習仍然讓孩子感到苦惱或者有壓力,就應該調整方法,調整學習內容,讓孩子學習更簡單一點的,然后不斷地鼓勵孩子。比如孩子解決了一個問題,就要鼓勵孩子說:“這么難的題都能解決,你真聰明,繼續來,下一個肯定也能解決掉,這樣下去,一定能解決所有的難題。”當孩子有了信心,有了成就感,把學習當成是一種快樂,孩子的興趣就會轉移到學習上來。不逼迫孩子,孩子沒有壓力和不良行為,孩子當然就不會再撒謊和逃避。

另一種說謊是孩子的虛榮心或者表現欲造成。現代心理學認為,榮譽感也是人的生理需要,為了達到榮譽,孩子有時也會說謊。

一個朋友的女兒沒考上大學只上了一個中專(那時能上大學的人很少,考中專也不容易),女兒到了學校不久,朋友有天很興奮,對我們說她的女兒到了這所學校后特別爭氣,當了校團委的宣傳委員,參加了團省委的代表大會,住了多高級的賓館,見到了省里什么領導。因我的妻子當時在校團委工作,她們正在推舉代表準備參加團代會,于是我便脫口說團代會不是還沒開嗎?怎么已經開了。當時朋友便不再往下說,而且可能很快又琢磨出有問題,反正朋友就此把話打住了。過幾天朋友的情緒特別的不好,而且見了我還有點臉紅,我就知道他的孩子撒謊了,因為我回去后還問了妻子,她說最近團省委正忙著籌備團代會,不大可能再開什么別的代表會。果然,有天我碰到朋友的女兒,女兒平日見了我很親熱,總要問候一下,結果那天見到我一下顯得無地自容,羞愧得好像犯下了什么大錯,而且本能地扭頭迅速躲開了。我當然一下明白為什么了,所謂的代表會可能是他女兒撒謊編出來的。大概是又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和朋友外出辦一件事情,中午兩人在飯館吃飯時,朋友才說女兒對他撒了很多謊,女兒很讓他失望,問我怎么辦才好。我當時就直接說了我的看法,我認為女兒已經十七八了,一般的道理她都懂得,一方面應該給她講清道理,讓她認識到撒謊不但不會帶來榮譽,而且還會帶來恥辱,而且撒一個謊,就得用無數的謊來掩蓋,撒謊是一個得不償失的事情。另一方面也不能讓她有壓力,女兒撒謊,可能是你的期望值太高,女兒可能覺得她達不到,便編謊讓你開心,她也得到一點滿足。那天我還和朋友說,我說其實我倒覺得你的女兒已經不錯了,也是個懂事聽話的孩子,你應該多鼓勵她。我不知道那天朋友回去是怎么教育女兒的,過后朋友也再沒提過這事,但我知道,他是想通了,心里也好受了,女兒可能也認識到錯誤了,因為我后來幾次看到他和女兒散步,女兒很親熱地攙著他的胳膀。

撒謊雖然一般并不妨害他人,但撒謊對撒謊者有很大的壞處,是明知自己犯了錯誤,不但不改正,反而用撒謊來掩蓋,長此下去,可能就會犯更大的錯誤。

我小的時候有個很好的玩伴,那時他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愛說謊,比如有次我倆發現,生產隊種過西瓜的一片地里有爛西瓜遺留下的瓜籽,于是我倆便到處尋找撿拾,我一會兒就撿拾了一衣服口袋,我高興地喊著問他撿到了多少,他說只撿到幾顆,這樣我就罵他笨蛋。誰知兩人碰到一起時,他衣服口袋里滿滿的,撿拾的比我還要多。隨便的一些事情他都不說真話,可見說謊對他來說多么隨便。我的父親平反后我離開了那里,我后來聽說,他到縣城上高中后,他的父母就整天抱怨上學花費太大,說兒子每周都回來拿東西,不是說面吃完了要背面,就是說學校又讓交學費要拿錢。后來突然說兒子被抓進拘留所了,說兒子撒謊從家里拿的面要的錢,除了和一幫哥們兒吃喝,還結伴跑到省城玩耍,錢不夠便在車站偷了人家的東西。這件事給我的印象很深,所以我一直覺得撒謊不是一件小事,如果不及時糾正,任其發展下去是很危險的。

