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的出版市場
三十三年前(1979年),我和大家一樣,只是一個以新人獎為目標的寫作愛好者,直到獲得雙葉社《小說推理》雜志主辦的首屆小說推理新人獎,我才正式出道。就當時的文藝出版界而言,該出版社的實力并不雄厚。在寫出《新宿鮫》之前,我一直被稱為“永久初版作家”,因為我一本接一本地寫,結果出了二十八本沒有再版的書。甚至在新書面世后,我去書店卻沒看到,仔細尋找才發現,我的書竟被墊在了人氣作家的書底下。不過在那個年代,盡管書賣得不好,但我仍能接到約稿,所以不愁生計。
如今的出版市場已縮小到當年的三分之一左右了。也就是說,作家的“存活率”和收入也只有當年的三分之一了。請務必謹記,你是在這樣的時代做出了成為作家的選擇。
中等規模的書店,大概擺放著八到十萬種書。怎樣才能讓讀者拿起你的書,并且覺得有趣而想要購買呢?大家或許以為,作家的讀者是很溫暖的,能提供持續的支持,但事實上,作家對他們既不認識也不了解。隨著潮流或情緒的變化,他們難保不會無情地突然“離開”。自雷曼事件(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產,令其發行的信貸價值暴跌,因而在臺灣、香港等地引發投資者的不滿和抗議。)以后,書的整體銷量暴跌,有些忠實的讀者為了買一本書,甚至不得不省出兩頓午飯錢。也就是說,必須成為能讓讀者無論如何仍甘愿掏錢買書的作家才行。
想成為這樣的作家,就要以通過“含金量”高的新人獎出道——也就是以成為“選秀狀元”為目標,當正式出場的機會來臨時,要展示出驚人的優異表現,從別人手中奪走“首發”的位置。總之,請大家成為能打“全壘”的、能賺錢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