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千變萬化,有沙漠、草原、森林……生活在不同環境的動物亦是千變萬化,生存是它們唯一要考慮的問題。面對捕食和被捕食,它們練就了一身生存本領,才得以將種族更好地延續下去。當然,動物們各有各的智慧,生存技能也是花樣百出,有了它們,陸地才會如此熱鬧。
森林之王老虎有害怕的動物嗎
仔細看,除了體形,老虎是不是和貓長得很像?沒錯,兇猛的老虎其實就是貓科動物,是不是不可思議?老虎雖然貴為森林之王,但它并不囂張,反而謹慎又低調。攻擊力極強的它幾乎沒有天敵,自然位于食物鏈的最頂端。
它是森林里的霸主
食物、水源、隱蔽的生活環境,是老虎生存的必要條件。老虎的適應能力很強,對其他方面并沒有要求。對大多數動物來說,食物是生存的基本條件,老虎也不例外。老虎吃的比較多,不光是食草動物,就連食肉動物比如亞洲象、犀牛、鱷魚、熊等都會成為它的盤中餐。老虎霸主的名號果然名不虛傳,它的捕獵過程極其迅速兇猛,一旦把某個獵物列為目標,就很少會失手。
既然是霸主,那么在它的領地范圍內很多強壯的食肉動物都會被壓制,如豹、狼、熊群等。這不僅維持了生態的平衡,同時也對獵物的數量變化起到一些作用。
原來老虎是個游泳健將
大家都知道魚會游泳,其實老虎也會游泳,而且游泳技術高超,特別是母老虎。為了捕獲食物,老虎有時要穿過河流到對岸去。而且在夏天的時候,天氣特別熱,它們也怕熱,到河里泡個冷水澡最舒服了。前面說到,老虎生性謹慎,所以下水前要用前爪慢慢地試探水面,活像一只怕水的小貓,十分可愛。
森林之王害怕誰
在大自然里,有老虎害怕的動物嗎?大家首先會想到獅子。但其實它們各自有各自的勢力范圍,很難相遇。老虎通常生活在亞洲,獅子則生活在非洲。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天,老虎遇到了獅子,會怎樣呢?這要分情況,一般情況下,老虎是獨自出沒的,如果它遇到了一只獅子,那它肯定更強一些,因為在靈敏性、耐力和體重方面,老虎都要勝過 獅子一籌,尤其是東北虎,體重幾乎較獅子多一倍。獅子一般是群體活動,如果老虎遇見了一群獅子,那么它就要吃虧了。
延伸閱讀
你知道老虎一次吃多少飯嗎?
老虎喜歡吃新鮮的肉類,不管是大型的哺乳動物,還是一些小型的食草動物,都難逃虎口。一只野生的老虎一次可以吃下三十千克左右的肉,食量很大。如果老虎一次吃了一只較大的動物后,接下來的幾天它就不再捕獵,也不再吃東西了。我們看到的動物園里的老虎就不一樣了,它們不用捕獵,每天都能吃到新鮮的肉,捕食能力早已退化。偶爾將活物放入老虎的籠子里,它們幾乎不感興趣,甚至會害怕。
身材高挑的“模特兒”長頸鹿
時裝模特一般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長得高,長頸鹿作為陸地上最高的動物,是當之無愧的動物界“模特兒”。那么長頸鹿到底有多高呢?雄性個體可高達6米,大概是3個成年人的高度,雌性個體一般要矮一些。它們主要生活在非洲的熱帶、亞熱帶廣闊的草原上,埃塞俄比亞、蘇丹、肯尼亞、坦桑尼亞和贊比亞等國。
這個“模特兒”脖子長
長頸鹿,從名字就可以得知它是一種長脖子的動物。別看它個子高達五六米,其實光脖子就有兩米多。這和物種的進化過程有關,長頸鹿的攻擊力和抵抗力都很弱,捕食不占優勢,然而在非洲大草原上,長脖子卻可以幫助它吃到別的動物無法吃到的較高地方的鮮嫩樹葉和樹芽,這優勢簡直都快要讓其他食草動物羨慕死了!另外,它的高個和長腿也脫不了干系,它的前腿長約3米,比后腿要長,如此高挑的身材是動物界中當之無愧的模特兒。
長脖子帶來了吃高處樹葉的好處,但也有不方便的時候,比如喝水。由于長頸鹿的個子實在是太高了,頭部離地面太遠,所以喝水就成了它的一大難題。它喝水時必須將前腿分開或跪在地上,努力向下俯低身子。如果這時遇到危險,它根本無法迅速站立起來。因此,它的天敵們就經常趁它們喝水時前來偷襲,所以群居的長頸鹿往往不會一起喝水。看來有時候個子太高也會給它的生活帶來不少麻煩呢!
