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須符合主人公的年齡
再來看水母的作品《螢》。
【《螢》故事梗概】
四十一歲的女強人仁科惠接到了原同事兼戀人藤岡悟時隔五年打來的電話。藤岡當初為創業拋棄了惠,結果生意失敗,現在企圖利用與惠過去的關系,要挾惠跟自己破鏡重圓。惠把藤岡叫到亡父的別墅里殺害,在花壇掩埋尸體時,才發現當初拋棄丈夫的母親,還有奪走母親的叔叔,都被父親埋在了花壇里。
水母:我開篇寫得尤其用心,后來又想加入一些推理元素,就寫出了這篇作品。
大澤:不好意思,我覺得你的這篇作品的開頭可能是所有作品中最差的(笑)。
我上幼兒園以后,許多事都可以做了。白天能喝一點點咖啡了,晚上的就寢時間也從八點變成了八點半。此外還有很多事,其中最令我開心的,就是我能接電話了。得到母親的許可后,我會忐忑而激動地等待電話鈴聲響起,同時心里生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仿佛此刻的自己比昨天有了些許不同。望著我在玄關旁的黑色電話機前走來走去,母親和父親都笑了。春日柔和的陽光照進屋里,把幸福的一家三口映成了一幅美好的畫。聽著父母的笑聲,我也不禁笑了起來。就在這時,電話響了。
“你媽媽在嗎?”
電話對面傳來一個年輕男子的嘶啞聲音。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聽過這個聲音。
開篇首句“我上幼兒園以后,許多事都可以做了”之后的敘述——能喝一點點咖啡,就寢時間也從八點變成了八點半——都很有意思,但后面的“把幸福的一家三口映成了一幅美好的畫”,就有點離譜。剛上幼兒園的小孩怎么可能產生這樣的想法呢?還有“電話對面傳來一個年輕男子的嘶啞聲音”,也很奇怪。無論對方是青年小伙還是中年大叔,剛上幼兒園的小孩絕對分辨不出對方是不是“年輕男子”。既然使用第一人稱,就必須完全從小孩的視角出發。你為這次講座提交的應征作品,也是開頭就失敗了對吧?請養成更冷靜地重讀作品的習慣。
這篇作品的優點在于,要挾長大后的主人公跟自己破鏡重圓的原同事藤岡悟,實在是一個很可憎、很沒用的男人。你將這個形象刻畫得非常出色。可憎的人物其實很難寫好,所以這種描寫會成為你的有力武器。不過,你的描寫太冒失了,或者說你對自己的文字過于雕琢了。開頭的“我上幼兒園以后”之后的敘述,確實很凝練,但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讀者反感。請仔細思考怎樣表現才能更自然些。還有結尾:主人公的父親殺死自己的妻子和與之偷情的弟弟,并把尸體埋在別墅的院子里。這個結局看似出人意料,其實不太可能,因為兩個大活人近乎同時失蹤,警察應該覺得蹊蹺而展開調查才對,等到主人公長大了還始終毫無察覺,這就說不通了。作為推理元素,我覺得你在這方面表現得太幼稚了。
大澤講師的評價
情節:合格
角色:優秀
文筆:差
對話:合格
立意和噱頭:差