還有一種撒謊是出于心理壓力,比如父母長期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比,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總給孩子施加心理壓力,在這樣的壓力下,孩子也會撒謊,本來自己沒被老師表揚而說老師表揚他了,本來是他自己干了壞事被老師批評了卻說是別人干了壞事被老師批評了。

經常給孩子增加壓力,不僅孩子會說謊,即便是成年人,在壓力面前也會說謊。我這里舉一個成年人的例子。這個人和我很熟悉,他是知青返城后安排在學校工作的,他人很聰明,在一起回城被安置在學校工作的子弟中,他當時算比較有前途的。但正因為比較自負,別人上學考文憑,他無動于衷,后來有文憑的都轉了干部,有的還進入了教師行列,他開始心理失衡,在失衡的心理下開始吹噓自己。再后來轉干的都當了領導,進入老師行列的也成了高級知識分子,而他終因工人的身份什么也得不到,這時他的心理就不但失衡,還有點扭曲,這時說謊就成了家常便飯,比如別人說開了個什么會,哪位領導講了話,他立即會說那位領導是他的親戚,哪天他們還在一起吃飯喝酒;如果別人說辦了一件什么事,他就立即說當年下鄉時他當過什么級別的領導,干了什么樣的事情,而且編得漏洞百出。這樣的結果不但大家在背后都叫他牛皮大王,他老婆也整天為說謊穿幫和他爭吵。可見說謊也是一種不正常的心理,這種心理毛病必須要及時更正,待養成習慣,就會形成心理疾病。

但我們還有必要區分的是,善意的謊言不是說謊,因為善意的謊言出發點是好的,愿望是善良的。比如有熟人讓孩子吃飯時,孩子知道不能隨便吃人家的東西,便說不餓,這不能算撒謊。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現實的社會里,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要善意的謊言來掩飾,只要這種掩飾是無害的,對孩子也是有益的,我們就不能視為說謊。比如父母吵架后要孩子不告訴爺爺奶奶,這個謊言就是善意的,因為謊言的目的是不想讓爺爺奶奶擔心生氣,而且對孩子不但無害,還可以讓孩子懂得吵架是可恥的,是不能告訴人的,是爺爺奶奶很生氣的。試想沒有這樣的謊言,生活也不會和諧。也就是說,我們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不讓孩子說謊,是要孩子誠實,是讓孩子知錯能改,并不是要把孩子培養成“老實疙瘩”,更不是不讓孩子有一點心計,心計和說謊是兩回事,說謊是欺騙,心計是聰明。

另一方面,我們不能要求孩子完美,孩子偶爾說一次謊,并不是什么大事,告訴孩子危害就行了,千萬不要抓住不放,或者小題大做,讓孩子下不來臺,這樣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從而對父母產生戒備心理。

上面說了很多,意思就是一個,如果發現孩子說謊,就要改變教育方式,同時查清原因,不要諷刺挖苦,更不要羞辱孩子,而是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也要給予更多的關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庐县| 大余县| 广安市| 西华县| 瓦房店市| 辽宁省| 五峰| 云龙县| 辉南县| 西乌珠穆沁旗| 离岛区| 金门县| 安徽省| 郯城县| 宣城市| 平邑县| 安丘市| 高密市| 宝清县| 唐山市| 曲靖市| 云梦县| 白山市| 肥西县| 长宁区| 都江堰市| 石棉县| 象州县| 临洮县| 张掖市| 小金县| 沧州市| 凤台县| 嫩江县| 兴山县| 武定县| 雷波县| 大港区| 德州市| 大城县| 山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