出眾的外表
模特兒的外表是出眾的,長頸鹿也不例外。美麗的長頸鹿頭頂上長有一對毛茸茸的小角,耳后和眼后還有兩對角,但是不很明顯。大眼睛也長在頭頂上,眼珠突出,能四周旋轉,適合遠望。它的身上布滿棕黃色網狀的斑紋,是天然的保護色。
為什么每次看到長頸鹿總覺得它是一副僵硬的表情?它不開心嗎?不是,是因為它們要經常咀嚼從樹上的樹葉,其下顎的肌肉就會不停地運動 ,而臉部則因為缺少運動而生長緩慢,時間一長,臉部就變得僵硬了。其實,長頸鹿的祖先并不高,后來,由于自然條件發生變化,食物變少,它們為了生存,必須努力伸長脖子吃高大樹木上的樹葉,經過長時間的進化,長頸鹿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長頸鹿的秘密
長頸鹿不喜歡獨處,喜歡跟同伴在一起生活,有時多到幾十頭甚至一大群聚集在一起。別看長頸鹿如此高大,其實它們是一群膽小善良的動物。視覺和聽覺十分敏銳的長頸鹿一旦發現天敵就會立刻逃跑。它能以每小時50千米的速度奔跑,當發現自己跑不掉時,那鐵錘似的巨蹄就是很有力的武器。
因為身高腿長的優勢,長頸鹿還有一個“跆拳道能手”的稱號,它的4條腿可前后左右的進行全方位地踢打,而且擊打范圍廣,力量大,如果一頭成年獅子不幸被它踢中,可就倒霉了,輕則腿斷腰折,重則可能丟掉性命。所以,非洲獅一般不會輕易地攻擊成年長頸鹿的。
長頸鹿與大多數動物相比,步伐和步態有些特別。它們行走時一側的前后肢向前挪動,而另一側的前后肢著地,樣子看起來很丑很滑稽。
小長頸鹿在睡覺的時候,呈橫臥而脖子朝后彎的睡姿,而成年長頸鹿睡覺時通常是腦袋靠著樹枝站著睡,以防天敵的偷襲。長頸鹿的一生大約可以度過30年的美麗光陰。
延伸閱讀
長頸鹿的角有什么用處呢?
每一只長頸鹿的頭頂都會長出短角,一般動物的角是用來打架的,而長頸鹿毛茸茸的短角則是用來玩耍的。而真正用來打架的是長頸鹿的腿。
動物界里最強壯的郵遞員
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它象征著雄健強壯。過去大象曾經被作為戰士,參加過很多戰爭。大象憨厚穩重,友好溫和,富有極強的正義感,它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內心世界豐富多彩,被認為是感性動物。它們不光能與同伴密切交談,還能與人類有很好的溝通。
大象可以活到多少歲
大象一般過著群居的生活,它們能適應多種棲息環境,尤其喜歡叢林、草原和河谷地帶。因為它們以野草、樹葉、竹葉、野果等為食,飯量很大,平均每天要吃掉至少225千克的食物才可以填飽肚子。在動物界,大象的壽命算是比較長的,它們可以活到大概80歲。我們都知道泰國的大象很出名也很聽話,其次是我國云南西雙版納的野生大象種群,然后就是生活在非洲大陸上的非洲象。現在因為人類的不斷捕殺,大象的數量也在不斷地減少。
健美冠軍“大塊頭”
“曹沖稱象”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吧,從故事里面就可以知道大象是個“大塊頭”。大象的肩高2 ~ 4米,重2 ~ 8噸,皮膚堅厚,四肢粗壯,肌肉發達,是動物中當之無愧的健美冠軍。這位身材魁偉的大力士,它的鼻子很有特點,幾乎和身體一樣長,由大約四萬塊肌肉組成,這個巨大的數量相當于人體肌肉總數的70倍,這就使它的鼻子非常靈巧,吃東西,撿拾物品都靠它。很神奇吧!
