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入門:教你輕松拍大片
- 張晨曦
- 1358字
- 2019-01-10 18:05:20
1.4 應購置什么相機
對于這個問題,主要看你要拍什么,準備投入多少資金,以及對畫質和便攜性有多高的要求。
◆ 畫幅
畫幅是指相機中感光材料(膠片或圖像傳感器)幅面的大小。按畫幅的大小,可以把相機分為小數碼相機、135相機、中畫幅相機和大畫幅相機(P155)。一般來說,畫幅越大,成像質量就越高,畫質越好。不過,除非是專業拍攝或者高級發燒友需要,否則選用小數碼相機或者135數碼相機就足夠了。下面只介紹135數碼相機的選擇。
◆ 便攜性
便攜性從高到低依次為卡片機→袖珍型相機→微單相機→135單反相機,應根據自己對便攜性的需求進行選擇。
卡片機和袖珍型相機在畫質上滿足不了較高的要求,除非對便攜性有特別要求,一般應選擇微單或單反相機。對于女士(女漢子除外)和老人,推薦微單相機;對其他人,還是建議選用135單反。特別是對于發燒程度比較高的愛好者,強烈建議購置全畫幅的!
有關各種相機的介紹見P154。
◆ 資金
(1)資金在2000元以下,購置袖珍型相機或卡片機。
(2)資金為5000元左右,購置入門級單反套機或微單套機。對于微單相機,一定要買有取景器(取景小窗口)的。否則,若只能通過液晶屏取景,使用時受限太多,經常看不清取景畫面的細節。
(3)資金為8000~15000元,購置中高級單反套機或微單套機。
(4)資金為15000~25000元,購置準專業級單反套機或微單套機。資金富余的話,可購置多只鏡頭。
(5)資金在25000元以上,購置專業級單反或微單相機。
◆ 鏡頭配置
在鏡頭(P158)配置方面,建議盡量購置專業鏡頭,一次到位。這樣以后就不用更換了,避免鏡頭升級帶來的折價損失。因為購買新的鏡頭后,老的鏡頭成為二手貨,不僅折價較多,而且也難出手。
有人推崇一鏡走天下(例如24~105mm等)。對于初學者來說,剛開始一只鏡頭也許夠用,但以后會越來越尷尬——鏡頭既不夠廣(角),又不夠長(焦)。
在定焦與變焦鏡頭的選擇上,建議用變焦鏡頭,因為變焦鏡頭使用非常靈活方便,而且現在的變焦鏡頭的成像質量已經足夠好了。
筆者認為比較經典的配置如下:
● 廣角變焦鏡頭,17~40mm左右。重點是廣角端要到18mm左右。
● 中長焦變焦鏡頭,70~200mm左右。重點是長焦端要到200mm左右。
● 標準鏡頭,50mm左右(如果嫌鏡頭太多,可以不要)。
這3只鏡頭能滿足大部分拍攝的需求。
除此之外,根據拍攝題材的需要,可能還要增加至少一只鏡頭:
● 人像:采用大光圈定焦人像鏡頭(如50mm或85mm等)。
● 微距、花卉:采用微距鏡頭(P162)。
● 鳥類、體育:采用500~1000mm甚至更長的定焦遠攝鏡頭。
雖然相機的鏡頭很重要,但最關鍵的是相機后面的那個“頭”(也就是拍攝者本人)哦。
◆ 機身的選擇
盡管機身和鏡頭同樣重要,但筆者還是建議優先購置專業鏡頭(例如佳能的紅圈鏡頭),因為機身是不斷降價和升級的,而鏡頭則相對穩定。鏡頭可以一次到位,而機身則可以先配普通一點的,等高檔機身降價或更好的機身出來后再升級。
對于初學者來說,一個機身足矣。但有不少攝影人認為需要兩個機身,這是因為換鏡頭很麻煩,而且有時時間不允許。在惡劣天氣下(如風沙、下雨、下雪等)換鏡頭,會增加機身進灰塵或受損的風險。采用兩個機身,分別裝不同焦段的鏡頭,是一種不錯的解決方案。不少人本來就有兩個機身,因為機身往往過3~5年就要升級。
配備兩個機身的另一個好處是有備份,可以輕松應對出遠門游攝過程中機身出問題的情況。當然,兩個機身增加了器材的重量,對于體力較弱的人來說不太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