“大塊頭”也有高智商
大象較大的塊頭雖然看起來很笨重,但它其實很聰明。它的大腦重量占自身體重的0.08%,會靈活使用工具,如用鼻子裹緊樹枝來搔癢。即便是分隔幾年之后,大象仍能分辨出曾經的朋友的叫聲。大象“踢足球”的歷史遠遠早于人類,它們可以用鼻子把一些柔韌植物的根莖裹上泥土,制成大球,津津有味地在河邊平緩的空地上踢著玩。有些地方的人還讓大象來幫助看孩子,當大象看到孩子爬遠的時候,它就會用鼻子把孩子輕輕卷起來,再放回原地,不傷孩子絲毫,這些就足以看出這個“大塊頭”的高智商了吧。
動物界的郵遞員
對于人類來說,翻山越嶺是件苦差事。在東南亞各國,大象卻是翻山越嶺的理想郵差,它能很輕松地就攀上45度的陡坡。在緬甸就有幾十頭訓練有素的大象,終年穿行在緬甸的哈卡—皎托—洞鴿一帶的郵路上,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象郵之路”。
不吃肉也可以變強壯
大象長得這么強壯并不是吃肉的結果,它是個純粹的素食主義者,只吃植物。能不能吃飽,這一點不用擔心,大象每天要花十七八個小時吃東西,能吃掉二百多千克的植物。而這些植物里所含的蛋白質等營養成分,足夠維持一頭大象一天的消耗。
很多大型動物和大象一樣,都是不吃肉只吃植物的,比如牛、河馬等。它們的體積也不小,只吃植物的它們也沒有出現營養不良的問題。但是植物里含有的蛋白質不像肉類里面的那么集中,所以食草類的動物都需要吃大量的植物才能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例如,一頭牛則需要吃10000平方米田地的草才能生成20千克的牛肉蛋白。大象為了補充足夠的營養,有時只好利用睡覺的時間來吃東西了。
延伸閱讀
你見過大象睡覺嗎?大象走路時有聲音嗎?
大象和人類不同,它們每天只睡3個小時,是站著睡覺的,就算連續兩天不睡覺,也有精神。大象身形巨大,如果你認為它們走起路來一定會地動山搖,那就錯了。如果慢走的話,可以完全不發出聲音,因為大象的腳掌很大,平均面積上承受的體重很小。因此大象走起路來可以悄無聲息,無人察覺。
科莫多巨蜥,這個“殺手”有毒
科莫多巨蜥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科莫多島和鄰近的幾個島嶼上,它們體長可達3米,重約135千克,在現存的蜥蜴類中,是體型最大的。雖然科莫多巨蜥的壽命有100年之長,但是目前它們也正面臨著滅絕的危險,野外僅存不到3000只,如今已被列入世界瀕臨滅絕物種保護范圍內。
冷酷的科莫多“殺手”
食肉是科莫多巨蜥的本性,它們兇猛殘忍,是當地最冷血的殺手,甚至會吃同類的幼崽,這令小型動物們十分懼怕。雖然它們不會吐出火焰,但是依舊被當地的居民稱作科莫多龍。
由于科莫多巨蜥的生活習慣,使得它看起來十分丑陋骯臟,皮膚粗糙,渾身長滿了疙瘩,而且在它的唾液中含有許多的細菌。經科學家研究發現,它不僅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細菌,而且其下顎發達的腺體還能夠分泌出一種致命的毒液,這才是科莫多巨蜥巨大殺傷力的秘密所在。
這個“殺手”有毒
為了研究這個“殺手”的毒液,專業人員對一只高齡科莫多巨蜥的毒腺體進行了摘除,通過研究發現,這種液體中含有很多種劇毒成分,其中還包括大量的能使血管擴張、導致血液無法凝固的成分。當把這些毒液注射進哺乳動物體內后,這些成分會使其血壓迅速下降,誘發其昏迷。可見,小獵物一旦被科莫多巨蜥咬中,毒液就會迅速降低它們的血壓,使它們流血不止,有時甚至來不及掙扎就昏迷了,就這樣成了科莫多巨蜥的盤中餐。
延伸閱讀
科莫多巨蜥一餐能吃下多少食物呢?
科莫多巨蜥飯量很大,它的胃就像個橡膠皮囊,能很輕松地裝下大量的食物。一位科學家曾見到一只體重不超過50千克的雌巨蜥,在17分鐘內吃完了一頭31千克重的野豬。成年巨蜥一餐可以吃下相當于自己體重80%的食物,然后再慢慢地進行消化,所以,食用獵物之前和之后,科莫多巨蜥的體重變化很大。由于科莫多巨蜥進食時不懂節制,導致有時吃得太多,要休息六七天來消化胃里的食物。
具有敏銳嗅覺的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一般都生活在巖石或樹根部的洞中,它們喜歡安靜的生活環境。每天早晨出來覓食,曬曬太陽,但它們討厭強烈的陽光。科莫多巨蜥嗅覺十分靈敏,范圍在1000米之內的腐肉氣味都能聞到。當獵物快要臨近的時候,科莫多巨蜥就會迅速地撲上去,兇猛異常,先把獵物撲倒在地,或在獵物的后腿上咬一大口,此時,獵物將無法移動,巨蜥再用利齒撕開獵物的喉部或腹部。大部分的獵物都是因為大出血而喪命的。當獵物奄奄一息之時,科莫多巨蜥便用鋸齒狀的利齒和強有力的腳爪,把獵物撕成碎塊,開始享用美餐。
“快如閃電”當屬獵豹
獵豹又被稱作印度豹,是貓科獵豹屬下的唯一物種。其數量稀少,瀕臨滅絕,野外獵豹的壽命大約為15年,現在主要生活在非洲與亞洲西部。獵豹與其他貓科動物相比,最不同的莫過于生活習性,獵豹是依靠速度來捕獵。可以說,獵豹是奔跑速度最快的哺乳動物了。
“閃電”也溫順
獵豹雖然是貓科動物,但不像其他貓科動物一樣能把爪子完全收回肉墊里,只能收回一半,這樣抓得更牢,跑得更快。獵豹身材修長,體形精瘦,頭較小且圓,四肢和尾巴很長,全身毛色以淡黃為主,其間摻雜著許多黑色的小斑點。
獵豹喜歡棲息在叢林或樹林的干燥地區,終年獨居,僅在交配季節才會成對出沒,有時也會看到母豹帶領幾只幼豹。獵豹的奔跑速度十分驚人,每小時最快可達120千米,當真是“快如閃電”。獵豹最擅長以高速追擊的方式進行捕食,有時會悄悄地隱藏在草叢或灌木叢中,伺機而動,待獵物接近時以最快的速度猛撲。
雖然獵豹看似兇猛,但它卻是所有大型貓科動物中最溫順的一種,除了打獵以外,它基本不會主動攻擊,而且易于馴養,古代很多獵人都馴養獵豹來幫助捕獵,甚至把獵豹當作寵物。如今,因為人類長期的獵殺和追捕,獵豹的數量急劇減少,目前印度、中亞等地已經滅絕,在西亞和非洲各地也都很稀少了。
天生機敏的獵豹
獵豹的身手非常敏捷,除了有疾如雷電的奔跑速度外,游泳、爬樹樣樣精通。天生機敏的獵豹在嗅覺、聽覺、視覺和伏擊獵物方面都很強,優于老虎、獅子。獵豹也是少數可以適應不同生活環境的貓科動物。最有趣的是獵豹長長的尾巴,它能在奔跑時幫助獵豹保持身體平衡。獵豹常捕食有蹄類動物,像羚羊、小角馬等,甚至有時也會吃腐肉。在餓壞了的情況下,獵豹也會捕捉家禽來充饑。
捕食時,獵豹縱跳而出,以飛快的速度追捕,用爪子抓住獵物的后肢,把它放倒,然后撲上去咬住它的脖子,制服獵物。一般的話,獵豹不會立刻進食,因為快速奔跑耗費了它大量的體力,等獵物死亡以后,獵豹就將尸體拖到密林中間進行進食。獵豹不能長期急速奔跑,因為會導致體溫過熱,甚至死亡。所以,如果在短時間內抓捕不到獵物,它們就會選擇下一個目標。
獵豹是通過什么劃分領地界限的呢?
獵豹和大多數的動物一樣,會建立自己的領地,并留下記號用做標記。那它用什么劃分領地界限呢?答案是——氣味,以此來警示其他的同伴認清它的活動領域。一般情況下,獵豹每隔20米就會離開巡視的原路到樹林中去釋放些氣味,以方便它與同伴的密切聯系。這樣獨來獨往的動物竟然也會需要同伴,真是令人驚訝。
延伸閱讀
大熊貓真的只吃竹子嗎
大熊貓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圓圓的臉蛋兒,大大的黑眼圈,胖乎乎的身體,內八字的走路方式,笨笨的可愛樣子,真是討人喜愛。大熊貓全身只有黑白兩個顏色,溫馴憨厚,頑皮淘氣,而且對人類沒有攻擊性,非常具有親和力。每當看到它可愛的樣子,就會讓人忍不住想靠近它。
珍稀的“中國國寶”
大熊貓在地球上生活了至少800萬年,目前數量已經非常稀少,全世界不到1600只,是世界上最為珍稀的動物之一。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物種,僅分布于中國的陜西秦嶺南坡、甘肅南部和四川盆地西北部高山深谷地區,有“中國國寶”的稱號。
海拔2400 ~ 3500米的高山竹林濕度很大,溫差也比較大,是大熊貓喜歡居住的地方。熊貓們很能吃,日食量很大,
99%的食物來源都是這里生長的竹類植物,幾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區可以找到的各種竹子。這里具有優良的生存條件,很適于熊貓們快樂生活。
大熊貓其實不是素食主義者
印象里的大熊貓都是吃竹子的,那么它們吃肉嗎?其實大熊貓的祖先是以肉食為生的,由于地球地質環境的變遷使得它們的棲居地發生了變化,經過長時間的演化,它們就從吃肉變成了吃素。野生熊貓偶爾也會調節自己的飲食,遇到動物的尸體,它們也會照吃不誤,有時也會在竹林深處挖地下肥美的竹鼠來改善生活。
大熊貓愛吃竹子,竹子雖然營養不豐富,但它們專吃竹子中最有營養、含纖維素最少的部分,如嫩莖、嫩芽和竹筍,這樣就會獲取更多營養,以供應身體所需。大熊貓的飯量很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離的活動外,它們平均每天取食的時間長達14個小時。一只大熊貓每天可進食12 ~ 38千克食物,這種數量幾乎接近其體重的40%。吃飽了懶懶的睡一覺才是大熊貓的快樂生活。
延伸閱讀
為什么大熊貓喝水會一直喝到撐
大熊貓喝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每次笨笨的大熊貓走到河邊,它的影子就會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喝水的時候它總以為還有一個同伴也在喝水,于是它就堅持連續喝水,同伴也喝水,當它喝飽了想離開的時候,因為不忍心丟棄同伴,就又回到河邊繼續喝。實在是感覺飽了喝不下了,它才腆著圓鼓鼓的肚子,搖搖晃晃、慢慢悠悠、依依不舍地離開。
“偽裝高手”變色龍
變色龍又稱為避役,避役的意思就是說,可以不出力就能吃到食物。它是一種奇特的爬行動物,有一個厲害的“絕活”,就是可以隨周圍環境的變化,改變自己身體的顏色,這也正是它名字的由來。
不同尋常的身體
變色龍擁有一個和尋常動物不一樣的怪異身體,無論是哪一方面不尋常構造,都很適合它的樹棲生活。變色龍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陸和馬達加斯加島,它們的體長約為15 ~ 25厘米,身體呈側扁狀,背部有脊椎,頭上的枕部有鈍三角形的突起。變色龍的四肢很長,特別的腳趾組合使它能更好地握住樹枝。你見過比自己身體還長的舌頭嗎?變色龍就有一根這樣靈敏的舌頭,舌尖的強大吸力更是方便了它的捕食活動。而且它還有一雙十分奇特的眼睛,眼簾很厚,兩只眼球呈突出狀,眼球可以上下左右轉動自如,而且左右眼還可以各自單獨活動,這在動物界是罕見的。兩只眼睛分工合作,前后注視,既可以方便捕食,又可以及時躲避危險,十分便利。
“偽裝高手”
變色龍除了不同尋常的身體構造外,還可以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自己身體的顏色,就像偵察兵一樣,會進行不同的偽裝,在這方面,它確實是個高手。它的變色其實是一種本能,在它的表皮與真皮之間,有著分散的色素細胞,由于植物性神經系統的調控,皮膚里的色素細胞就會擴展或收縮,然后就完成了變色。那么變色龍到底可以變換多少種顏色呢?幾百種!真是讓人驚嘆!即便是這樣,它也不會隨隨便便換顏色,只有在它真正需要的時候,才會施展自己的看家本領。當天敵來侵襲時,可以隱藏自己,當獵物出現時,可以埋伏起來,伺機而動。這種“偽裝”的本領,真是很實用呢。
延伸閱讀
誰才是動物界的變色冠軍呢?
除了變色龍,會變色的動物還有很多,那么誰才是變色冠軍呢?讓我來告訴你吧!變色最厲害的其實是烏賊,只需要一秒鐘,它就能變換出幾百種顏色,能隨心所欲地把身體的顏色變換得和周圍環境的顏色一模一樣。其變色的速度之快、配景之巧,就連頂級的魔術師也會自嘆不如。烏賊之所以如此會變色,是因為烏賊的身上有幾百萬個色素細胞,它們就像各種顏色的色點一樣,而且每個色點都可以在一瞬間點亮或熄滅。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這些色點就可以在一瞬間組合成最適應當時環境的顏色,所以動物界的變色冠軍非烏賊莫屬。
斷尾求生是一種逃生本領
壁虎通常又被人們稱為守宮。它背腹扁平,身上都排列著粒鱗或雜有疣鱗,指、趾有黏附能力,在墻上等光滑的平面上行走簡直如履平地。壁虎大約有20種,其中中國就有8種,壁虎生活在全世界溫暖的地區,如果氣溫低于11攝氏度仍然活動的話,它就會死去。
壁虎的外表不好看,讓人難以接受,但是它們卻是不折不扣的益蟲,蚊、蠅、蛾等小昆蟲都是它們的食物。壁虎的生存能力極強,可以適應由沙漠至叢林的不同棲息地,也有許多種類的壁虎經常到人的住所活動,在鄉村農家的墻上,有時會看到它們的身影。它們的平均壽命為5 ~ 10年。
壁虎的不同之處
壁虎有一雙十分特別的眼睛,它的眼上有一層透明的保護膜,而且瞳孔是豎著的,并常分成數葉,當瞳孔收縮時會形成4個小孔,這與人類的眼睛極不相同。壁虎最神奇的身體部位是它的尾巴,當食物充足的時候,這條尾巴就像倉庫一樣儲存養分,當食物缺乏的時候又可以供給營養,但是尾巴也是它非常脆弱的一部分,當壁虎遇到危險的時候,它的尾部肌肉就會強烈地收縮,致使尾部斷落,斷落的尾巴一直跳動,用來迷惑敵人,壁虎就會趁這個機會逃跑,不久后它又會重新長出新的尾巴。壁虎的體色通常為暗黃灰色,帶灰、褐、濁白斑,夜里活動,但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的日行壁虎屬,則是含鮮綠色型的,且在白天活動。與其他爬行類不同的是,壁虎會經常發出叫聲,并且叫聲有微弱的“滴答”聲、“唧唧”聲,甚至尖銳的“咯咯”聲,或犬吠聲,不同的種類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壁虎里面的大個子
壁虎里面也有大個子,大壁虎體長大約12 ~ 16厘米,尾長10 ~ 14厘米,體重大約是50 ~ 100克,是壁虎里的一種。大壁虎的外貌與一般壁虎相似,背腹面略扁,頭較大,呈扁平的三角形,有些像青蛙的頭型,有一雙大而突出的眼睛位于頭部的兩側,它的口也很大,上下頜有很多細小的牙齒,頸部短而粗,皮膚同樣是粗糙的,全身密生粒狀細鱗,背部有明顯的顆粒狀疣粒分布在鱗片之間。
除了大個頭,大壁虎還有一點與一般的壁虎不太相同,就是體色,它的顏色除了較暗的基色外,還有很多明艷顏色的條紋和斑點。
延伸閱讀
尾巴斷了為什么還能長出來?
壁虎利用斷尾擾亂敵人的視線,然后快速逃脫,這是一種利用障眼法來逃生的本能。那么問題是,斷了的尾巴為什么可以再長出來呢?那是因為壁虎的身體里有一種特殊的激素,當它的尾巴斷掉后,身體中的這種激素就會快速地分泌,當新的尾巴長好了之后,激素就會停止分泌。這就是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秘密。
狐貍一代比一代聰明的秘密
小朋友們都知道狐貍是狡猾的,但你們知道嗎?其實狐和貍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動物,因為狐經常被人們看到,而貍卻很少出現,久而久之,人們就習慣把通常所看到的狐稱為狐貍了。
狐貍的真面目
一提到狐貍,人們就會想到它的機智狡猾,并且多與狡詐鬼祟相連。那么真是這樣嗎?就讓我一起來看看它的真面目吧。其實狐貍生性機敏膽小,但它的行動敏捷,而且具有很好的嗅覺和聽覺能力,使得它能輕易地捕食到各種老鼠、野兔、小鳥、魚、蛙、蜥蜴、昆蟲和蠕蟲等。因為它主要是吃鼠類的,有時也會吃一些野果,偶爾才會襲擊家禽,所以說狐貍也可以算是一種有益的動物。
狐貍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它們的活動范圍很廣,比如森林、草原、半沙漠、丘陵等地帶,狐貍常居住于樹洞或土穴中,夜晚才出來活動。
在弱肉強食的動物界,想要保身,它們自然有自己的辦法。狐貍就有一個法寶,那就是它尾根部有一個臭腺,不管是攻敵還是自衛都是大有用處的。如果遇到了天敵,臭腺就能適時排放出奇臭無比的氣味,令天敵無法忍受而急速逃走。
狐貍平時喜歡獨來獨往,但是到了生殖期的時候就會選擇群居。狐貍的警惕性很高,一旦有人看到了它的孩子,為防發生不測,它就會選擇在當天晚上“搬家”。
是什么使狐貍一代比一代聰明
是什么使狐貍一代比一代聰明?是人類的殘酷。狐貍的皮毛,狐貍身上的每一處,在人類眼里都極具價值。人們的貪婪威脅著狐貍的生存,正因如此,它們經常遭到殺身之禍。然而面對威脅,它們不斷地改造自己,努力讓自己更適應充滿危險的生存環境。一個狐貍媽媽在生下小孩之后不久就會離開,小狐貍只好自己長大,隨時準備面對危險。
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狐貍也一樣,而且還特別注重對孩子的生存能力的培養。狐貍爸爸和狐貍媽媽常常會帶小狐貍們外出,教它們打洞、捕獵、逃生等生活的基本方法。等到它們稍微長大了,學會了生活的基本方法后,一切就都變了,再也沒有慈祥的父母了。狐貍爸爸會把孩子們趕出家門,小狐貍無法回家,只好四處流浪,開始自己獨立的生活。其實,不能否認,這也是父母對孩子的愛,讓它們早一點變得勇敢獨立,這樣才能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而這些做法都有利于狐貍種族的生存,優勝劣汰,于是狐貍一代就比一代更聰明了。
延伸閱讀
狐貍的怪異行為
聰明的狐貍有一種怪異的行為,總是讓人猜不透。那就是當一只狐貍跳進雞舍,它不會選擇馬上叼走一只小雞,而是把所有小雞咬死,最后只叼走一只。狐貍還常常會在暴風雨的夜晚,闖入黑頭鷗的棲息地,將它們全部咬死,一只不剩,但是卻空“手”而歸。而這兩種怪異的行為叫作“殺過”!“殺過”就是一些肉食動物在捕食中喜歡戲弄已經無法逃脫的獵物,還常常把能捕到的獵物統統殺死,從不放生。
動物界的高智商
猩猩又叫人猿,它們被認為是社會的隱居者,而且生活習性非常獨特,它們所建立的地區性模式常常會使人想起人類早期的歷史文化。猩猩是一種非常珍稀的靈長類動物,現在它們僅棲息在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島北部的森林里。如今猩猩越來越少了,為了防止猩猩在野外滅絕,這需要人類對剩下的猩猩進行認真的保護和積極的管理。
奇怪的外貌
猩猩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達96.4%,它的體型較大,站起來身高可達1.7米,身體表面披有稀少的紅色長體毛,看起來略顯粗糙。這種毛發的顏色是隨著猩猩的成長而變化的,從亮橙色變為深褐色。
猩猩小的時候,臉上眼部周圍和口鼻部均為可愛的粉紅色,看起來很順眼,可是長大以后就變成了黑色。雄性猩猩的臉頰上具有喉囊,它的牙齒和咀嚼肌相對比較大,可以輕易咬開和碾碎貝殼和堅果。
生活在蘇門答臘島的猩猩體型較為偏瘦,皮毛為灰色,頭發和臉都比婆羅洲猩猩的長。猩猩最大的特點是它的手臂,展開可長達2米,這么長的手臂不僅對攀緣有很大的幫助,在樹林之間玩蕩秋千也是十分方便呢。
誰是貪吃鬼
猩猩有這么大的體型,自然胃口也不小,其食物中大約有60%是果實,所以它們一般會生活在果實產量豐富的地方。無論成熟與否,猩猩們都愛不釋手,它們喜歡吃富含糖分或脂肪的果實,坐在一棵果樹上花一整天吃東西再尋常不過了。
居住在熱帶雨林中的黑猩猩主要吃樹上的水果。當水果不足以填飽肚子時,樹葉、野菜、谷物和小鳥也會列入它們的菜單。對于生活在草原林地中的黑猩猩,當食物不充足時,它們也會吃白蟻,同時也會捕殺猴、豬和羚羊等一些小動物。無論是在地面上還是在樹上,猩猩們都可以活動自如。
猩猩的生活
猩猩是一種長壽動物,能活到40歲。它們喜歡群居,每一群大約有20頭,數量不定,有一個頭領。它們的活動范圍較分散,一般主要依食物的多少而定。不同群的猩猩混在一起,彼此之間也沒有敵意。
猩猩白天多在地面上活動,晚上在樹枝上睡覺。公猩猩大概在12歲的時候就接近成年了,這個時候就開始戀愛了。在野外,母猩猩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會一直悉心照顧,很有耐心,無微不至的母愛會一直持續到小猩猩4歲。野生的猩猩一生最多能養活4個孩子。
延伸閱讀
猩猩的智商很高
都說黑猩猩和大猩猩的智商很高,但是猩猩的智力甚至超過它們。猩猩會學習,能模仿,能分辨出大多數顏色,并且會制造及使用簡單的工具,而且有很強的記憶力。另外,猩猩還可做出多種情感的面部表情和表達出多種較為復雜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